芗城政协的筹建与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113
颗粒名称: 芗城政协的筹建与发展
其他题名: 纪念政协成立五十周年
分类号: D628.57
页数: 6
页码: 9-14
摘要: 今年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五十周年。回顾漳州市政协的筹建与发展,至今记忆犹新,令人振奋。1951年6月1日建立漳州市体制后,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地方在未召开人民代表大会之前,以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并选举产生协商委员会,作为代行人民代表会议职权和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机构。漳州市据此于1951年10月至1954年2月先后召开两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和选举两届协商委员会。首届漳州市协商委员会委员13名,选举王杰为主席,张治宏为副主席;第二届协商委员会委员25名,选举王杰为主席,张希良、林杏雨为副主席。1951年6月1日,建立漳州市,成立漳州市人民政府,市长由上级任命。
关键词: 芗城区 政协 发展

内容

芗城政协的筹建与发展
  ——纪念政协成立五十周年张亚盛
  今年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五十周年。回顾漳州市(今芗城区,下同)政协的筹建与发展,至今记忆犹新,令人振奋。
  (一)
  1951年6月1日建立漳州市体制后,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地方在未召开人民代表大会之前,以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并选举产生协商委员会,作为代行人民代表会议职权和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机构。漳州市据此于1951年10月至1954年2月先后召开两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和选举两届协商委员会。首届漳州市协商委员会委员13名,选举王杰为主席,张治宏为副主席;第二届协商委员会委员25名,选举王杰为主席,张希良、林杏雨为副主席。
  漳州市第一、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历时四年多,在中共漳州市委领导下和省协商委员会指导下,除代行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进行具体工作外,结合本市各个时期中心任务,组织各界人士学习与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发挥了民主协商与统一战线的积极作用。在动员组织全市人民开展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踊跃捐献,抗美援朝;宣传、推动各界民主人士参加“土改”、“三反”、“五反”运动;宣传贯彻新婚姻法、粮食统购统销;组织各界人士学习有关党的方针、政策,推动各界人民自觉地改造旧的世界观。有力地团结了一大批爱国民主人士为党与政府做好工商界、华侨、宗教、医务工作者思想教育工作。
  (二)
  1954年3月,经过普选正式召开了漳州市首届人民代表大会。至此,原设的各界人民代表会协商委员会已经结束了代行人民代表会议职权的历史任务。据此,1956年1月14日协商委员会召开了第33次(扩大)会议,讨论通过关于贯彻执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组织各界人士协商推选,建立政协福建省漳州市委员会,并于1956年1月16—17日正式召开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出席这次会议是由15个界别推选65名委员。这次会议开的隆重热烈,充分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并通过民主选举市政协常委23人;选举张希良为主席,张方、林杏雨、林开德为副主席,郭振生为秘书长。
  漳州市政协建立后,根据《章程》规定,结合本地工作需要,由常委会决定设立政协学习委员会,工商、华侨、科技、文教、解放台湾等工作小组,后于1959年又增设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这些委员会和工作小组,作为政协委员会的工作机构,开展日常的参政议政与民主协商的政治活动。
  由于漳州市属于不设区的市、县地方政协组织,按政协《章程》规定,其委员任期为二年,由此,漳州市政协于1959年7月23日、1961年12月26日和1964年1月21日又召开了第二、第三和第四届委员会,历时8年,其间共召开5次全委会。
  “文化大革命”发生后,党的统一战线受到严重破坏,政协组织被诬为“反革命修正主义司令部”,并被迫停止活动。
  (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政协福建省漳州市委员会于1979年5月10日恢复组织活动。1979年5月至1984年12月先后召开政协漳州市第五、第六两届委员会,委员会的工作机构随之恢复并进行正常活动。
  1985年8月,根据地、市行政体制改革的决定,原漳州市改设为芗城区,原政协漳州市委员会也随之改称为芗城区政协,并于1985年9月召开的全体委员会从首届起始,由此延续至1999年1月,共召开五届委员会。
  芗城区政协在原有工作基础上,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加强统一战线工作,成为实现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的重要组织。十几年来,芗城区政协通过自己的工作和活动,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工作上有以下突出表现:
  一、政协组织地位提高了。“文革”前政协的基层组织只设至城市和沿海部份县,而且是属科级单位,改革开放后,由于形势发展的需要,从中央到地方县(区)以上单位都成立政协机构,并列为县处级编制,属五套班子之一。
