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华侨老报入张实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344
颗粒名称: 爱国华侨老报入张实中
分类号: K295.73
页数: 5
页码: 73-77
摘要: 张实中,乳名剑宏,1904年出生于南靖县南欧村的一个书香之家。1928年出洋到达荷属印尼,曾任万隆、泗水等华校中小学教师。1937——1966年,在海外从事新闻工作30年,先后担任泗水《大公商报》、《友谊报》等总编、编辑。他的著作颇多,代表作有《子夜诗歌》、《圣母娘·鲁迅·陈嘉庚》、《史话及其他》、《春秋经史论》等。张实中遂在《大公商报》上对日军入侵中国、屠杀同胞的滔天罪行作系列报导,使该报纸成为激励侨胞团结救国的主要宣传阵地。认为这是与孙中山总理的教导背道而驰。有一次,蒋政权驻泗水领事陈开懋随带表格,恳请张实中填表申请加入国民党,遭张拒绝。
关键词: 爱国华侨 老报入 张实中

内容

张实中,乳名剑宏,1904年出生于南靖县南欧村的一个书香之家。1928年出洋到达荷属印尼,曾任万隆、泗水等华校中小学教师。1937——1966年,在海外从事新闻工作30年,先后担任泗水《大公商报》、《友谊报》等总编、编辑。他的著作颇多,代表作有《子夜诗歌》、《圣母娘·鲁迅·陈嘉庚》、《史话及其他》、《春秋经史论》等。
  张实中进入印尼华侨社会,就与华文报刊结下了不解之缘。初期,经常利用业余时间为报刊撰文写稿,后应泗水《爪哇每日电讯报》聘请,为该报撰写社论和副刊专栏。1937年担任泗水《大公商报》评论员,亲自撰写专论文章,使该报不必转载天津《大公报》社论,还有自己面向华侨社会实际的评论,且以立论新颖,文风朴实,赢得了读者欢迎。抗日战争爆发,中华民族的存亡和海外炎黄子孙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张实中遂在《大公商报》上对日军入侵中国、屠杀同胞的滔天罪行作系列报导,使该报纸成为激励侨胞团结救国的主要宣传阵地。汪精卫于1938年12月叛国投日,实中于1939年元旦《大公商报》发表《诛汪》一文,以“当年慷慨歌燕市,今竟仓惶作汉奸。试问一朝遭显戮,黄泉何以见中山”之句,痛骂汪精卫背叛民族、投敌作汉奸的丑恶行径,引起侨界强烈反响。同年二月,张主《大公商报》笔政后,报纸发行量便随之日增。张实中在抗日战争初期,对蒋介石和国民党顽固派屠杀革命青年的“屠刀政策”和“安内攘外”的投降路线,深表愤慨。认为这是与孙中山总理的教导背道而驰。有一次,蒋政权驻泗水领事陈开懋随带表格,恳请张实中填表申请加入国民党,遭张拒绝。陈吓恫说:“共产党到处活动,如不加入国民党,将被荷兰政府疑为共产党,这对你个人不利。”实中严词回答:“孙总理在世时我没入党,我更愿做个没有党籍的孙总理的信徒。”过后,国民党人又多次对张要挟,但他不屈于恶势压人,挺直腰脊继续宣传抗日救亡。
  1941年初,令人痛心的“皖南事变”发生。张实中在《大公商报》先后发表国民党将领何应钦和白崇禧的有关电文,接着发表共产党方面朱德与彭德怀复电,还转载外国记者从重庆发出的有关新闻报导,以公正的态度揭露“皖南事变”的真相。但社长叶某为了讨好国民党,竟将排好小样的朱、彭电文抽掉。张对此十分气愤,当面向叶提出质询,並团结报社进步青年特地发表一篇《明末遗恨》的社论,以借古讽今的手法,把叶某弄得啼笑皆非,十分狼狈。
  1942年2月,日本侵侵略军占领印尼,大肆逮捕所谓“敌性华侨”,到处寻找宣传抗日救亡的《大公商报》总编辑张实中。当地华侨无不为张之安危而忐忑担心,但他得友人帮助避到东爪哇的一个偏僻农村。这段期间,他挥毫明志,写下《长夜诗歌》及10万余字《春秋经史论》。他坚信黑暗必定消逝,光明一定到来。他在《子夜》中写道:
  如果是天亮了/我要赶快的/走到一条大路上/啊!这条路/还有多少车儿/可给我乘着来往/还有几个相识/可同伴着歌唱/这一切/我所能知道的/是一个挂在青天/放射红光的太阳。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祖国抗战胜利了。张实中返回泗水的第一桩大事,就是找同行、亲友商讨复办报纸。1946年元月,张与中共派到印尼的地下党员林降祥同志合办《南侨日报》,他出任总编辑。想不到,该报因经常刊载反帝性质的工人罢工新闻和针砭时弊的文章,竟遭东爪哇英国印度军司令部下令封闭,迫使张于1946年致力于《大公商报》的复刊工作。他对国际问题和华侨社会问题的评论,与蒋帮在泗水办的《青光报》和亲美的《华侨新闻》展开针锋相对的激烈论战。最后,以《青光报》被印尼当局勒令停刊,头目章勋义被驱逐出境,论战始告停止。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和郭沫若、沈钧儒等八位知名民主人士,曾以为泗水《大公商报》是失踪巳久的王仲实先生所主办,特地联名致函该报联系。由此可见张主笔的《大公商报》,在国内知名民主人士及社文界中所具有的影响。
