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华人企业家苏协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336
颗粒名称: 美籍华人企业家苏协民
分类号: K295.73
页数: 6
页码: 49-54
摘要: 美籍华人企业家、美国华人珠宝商会理事长苏协民先生在异邦发迹,却不是得益于巨富的祖业,而是从摆设小摊位起家的。苏先生的“生意经”,是他摆小摊而后发家的亲身体验和总结。苏协民独具慧眼,魏文华心灵手巧,便在项。1987年1月6日,苏协民又会同1000多名美籍华人代表,联合签名发表了《美国华裔公民1988年大选宣言》,呼吁全体美国华人团结一致,为争取自身和后代的利益而斗争。
关键词: 美籍华人 企业家 苏协民

内容

美籍华人企业家、美国华人珠宝商会理事长苏协民先生在异邦发迹,却不是得益于巨富的祖业,而是从摆设小摊位起家的。他说:“古话说做生意要有本钱,要本人去做,而且要做本行,并不是全然有道理。只有本人去做是真的重要。至于没有本钱,可以从小做起。我自己就是这样做起来的。至于要懂本行,也不重要。因为只要做下去,就会懂这一行。”
  苏先生的“生意经”,是他摆小摊而后发家的亲身体验和总结。
  1970年,苏协民先生和他的太太魏文华带着幼子从香港前往举目无亲的美国定居,开头在密西根州立大学从事医学研究。但是,生活在以金钱为轴心的美国社会,逼使他不得不苦苦地思索发展的途径。他认为“华人在美国求生存,既要有学问,也应该懂得赚钱。”于是,他利用工余时间,和妻子一起带着从香港买来的少许首饰,奔到“跳蚤市场”去兜售。一卖两卖,钱挣一些,生活也宽起来。
  不过,“跳蚤”生意终归不是大丈夫所为,心怀大志的苏协民怎能安于此道?他的太太魏文华最知道自己丈夫的心志,便鼓励苏协民向珠宝市场“进军”。因为魏文华的娘家是漳州有名的首饰铺,她自小爱好金玉首饰,也有这方面的识货本领和装雕手艺。她给丈夫一鼓动,苏先生便于1974年移居珠宝闹市的纽约,准备在珠宝行业中一显身手。
  纽约有钻石街,街面上的珠宝店家鳞次栉比,珠宝市场的竞争相当激烈。白手起家的苏协民夫妇想在这里立足,可不容易。他们夫妇意志巳定,决心在激烈竞争中立稳足跟,图求发展。首次,苏先生大胆地参加珠宝手饰展览,把自家的首饰品样展示出来,但发现那些纯东方色彩的首饰,在市场上并不受次迎。怎么办?他们夫妇俩思考后,转舵行商,主动上门向百货公司推销货品。可是,对方到他们只有几个“榻榻米”大小的办事处一看,便拂袖而去,不屑一顾。对当时的处境,魏文华后来回忆说:“刚开始的时侯,我们想见到买主,好象比见皇帝还难。”有货没人买,这对商场新贾的苏协民夫妇打击是沉重的。但他们并不气馁,而是共策如何杀出一条生路,认为商品若步人后尘,绝无回生起色之时,必须靠自己设计,锐志创新,拿出新颖的商品上市,才能打开局面。苏协民独具慧眼,魏文华心灵手巧,便在项
  饰商品上搞“国际组合”,就是说在一条项链里,把来自台湾、泰国、印度和美国本地的宝石编饰而成,再加上个“Nonaso”牌号。苏太太设计的这种款式项链很受欢迎,购买者增多起来,销售局面因而拓展开来。
  尔后,他们又用纯宝石以外的各种杂石和珊瑚、珍珠、象牙、玛瑙、贝壳等天然材料制成半宝石首饰。这种首饰填补了贵重珠宝和假珠宝之间的空白,既有价值,又大众化,既有传统风格,又符合新潮流。半宝石首饰异军突起,销路很好。所以,他们建立的苏氏公司的上市产品深受欢迎,连高级百货公司也来购买,销售范围因而拓展,经营大臻。从中,他们吸取了一条主要经验,即是“设计的产品必须迎合潮流”,而且设计主题应该年年不同。因为,苏氏公司打开美国高级百货公司的销售渠道后,各个公司雇用的时装顾问员,每两个月就和魏文华会晤一次,研
