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素位堂和素位山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293
颗粒名称: 漳州素位堂和素位山房
分类号: G239.2
页数: 7
页码: 88-94
摘要: 福建刻书业历史悠久,宋代时是全国三大刻书业中心之一。漳州是福建刻书业重要地区。藏书反映刻书业情况,福建自古涌现不少藏书家。南宋时漳州就刻有《北溪先生文集》。宋淳祐年间漳州龙江书院有《漳郡志》书刻和木刻画。明清时漳州刻书业更发达,清代书坊林业。那时刻书业有官刻、坊刻、家刻,坊刻居多数。漳州坊刻历史较久的应推颜氏锦华堂,开设于明永乐年间,前后有500年历史,《漳州文史资料·第十辑》已有介绍。道光年间漳州城内有芸香斋、虚受斋。本文介绍素位堂及其兄弟书坊素位山房,两家书坊直至二十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才关闭。
关键词: 漳州 素位堂 素位山房 刻书业

内容

福建刻书业历史悠久,宋代时是全国三大刻书业中心之一(另外两个刻书业中心是浙江、四川)。漳州是福建刻书业重要地区。藏书反映刻书业情况,福建自古涌现不少藏书家。北宋时漳浦吴与是一位藏书家,编有《吴氏书目》4卷(已佚),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八就有记载。南宋时漳州就刻有《北溪先生文集》。北溪先生即龙溪陈淳,朱熹理学高足。宋淳祐年间漳州龙江书院有《漳郡志》书刻和木刻画。明清时漳州刻书业更发达,清代书坊林业。那时刻书业有官刻、坊刻、家刻,坊刻居多数。漳州坊刻历史较久的应推颜氏锦华堂,开设于明永乐年间,前后有500年历史,《漳州文史资料·第十辑》已有介绍。龙溪学者张燮开设的“闽漳张氏刻坊”,从万历至崇祯年间印有《霏云居集》53卷、《七十二家集》346卷等多种书籍。清嘉庆年间龙溪林彖在城内开设稻香书屋。道光年间漳州城内有芸香斋、虚受斋。光绪年间有刘氏传经堂、广仁堂、义利楼、素位堂、多艺斋、多文斋,漳浦有文林堂。本文介绍素位堂及其兄弟书坊素位山房,两家书坊直至二十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才关闭。
  漳州坐贾
  漳州素位堂是从印书业历史悠久的长汀素位堂分出。汀州地区刻书宋代就有记载。明朝后期,长汀四堡(泛指连城、长汀、清流、宁化四县交界处周围的数十个村庄)就出现坊刻。明万历八年(1580年),四堡邹学圣从杭州太史卸任返乡,带回雕版印刷技术,从此子侄经营刻书坊,刊刻经书、销售书籍传为世业。影响所及,坊刻如雨后春笋;但是以雾阁邹氏家族为盛,有碧清楼、文海楼、文香楼、翰宝楼、五经楼、素位堂等20多家,居四堡著名大书坊之过半。邹氏家族书坊商贩分布在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安徽、江苏、浙江、广东、广西、云南和本省各地如福州、崇安、南平、永平、泉州、漳州、龙岩等地。清代以后仅限于长江以南各省,认为“往北空,往南富”,多是由行商改为坐贾。素位堂刻漳州情况也是如此。
  约于公元1892年,雾阁邹氏一支三房邹进山(邹作就)、六房邹如山(邹作礼)和五房邹作信兄弟组织挑书要到台湾售卖,据传台湾售书利润较高。路过漳州,适逢科举,所运多是应试书籍,在杨老巷书商客栈竟被购买一空,台湾没去成。三年后邹氏兄弟以为大比之后亟用应试书籍,又再组织一批书籍运台湾销售,但是到了漳州才知道台湾已割给日本,科举也取消了,书当然不能运去了。于是兄弟商量后便在现在天益寿药局门口卖书。以后他们决定在漳州租屋坐贾,开设素位堂。开始地点在府口街(今台湾路)徐厝巷1号内,后来迁到天益寿对过芳华横路,以后又迁至府口街。三房、六房兄弟共同经营,五房兄弟负责从长汀运书到漳州,闲时务农。开始经营不错,有了较多盈利便购置房屋,前面卖书,后面刻书印刷。
