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生物学家方宗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348
颗粒名称: 著名生物学家方宗熙
分类号: K295.73
页数: 6
页码: 89-94
摘要: 我国著名的海洋生物学家、遗传学家、科普作家方宗熙教授,是一位旅居海外多年而后返回祖国鞠躬尽瘁的很有声望的归侨。他一面教书育人,一面向巨港华侨宣传抗日救国,还编写剧本组织学生义演募捐,支援国内抗战。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发生后,太平洋战争爆发,未三月印尼被日本侵略军所占,方先生持守民族气节,不肯为日本侵略者所用,断然和一批爱国华侨隐居马来西並山区,躬耕陇亩,种菜栽薯,清苦度日。在星岛,方先生十分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经常在华侨中进行爱国宣传。1946年,著名民主运动斗士胡愈之先生,在新加坡秘密组建中国民主同盟马来亚支部,方先生积极响应,並亲自参加该盟支部的创建工作。
关键词: 生物学家 方宗熙

内容

我国著名的海洋生物学家、遗传学家、科普作家方宗熙教授,是一位旅居海外多年而后返回祖国鞠躬尽瘁的很有声望的归侨。
  方宗熙教授,云霄县云陵镇人。1936年,在厦门大学生物系毕业获理学士学位,留校当助教一年,适遇抗日战争爆发,厦大内迁长汀。他应云霄初中礼聘,回母校执教。当时,我就读云霄中学,他便成为孜孜教诲我们的恩师。翌年二月,他告别家乡亲人,毅然远涉重洋,到印尼巨港中华学校任职。他一面教书育人,一面向巨港华侨宣传抗日救国,还编写剧本组织学生义演募捐,支援国内抗战。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发生后,太平洋战争爆发,未三月印尼被日本侵略军所占,方先生持守民族气节,不肯为日本侵略者所用,断然和一批爱国华侨隐居马来西並山区,躬耕陇亩,种菜栽薯,清苦度日。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南洋诸岛光复。方先生应新加坡华侨中学校长薛永黍之邀,到该校任教兼图书馆馆长。原巨港中华学校部分侨生也随他转入新加坡华侨中学。在星岛,方先生十分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经常在华侨中进行爱国宣传。1946年,著名民主运动斗士胡愈之先生,在新加坡秘密组建中国民主同盟马来亚支部,方先生积极响应,並亲自参加该盟支部的创建工作。自此,他在盟组织的领导下,在星洲华侨中广泛开展爱国民主活动,並提笔撰写一部小说《心花》,以寄托对苦难中的祖国人民的思念和命运的关注。
  1947年秋,方先生得华侨好友汪万新先生资助,到英国伦敦大学深造,研究人类遗传学。攻读期间,他应聘出任胡愈之主编的《风下》杂志、洪丝丝主编的《现代周刊》特约通讯员,以“少青”笔名发表伦敦专栏通讯。当时,新加坡人喜读那些烩炙人口的《伦敦通讯》,许多读者还认为作者“少青”是侨居英国的文学家。其实,“少青”是方宗熙先生为纪念土地革命时期为革命牺牲的烈士、他的启蒙老师庄少青而起的笔名。
  1949年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三月。荣获伦敦大学遗传学博士学位的方先生,一心向往新中国,决定回归祖国参加建设。但多方受到阻挠,他不得不轻装拐道先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任访问学者半年,然后几经周折,冲出重围,终于1950年冬安全飞抵香港,进入了阔别十三年的祖国大陆。
  方先生回国后,先在人民出版总署任编审,后到人民教育出版社担任生物学总编辑室主任。他亲自撰写中学生急需使用的初中《植物学》、《动物学》,高中《人体解剖生理学》、《达尔文主义基础》等教材,使我国中学生在建国初期读上了自己编写的生物课本。他在北京工作的短短两年时间,还同叶笃庄先生合译了达尔文名著《物种起源》和《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共100多万字。他的夫人江乃萼副教授说,方教授在京期间,专心编译,连颐和园、故宫也没闲逛过,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通通献给年青的共和国。
  1953年春,国家进入国民经济恢复和建设时期。方先生应山东大学童第周校长的邀聘,从京入鲁任山东大学生物系教授。1959年,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山东海洋学院成立,他义不容辞地到该院任生物系主任,后任副院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他在校讲授生物学引论、遗传学、生物统计学、海藻遗传学和高级遗传学,为我国年轻的生物学、遗传学领域培养了大批弟子。他还竭尽心力地编写了作为大学教材的三本专著:《普通遗传学》(科学出版社出五版)、《达尔文主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生物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此外,他还主编《海洋通报》、《遗传学报》,副主编《海洋学报》和山东《海洋学报》等权威性的生物杂志。自1978年起,他先后亲自带领8名研究生成材,并出任中国遗传学会、中国海洋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和全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