  究下一季服装和珠宝首饰的流行趋势,探讨其颜色、式样会有什么变化。然后,魏文华根据研讨中的预测,掌握市场动向,重新设计新产品,而各大百货公司又根据魏文华设计的新产品开列订单。这样,苏太太不光可以主动掌握自己的货源,尚且可以控制进口半宝石半成品的数量。因为购销无虑,生财之路便打开了。苏先生夫妇从商场中学经商,便向美国大百货公司学习雇用人员的做法,用高薪聘请外国推销员。苏协民说:“要做外国人的生意,一定要利用外国人去推销。”苏氏公司在加州雇用的一个推销员,月佣金就是一万元。他们舍得出高薪,才能留住好的推销员。有了好的推销员,所生产的新产品才卖得出去。
  国际珠宝市场的竞争,有时是吓人的。为了倾销产品,有的华人商家削价亏本出售,牺牲利润拼生意。所以外国商人有一句话:“一群中国人好应付,一个中国人难对付。”论手艺,中国人在犹太人之上,无论是木刻或石雕,都玲珑剔透,人见人爱。一百年来,犹太人大多数从事珠宝业,他们爬在中国人之上,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犹太人互相联络,相互照顾。而华人商家却削价竞争,互相残杀。有一年,台湾“帝王石”大畅销,市场看好。于是乎,台湾的所有珠宝厂家一窝蜂地赶做“帝王石”,一下子存货400万条卖不出去,开卖价钱48元台币一条,后来一条12元也卖,而一条成本却要29元。这样在商场上自相残杀,结果华商皆大亏本。苏协民夫妇为使华人同业互保,便和夏抗生夫妇等有识之士奔走联络,疾呼华人在珠宝行业团结共保,遂于1987年11月24日在纽约成立美国唯一全国性的“美国华人珠宝商会”,苏协民被推举为该会理事长,确定该会宗旨是“辅导华人投入珠宝业,团结众人力量,共保权益;协助会员打开市场,开创新局,并联合全球各地珠宝商共同推动珠宝贸易国际化。”该会还出版会刊,指导珠宝贸易。苏夫人魏文华还把自己多年来对珠宝市场的考察,写成《美国珠宝零售市场的剖析及未来的展望》一文,在该会会刊上公开发表。
  苏协民经商获利发迹,又加入美国共和党,通过参政争得华人权益。1976年,投身于珠宝市场只两年的苏协民开始有了盈利,他把大部分盈利金拿来资助福特(共和党)再次竞选总统。虽然这次竞选以3%之票差失利,但苏协民的慷慨支持竞选,却嬴得了共和党赞扬。1976年12月17日,福特总统亲笔写信给苏协民致谢。信写道:“亲爱的苏协民先生:在假期的季节里,应该特别感谢你对共和党全国委员会给予热烈的和慷慨的支持!在我生命中最高的一项荣誉,是承受我们党的委托,参加1976年总统竞选,她是一个伟大的党,她相信伟大的原则——继续强壮和充满活力。此外,非常重要的是,依靠象你这样的领袖愿意献上你们的心和资力。”
  苏协民先生对里根竞选总统和在总统任内的公务也给予热情的支持。里根夫人南希·里根于1986年11月26日给苏协民写了亲笔信:“里根和我一样,感到我们在国内外所取得的大部分成绩是由于得到你、共和党全国中央主席以及共和党全国委员会的支持和鼓励。总统和我及所有美国人都深深感激你对我们的慷慨大方,尤其是你的承诺,将允许里根在他最后的这两年任期里,为我们的国家,使他的梦想成为现实⋯⋯”。
  美国卸任总统布什曾和苏协民聚会合影,也常和他书信来往。
  苏协民能在美国政坛上与三任总统交陪,令人唤起对美籍华人历史的回忆:早在1785年,华工就来到美国参加开发和建设,但直到本世纪六十年代,才有个别华人得以在美国参政。而今,美国华人在政治上的地位,比起他们在其他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仍然很不相称。苏协民先生认识到华人作为美国的少数民众,如果在政治舞台上没有地位,势必在经济上、生活上不如他人。他说,美籍华人必须摒弃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不断自我认识,自我更新,积极主动参政,走入主流社会,才可以保障华人后代在美国的公平地位和事业发展。苏先生在这条道路上作了成功的跋涉。
