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世界乐坛的指挥家汤沐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329
颗粒名称: 纵横世界乐坛的指挥家汤沐海
分类号: K295.73
页数: 6
页码: 36-41
摘要: 汤沐海是今日国际乐坛上演出最频密的中国出生的世界著名指挥家。他所到之处,报刊、杂志均以显著版面登载有关评述汤沐海的文章,誉称“‘音乐皇帝’的中国留学生汤沐海”、“中国乐坛的一颗新慧星汤沐海”、“乐坛骄子汤沐海”、“纵横世界乐坛的指挥家”、“愿调律吕尽平生的汤沐海”。他指挥的音乐会,场场爆满,听众情绪热烈,谢幕竟达26次之多。他为中国,为世界正在努力作贡献。汤沐海1949年生在上海。在十年浩劫前夕,汤沐海应征入伍。这是比赛场上难得发生的重大事件。卡拉扬是举世共知的爱才伯乐,特地专程赶到比赛现场,当众宣布决赛推迟30分钟。汤沐海认为那一次比赛,对他起了决定性的影响。尤其是兄弟二人的艺德,深受世人称颂。
关键词: 纵横 世界乐坛 指挥家 汤沐海

内容

从挫折中醒悟人生
  汤沐海是今日国际乐坛上演出最频密的中国出生的世界著名指挥家。他所到之处,报刊、杂志均以显著版面登载有关评述汤沐海的文章,誉称“‘音乐皇帝’的中国留学生汤沐海”、“中国乐坛的一颗新慧星汤沐海”、“乐坛骄子汤沐海”、“纵横世界乐坛的指挥家”、“愿调律吕尽平生的汤沐海”。他指挥的音乐会,场场爆满,听众情绪热烈,谢幕竟达26次之多。他为中国,为世界正在努力作贡献。
  汤沐海1949年生在上海。自幼显露音乐天赋。五岁时,他的妈妈省吃俭用给他买了一架钢琴,让他经常学着弹弹,还请教师辅导,培养他的音乐情操。可是,汤沐海步入音乐的道路並不一帆风顺,挫折使他醒悟到了许多只能会意的人生真理。用他的话说,则是“对我有好处,我得到了锻炼。”
  在十年浩劫前夕,汤沐海应征入伍。后来,因为受父亲汤晓丹“莫须有”的冤案株连,被迫复员进工厂当工人。他在工余,仍然勤奋自学作曲,积极参加社会文艺活动,是文化宫、青年宫里的活跃人物。
  1973年,汤沐海以优异成绩考进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毕业后,指挥过上海交响乐团、上海乐团,显露出他的天赋和功力。1979年,他参加国家举行的首届留学生考试合格,被选送联邦德国慕尼黑音乐学院深造,获得大师班最高学历文凭。
  指挥大师卡拉扬对汤沐海的勤奋、天赋给予高度赏识,亲自邀请他指挥柏林爱乐管弦乐团。世界乐坛大师伯恩斯坦访问慕尼黑演出时,亲自提名请汤为助手。著名指挥家日本小泽征尔邀请他参加波士顿邓肯音乐中心的演出活动。频密的演出,使汤沐海迅速成为八十年代世界乐坛的传奇人物。
  搏击风浪 争取机遇
  1982年10月,卡拉扬基金会在西柏林举行“国际卡拉扬指挥比赛”。汤沐海经过认真思考后,决定报名参加,大赛前还自费专程回上海找乐队排练比赛曲目。比赛开始,他顺利地闯过了第三轮决赛,每轮都以最高分遥遥领先。正当他充满信心去摘取皇冠上的宝石时,一个国家的评委突然发难,说汤沐海巳超过比赛所规定的年龄,提出应取消比赛资格(其实,汤沐海刚刚超过比赛规定年龄,是因为比赛日期因故推迟而造成的。)
  这是比赛场上难得发生的重大事件。于是,柏林交响乐团经理以非常惋惜的心情将这件事电告了卡拉扬。卡拉扬是举世共知的爱才伯乐,特地专程赶到比赛现场,当众宣布决赛推迟30分钟。他对汤沐海进行了单独考试。汤沐海的心情十分激动,尽情发挥所有学到的技艺,並对作品的深刻涵义作了精辟的解释。一曲结束,卡拉扬当场决定:“从1983年开始,汤沐海作为世界著名柏林爱乐乐团的指挥。为了让比赛顺利进行,请汤先生退出比赛。”
  这个荣誉,无疑比取得比赛第一名珍贵得多。那次比赛,最后还是以第一名空缺而结束。
  汤沐海认为那一次比赛,对他起了决定性的影响。他说,根据他的实践证明,人的机遇总是永恒的,但要靠自己搏击风浪去争取。只要自己有真才实学,新的机遇总是会不断出现的。其实,每一次机遇,都不过是向新的目标迈出的第一步。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只有在国际文化商品的海洋中永不停息地搏击风浪,才有可能真正到达光辉的艺术世界。
  明星魅力 精确敏锐
  几年来,汤沐海不停地穿梭于世界各国名城大乐团,到伦敦、巴黎、罗马、苏黎士、旧金山、以色列、南朝鲜、香港、台北等地指挥音乐会,並与梅纽因、佛湟、罗斯特罗波维奇、朗派尔、小奥伊特赫、柏瓦蒂、郑京和等世界名流合作。汤沐海的指挥才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蜚声乐坛,人们都羡慕他在世界艺术舞台上到处有知音。