  十多年后,兄弟龃龉,分手各自经营:素位堂由六房邹如山和五房邹作信经营,三房邹进山另开素位山房,“山”谐音“三”,开业地点在府埕,以后迁至府口街。抗战军兴,日机常到漳州狂轰乱炸,约1939年7月邹如山不幸被炸身亡,儿子以后又去世,素位堂遂由其女婿黄颜波接下经营。1942-1943年之间素位堂迁到府口街,业务经营每况愈下。邹进山早在1935年3月至6月间因病去世,素位山房由儿子邹良成、邹保成、邹淑成继世,大儿子邹良成主持,他是前清秀才,又名光辉、克成。邹良成子侄邹洪基、邹洪钦、邹洪镇等也参加印刷、售卖。后因石印出现,四堡坊刻由于木刻技术落后和经营观念、方式的陈旧,便由鼎盛而衰落了,漳州素位堂和素位山房不能幸免。后来铅印又出现了,印刷技术进一步发展,两家书坊先后关闭。素位堂在漳州经营50多年,于1948年关闭;素位山房于1951年关闭,前后经营30多年。它们的关闭当然也有社会原因,但技术、经营的落后是主要的。素位山房参加经营的后代邹洪基、邹洪钦定居漳州,现还健在,他们已经是古稀老人。
  印售书类
  素位堂和素位山房早期所售书籍多是自刻自印,包括雾阁素位堂刻印的,大致如下几类:
  一、启蒙读物
  此类书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声律启蒙》、《弟子规》、《昔时贤文》、《增广贤文》、《幼学故事琼林》和《唐诗三百首》等。《幼学故事琼林》是长大16开本,上部有插图,雾阁学者邹圣梧增补,邹可庭涉园参订。邹梧罔编有《人家日用》此书不适合在漳州售卖,另印《居家宝要》,不知何人所编,此书用闽南话常用杂字编写。
  二、文人学子等用书
  此类书籍很多,如《四书集》、《四书集成》、《四书集注备要》、《监本诗经》、《诗经精华》、《监本书经》、《春秋左传》、《监本礼记》、《易经》、《易经精华》、《高东溪先生遗集》、《鹿州全集》、《康熙字典》、《说文解字》、《楚辞》等经、史、诸子百家字典以及历代名人诗文集、词、曲、明清小说。
  三、普通读者用书
  此类用书书目广泛,有农书、医书、工艺书、通书、方言韵书、历法书,甚至是星相巫术、勘舆风水等,如《神农药经典》(五册,民间中草药秘方、验方)、《鲁班经》(木工技术书)、《百年经》(历法)、《增补汇音》(方言韵书)、《三国因》(三国刘、关、张等投生故事)、《五刚经》(宗教迷信经书)、《金刚经》(佛经)。还有邹梧罔所编、作的四季、花卉、婚、寿、生、对联、诗。
  现在漳州市图书馆能够查到的素位堂刻本有《监本诗经》1至5册、《诗经精华》10册(清薛嘉颖辑)、《高东溪先生遗集》三卷2册(宋高登文集)、《鹿洲全集》四十三卷重印本。素位山房刻印的《易经精华》,清薛嘉颖辑只存3册。个人收藏见到的有素位堂刻印的《监本书经》、《增补汇音》。
  素位堂刻印的或印刷的两部书值得一提:一部是方言韵书《增补汇音》,6册,民间称《十五音》。《十五音》是漳州方言韵书总称,它是其中一种。书刻于光绪庚子年(1900年),流行于海内外。书中《叙》的题“壶麓主人”,时间是“嘉庆庚辰年(1820年)”,说明此书系翻刻;但至今还没有发现更早刻印本。此书以后由与素位堂有较密切业务来往的厦门会文堂印行。民国25年(1936年)上海大一统书局又印行,由厦门、台南、小吕宋等地书店经售。这一方面反映《增补汇音》流行时间跨度大、地区广泛;另一方面也反映素位堂印刷技术、业务经营在竞争中的落后,不能续印发行。另一部是清朝漳浦人蓝鼎元的《鹿洲全集》。蓝参加编纂《大清统一志》、《史传之篇》,还编有不少教学用书,对台湾施政有贡献。友人曾把他在雍正四年以前的撰著结集,编为《鹿洲初集》。鹿洲是蓝鼎元的号。后裔在蓝逝世后编《鹿洲全集》42卷,光绪五年重新刻版。该集于戊辰年(1928年)春重印,扉页有“闽漳素位堂代印行”,后有各集内容简介,署“福建漳州素位堂主人启”。这说明素位堂当时没有书板是利用原板代印行,据说由蓝鼎元后裔出资。那时,漳州地区木印、线装订技术数它最好,所以被委之印行。书中《棉阳学准》印有“闲存堂藏板”,闲存堂是潮阳棉阳书院内蓝鼎元“与诸生谈道之所也”,取“大易闲邪存其诚之意”命名,时蓝知潮阳。据邹洪基、邹洪钦昆仲回忆,素位山房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也印过《鹿洲全集》中的两册,没有再印全集。全集存有一部不卖,留做校对范本。