  1986年11月,苏协民和美籍华人名流吴仙标、陈香梅、杨振宁等40多人,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举行了一次会议,专门讨论如何通过政治途径,切实争取美籍华人的权利。1987年1月6日,苏协民又会同1000多名美籍华人代表,联合签名发表了《美国华裔公民1988年大选宣言》,呼吁全体美国华人团结一致,为争取自身和后代的利益而斗争。《宣言》严正要求:1988年每一个竞选美国总统的人,必须承诺在当选之后,任命合格的华裔公民出任联邦政府司法及行政部门的适当职务。否则,华裔公民将不提供助选经费。这一《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国华人参政已由个人分散的活动进入联合行动的新阶段。
  在1988年美国的大选中,美国华人为吴仙标竞选政坛开展了大规模的助选活动。尽管苏协民与民主党成员吴仙标不同党派,但他为吴仙标竞选而积极活动。虽然吴问鼎国会失利,但华人为他助选,说明华人社团开始打破政治倾向和行业、阶层界限,增强了美籍华人的共聚力量。
  苏协民先生现任美国共和党中央族裔财政委员会主席,共和党亚裔总部第一副主席(主席为著名社会活动家陈香梅女士),美国参议院、众议院议员、美国华侨出入口商会理事长,美国华人珠宝商会理事长,纽约苏氏有限公司董事长,是一位闻名政坛商界的美籍华人。但他的血管里流荡着炎黄的血液,是中华民族的后裔。
  1938年,他出生在漳州市平和县坂仔乡。17岁,从平和县育英小学毕业,升入厦门第二中学。1956年,考入福建林学院,1963年移居香港,进香港大学学医,1970年才远渡美国,在密契根大学学医。他虽在异邦他国,总认为“枝繁叶茂根是本”,他无论走到哪里,心里都深埋着对华夏大地的特殊感情,对生他、养他、教育他的华夏故土充满爱心。1985年11月,他偕夫人魏文华回到故乡平和县,也回到夫人魏文华的故乡漳州。家乡亲人和市县领导在他们夫妇寻根访祖旅次期间,都盛情地给予接待。苏先生感动地说:“协民在美国时有机会和美国总统或其他国家元首见面聚会,大小人物和大场而见过不少,却没有象这次回乡所得到的亲切感。”他对帮助他启蒙的母校育英小学特别怀有感情。当他参观母校时表示:“要尽校友的一份力量。”遂捐资兴建育英楼15000元;创立“苏协民奖助学基金会”,奖助学基金实施五年以来,已奖助给品学兼优和家境贫困的学生73720元。
  苏先生回到出生地坂仔乡民主村,又给民主小学捐资5000港元。苏夫人魏文华探望母校漳州第三中学时,也慷慨解囊捐资办学。苏先生还购赠一辆救护车给平和县医院(其前身是苏协民父亲苏达明为院长的救世医院)。他得悉国际笔会副会长、著名文学家林语堂出生地坂仔基督教堂要修建林语堂纪念楼,遂答应资助80000元。1992年春月,他捐出港币5000元作兴修平和县侨联楼之用。苏先生热心捐资于故乡,一腔悠悠桑梓情,叫乡亲们感动。他却简朴而情深地说:“溯祖追源孝为先嘛!”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马来西亚葬人陈祯禄”、“美籍华人企业家苏杭民”、“著名爱国侨领庄西言”、“父子双博士”等31篇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