  汤沐海用他俊朗的、具有明星魅力的面孔,优雅翩翩的风度,精确而富有指示性、戏剧性的指挥动作,细腻敏锐和深具东方人思考的演释,以及拥有多样化的曲目,征服了合作者和听众。
  指挥《新世界交响曲》的演奏,显露了汤沐海对西洋交响乐的深刻理解和控制乐队的本领,使演奏的速度比一些名指挥的速度要快一些。特别是对第三、第四乐音的快节奏,他指挥的乐队仍整齐不紊。他对第二乐章的处理非常感情化,用英国号的柔和音色来显示乐章中的一点伤感,使听众如痴如醉,完全沉浸在音乐仙境中。汤沐海这位出色的指挥家善于把乐队控制在自己的双手之中,使他成为沟通作曲家与听众的桥梁,把对乐曲的理解和表现通过指挥传递到听众的思想之中,引起了深深的共鸣。无怪记者誉称他是“闪烁着光芒的世界指挥之星”,並预测汤沐海“将是国际乐团第三梯队的指挥大师”。
  1988年,汤沐海与中央歌剧院参加在芬兰举行的萨沃林纳歌剧节,首次上演了用华语演唱的歌剧《卡门》和《蝴蝶丈夫》,一个三千个座位的剧场无一虚席。汤沐海精湛的指挥艺术,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当地报纸一致惊赞“又一颗指挥新星在萨沃林纳诞生”。芬兰歌剧院经理翘起大姆指,说他不愧是世界第一流的大指挥家。
  “中国需要我,世界也需要我”
  汤沐海除担任葡萄牙交响乐团、比利时交响乐团、澳大利亚昆士兰交响乐团的常任指挥外,还担任中国中央乐团的常任指挥。他与中央乐团订立协议,每年回祖国帮助训练乐团,参加演出。回国期间,又兼任中国青年交响乐团、中央歌剧院指挥。 1986—1987年,他两度率领中国青年交响乐团访问东西欧九国。由于汤沐海的指挥,该交响乐团演出获得极大成功。中国唱片总公司还以演出剧目谢·瓦·拉赫玛尼诺夫的e小调第二交响曲〔作品2 7〕灌制了唱片。
  1990年8月,北京音乐厅新安装的管风琴正式启用时,在国际乐坛享有盛名的汤沐海回国指挥。他与澳大利亚出色的钢琴家罗伯特·博根作了精采合作,使北京音乐厅的里里外外热闹非凡。他在舞台上,其对作品的理解有时是以大幅度的狂烈动作表现出来的。也许由于他的澎湃激情作导引,使沉静的交响乐团也表现得热情和激扬。汤沐海手执银棒,向空中着力一点,身体猛力前倾,旋即又仰天长望,《德沃夏克》的狂欢序曲随而鸣响遐迩,瑰丽的色彩,欢腾的情绪,对人生的美好祝愿,宛如一幅画卷,随着乐曲的行进,渐渐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是一部宏大的组曲,其神奇的幻境,童话式的遐想,经过他在指挥上的独到解析,醉迷全场。当圣桑的《C小调第三交响曲》奏起时,汤沐海周身震颤,似乎要把作品中满蕴的辉煌瑰丽立刻洒向世界,最后一个音符伊逝,而场上掌声雷动。他巳经出台谢幕七、八次了,听众依然热烈鼓掌。汤沐海只得添上一曲再谢。
  音乐会终场,人们依恋地久久不愿散去。有一位听众边走边说,听汤沐海指挥的音乐会“是一种文化积累,将受益一生。”
  散场巳近两个小时,汤沐海送走了后台祝贺的领导、外国使节和朋友,然后才离开音乐厅。可是门口巳经聚集了几十位音乐爱好者等待他签名留念,报馆记者也围住他进行采访。当他回家时,巳报清晨二点钟。他没有歇息,赶快整理行装。因为早晨七点必须赶到飞机场准时出行。
  汤沐海的日程安排得很紧。可以说,他的时间都是在排练厅、演出厅或者旅途中渡过的。他说:“中国需要我,世界也需要我!”他都是为了中国,为了世界而辛劳奔波。
  附:
  汤晓丹致政协华安县委员会信
  政协华安县委(员会):
  来信收到。谢谢!
  您们每次寄的《华安文史资料》,我都收到。所刊文章,极好.
  关于我的两个儿子的材料,我是从自己即将出版的回忆录中抄摘的。您们如能全文照登,对家乡的青年,可能更有促进作用。因为他们兄弟二人的聪明加上勤奋,並且首先是勤奋,所以才能有今天的成就。这是很值得同时代人甚至后代人思考的。尤其是兄弟二人的艺德,深受世人称颂。我对他们,已跳出了父与子的家族框框,所以能讲公平评议。这一点,也希望您们和读者理解。
  现在,我已看到汤家第三代幼苗的好兆头。我的小孙女十一岁不到,已经在国外用法文和英文发表文章了,将来肯定比她的父亲还强。这是我们家乡的水土好,才能培养出好后代。致礼
  汤晓丹1992.4.24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马来西亚葬人陈祯禄”、“美籍华人企业家苏杭民”、“著名爱国侨领庄西言”、“父子双博士”等31篇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