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至耀与“杨协成”跨国公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320
颗粒名称: 杨至耀与“杨协成”跨国公司
分类号: K295.73
页数: 9
页码: 20-28
摘要: 新加坡有个跨国企业——“杨协成有限公司”。这个公司董事主席兼董事经理,是漳州籍人杨至耀。他现在仍在这家公司掌舵,使“杨协成”集团在世界各地至少有40家不同行业的公司、分公司;“杨协成”饮料、罐头商标产品,行销亚洲、西欧、北美、澳洲及太平洋35个国家和地区。这家跨国公司在1990年的营业额超过两亿新加坡元。杨至耀由于经商拔萃,企业大臻,于1987年荣获新加坡最佳商人奖。杨老逝世,儿辈继承父业並向海外开拓。1938年10月8日,漳州“杨协成”酱园被日本飞机所炸,消息传到星岛,正巧杨氏兄弟于当日宣布新加坡欧南路“杨协成”酱油厂成立。
关键词: 杨至耀 杨协成 跨国公司

内容

新加坡有个跨国企业——“杨协成有限公司”。这个公司董事主席兼董事经理,是漳州籍人杨至耀。他现在仍在这家公司掌舵,使“杨协成”集团在世界各地至少有40家不同行业的公司、分公司;“杨协成”饮料、罐头商标产品,行销亚洲、西欧、北美、澳洲及太平洋35个国家和地区。这家跨国公司在1990年的营业额超过两亿新加坡元(约一亿一千六百九十万美元)。杨至耀由于经商拔萃,企业大臻,于1987年荣获新加坡最佳商人奖。
  从作坊酱园到跨国公司
  杨至耀掌事的“杨协成有限公司”,是从漳州州“杨协成”作坊酱园发迹起来的。1900年,杨至耀的祖父杨景连(常称仁溜)在漳州创办一间手工作坊酱园,总店设在新华东路,分店在旧东市场和博爱道两处。杨景连有五个儿子:天恩、天赐、天球、天成、天华,其中三人受过高等教育。杨老逝世,儿辈继承父业並向海外开拓。长子杨天恩携带九岁的儿子至杰于1935年3月南渡新加坡,在欧南路段租地搭店,进行拓荒性的豆油、酱青和豆酱手工生产。随后,杨天球、杨天成相伴到新加坡协力经营,三个兄弟分别负责手工制作、推销出卖和理财管账。1938年10月8日,漳州“杨协成”酱园被日本飞机所炸,消息传到星岛,正巧杨氏兄弟于当日宣布新加坡欧南路“杨协成”酱油厂成立。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先后占领新加坡三年八个月,他们在厂房遭受日机炸塌的情况下,竭尽全家之力以苦撑,凡是家中有劳动力者,不分男女,都到工棚干活做工,一天做十几个工时。1945年战争结束,酱油市场货源奇缺,杨家工厂累年制作而储积起来的酱油,就占领了马来亚市场。 1947—1951年,便在武吉智智马七英里地段建成自动化食品厂(面积1 0英亩),自此杨家兄弟企业就展翅起飞了。
  正好,杨天华(厦大毕业)和外甥甥陈至德于1951年先后到达新加坡,掌握工厂的营业部和实验室,因而新创了色、香、味皆上乘的各种罐头食品,使该厂驰誉东南亚。1952年,酱油厂遂改为“杨协成罐头酱油有限公司”,把享有盛誉的杨协成豆奶(一年不发酸)、菊花茶等新产品继续远销各地,业务异常旺好,遂于1959年在马六甲、诗巫、怡保各地设立分行,负责公司的供销业务。1961年,他们除在新加坡新建鸡精酱厂外,在吉隆坡新建的自动化食品厂也投入生产,适时生产食品供应市上需要。六十年代,杨至杰专程赴英国考察食品工业,其弟杨至伟留英学成,便携手共同扩建旧厂房,增添新设备(厂房、设备各扩增三倍),应用新技术生产,使豆奶、甘蔗水、龙眼水、清凉茶及其他果汁饮料制品,实现了第一家纸盒式软包装化,采用瑞典利乐包装公司的一种过蜡纸来制作饮料软包装盒式,因为携带方便,大受消费者欢迎,且盒装饮料成本减少了三分之二。