  1946年,国共两党谈判破裂,蒋介石大举进攻解放区,国内进入解放战争时期。张实中为了进一步争取华侨进步力量,在《大公商报》积极报导这场战争的真相,反映人民解放军的节节胜利和披露国民党战场失利的消息,对爱国华侨的鼓舞很大,它一时成为印尼进步华侨所爱看的报纸,起着报纸是重要宣传喉舌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他即和进步侨界人士联系,发出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通电;又在当日的《大公商报》上发展社论,旗帜鲜明地坚决拥护新政权。此后,《大公商报》对新中国的各方面成就,都以显目的版面给予报导、宣扬。可是,印尼当局于1951年8月逮捕印尼共产党人和华侨左派分子,张实中先生以“中共宣传工作者”罪名不幸被捕,坐了一年另廿天的牢房。他下定决心,只要生存一天,就要为正义事业继续奋斗。1952年,中国和印尼建交。同年9月,他获释出狱,返回《大公商报》,继续主持笔政。1953年秋,张实中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侨委会邀请,回国观光。但登轮启程前夕,因泗水官方阻挠而未克成行。次年九月,复蒙邀请,始光荣回国,参加了国庆盛典,出席中南海宴会。中侨委领导同志在接待中,对张实中先生等海外爱国新闻界人士,深表关怀和慰问。
  1954年4月万隆会议期间,《大公商报》以头版头条刊出坚决拥护周总理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声明的新闻,同时发表富有爱国立场的社论,盛赞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以维护祖国的尊严。但随着印尼政局的骤变,《大公商报》的出版执照限期从六个月减为三个月、两个月,至1960年10月10日,该报再次被迫停刊。
  张实中先生为了弘扬中华文化,为了维护祖国尊严,为了争取华侨社会权益,并没有就此而挂笔。他与几个青年同事和印尼共产党人密商,决定同印尼民族党左派力量合作,拟将停刊的《大公商报》改为具有印尼民族性的中文报纸,定名为《友谊报》。1963年4月,我国家主席刘少奇访问印尼,改善了中国和印尼关系。同年12月1日,《大公商报》得以复刊出版,张任总编辑、顾问,仍坚持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从事新闻事业,深得广大华侨的拥戴。嗣后,根据当时印尼形势和印尼执政民族党的对华政策,为有利于华人与当地民族的和睦团结,鼓励华侨加入当地国籍,为发展印尼民族经济,争取华侨长期生存,《大公商报》改名为《友谊报》,成为有印尼文专版的华文报纸,在发展中印(尼)友谊中起了积极的作用。
  1965年9月30日夜,印尼部份军官发动未遂政变。过后几月,泗水侨联人士探悉,执行排华反华政策的泗水东爪哇总警厅,将对进步华侨进行大逮捕,在开列的黑名单中,张实中名排首位。侨联人士立即将紧急情况转告我国驻印尼大使馆,然后由我使馆通知张先生立刻返回祖国。次日,已启程回国的原《大公商报》经理傅子任急电告张:“不容犹豫,火速离印(尼)。”1966年5月24日下午,张实中乘飞机飞往雅加达,午夜前飞抵越南西贡,再在金边换机北行,当晚安然回到祖国的怀抱,受到广州新闻界和有关人士的热情接待。后移居漳州。
  张实中回国后,经历“十年浩劫”,本想在历史研究方面奉献晚年的余热,但事与愿违。他的做人还是一身正气,坚持气节,不盲从,不附和。他在广州三元里看到大字报,说什么“永汉”路含有“大汉族主义思想”应予改掉,便在一次学习会上批驳此一邪说,还反问:“中华”一词难道可以说有沙文主义而应该改掉吗?又一次,“造反派”揪斗漳州市侨务局长,举拳大喊“打倒走资派”,独他始终不吭声。过后,有人问他为何手不举口不喊,张说:“我不能做应声虫。”表现出一身骨气!
  张实中先生回国后,在故乡安度晚年,深感欣慰。他被邀聘为福建省文史馆馆员,又被推选为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常委、顾问。1977年11日,张因病卧床,未能为祖国四化建设献出余热,内心深感遗憾。在他卧病期间,省侨办、漳州市委统战部、市侨办、侨联及县有关部门领导人曾多次前往探望,使他感到安慰和温暖。可惜,这位爱国华侨老报人竟于1986年2月21日走完了他的奋斗里程,离世而去。
  (注:作者之一张蔚台,系张实中亡子)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马来西亚葬人陈祯禄”、“美籍华人企业家苏杭民”、“著名爱国侨领庄西言”、“父子双博士”等31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张维盼
责任者
张尧耕
责任者
张蔚台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