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革命文艺新篇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235
颗粒名称: 谱写革命文艺新篇章
其他题名: 解放初期芗潮剧社重建经过及其活动
分类号: G634.95
页数: 6
页码: 131-136
摘要: 漳州地下党领导的革命文艺团体——漳州芗潮剧社,自1938年被国民党反动派强行解散后,直到1949年9月漳州解放,在龙溪地委的领导下,才又重建恢复活动。笔者曾是解放初期“芗潮”小社员之一,回想当年“芗潮”重建后的革命文艺活动,仍激情万分,往事在目……“芗潮”诞生于民族灾难深重的1934年。1938年6月5日,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残杀了“芗潮”领导人、中共优秀党员柯联魁,抓走“芗潮”骨干和群众30多人,强行解散了芗潮剧社。就在金秋的9月19日,漳州宣告解放。浪迹海外的老社员郑遂、郭佳等也闻讯赶回漳州参加活动。重建后的“芗潮”,以老社员为基础,吸收一批以进步教师和学生为主的新社员。
关键词: 芗城区 革命文艺 新篇章

内容

漳州地下党领导的革命文艺团体——漳州芗潮剧社,自1938年被国民党反动派强行解散后,直到1949年9月漳州解放,在龙溪地委的领导下,才又重建恢复活动。笔者曾是解放初期“芗潮”小社员之一,回想当年“芗潮”重建后的革命文艺活动,仍激情万分,往事在目……
  (一)
  “芗潮”诞生于民族灾难深重的1934年。这支由年轻的地下党员和进步青年组成的反蒋抗日团体,是当年八闽大地上最为活跃、最具影响的革命群众团体之一。“芗潮”以话剧为武器,宣传党的主张,坚持团结抗日,粉碎“文化围剿,”支援游击战争,在闽南革命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1938年6月5日,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残杀了“芗潮”领导人、中共优秀党员柯联魁,抓走“芗潮”骨干和群众30多人,强行解散了芗潮剧社。从此,“芗潮”社员有的转入地下;有的去了游击区;有的被输送到新四军;还有的辗转到闽西,继续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在国民党血腥镇压的日子里,也有的社员漂泊海外,有的去了港台……
  “芗潮”的历史作用和贡献,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为闽南人民所怀念、所赞颂。
  (二)
  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节节胜利,解放大军向东南挺进。就在金秋的9月19日,漳州宣告解放。当年“芗潮”小社员、后被输送至新四军的陈虹同志,随军打回了阔别十多年的故乡——漳州城。时任龙溪地委委员、青年部长。风华正茂的陈虹同志与“芗潮”社友劫后重逢,悲喜之情溢于言表。当谈及“芗潮”时,大家认为应该恢复活动,重振革命文艺雄风,为解放事业服务。后来,经地委批准,芗潮剧社于1949年底重组,陈虹首任社长,原“芗潮”领导人和骨干蔡大燮、陈松年、陈开晞、张韫琪、林南洲、侯维钟..等等,都积极参与重建工作。浪迹海外的老社员郑遂、郭佳等也闻讯赶回漳州参加活动。富有革命传统的“芗潮”,在漳州父老面前,亮出了新生的面貌。
  重建后的“芗潮”,以老社员为基础,吸收一批以进步教师和学生为主的新社员。龙溪师范校长张方、美术老师沈汉桢,县立中学老师曾陈石、黄大年都是这时加入了“芗潮”。笔者当年在龙溪中学(今漳州一中)读初中,和“芗潮”创始人之一、地下党员胡大机的儿子胡张翼(阿品)是同班最要好的同学,在他母亲张韫琪的鼓励下,也在这时加入了“芗潮”。同时加入的还有同班同学梁金城、许荣义、林贻婉(女)、周淑清(女);进德女中(今漳州三中)女同学魏秀玲、郑瑞蓉等。龙溪师范和县立中学(今漳州二中)学生洪大椿、周清闺(女)、苏培英(女)、黄丽玲(女)、符祥鸾(女)、施正渊、庄受惠等也同时加入“芗潮”。
  解放初期的“芗潮”,条件十分艰苦,灯光、布景、道具、服装..,不是自带就是借用,再不就是自己画、自己制,上上下下、老老少少忙得不亦乐乎。那时,国民党匪特活动猖厥,常有打冷枪、搞暗杀、抢财物等等反革命活动。我们这些十三、四岁的小少年,晚上排练演出常不敢独自行动,陈虹同志就派他的警卫员护送我们。有一天深夜,当他护送我们回家,途经大马路(今新华南路),当时路旁多为竹林荒地,少有几幢平房民居,那有今日高楼林立的繁华气派。那夜,月茫茫,只见路旁横尸一具,把女同学吓得两腿迈不开步,大个子警卫员一手提枪,一手拉着我们,就这样一个个绕过尸体,直到把每个人送进自家门,他才消失在黑幕里回地委机关去。这种充满紧张的生活,使我们得到了锻炼,如今回想起来仍然觉得十分有趣。当时排练演出,很少有夜点,也没有工资,生活比较艰苦,但“芗潮”人那种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精神,陶冶着我们这群少年社员。
  1949年底至1950年初,为配合军事接管漳州,“芗潮”在今大众影院首次公演话剧“人民城市”。我们这些小社员扮演剧中的中、小学生,打着腰鼓,扭着秧歌,迎接解放军入城。这个话剧说的是新解放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与隐藏的敌特分子和不法奸商的破坏活动进行斗争,恢复秩序,发展生产,稳定经济,捍卫新生人民政权的故事。漳州人民充满刚获解放的激情,观看演出,剧场天天爆满。