  1991年经上级批准增设“三胞联谊办公室”和“工作组(委)办公室”,有的地方为便利政协委员联系,还以镇(街)建立政协委员联络小组,把政协活动延伸到基层。中共中央中发(1989)14号文件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定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事实证明,在新的
  历史时期,政协工作越走越宽,任务越来越重,前途光明。
  二、政协组织队伍扩大了。文革”前漳州市第四届政协委员会,包含17个界别,委员129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1979年5月召开的漳州市第五届政协委员会,界别扩大到22个,委员164名。主要是增加民主党派、起义投诚人员和个别特赦战犯等。1985年8月,行政体制改革后,由于民主党派、工商联、总工会和工业、手工业、文化影剧院及市区中学等,全部上划为市一级机构,因之在芗城区第一届政协委员会,界别缩少到18个,委员131名。以后由于形势发展需要,从第三届政协委员会起增加海外“三胞”和非公有经济代表人士,委员会界别增至20个,委员154名。1999年元月召开的芗城区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又增加工商联、工会两个界别,委员总数161名,充分体现党的统一战线组织的不断扩大。
  三、政协工作范围更广泛。根据全国政协章程规定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发展经济的需要,人民政协不但要履行协商监督职能,而且要服从和服务于党的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发挥政协“人材库”、“智力库”的优势,加强与科技界和个私经济代表人士的联系,协助政府做好发展经济这篇文章;同时,政协还发挥了联络面广的优势,把工作拓宽到海外,加强“三胞”联络工作,为和平统一祖国服务。根据上述工作需要,芗城区政协经常组织政协委员参观、视察、调查研究,让政协委员知情,为参政议政、献计出力创造条件。
  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制度越来越规范化、制度化。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1995)13号文件《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中共芗城区委于1996年10月15日以漳芗委(1996)综字第055号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协工作的意见》指出:政协工作是党的全局工作的重要组织部份,要切实加强和完善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把政协列入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要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能,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范化、制度化,规定一年至少两次听取政协工作汇报,研究解决政协工作的重要问题;坚持重要决策在党委决定之前、人大通过之前、政府实施之前与政协进行协商,并形成制度;对政协重要提案,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批办;党委、政府组织的调查、检查、视察活动,应邀请政协派员参加;党委、政府要定期(一年不少两次)向政协通报情况,认真征求意见,让政协委员知情出力,不断推进我区政协履行职能的规范化、制度化,以开创政协工作的新局面。
  在纪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五十周年之际,我作为一名老政协工作者,衷心祝愿芗城区政协在中共芗城区委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为开创政协工作的新局面,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努力工作,开拓进取,以崭新的姿态进入二十一世纪。
  漳州市首届人民政府
  1951年6月1日,建立漳州市,成立漳州市人民政府,市长由上级任命。
  市长 张治宏
  副市长 张希良(1952年4月任命)
  1952年12月,由漳州市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第一次会议,代表250人。按照《漳州市人民政府试行组织条例》选举漳州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及正副市长。
  市长 张希良
  副市长 蔡竹禅
  1954年3月由漳州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代表137人。依法选举漳州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及正副市长。
  市长 张希良
  副市长 蔡竹禅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旧称漳州城,地处闽南漳州平原中部,因九龙江西溪(俗称芗江)由西向东从城南穿境而过,故而得名。芗城历史悠久,古迹甚多,人文荟萃,山川秀丽,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是我国东南沿海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如今,是福建省漳州市党政机关所在地。芗城又是闽南华侨和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在实行对外开放和祖国统一大业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阅读

相关人物

张亚盛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王杰
相关人物
张治宏
相关人物
张希良
相关人物
林杏雨
相关人物
蔡竹禅
相关人物
芗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