芗城乡镇企业的崛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174
颗粒名称: 芗城乡镇企业的崛起
分类号: F276.3
页数: 7
页码: 77-83
摘要: 新中国建立前,漳州市郊区,农业经济结构比较单一,以粮、蔗为主。农副产品加工有“土糖铺”,生产刁糖、丸糖,多由北庙“糖市”销往各地;还有“焙寮”,用人工烘焙龙眼干、荔枝干,产品销往国内外。新中国建立初期,农村走上合作化道路,社、队兴办一些小企业、小作坊,如农具制造修配、粮油加工、竹木制作,烧砖打石等,做为农村集体收入的补充。由于五、六十年代,强调以粮为纲,因此社队企业发展较少,据统计:1978年底,郊区各类企业仅有252家,从业人员7426人,占郊区总劳力的13.3%,总产值只有657万元,税收、利润仅有83万元。
关键词: 芗城区 乡镇企业 漳州市

内容

芗城乡镇企业的崛起
  汪照元 杨金云提供 王和贵整理
  新中国建立前,漳州市(今芗城区,下同)郊区,农业经济结构比较单一,以粮、蔗为主。农副产品加工有“土糖铺”,生产刁糖、丸糖,多由北庙(今大通北路)“糖市”销往各地;还有“焙寮”,用人工烘焙龙眼干、荔枝干,产品销往国内外。农闲时,农民到各地打工或经营小生意,或从事家庭手工业制作,如“天宝扎草席,后巷编笠胎,茶铺做大笠,塔尾织麻袋,路边做粿卖,马灶(今前锋)造炉灶,田霞大模粉,诗浦做竹器,巷下劈桶篾,诗墩卖蔴糍”等等。新中国建立初期,农村走上合作化道路,社、队兴办一些小企业、小作坊,如农具制造修配、粮油加工、竹木制作,烧砖打石等,做为农村集体收入的补充。由于五、六十年代,强调以粮为纲,因此社队企业发展较少,据统计:1978年底,郊区各类企业仅有252家,从业人员7426人,占郊区总劳力的13.3%,总产值只有657万元,税收、利润仅有83万元。
  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改革从农村起步,商品生产逐渐活跃,社队企业发展较快,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1979年7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发展社队企业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草案》,这是国家第一个发展社队企业的指导性文件。漳州市革命委员会(人民政府)建立了“人民公社企业管理局”(1982年后,先后改称为“社队企业管理局”、“乡镇企业局”),要求各级加强对乡镇企业的领导,并制定扶持发展乡镇企业的措施,从此,乡镇企业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经历了扶持发展、放宽搞活和全面发展三个阶段,简述如下:
  (一)
  1979年,根据国务院规定的发展社队企业的精神,漳州市各公社、生产大队相继建立了办事机构和领导班子,制定扶持发展社队企业的措施,确定“集体个人一起上,农、工、商并举”的发展方针。各社、队以此为契机,重新配置劳动力资源和闲散资金,至1983年,初步形成以集体所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社队发展新格局。据统计:1983年全市社队企业达581家,其中公社(乡、镇)办企业62家,产值1734万元;大队(村)办企业519家,产值1203万元;总产值达2937万元。税收、利润达251万元。1983年社队企业数、总产值、税利分别比1978年增长230.56%、447.03%、302.41%。
  (二)
  从1984年至1989年,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特殊的农村经济改革,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由于生产经营的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度地增加,农村开始出现了储蓄存款增多,剩余劳动力增多,以及农村中可供加工的农副产品逐渐增多的“三多”现象,使一部分农民迫切要求并开始寻找发展多种经营和兴办工业、运输、建筑等企业的路子,在城乡经济环境逐步开放的情况下,开始出现了农民个人筹资或联合集资办企业的萌芽,由此,股份合作企业也应运而生。如1983年下洲村蔡老泉等8位农民集资4.4万元,创办下洲蔬菜脱水厂,办厂3年,年产值增加4倍。1983年,农户自筹资金开办小型水果加工厂等企业7家,产值达78万元。
  198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把“社队企业”改称为“乡镇企业”,并规定乡镇企业的范畴包括社(乡)队(村)举办的企业、部分社员联营的合作企业、其他形式的合作工业和个体企业。据此,漳州市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颁发了一系列放宽搞活政策,促使乡镇工业企业、农民集资企业,得以较快的发展。如1984年5月创办的瑞京果品加工厂,生产顺成牌“澎湖瓜子”,当年产值达30万元;又如1984年群勇村5户农民投资5000元,创办宫园食品厂,当年产值达12万元。据统计:1984年全市农村股份企业达324家,总产值达688万元。1985年初,漳州市委、政府决定成立芝山、石亭、天宝、浦南4个乡镇的经济联合社,加强对乡、镇企业的领导,并号召在乡镇企业系统内开展“创千万元乡镇、百万村,百万元企业竞赛活动”。