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印尼的蓝鼎元后裔寄港币一万五千元由漳州宗亲蓝海亮等人负责把该全集复印一百多部,分送全国各大图书馆和一些高校图书馆、家乡图书馆及有关人士,供研究。漳浦县政府和市历史学会曾于90年代举行纪念蓝鼎元学术会议,印有论文集。据蓝海亮回忆,《鹿洲全集》木刻板约在1947年左右由蓝鼎元后裔,在漳州开办五成碾米厂富商蓝绍庆向素位堂以谷子换买,书板5担,每担换两担谷子。“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当做“四旧”在蓝家院子烧毁。换买的是否《全集》全部书板,不得而知,但应是光绪庚辰重刻板,因为《全集》原板在道光年间不是被白蚁穿灭便是散佚。邹洪基、邹洪钦认为祖宗遗训不卖书板,素位山房印过两册,以后书板寄存彩文楼,若干年后表示任其处理。至于素位堂书板以后怎样处理,不得而知。
  素位堂、素位山房兼售文具笔墨,刻印儿童学生学习的“课摺仔”(描红、描绿)、书方和练习簿及每年日历包括“春牛图”。由于印刷技术落后,经营又日渐不景气,资金短缺,有些书稿的印刷不得不由会文堂或依赖它联系上海如大一统书局、广益书局石印或铅印,由它们发行,只负责漳州的独家经销。漳州有人编民间故事,如流传民间的漳州人参加郑成功军队的故事“前后五虎”、“五虎闹南京”、《竹芦马》(明万历进士、右佥都御史杨老巷颜继祖故事)、《漳州民间故事》等便是通过会文堂被转到或作者自己投稿联系在上海一些书局出版。出版前可能经过加工润饰,象“前后五虎”故事包括郑经攻漳州等上海印出书名是《台湾外志》,没有作者名字。打锡巷一位姓余的有此类书出租,其中手抄本出租较热门,据说有加工,更生动。解放后还在出租,以后卖给一位姓唐的说书人,最后听说都烧掉或散佚。
  素位堂尤其是素位山房后期也经营一些石印尤其铅印书籍,诸如现代文学作品,其中有鲁迅、茅盾等作家的作品。此外也有流行的张恨水小说甚至冯玉奇言情小说。山房代销世界书局书籍。素位堂和素位山房在漳倒闭,而颜锦华堂、多艺斋这些历史较久的书坊也关闭了。有的虽然曾经改行,但不久也停业。
  制作印泥
  素位堂和素位山房也曾制作八宝印泥销售外地,当时的漳州人不太知道这件事。八宝印泥是遐迩闻名贡品,原是魏丽华斋独家制作经营。民国初期,魏家后代把魏丽华斋八宝印泥注册商标卖给一个姓林的(可能是林仲山——笔者)。姓林的又转卖给他人(可能是商务印书馆——笔者)。这个姓林的抽鸦片成瘾,日久拮据,邹如山乘机供资让他抽鸦片,但条件是传授八宝印泥制作方法。他答应了。由此素位堂和素位山房便掌握八宝印泥制法。因为没有魏丽华斋注册商标,另名“古香斋八宝印泥”,竟然远销湖南、湖北、广东、广西。至今山房第三代健在的邹洪钦还知道八宝印泥制法。长汀外贸部门知道古香斋八宝印泥,近年曾经派人到雾阁调查这一敛迹市场的产品。
  据说,素位山房不知从哪里拓有朱熹大字86字,当时一些店号、匾额、楹柱需要朱熹字,向其借出或租出勾勒。山房倒闭后拓字也佚失了。
  素位堂在漳州经营50多年,素位山房经营30多年,刻印和销售不少书籍,尽管有些书籍是糟粕,但在满足当时地方文化需求方面应有一定作用,它们的兴衰反映近代漳州刻书业的一隅状况。
  本文材料主要采访自邹洪钦先生,也采访其他同志。文章经邹洪基、邹洪钦二位先生审阅,谨籍此致谢。
  本文参考资料:
  一、《福建出版史论》,李瑞良著,鹭江出版社出版,1997
  年8月第1版。二、《闽西四堡坊刻的兴衰及其原因》,马例文,《福建学刊》,1992.4
  浦头海关
  清康熙23年(1684)闽海关于厦门设海关正口,石码作为厦门正口的钱粮口岸(即征税口)开征海关税款。其辖下的二处哨口,漳州浦头是其中之一,这是漳州历史上最早设立的海关机关。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系统介绍了漳州工委活动记述、漳州解放前夕解放大同盟的组建及其活动、芗城统一战线工作回顾、应用科学技术发展农村生产、骨伤科名医章宝春、漳州图书文具业近代发展状况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郭锦飚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