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觉得月是故乡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315
颗粒名称: 总觉得月是故乡明
分类号: K295.73
页数: 3
页码: 4-6
摘要: 悠悠桑梓情的黄惠珍女士,不论在祖国或在异邦,常常说:“我喜爱故乡,总觉得月是故乡明。”1986年,她第五次飞回家乡,再一次走“娘家”。当年10月,她应原福建省省长胡平的邀请,作为南加州福建同乡会回闽访问团顾问的身份而来的。这回,黄女士在漳州参加建州1300周年纪念大会。州庆期间,她和丈夫挤忙赶赴长泰,出席“侨泰”塑料厂董事会年会。她筹划了长泰县塑料、塑胶、餐具、制茶四家工厂和“惠龙”农药厂、“龙津”制茶厂、“惠厦”公司诸多事宜后,便匆匆飞往美国。
关键词: 月是 故乡明

内容

悠悠桑梓情的黄惠珍女士,不论在祖国或在异邦,常常说:“我喜爱故乡,总觉得月是故乡明。”1986年,她第五次飞回家乡,再一次走“娘家”。
  当年10月,她应原福建省省长胡平的邀请,作为南加州福建同乡会回闽访问团顾问的身份而来的。她和访问团14位成员在福州接受老朋友胡平省长的招待后,兴致勃勃地到南靖县参观“友谊果场”。这个果场系引进她们南加州“三兄弟公司”的夏橙、脐橙良种。美国橙和中国产的名贵“芦柑”同园生长结果。黄女士动情地对同团来访者说:“这真是中美友谊的象征。”
  这回,黄女士在漳州参加建州1300周年纪念大会。州庆期间,她和丈夫挤忙赶赴长泰,出席“侨泰”塑料厂董事会年会。在年会上,她提出要把自己应得的分红款再行投资,增建一条自动生产线,扩大塑料生产。这次返乡,她不顾山川跋涉,客旅辗转,还带来九箱小发电机样品,上门和家乡厂家洽谈新的投资项目。只要有助有利于家乡建设的事情,她总是不辞劳累地甘当牵线人和搭桥匠。
  1987年9月底,黄惠珍女士接受中国政府的邀请,飞渡太平洋赶来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8周年庆祝大典,出席了国务院举行的国庆酒会,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会见和盛情招待,使她感到十分荣幸,久久不能忘记这个美好的时刻。她在北京参加国庆活动后,亲率洛杉矶美中联谊会、福建同乡会访华团成员赴上海、西安、桂林、广州参观访问,随而与访华团副团长、美国南加州大学研究员王丽真(漳州祖籍人)等,一同折回漳州访祖会亲。这一次,算是黄女士第六次回“娘家”了。
  1987年年底至1988年元月,黄女士和王丽真在漳州访亲会友,参观市政,游览名胜,对家乡的建设成就赞赏备至。王丽真女士少时在漳州城厢上过小学,经常遇到涨洪,教室浸水成池,可用门板当船划。当她看见今日的防洪石堤蜿蜒又雄伟地屹立于九龙江边,防治洪灾水患,感慨的说:“家乡的建设,造福后代。”王女士在黄惠珍的鼓励下,成此故乡之行,不仅增进对漳州的了解,而且加深对故园的感情。她们临别故乡时,在饯行会上,有位女士激动地如诵诗般发言:“任是天涯海角,不怕宇宙风云,月是故乡明,将永远‘明’在我们的心中。”所以,访华团特以“月是故乡明”为句,缝制一面锦旗送给漳州市侨务办公室,作为告别赠礼,表达游子爱乡的心迹。
  黄女士这次访漳,当然情不自禁地要走长泰“娘家”。她回到新春村摇篮地,乡亲又带她去看她的出生房。她热泪一掬,当着乡亲的面说,要把这幢旧屋改建为文化室,供家乡父老作开展文娱活动之所。她去串村,了解到家乡饮用受污染的水,她表示要捐资引来良岗好水;她去参观村中小学,看见孩子们课桌不济,她掏出皮包,捐给5000元供学校添置学生课桌椅;她去县城,又是忙洽商扩展企业大事。企业界乡亲赞颂她的爱乡之举,她却说:“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土地,有眷恋乡情的海外赤子应有绵薄的奉献。”她筹划了长泰县塑料、塑胶、餐具、制茶四家工厂和“惠龙”农药厂、“龙津”制茶厂、“惠厦”公司诸多事宜后,便匆匆飞往美国。她风尘未扑,又替联谊会草邮一封热情洋溢的中文感谢信回家乡,对家乡亲人对访华团的热情接待“表示衷心感谢”,並说要“为加强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经济文化交流而作出新的贡献。”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马来西亚葬人陈祯禄”、“美籍华人企业家苏杭民”、“著名爱国侨领庄西言”、“父子双博士”等31篇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