  1969年,“杨协成有限公司”积蓄了较雄厚的经济实力,便开始发行股票,成为新加坡一家公共挂牌公司。翌年(1970年),因为集团企业发展了,便从家族式经营体制中解脱出来,实行在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制,並推举杨天恩任董事主席兼董事经理,先后在香港、新、马、澳、美、英、法以及加拿大、毛里求斯设立分公司,扩展世界性业务圈。1974年,该公司取得了“百事可乐”和“美玲露”在新、马的专利权,光这一年出口食品饮料就获利两千多万美元。1975年后,该集团公司收购了菲律宾陶化大同的厂地和香港联合汽水厂,並在美国旧金山附近建立了中国人第一家肉类罐头厂。从1979—1989年,他们共花费新加坡币2200万元扩建工厂、2500万元装置新机器。
  自1985年杨天恩不幸逝世后,杨至耀正式出任“杨协成有限公司”董事主席兼董事经理。他,饶勇开拓,称雄商界,在国际市场竞争日剧的情况下,又把集团企业进一步拓展开来,运用“杨协成”的世界性销售网,取得“七喜”、“玉泉”等西方国家畅销汽水的专利权,从而扩张了经营业务。1988年,是杨至耀挥开大笔的一个年头:为了冲出经营食品的圈子,买下狮城曾与王股票经纪行的四分之一股权,随即参与设立新加坡高科技型养虾场;为了拓展北美市场,他在加拿大首都温哥华近郊投资兴建太平洋浓缩果汁厂,用2200万美元扩充设备,生产豆奶、草莓、越桔浆果和蔗莓等浓缩果汁。同一年,他首次重回中国大陆市场,在广州投资合营制作豆奶可以保鲜18个月久的豆奶公司,不但得到祖国大陆的广阔市场,而且可以在主要市场就地组织生产,迎合当地市场特性。
  1989年,杨至耀更上一层楼。他与新加坡官营淡马锡控股有限公司合资5200万美元,向美国50家最大公司之一的纳比斯可集团收购“重庆食品公司”,进一步把亚洲肉类食品及酱油产品打进北美市场。虽然继续沿用“重庆”的罐头生产线,但巳经改为生产迎合海外华人、华侨口味的东方食品。1990年,杨至耀又引进日本的软包装线,为日本一家食品厂商承制一种新加坡牛肉咖哩食品。同时也在马来西亚霹雳州怡保经营东南亚最大的养猪场。这样多元化地拓展经营,“杨协成”公司收入益丰,企业规模更大。现在,拥有40家公司、分公司,员工3800多名。据报载,该集团公司1990年总资产近四亿新加坡元。所以人们称“杨协成”为“饮料大王”。
  发家致富的生意经
  “杨协成”从91年前的作坊酱园发展成今日的跨国公司,这是有他们获得成功的“生意经”的。据新加坡《联合早报》介绍和杨家公司领导成员回乡探亲言及,主要是:
  一、抓住机遇,拓展企业,在“商战”中取胜:“杨协成”公司办在新加坡,50年代初期“仍旧停留于酱园的阶段”(《联合早报》)。但那个时候,“第三次工业革命”袭来,新加坡获得内部自决后,便首先重点发展那些以满足国内市场需要的工业品、食用品。1965年,新加坡脱离马来亚,“新马共同市场”宣告破产,新加坡国内市场狭小,实行“出口导向”型经济。“杨协成”集团领导层有独到眼力,紧紧抓住难逢的机遇不放,利用有利时机和条件,作下三条有胆识的决策,拓展企业,增强实力,参与竞争。在50年代,建立武吉智马现代化工厂,全部采用自动化生产流程,结束手工作业的老酱园经营;改建老厂,扩充设备,使用新技术工艺,开展产品化学分析和理化检验,改善和提高老产品质量,开发新颖产品,增加市场竞争力。在60年代,又新建厂房和增添设备,首家实现豆奶、果汁和凉茶等多样饮料软包装化,降低成本66%,又因软盒装受到消费者青睐,大幅度提高销售量,获利甚丰。同时,成立公共挂牌公司,发行股票,扩大资本,在“商战”中增加经济实力。在70年代后,由近及远地庄亚、非、澳、欧、美各大洲设立分公司,进行跨国性多元化经营,拓展全球性的业务圈,並且获取“百事可乐”、“美玲露”、“七喜”、“玉泉”的饮料专利权,使业务渠道进一步伸展开来。这些决策的实现,使企业不失机遇地适应形势的变化而亨通起来,终于在国际经营角逐中赢得了惊人的成功。印尼经济分析家哈林称说“杨协成”这位“成功的商人是在研究、选择、估计以及创造事业的机会方面有着自己的特长。”
