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亚国葬人陈禎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335
颗粒名称: 马来亚国葬人陈禎禄
分类号: K295.73
页数: 4
页码: 42-49
摘要: 1960年12月13日,马来亚华人公会主席陈祯禄不幸逝世,终年77岁。他的病逝讣闻传出后,马来亚华人、华侨悲悼不已,纷纷从四面八方聚来,身穿黑衣佩戴白花,向华侨社会拥戴的离世老人致祭告别;马来亚政府也表示沉痛哀悼,並决定以国葬的最高祭典仪式为他治丧,表达对他的敬重之意和吊念之情。巳故的陈祯禄先生,是享受马来亚国葬典仪的第一个华人。1946年5月11日,由41个马来人团体合并组成。1957年8月31日,马来亚从殖民者的枷锁中解脱出来,宣布独立,“巫华印联盟”完成历史使命后解散。这种封封赠,是古代马来亚王朝沿用的最高荣誉称号。陈祯禄先生不幸于1960年病逝,遗体墓葬于出生地马六甲陈氏族坟之旁。
关键词: 马来亚国 葬人 陈禎禄

内容

1960年12月13日,马来亚华人公会主席陈祯禄不幸逝世,终年77岁。他的病逝讣闻传出后,马来亚华人、华侨悲悼不已,纷纷从四面八方聚来,身穿黑衣佩戴白花,向华侨社会拥戴的离世老人致祭告别;马来亚政府也表示沉痛哀悼,並决定以国葬的最高祭典仪式为他治丧,表达对他的敬重之意和吊念之情。巳故的陈祯禄先生,是享受马来亚国葬典仪的第一个华人。
  1949年2月,陈祯禄先生发起创立马来亚第一个华人政治团体——马来亚华人公会,遂得到16位英籍华人、联邦议会会员的支持。由于陈先生为华人、华侨权益的竭力维护,为马来亚从殖民者手中争得独立的积极呼号,为发展实业和致力公益事业的毕生热诚,当这个公会于2月27日在吉隆坡成立时,被一致地拥戴为第一任会长。马华公会的宗旨:培植和保护马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福利,促进各民族亲善。陈祯禄便致力于三大任务:一、劝导华人效忠政府;二、协助五十万华人在新村重建家园;三、劝服友族同意赋予平等权利和义务原则的公民权,给在本地出生或愿意效忠马来亚的华族人。同年,他获柔佛州的最高荣誉勋章。1951年8月,马来亚巫统(即马来亚民族统一机构。1946年5月11日,由41个马来人团体合并组成。)领袖东姑·拉德曼与马华公会联合,在次年吉隆坡市议会首次民选中获胜。从此,标志着马华公会与巫统和印度人大会党结成“巫华印联盟”,成为争取国家独立的强大联合政党。在1952年大选中,获得五十一个选区(全马共五十二个选区)的支持,以绝对优势成为马来亚的执政党。1952年,陈先生被英皇封为爵士。1955年开始,陈先生竭尽全力为马来亚的独立奔走呼号。1957年8月31日,马来亚从殖民者的枷锁中解脱出来,宣布独立,“巫华印联盟”完成历史使命后解散。为了褒奖陈先生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勋绩,赠他予“敦”(TnN)勋爵的光荣封号。这种封封赠,是古代马来亚王朝沿用的最高荣誉称号。
  马来亚独立之前,英联邦钦差大臣曾经邀聘陈祯禄担任殖民地官职。陈先生拒绝出任。他说:“保持自由之身,言无所忌,随时随地可以直发己言,为华众、为社会效谋福之劳。”他淡泊于宦位官爵,而热衷于民利公益,在马来亚华人、华侨社会中深得殊誉。他致力于公益事业先后四十年,历任马六甲中华总商会会长、海峡华英公会会长、福建会馆名誉会长、漳州十属会馆主席、青云亭信托人,为联络华人、华侨情谊,维护华人、华侨在异邦的合法权益,开展中华商务活动,奉献了大半生的精力。直到晚年,他还发动新加坡福建会馆倡办南洋大学,为南洋赤子的儿孙教授华文,不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当这家大学于1953年初筹办时,讵料,遭到马来亚大学(官办)副校长薛尼爵士的反对。陈祯禄先生闻讯,遂即以马来亚华人公会主席的身份,愤然步入广播电台,公开发表义正辞严的演说,驳斥无理滥调,申明办学决心。他走出电台,便捐出100万马元支持办校,带动了华界人士纷纷捐款,加快南洋大学基建进度。1956年,南洋大学终于建成,当年招生开学,並聘请鼎鼎大名的国际笔会副会长林语堂(漳州人)为第一任校长。
