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起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345
颗粒名称: 白手起家
分类号: K295.73
页数: 6
页码: 78-83
摘要: 1950年冬,我搭轮船离开香港去印度尼西亚,身无分文,随身行李只是一只小皮箱,内装几件衣服。此次过番,浪迹天涯,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可爱的家乡,离情依依。轮船靠码头时,我随身仅有的一只皮箱在旅客混乱中丢失了,只剩身上的一套脏衣裳陪我上岸。现有机器多数是英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制造的大型新设备。厂内各单位都聘请原机器生产国技术人员,不仅有印尼人、华人,也有德国、日本、南朝鲜等国家和台湾的专任人员,外籍人员的薪金以外币计算支付。因为印尼政府鼓励本国产品输出,争取外汇,经申请核准后,对厂方向外引进的外籍人员,由政府负责一半薪金。从此,产布量剧增,外销量也猛长。
关键词: 白手起家

内容

1950年冬,我搭轮船离开香港去印度尼西亚,身无分文,随身行李只是一只小皮箱,内装几件衣服。此次过番,浪迹天涯,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可爱的家乡,离情依依。轮船靠码头时,我随身仅有的一只皮箱在旅客混乱中丢失了,只剩身上的一套脏衣裳陪我上岸。
  刚到印尼,幸好得到杨纯美先生和10几位朋友帮助,我在万隆顶一间小店代理煮饭火炉等电器,自己既是老板又兼夥计。闽南有句谚语:“少年不打拼,老了无名声。”我想总要“打拼”一番,白手起个家。我的妻子体贴我的困境,竟然车动缝纫机替人家缝制衣服,赚点工钱补贴家费。后来,妻子想车衣卖衣,幸得方先生借我三万盾作本,添了缝纫机,雇请两个女工,日夜在家里剪衣缝衣,再将成衣拿到火炉店挂出来卖,一些未剪裁的布匹也摆出来兜售,生意越做越火红,夜里经常忙到深夜才休息。
  后来,店中卖火炉电器的生意清淡,我索性专门经营成衣业和布店。六十年代初期,印尼政局动荡,通货膨胀,我购入不少布匹做成衣,制作牛仔裤和短袖运动衫,亲自带样品到商店和路边的招买场所去兜售,晚上又骑上自行车载货到火车站广场和跑马场附近,和那些摆地摊的游击商贩打交道。因为创新产品很畅销,有很多商贩常到我家里订货进货。产品有销路,生意做得心狂火热。我的小型成衣厂就再添工人,增添布料,並在原子市场购置一个摊位专门零售⋯⋯一些本来嫌我没钱的批发布商,提出可以赊账给我。不过我坚持遵守商业信用,这一点,是华人在南洋各地经商发迹的唯一根源。
  在1957年开小店制成衣以后的七、八年间,我租住的两间房屋是用竹皮隔墙的旧工房,一遇大风雨,房顶会漏水,篾屏墙摇摇晃晃。住了不久,我戏作一对楹联:“风吹墙动,且贴风筝纸;雨来屋漏,好排八卦阵。”因为用小桶小锅承水,那声音犹如合奏曲,后来改用旧布袋摆在漏水处吸水,一张张起起伏伏犹如八卦阵。我作这楹联,其实是对我十分可怜寒酸的家庭生活的一种自我解嘲。可是,有苦便有甜,我车衣卖布八、九年,家庭经济好起来,约在1965年,就在我所开的商店附近顶了一座房子,从此告别了那“风吹墙动,雨来屋漏”的故居,一家大小五口人都欢欢喜喜。
  有了新居,我就专心经营布业,店里雇请夥计帮忙,而我则亲自到雅加达向棉布大批发商进货。六十年代,日本发明多种由尼龙织成的化纤布料和新式西装布,物美价廉,男女皆宜。我抓住印尼人对新布料、新花色趋之若鹜的特点,专贩这种新货,生意颇佳,我店一时变成万隆布料二盘商。我每星期去椰城(雅加达)采货一次,大清早起来冲凉吃饭,赶乘清晨五点的巴士客车或火车,九点左右到达时,椰城批发商才刚刚开店,我挑好最适销的货交运输行托运,隔天清晨我开店时货即送达。跑椰城,我于当天子夜三点即乘车回万隆,这样一天往返于万隆至椰城三四百公里路程之间,车挤天热,确是紧张、疲劳。