  1985年7月,龙溪地区实行地改市建制,原漳州市改称芗城区。原属我区156个国营和集体企业全部归属市辖,留下的工贸企业,其产值仅为原来的十分之一,财政收入由上缴变为补贴,每年由市财政补助400多万元。面对行政体制改革后的严峻经济形势,区委、政府进行广泛的区情调查后,提出“利用三个优势”(城乡闲房多、社会能人多、开放城市),开拓三条渠道(发动群众集资、举办民间信用社、利用侨资台资),大做‘三小’文章(办小企业、小技改、生产小商品)的发展策略,层层发动群众,广拓集资渠道,‘四轮,驱动(乡办、村办、联户办、户办),五业齐上(食品、纺织、服装、皮件包袋、五金电器、包装装璜),掀起兴办乡镇企业的热潮。1986年5月,区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开创乡镇企业新局面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要求各部门必须继续支持乡镇企业发展,要不断地完善经济(经营)责任制,鼓励技术改造,鼓励职工投资入股,促进内联外引,制止乱摊派,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到1987年,涌现了一批初具规模的工业专业村,如市尾村的食品罐头业、群勇村的脱水蔬菜业、南星村的碾米业、瑞京村和上墩村的农副产品加工业、诗浦村的竹藤业、洋坪村和康山村的糕饼食品业、农友村的砖瓦业等。1987年群众集资850万元,兴办新企业105家,全年乡镇企业数达1449家,比1984年增加547家;产值达11788万元,比1984年增加7539万元;税利达1021万元,比1984年增加632万元。乡镇企业开始显示出它特有的强大的生命力。
  1989年,通过贯彻党中央关于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规定,芗城区委、政府采取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技改步伐,强化经营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对果蔬和食品罐头两行业13家企业,投入875万元进行设备更新,建起了有千吨脱水蔬菜、万吨罐头生产能力的乡镇食品工业。乡镇企业数达1245家,其中:镇办117家、村办487家、股份制478家、个体163家,年完成产值19043万元,出口交货值2752万元,上缴税金755万元,实现利润1045万元。
  (三)
  1990年,国家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国家农业部也出台了《农民股份合作企业暂行规定》和《关于乡镇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规定》,这些都是国家对乡镇企业的行政法规,它为我区完善乡镇企业管理(经营)制度创造条件。1989、1990年蘑菇生产季节,正值北京发生动乱,蘑菇干片出口受阻,鲜菇严重积压,区委和政府及时解决产销矛盾,新建35条烘干线,积极拓展销路,组织流通资金,建立供销网络,促使企业规范管理,增强了承担风险的能力。1991年提出了“中心开花,三线拓展,成片开发,联动发展”的民营企业发展策略。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发表,对我区乡镇企业的发展更是势如破竹。3月,芗城区根据发展目标,决定扩大前锋工业加工区,开发金峰工业开发区,把金峰工业开发区办成多种功能配套的外向型轻工业新区。至1995年金峰开发区已开发土地1300多亩,内外资项目达到50个,其中外资34个,合同外资额6252万美元,已投资27家;内资项目16个,合同金额人民币1.25亿元,已投产13家;开发区1995年产值达4亿元。
  从以上情况显示,1990年由于中央各项改革的正确,我区各级党政领导措施有力,由此促使了乡镇企业取得了全面迅速的发展,出现了1986~1995年十年来的第二个增长高峰。10年累计总产值45.1699亿元,以平均年递增44.2%的速度崛起;而且,经济效益显著,累计上缴税金1.2068亿元,创利润1.7636亿元,为芗城经济注入了勃勃生机。
  纵观芗城区乡镇企业的发展历史,是共产党领导下,充分发挥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而创造的。现在已涌现出前锋、瑞京、古塘、群勇等11个亿元村和12个5000万元村。实现千万元产值的乡镇企业有:芗城第三建筑公司、芗城罐头厂、芗城制罐厂、漳州市八十彩印包装有限公司、土坪空罐厂、港桥食品厂、北斗机电厂、芝山装卸搬运公司、天宝碾米厂等。1996年,区内乡镇企业向金峰开发区、天宝工业小区、北斗工业小区、店仔圩工业小区集结达1791家,占全区乡镇企业总数的85%。1997年,以金峰开发区和各镇工业小区为龙头,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前锋村实现年产值达2.11亿元,是福建省“十佳亿元村”之一。1998年,全区乡镇企业达2329家,总产值60.01亿元,上缴税金7300万元,实现利润6600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453元。
  从以上事实说明,芗城区的乡镇企业的发展,不仅是农村变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芗城区贯彻改革开放政策,发展农村经济的丰硕成果。可以相信,乡镇企业既然能够从小到大,由分散生产到规模经营,今后一定会越办越好,为芗城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华诞
  郑力
  五星旗帜耀神州,傲立东方五十秋。
  尽辟荆榛迎盛世,更求富强显风流。
  三江决战洪魔伏,两岛回归壮志酬。
  四化航船心共济,扬帆万里震寰球。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旧称漳州城,地处闽南漳州平原中部,因九龙江西溪(俗称芗江)由西向东从城南穿境而过,故而得名。芗城历史悠久,古迹甚多,人文荟萃,山川秀丽,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是我国东南沿海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如今,是福建省漳州市党政机关所在地。芗城又是闽南华侨和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在实行对外开放和祖国统一大业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阅读

相关人物

汪照元
责任者
杨金云
责任者
王和贵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芗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