  二、一贯重视智力投资,造就高级技术人才。在漳州杨协成作坊酱园阶段,创办人杨景连就舍得花费重金培养子女成才,他的五儿三女大都受过高等教育,曾经有“一门四学士”的誉称(杨天华先生就是作者颜日三的厦大同学),到了杨至耀这辈第三代,更是远走外国留学深造。杨家门第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者多至10余人,例如厦门大学化学系毕业的陈至德、留学英国伦敦的杨至耀和杨至伟,比比皆是。1958年,杨至耀从伦敦学成回新,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公司里当化学分析师。两年后,转去负责管理生产线,到他出任董事主席兼董事经理时,巳经在“杨协成”工作27年,经验丰富,知识渊阔,对公司的建树也大。杨家到了第四代,仍然勤奋培养人才,让他们取得“科学知识城”后再回公司服务,注入“新生血液”。现在杨家子孙有近90人成为公司股东,17人为上市公司的领导层成员,全家族技术专业人才分别到各公司主管业务和技术。这样,科技人才济济,发挥工商人才在公司内的“推进器”作用,可以保证现代化科学生产,新产品连续上市,产品质量上乘,便赢得了市场竞争的胜利。
  三、扩展国际市场,创出迎合东方风味的新产品,而不直接跟当地传统产品“直撞竞争。”这一招,正是“杨协成”公司在海外经营的策略和特色。例如他们所创新的豆奶、菊花茶、咖哩鸡等产品,都是具有迎合海外华人、华侨口味的东方风味,在国际市场传统产品中独具一格,因而市场欢迎,产品畅销,反过来又扩展了自己的市场规模。他们在香港推出加入碎果的饮料“清凉爽”、“马蹄爽”,便是一例;1989年,他们收购纳比斯可集团“重庆食品公司”,虽然运用“重庆”的罐头生产设备,但产品却改为“东方风味”。这样,既推出新产品且不撞击当地传统产品,又开拓了未曾践履的北美市场。1990年初,他们引进日本软包装线,又为日本承制一种新加坡牛肉咖哩食品,这种富有风味的产品在日本市场销售后叫好。
  四、重视信息,应用科学,选聘良才,建设职工队伍,这也是“杨协成”公司成功的一着。他们的三个做法:(1)公司经常派员出国考察,任务是了解世界食品饮料工业市场的最新信息,学习先进国家的食品饮料生产技术,然后联系本公司实际加予变革、改进或借鉴。60年代,杨至杰考察英国后,遂给“杨协成”扩厂房、增设备各三倍,对其70年代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起作用;(2)他们把科学实验作为生产性投资看待,舍得花用重金购置先进化检仪器,以充实早具规模的实验室和技术发展部,加强对制作食品、饮料的理化检验和化学分析,因而保证了产品的上乘质量。他们根据研究成果生产出来的酱油,在理化指标上可与世界名牌酱油瑞士“美极鲜”相比美;他们所畅销于东南亚的豆奶,可以摆放10几个月不发酸,理化指标之高也为人赞叹不巳;(3)大胆地任用比他们族内能干的人才。聘任化学硕士姚志中当科技发展部经理和中国部经理,给予信任使用,使他真诚地和公司合作,创制出多种新产品;又重金延聘马来西亚制作咖哩高手,制作一种常用调料的咖哩酱,受顾客欢迎,获利甚丰;(4)注重在员工中进行技术训练,使近四千“生产军”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逐年提高,为发展公司的现代化科学生产事业垫厚了科技基础。这个公司巳成为“采用高温(U H T )方法生产‘利乐包’无菌包装东方人传统饮料的世界第一家”(《联合早报》),他们也可以向印尼、马来西亚、毛里求斯等国家提供食品加工的各种技术服务,包括建厂、安装全套工程计划在内。可见其雄厚技工队伍的一斑。