  二十世纪初期,陈祯禄先生曾任马六甲市政议员,对议政成绩斐然,荣获英皇封赐太平局绅,兼工业教育、商业、米粮、贫穷救济、橡胶统制、房屋供给等委员会委员。从1923年起,他连续12年出任海峡殖民地立法委员会非官方委员,由于工作出色,1933年荣封英国一级C·B·E。1937年,英皇乔治六世举行加冕典礼,陈先生被推举为海峡殖民地代表,荣幸赴英国伦敦出席观礼,备受英京显要所敬重,殊誉满载而归。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马来亚光复,而当地政府颁布“新政制”时,限制华侨享有普通公民的权利。为此,马来亚华侨纷纷呼吁,反对新制约掣,要求享用民权。陈先生为了维护华侨的正当权益,本着中华民族的严正立场,挺身站出来秉公讲话,批评新制中的无理限制,並组织领导“泛马政治行动联合委员会”,共同为华侨争得应该享有的民主权利。1948年,马来亚联合邦宪制的不合理叫声甚嚣尘上,受到要求独立、民主的全马人民所抵制。陈先生从大众根本利益出发,曾经发动全马性罢业行动,以抵制联合邦宪制的实行。他在出任民族联合委员会委员期间,通过力争而使该会修改了《出生地法》,使当地华侨得以在较宽松的条件下改善了境遇,有的成为马来亚公民。
  陈祯禄先生在发展马来亚经济和拓展企业实业方面,也立下汗马功劳。1883年,他在马六甲出生,父亲陈恭安,母娘惹。时,父亲巳是马六甲与印尼之间的贸易商家,又续承其父辈的种植园业。陈先生的祖父陈春木(译音)早在马来亚募工垦植,勤奋耕耘,成为种植名家,又是迩闻商贾。他的祖籍是南靖县竹草坂村,其高祖陈海(译音)在200多年前南渡马来亚半岛,落脚马六甲,筚路滥褛,披荆斩棘,赤拳创业,白手起家,经过代代相继,家业辈有拓展,直至陈祯禄降世时,陈家巳大为发迹。陈先生从小在马六甲受英文教育,19岁(1902)那年转入新加坡著名学府莱佛士学院深造,后留学英国牛津大学获博士学位。26岁起,出任加影山橡胶园经理,兼管呷亚逸摩立橡胶园,经营陈氏家族两万亩橡胶园地,有着弘杨先辈经营种植业和创设工厂企业的才华和气魄。后来,他出任武吉加让有限公司经理,“亚逸其力”、“槟达”和“友乃德”橡胶种植有限公司主席。因为企业的发展,他便向金融信托领域拓张,除创办和参与马来亚大企业集团森那美有限公司、沙音朥劳有限公司、合发有限公司、庄庆利有限公司和柔佛油棕种植公司外,还出任产业信托经纪公司、华侨保险公司、华侨银行、和丰银行黄事,从拓展银行保险事业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令人感动的是,陈先生还出任新加坡马来亚日报、马六甲英文周报和马来亚论坛报社、马六甲报导有限公司等20家公司董事、经理,致力于文化、新闻宣传事业。他还多年研究中国历史,对祖籍国的历代兴衰盛亡史了解甚是透彻,著有《中国文化史略》一书,反响甚佳,认为陈先生在字里行间反映出一颗热诚的赤子之心。陈先生的民族主义思想浓烈,在生活上一向保持中国的生活习惯。他这样说过:“我虽然在异地生长,是一英籍民,但我仍是黄帝子孙,华人血统永远存在。”陈祯禄先生不幸于1960年病逝,遗体墓葬于出生地马六甲陈氏族坟之旁。对这位巳逝的爱国侨领,南靖家乡人还一直追念他,並关怀他的后裔子孙。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马来西亚葬人陈祯禄”、“美籍华人企业家苏杭民”、“著名爱国侨领庄西言”、“父子双博士”等31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吴楚石
责任者
张维盼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