  当时在印尼,批发商做生意可以赊欠,一般一个月为期。如何取得不熟悉的批发商的信任,是最需要动脑筋的一件事,我既没大本钱,又不是老字号,是白手新起家的,要取得商场上的信任更不易。一些我所认识的闽南人,他们明白我是身无分文闯出来的,售货总是要我“开张支票”,其实估量我还没到开支票这个台阶。我暗想:“别在门缝里看人。”我马上从荷包里取出支票照开。他们都投以惊异的目光。我开的支票到钱行一一兑现。自此,我店在印尼布业批发商中建立了好信用。
  1965年,苏哈托将军被选为印尼总统,实行睦邻政策,与各国和平共处,吸引外资发展国内工商业,华裔、华侨也蒙受经济繁荣之福。那时候,印尼风行穿夹克,它的布料或是加上一层薄有胶,或是采用一种不漏水的降落伞布,都是国外输入,关税低,价也便宜。我认为这门生意最上算,销路好,获利多。有言道:商场如战场,机会一来,我即全力冲刺,一次进货近万米,两三年获利甚丰。后来,我直接跟经营进口的输入商打交道,减少中间环节,较有钱赚。我取得输入商的信任,一批布常是三、五万米地进,然后分批卖出,才还输入商的赊账。这样一来,我俨然与椰城小南门那些批发商并驾齐驱了。从这,我悟出生意人最重要的是要注重商业道德——信用。
  生意进展,自应乘胜而更上一层楼。我再在旧店附近顶了两间大店铺,同时添置运货卡车。因为万隆布店纷纷向我店采购进货,不扩大怎行?!那时,我发现那种贴合有胶的夹克布可做沙发布和制书包、手提包,试制后打出万隆到印尼各大商埠去,多雇几名职员,我跟我儿子到东、中爪哇及苏门答腊等地推销。我店又添做日本沙发布和日本、香港牛仔布的批发生意,每月进出布的数目颇大。十数年间,我店巳成为布匹大批发商。到了七十年代,我随人经营地产,买土地,盖房屋,获利可观。于是,我们搬家到前荷兰区去,这里是殖民统治时期荷兰官员居住区,花园别墅,房子好,环境清幽。
  常言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人总是不能满足现状的。只有进取精神,才能不断推动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搬家到荷兰区后,了解到印尼的高级沙发布、窗帘布、妇女外套彩绒、儿童玩具布等,都靠国外进口,价格高昂。我决定要创办个纺织厂,不仅一般衣着布料,专织沙发布、装饰布,自己容易赚钱,又为国家创汇,一举两得。于是,先租用一间厂房,购12架针织机,雇用十几个工人就投产,又送第三儿子到日本学习纺织,回来后和两个兄弟苦心经营这家纱织厂;大儿南亭掌握全面,次儿南鸣办供销,三儿南星管技术,产量产值直线上升,效益年年递增。后来就自己购地建厂,起初只建3000平方米的厂房和几百平方米的办事处,慢慢增添日、德、美新式织造机器,从1980年2月新厂正式开张起,便开始在印尼纺织业中争一席之地。过后,逐年扩建厂房,增添新机器,雇用新工人。儿年间,两万平方米的土地全部盖满了。因为厂店双双获利,便在原厂附近购置地皮近七万平方米,1988年开始兴建第二厂,1989年冬新厂落成,又再购置土地,现在工厂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五万平方米,还有进一步扩建发展的余地。
  八十年代,我几次派儿婿到各国参观取经,观摩各地纺织机械展览会,学习先进技术。我们重视机器设备的更新换代,千方百计引进新设备、新技术。现有机器多数是英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制造的大型新设备。从原子米织成线粒、织布、染色、定型、印花、整润等工序都不必出厂门一步,自行完成。生产计划、生产过程的控制及新产品的开发,都实现计算机化;至于工艺流程,基本上实现自动化。厂内各单位都聘请原机器生产国技术人员,不仅有印尼人、华人,也有德国、日本、南朝鲜等国家和台湾的专任人员,外籍人员的薪金以外币计算支付。因为印尼政府鼓励本国产品输出,争取外汇,经申请核准后,对厂方向外引进的外籍人员,由政府负责一半薪金。