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
唯一号: | 130720020220000166 |
颗粒名称: | 历史回顾 |
分类号: | F570.3 |
页数: | 3 |
页码: | 68-70 |
摘要: | 芗城的交通运输在古代以水路为主,三面环水,九十九道湾沟通九龙江西北两溪,水上交通十分方便,因此,长期以来成为九龙江流域水运中心,对闽西南地区的经济开发、繁荣、商旅货物的流通,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曾有一段辉煌的历史。从闽越国至陈朝,芗城都是闽越的边陲重镇。隋灭陈,撤绥安、兰水2县,闽西南地区仅存龙溪一县;唐将漳州移此,亦是基于芗城的水上交通便利。明代漳州月港开放,水运达到鼎盛时期。水路北达杭、沪、津、辽东;横至台湾、日本;南抵粤、桂、东南亚诸岛国。清同治十二年乡试,漳州拨火轮船数条,载士子赴省赶考,也令今人感叹不已。1956年芗城交通运输结束了长期以水运为主的历史。 |
关键词: | 芗城区 交通 历史回顾 |
芗城,旧称漳州城,地处闽南漳州平原中部,因九龙江西溪(俗称芗江)由西向东从城南穿境而过,故而得名。芗城历史悠久,古迹甚多,人文荟萃,山川秀丽,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是我国东南沿海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如今,是福建省漳州市党政机关所在地。芗城又是闽南华侨和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在实行对外开放和祖国统一大业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