  五、在产、销、配、管方面实行科学方法,对待员工又重视“感情管理”,以建立较良好的资资关系和劳资关系。公司家族长者杨天成曾说过,“杨协成”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重视华人的“家和万事兴”精神。杨至耀也说他们很重视家族的团结,每逢圣诞节、大年春节或者长辈生日,杨氏成员便会举行“大团圆”,到大酒店、公司大礼堂或杨氏某宅邸团聚,把座位排成三个圆圈,一起吃除夕团圆饭,表示“同心同德”,並由长者讲话勉励。对待公司员工的收请退聘、劳动纪律、报酬分配和升降奖惩,都实行一套人事管理制度。杨至伟说:“用合理的制度处理公司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正确处理每个人的权利与义务,尤其是一家正在迅速发展中的集团企业,更需要有一个合情、合理、合法的人事制度,才能够保证公司业务的正常发展。”所以,他们都从人事、劳动制度上作了规定,並加以合情、合理、合法的履行实施。但他们注意体恤工人疾苦,照顾工人福利,同时与员工和善相处。杨天华先生常替大家解忧排难,甚至连家中的纠纷也伸手帮助排解,使众多员工感到“似是生活在大家庭之中”。有了这种“感情管理”(新管理学的一种方法),便较好地调整劳资关系和人际往来,促进公司的开拓性事业蒸蒸日上,专心做活的工人也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提高收入水平,家庭生活也屡有新变化。
  爱祖国爱故乡的杨家人
  “杨协成”今日大发迹了,杨家子孙怀国思乡的心情依然浓重。他们不忘漳州是“杨协成”公司的发祥地,不忘漳州这个发祥地的亲人和他们的旧居。1987年,杨天华先生率领儿子特地返回漳州探视亲人。1989年10月28日,杨至耀以新加坡贸易发展局主席身份,率领新加坡贸易投资代表团一行36人,专程到厦门市进行贸易合作的考察、洽谈,受到江平副市长的热情接待,听取厦门投资环境和经济发展的介绍,还同外贸公司、生产厂家洽谈一些具体合作项目。他对漳州祖居地的经济建设也很关心。他说:“只要条件合适,而且是我们熟悉的工业,我们会考虑投资。”他希望漳州祖家地兴旺发达,其情悠悠。
  另有一件爱国爱乡的事例,叫人十分感动:杨至耀弟弟杨至熙(杨协成香港分公司董事经理)早在1974年就到过中国大陆。1988年9月,他在香港同中方企业代表洽谈合作搞豆奶生产线,12月立即签订合同,投资232万美元,与广州市白云区政府、南国食品饮料总厂合资经营豆奶(保存期可达一年半久,无豆腥味,蛋白质含量占1.7%),成立广州新发饮料食品有限公司。1989年6月4日北京发生动乱,杨至熙先生于6月8日再投资搞第二个项目,6月11日即汇入12万美元,7月6日便开始运进设备。当他要汇钱入广州时,银行营业员大吃一惊,用大不信任的口吻问杨先生:“真的要汇入中国大陆吗?”杨先生会心一笑,立即回答:“是,不错!”后来,他对白云区苏副区长和新发饮料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说:“六·四北京风波后,不少外商和侨、港、台胞,由于对中国的真实情况不太了解,持着观望态度,未敢投资,这自然可以理解。可我,对中国是充满信心的!”杨至熙先生在北京动乱后的第四天,便在广州再投资搞第二个项目,还把12万美元汇入内陆。当年8月8日,杨至熙又专程从香港到广州,再与白云区政府、广州南国食品饮料总厂商谈继续投资300万美元,以改进该厂汽水生产线。可见杨家子孙难能可贵的爱国爱乡之心。这件事,《广东侨报》特予披文颂扬。“杨协成”集团公司董事主席杨至耀对祖国大陆的投资很挺劲。他们在广州合资组成新发饮料食品有限公司,在当地生产盒装豆奶内销,迄今反应不俗。在广州白云区搞的塑料瓶汽水厂,于1991年投入生产后,势头也看好。杨至耀谈到中国大陆有着广阔市场时说:“只要条件及财力允许,而且利润可观,杨协成将不会只在广州投资的。”他的祖家地漳州,正在大胆开放改革的锣鼓声中,改善投资环境,加快经济建设,相信今后将有“杨协成”集团公司的热诚投资,共同促进故乡繁荣昌盛。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马来西亚葬人陈祯禄”、“美籍华人企业家苏杭民”、“著名爱国侨领庄西言”、“父子双博士”等31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颜日三
责任者
柳永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