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界殊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340
颗粒名称: 医界殊誉
分类号: K295.73
页数: 2
页码: 64-65
摘要: 林文庆,字梦琴,1869年9月5日生于新加坡华侨家庭。林文庆年幼失去父母亲,由祖父母抚养成人。童年,入新加坡福建会馆书院学习中国古文,后来进入吉宁街英国殖民政府办的英文学校。1887年,由于他学习成绩优异,获得英国女皇奖学金,进入英国苏格兰爱丁堡大学攻读医学,成为获得该项奖学金的第一名华族青年。1892年获得医学学士和外科硕士学位。这两篇论文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权威的《哲学会报》上,受到当时医学界人士的重视。1896,林文庆和友人詹斯医生通过调查发现霍乱是当时新加坡死亡率最高的一种传染病,从而引起当地殖民政府对健康调查的重视。
关键词: 医界 殊誉

内容

林文庆,字梦琴,1869年9月5日生于新加坡华侨家庭。他的祖父林玛彭,是海澄县(今龙海县)人,于1839年南渡到马来亚槟榔屿,后来迁居新加坡。林文庆年幼失去父母亲,由祖父母抚养成人。童年,入新加坡福建会馆书院学习中国古文,后来进入吉宁街英国殖民政府办的英文学校。1879年升入莱佛士学院学习。1887年,由于他学习成绩优异,获得英国女皇奖学金,进入英国苏格兰爱丁堡大学攻读医学,成为获得该项奖学金的第一名华族青年。1892年获得医学学士和外科硕士学位。接着,他又到剑桥大学从事医学科学研究。仅仅半年时间,他就完成了两篇医学论文,一篇是《论犬类心脏的神经系统》,另一篇是《蚯蚓的黑色液体及其保护机能组织》。这两篇论文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权威的《哲学会报》上,受到当时医学界人士的重视。
  1893年,林文庆学成回到新加坡,在“直落亚逸”(地名)的老家挂牌行医。他的医术高明,为中国驻新加坡领事黄遵宪治愈久医不愈的肺病,受赠匾额“功追元化”,一时传为佳话。1896,林文庆和友人詹斯医生通过调查发现霍乱是当时新加坡死亡率最高的一种传染病,从而引起当地殖民政府对健康调查的重视。1904年,林文庆参加创办英皇爱德华七世医学院,并亲自讲授药物学和治疗学,该院授予他名誉院士学位。由于林文庆在医学上成绩卓著,获得一等医学荣誉博士的称号。1911年,林文庆曾作为中国的代表,参加在德黑斯顿召开的世界卫生会议。1912年,林文庆曾应孙中山的聘请,回到南京就任临时政府内务部卫生司司长。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袁世凯上台掌权,他就返回新加坡。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马来西亚葬人陈祯禄”、“美籍华人企业家苏杭民”、“著名爱国侨领庄西言”、“父子双博士”等31篇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