  首演告捷之后,“芗潮”先后又排演了反映农民革命的“闯王进京”;揭露封建地主阶级盘剥欺压农民的“九件衣”。当时正处于土地改革前夕,这两个反映农民运动的有血有泪之剧目,有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漳州城乡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演到入情时,台上台下,演员观众,同悲共喜,熔为一体,十分感人。两剧的演出,激起漳州人民对封建统治者、地主阶级的无比仇恨,对即将展开的土地改革、剿匪反霸,起了很好的战斗激励作用。
  (三)
  1950年8月,解放军华东军政大学招生,我们这群少年社员,在“芗潮”的支持下,象当年老一辈社员走向新四军一样,抱着满腔革命热情,纷纷走向军旅。笔者和洪大椿、魏秀玲、周清闺、郑瑞蓉等人一起到军大学习,临行前,“芗潮”给每个人送了一本笔记本和一个制作精美的有戏剧面谱标志的“芗潮社徽”。同年11月,胡张翼、梁金城、林贻婉等小社员,也离开“芗潮”,加入了解放军,成为九一师文工队的小队员,从事部队文艺工作。出生在“芗潮”之家的胡张翼,能歌会舞,在部队深受首长和战士的欢迎,可惜于1953年逝世于厦门前线,时年十七。
  离开“芗潮”之后,事后知道,陈虹调省工作,“芗潮”由蔡大燮继任社长。不久,蔡也调省,社长由阮位东接任。阮社长带领大家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组织“芗潮宣传队”,由黄河任队长,到土改试点乡镇,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每到一村,他们深入群众,访贫问苦,用当地实事,现编现唱现演,动员群众剿匪反霸,土改分田,受到广大贫雇农的欢迎。
  五十年代中期,龙溪师范校长张方(后任专署文化局长)继阮位东之后担任“芗潮”社长,在此期间,“芗潮”又公演名剧“雷雨”、“升官图”,给漳州话剧舞台增添了新异彩。
  随后,由于众所周知的、接二连三的政治运动原因,“芗潮”在演完了这一最后之戏后,停止了活动。
  (四)
  ‘芗潮”在抗日战争时期,以其艰苦征战,团结人民,打击敌人,革命文艺之风威振八闽,成为闽南一支革命突击力量。
  “芗潮”在解放初期重建,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为新生的共和国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再次谱写了革命文艺的新篇章。1984年12月,为了总结“芗潮”的历史作用和经验,经省委批准,在“芗潮”诞生地芗城,隆重召开了“芗潮剧社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原中共漳州工委、芗潮剧社领导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以及原来在闽粤边区长期坚持武装斗争和地下斗争的省有关领导卢胜、卢叨、张兆汉;和原漳州地下党负责人、芗潮剧社领导人、省政协常委蔡大燮;全国政协委员、“芗潮”重建后首任社长陈虹出席了大会,并讲了话。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艺术院话剧研究所、中国戏剧电影报社、浙江美术学院、厦门大学以及省、市有关党史、新闻单位的专家学者共二百多人参加了讨论会。健在的四十多位“芗潮”老社员应邀出席大会,其中有“芗潮”导演、剧作家陈开晞;有为“芗潮”作出贡献的老社员陈松年、张韫琪、林南洲、侯维钟..;有来自沈阳、北京、广州、厦门等地的老社员陈星、徐而行、黄先觉、陈郑煊..等等。五十年前的老社友,重逢在战斗过的芗城,与专家学者一起,回顾历史,总结经验,缅怀在“芗潮”牺牲的中共优秀党员柯联魁、胡大机等等先烈,大家感触至深,真是“鬓白重逢千百感,江山娇媚故人稀”,“五十年中喜与哀,今朝合奏欢歌来”。
  芗城——“芗潮”故地,将永远铭记“芗潮”及其“芗潮人”。
  芗城区首届人民政府
  1985年9月由芗城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芗城区人民政府区长、副区长
  区长曹盛文
  副区长 张贤姚 丽珍(女) 韩源亮 叶金宽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旧称漳州城,地处闽南漳州平原中部,因九龙江西溪(俗称芗江)由西向东从城南穿境而过,故而得名。芗城历史悠久,古迹甚多,人文荟萃,山川秀丽,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是我国东南沿海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如今,是福建省漳州市党政机关所在地。芗城又是闽南华侨和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在实行对外开放和祖国统一大业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阅读

相关人物

徐苍生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芗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