赴马里指导种稻技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384
颗粒名称: 赴马里指导种稻技术
分类号: S511
页数: 2
页码: 13-14
摘要: 1960年7月至10月,由于我在科学种田方面做出较好成绩,党又一次给我荣誉,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团成员出国,到美洲参加古巴学生城的建设。1965年5月至1968年3月再次出国,作为中国支援马里水稻专家组专家身份,被派往非洲东北部马里共和国,帮助和指导马里农民种植水稻,发展农业生产。我们此行出国,任务是指导马里农民改变耕作古法,试验良种,提高产量。我们带着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捎了“南特号”、“陆财号”等水稻种籽上飞机,飞抵马里劝导当地农民培植试验,而后逐渐在较大的范围予以推广。马里虽是热带区,气温高,但中国稻还是可以培植的。
关键词: 马里 种稻 技术

内容

1960年7月至10月,由于我在科学种田方面做出较好成绩,党又一次给我荣誉,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团成员出国,到美洲参加古巴学生城的建设。1965年5月至1968年3月再次出国,作为中国支援马里水稻专家组专家身份,被派往非洲东北部马里共和国,帮助和指导马里农民种植水稻,发展农业生产。马里本是英、法、意分刈统治的殖民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才获得独立,各项建设正在开始,自然资源亟待开发,真是百业待兴。可惜,他们的农业还是沿用刀耕火种的老传统,田地经过焚草后不翻不犁,便把谷种撒下去,等待稻熟时动手收刈。他们撒到地里的种籽量比我们的多出六、七倍,可他们的收获量极为低下。我们专家组,除我外,还有赵友生同志和一个翻译员,一共三个人(我们未去马里之前,福建省农业厅已派出人员在那里指导生产)。我们此行出国,任务是指导马里农民改变耕作古法,试验良种,提高产量。我们带着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捎了“南特号”、“陆财号”等水稻种籽上飞机,飞抵马里劝导当地农民培植试验,而后逐渐在较大的范围予以推广。
  马里虽是热带区,气温高,但中国稻还是可以培植的。经过反复试种,中国稻的亩产量都在千斤以上,马里农民都拥来观摩,对于中国稻比当地稻产量增加30多倍,都感到惊讶和喜悦。依我看,马里稻产量低,其主要原因是品种原始,退化而未复壮;长期灌水1米深,影响生长发育;播种后耕作粗放,管理松懈。这些原因,我们曾经和马里人谈过。他们对中国水稻专家很敬重,常常翘起大拇指夸“中国专家好!”“中国专家有办法!”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北京幸见毛主席”、“党培育我成为水稻专家”、“周恩来同志的亲切教诲”、“漳州解放前商贸掇碎”、“我在体坛上的拼搏历程”等41篇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
马里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