  方先生的大学教学、学术研究和社会活动是繁忙不辍的,但他为了普及生物科学知识,还挤昼抱夜地执笔撰写通俗易懂的科普作品几百篇(册),约100万字。他亲自撰写《古猿怎样变成人?》、《懂一点遗传学》、《懂一点达尔文进化论》、《遗传工程》和《遗传与育种》;和夫人江乃萼合著《遗传工程浅说》、《生命进行曲》和《生物学基础知识》,获得山东省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在“十年浩劫”中,方先生冤遭冲击后致病而入青岛医院治疗,还呕心沥血地写出了《生命发展的辩证法》一书,用唯物主义辩证法通俗地阐述了生命的发展。他的著作等身,给人类创造了可贵的精神财富,而他却朴实的说:“人活着就要工作。”1984年,中国科普作协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时,方先生抱病出席,还在大会上致了热情洋溢的开幕词。这次大会,他和华罗庚、茅以升、高士其、钱学森等七位老科学家同时受到了表彰。
  方教授终生献身科学。他的几十年科学研究卓有成就,成为我国海藻海带的育种专家,也是我国海带遗传学的创始人之一。早在1959—1964年,他领导一个研究室对海带的性状进行遗传规律的研究,选育出几个海带品种,为海带育种打下良好基础。70年代伊始,便进行海带配子体的细胞培养,发现海带由孤雌生殖所完成的雌性生活史,开辟了海带单倍体的遗传育种途径。他利用单倍体的细胞系,培育出新品种和杂种优势。这项发明,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方教授领导的研究室还用酶法分离出海带和紫菜体细胞的原生质体进行培育,论证了由单个体细胞可以长成完整的个体,並利用此一技术去改进海藻的养殖。他们与山东省荣成县合作,培育出“单海1号”新产品,经大面积推广应用,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使科学初步转化为生产力。接着,方教授又培育出高产、高碘、抗病性强的海带杂交良种“单杂10号”。这是当时世界上海带杂种优势的首次研究成果,引起国外海藻学家的关注和瞩目。1978年,美国访华科学代表团来我国访问,特地到山东海洋学院参观方教授的科研成果。他们返回美国,立即写出报告,不得不承认“海藻遗传育种的基础研究就在山东海洋学院进行”。美国人不敢轻易取笑我国的科学落后了。
  由于“电子时代”的到来,环境污染成为人类生存的关注问题。1980年,方教授和美国西伊里诺大学马德修教授合作,进行利用紫露花序监测环境污染的科学研究,在我国建立应用植物微核技术监测环境污染的遗传方法。在科研领域内,方教授与国外同行专家学者有着广泛的联系、接触,向他们了解世界科技动态,同他们开展技术合作;为祖国经济建设、为人类和平幸福而发展科学事业。他曾经两次赴法国,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联合国下属组织“政府间海洋委员会”会议;还多次应邀赴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西德、新加坡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考察、讲学;又出席国际海藻会议交流科研成果。
  方教授在科研工作过程中,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並将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把自己的科研实践写成论文,不加保留地公诸于世。他在山东海洋学院(今为海洋大学)建立一个监测环境污染基地,把所进行的科研实践撰文,发表于《植物学报》、《中国科学》和《遗传学报》等权威杂志,多被外国刊物所译载。他知道,科学研究的成果,首先是属于祖国的,然而也是属于全人类的。所以,方教授发表大量富有科学价值的生物论文(部分被英译出版),主要有《我国海带的遗传学研究》、《海带遗传和育种的研究》、《海带“海青1号”新品种的培育》、《海带叶长的遗传》、《海带单倍体遗传育种的实验》和《海带和裙带菜的组织培养》等等。他从呕心沥血中产生的大量作品,可谓是一批可贵的科学财富,对祖国对人类有着巨大贡献。
  方教授一生怀着一颗赤诚之心报效祖国。作为一位爱国归侨,经历风风雨雨,也从不反顾,只有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科研,为了撰著,经常日夜相继,时常以罐头代肴;家居青岛海边,却无暇踱步小憩。他的时间如金贵!1984年7月6日,方教授在百忙中给云霄一中提供了珍贵的校史资料,特地给我捎了一封热情、亲切的亲笔信。信说:“我一个会接着一个会⋯⋯(今日)匆匆写上一些材料。”又说:“我和你们一样热爱祖国⋯⋯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发展家乡教育、发展家乡经济而作出贡献。”从方教授的来信,我们得知他为建设新中国忙得不亦乐乎,然而他的热爱家乡之情,跃跃然呈现于我们眼前,昭昭然铭印于我们心底。过两天,正是7月8日,他在《福建日报》发表短文:《做追求真理和知识的‘书呆子’》。短文开头就说:“我是云霄县人,我的青少年时期是在福建度过的。”把思乡、爱乡的深沉感情充分表露出来。接着,他根据当时社会上流传的新“读书无用论”和“书呆子无益论”,关切地对家乡青年提出了劝导和希望:“我认为,毫不懈怠地沿着科学的道路走下去,坚定不移地追求真理,这种‘呆’并不是傻,社会和四化建设需要这样的‘书呆子’。”这些发自方教授心声的话,反映了他对祖国的爱,对家乡和家乡后辈的爱!
  方教授几十年如一日,为我国高等教育和科研事业做出卓著的贡献,祖国和人民给予他极大的荣誉和信任。他先后被选为第三、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山东省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民盟山东省委员会常委、民盟青岛市委员会副主委、全国侨联委员、青岛市侨联主席。
  可惜,这位著名海洋生物学家、遗传学家、科普作家、很有声望的爱国归侨方宗熙教授。不幸㦬病,于1985年7月6日过早逝世了。王震、宋健、庄希泉、胡愈之等领导人都献送花圈致哀。方教授虽然辞世而去,但他的科学功绩和道德风范,永远留在家乡亲人和华侨同胞的思念之中。
  (云霄县政协供稿)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马来西亚葬人陈祯禄”、“美籍华人企业家苏杭民”、“著名爱国侨领庄西言”、“父子双博士”等31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许周泽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