1989年这年头,我们处于扩建新厂的紧张繁忙之中,年初建立一个子工厂拖鞋厂,那是购进新机器,用我厂所织布料自制新式日本拖鞋。那种机器很轻快,我们很快修理改建仓库空房为工场,招训工人,立即开工投产,在短期内就出产品外销日本,取得了很好效益。这个拖鞋厂由我的一个女婿主持,兼制日本人所备家用坐垫,产品大受欢迎,定单纷来,应接不暇。1990年,有个日商投资在上海兴办一个拖鞋厂,其原料也和我厂签订合同供应。同年年尾,新厂扩建完成,全部新机器安装完毕即行投产。从此,产布量剧增,外销量也猛长。纺织厂的发展,叫我悟到:抓住机遇,瞄准市场,敢于开拓,科学生产,这在竞争年代的商场上是至关重要的。
  1990,我们纺织公司各厂拥有职工1000余人,分三班或两班生产,每月生产各种室内装璜布、窗帘布、工艺布、坐垫布几百万米,产品质量可与美、欧、日高级产品相抗衡,而价格廉宜,仅有外货的一半,因此产品畅销印尼及东南亚各国,且远销日本、澳大利亚、中东及欧洲各国,销往台湾、香港更多,自己得益,也给国家争取大量外汇,几年来屡次得到政府当局和国家银行的嘉奖。
  我们为了进一步开拓世界市场,我的儿婿及厂里高级职员穿梭各国,联系业务,推销产品,有关中国大陆及港澳地区的推销任务,则由香港广豪公司代理。1990年,北京举行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时,各种体育场所和亚运村装璜用的布,其中颇多是向广豪公司订购的,价格从优,同是龙的子孙,我们以能为华夏民族作出微薄贡献而感到自豪。
  目前,我厂本身及各地分销代理机构雇用人员约3000余人;由我厂供应布料间接制造沙发家具、汽车座位装饰、窗帘等制造厂、儿童玩具厂、鞋厂、座垫厂等等所雇用的员工数目更多。这对为国家安置就业,稳定社会,繁荣经济,不无小功。因而我们屡受政府当局的嘉奖,深感快慰。积十年经营纺织公司经验,初步得出如下几条:第一、眼光要远大,要瞄准国际市场,要随时掌握外国厂商的工艺资讯,不断开发新产品。新产品的开发,来源于计算机技术和全体员工的创造力。拿得出新的产品,才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日新月异,因此我们舍得花钱在新设备购置和新工艺引进上面,想方设法推出新一代产品,到国际市场上去兢争。历年来,我公司产品参加各国博览会展销,价廉物美,争取到不少国家、地区新客户订货;第二、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给予培养、照顾和体贴。你舍得花钱,他才肯为厂竭智尽忠,把点滴力量贡献出来。要马儿跑,就得喂马嫩草。我们除给予优厚工资、奖金外,还聘请医生为员工及其家属免费治病,还贷款给职工购买摩托车、汽车、上下班一律由公司汽车接送,假日免费组织旅游直至到国外游览⋯⋯职工每年发两套制服,每人胸前佩上名章像片,都以能在这个公司工作为荣幸。第三,也是最要紧的一著,我们与国家银行、私营银行、外国银行关系都好,在资金运用上,随时得到银行的支持。我们是道地办厂、经商,不走政治关系。孔夫子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想,作为一个企业经营者,这“道”字该是包括办厂管店的领导艺术。
  我厂是一个家族集团企业,虽然是我们夫妇用血汗白手起家的,但总要让其跟随时代的步伐前进和发展。我现在仍挂名董事长,而厂店的日常工作交给儿女辈去做,都设立严格的财务制度,共同遵守。我们老夫妇随兴之所至,到厂店走走巡巡、看看问问。他们都学有专长,相信他们的才干比老辈强,总会把企业大步地推向前进。我老是这末想:振兴实业,对食于斯的印尼国家是一种贡献,同时也显示一下华人、华裔的本领。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马来西亚葬人陈祯禄”、“美籍华人企业家苏杭民”、“著名爱国侨领庄西言”、“父子双博士”等31篇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