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种田得殊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383
颗粒名称: 科学种田得殊誉
分类号: S3-33
页数: 3
页码: 11-15
摘要: 1931年,我在海澄县莲花村出生。童年,父亲丧亡,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母亲不得不咬住牙卖掉姐姐。幸得共产党、毛主席领导打江山,1949年9月解放了闽南,我才翻了身做起主人,参加民兵,入团入党,当互助组长和高、初级农业社社长。我们的互助组实行精耕细作和选用良种,1952年全组粮食增产两成八,当年我被评为省劳模,光荣出席福建省劳模表彰会。那年双季稻亩产1360斤,成为全省最高的水稻丰产户。1955年碰到1950年以来罕见的旱灾,老天连续120天不下雨。黎明高级社社员奋起从山上、河里引水灌田,用八层水车搬水保苗,结果灾年获得全年粮食亩产1039斤的好战绩,拿了24万斤粮卖给国家。这一年,我光荣地出席了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表彰大会。
关键词: 科学 种田 水稻

内容

1931年,我在海澄县莲花村(今龙海市黎明村)出生。童年,父亲丧亡,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母亲不得不咬住牙卖掉姐姐。我13岁,开始过起长工生活。幸得共产党、毛主席领导打江山,1949年9月解放了闽南,我才翻了身做起主人,参加民兵,入团入党,当互助组长和高、初级农业社社长。我们的互助组实行精耕细作和选用良种,1952年全组粮食增产两成八,当年我被评为省劳模,光荣出席福建省劳模表彰会。隔年(1953年),我和黄绍山等人办起了黎明初级社,带头引进“南特号”良种,我下田亲自去摸索栽培技术。那年双季稻亩产1360斤,成为全省最高的水稻丰产户。1955年碰到1950年以来罕见的旱灾,老天连续120天不下雨。黎明高级社社员奋起从山上、河里引水灌田,用八层水车搬水保苗,结果灾年获得全年粮食亩产1039斤的好战绩,拿了24万斤粮卖给国家。这一年,我光荣地出席了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表彰大会。
  农业社会主义高潮的1956年,我在黎明社重视农业技术改革,开始学科学种田,社里成立以潘无毛为首的老农顾问团,生产队设农技员,搞出一支科学种田的队伍,开展农业科技知识普及和改革试验,除继续引进良种外,还推行“三早一密植”为中心的增产措施。到1956年那年,我们社粮食亩产均1455斤,创造全国水稻大面积丰产纪录,荣获中央农业部奖赏。这一年是黎明社的“黄金年代”,全社农副业总收入102万元,成为全省第一个“百万富翁”,我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出席1957年2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代表会议,还参加会议主席团,又在大会上作《双季稻大面积高额丰产的经验》发言。出席这次会议,叫我永不忘怀的是,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陈云、邓小平、彭德怀、邓子恢等中央领导同志,都接见了全体与会代表,并一起合影留念。我第一次亲眼见到了毛主席,心中感到太荣幸了、太幸福了!
  我从北京回来不久,全国南方13省水稻精耕细作现场观摩会到黎明来开,这对黎明这面全国水稻丰产高产旗帜是一个激励和鞭策。过后,我被省农科院聘请为特约研究员。一个普通农民成为特约研究员,多么想藉此机缘好好地钻一钻种田科学。可是,在搞“一平二调”、刮“共产风”的那些年份,科学种田也被“瞎指挥”、“浮夸风”搞得焦头烂额。那些年加上连年自然灾害的袭击,农业生产大伤元气。好在过后从违反客观规律的惨痛教训中猛醒过来,认识到种田的科学性,就是说要科学种田,种田要讲科学。于是,黎明大队再兴科学种田之风,粮食生产才逐年回升,1962年水稻单产回到1284斤(亩),1963年实现水稻矮杆化后亩产1652斤,1972年实现亩产“上吨”,1986年稻麦三熟亩产超“三纲”(后两大关是我调离黎明后实现的)。
  在再兴科学种田之风时,黎明大队于1964年成立农科所,由防倒伏专家潘无毛担任所长,原老农顾问团成员为所里成员,搞科学实验基地和技术推广网,建立“三田”(高产田、试验田、品种对比田),通过实验——示范——推广,掌握水稻“黑、黄、青”的生长规律和“攻头、补尾、控中间”、“以水调肥,以水促分孽,以水控分孽,烤田防倒伏”的一整套科学栽培技术。福建人民出版社为此出版了一本科技书,介绍黎明大队科学种田夺高产的经验。1966年、1973年,黎明又先后出版《黎明早稻十年不烂秧经验》和《科学用水巧施肥》两本小册子发行,在全国各地广为传播农业耕作技术。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北京幸见毛主席”、“党培育我成为水稻专家”、“周恩来同志的亲切教诲”、“漳州解放前商贸掇碎”、“我在体坛上的拼搏历程”等41篇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