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漳州地区报刊和通讯社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098
颗粒名称: 旧漳州地区报刊和通讯社概况
分类号: D609;G219.22
页数: 18
页码: 123-140
摘要: 清代的漳州没有地方报纸,只有官家的《京报》,也沿用旧称叫《邸报》据说《邸报》是我国最早的报纸,但产生于哪一年代,说法不一,南宋徐天麟的《西汉会要》说,邸的制度始于汉朝。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认为“汉时发明了纸笔墨等文具以后,对文化的发展帮助不少;而报纸的滥觞亦复发韧于这个时期”另有一种说法,《邸报》产生于唐代1983年初,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方汉奇教授据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收藏的我国唐代一份报纸《进奏院状》的誉录件研究认为这是世界上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一份报纸距今有一千一百多年历史。辛亥革命后,漳州开始有了地方报刊的出版、发行,通讯社也相继创立。
关键词: 漳州市 地区报刊 通讯社

内容

清代的漳州没有地方报纸,只有官家的《京报》,也沿用旧称叫《邸报》据说《邸报》是我国最早的报纸,但产生于哪一年代,说法不一,南宋徐天麟的《西汉会要》说,邸的制度始于汉朝。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中国第一部报刊史)认为“汉时发明了纸笔墨等文具以后,对文化的发展帮助不少;而报纸的滥觞亦复发韧于这个时期”另有一种说法,《邸报》产生于唐代1983年初,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方汉奇教授据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收藏的我国唐代一份报纸《进奏院状》(原件为白宣纸、长97厘米、宽82.5厘米)的誉录件研究认为这是世界上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一份报纸距今有一千一百多年历史。
  又据《孙樵集》中,有读《开元杂报》之记载,这说明唐代就有报纸,可以说是中国报纸之始,亦为世界报纸之始。
  《邸报》是封建王朝通报朝政文书、政治情报,由首都的进奏官(邸吏)向派出各地藩镇传报朝廷的政策法令,皇帝的起居言行,官吏的升黜任免,臣僚的章奏疏表,以及朝廷的其他重大事件自唐以来,历朝对《邸报》的名称叫法不一,其中有《进奏院状》、《邸吏报状》、《邸钞》、《阁钞》、《阁状》《朝报》、《杂报》、《状》、《状报》、《报状》、《京报》等明代崇祯年间开始有活字印本,清代由报房刊行。
  辛亥革命后,漳州开始有了地方报刊的出版、发行,通讯社也相继创立。自1911年至1949年秋,漳州地区地方报刊由各县各派系竟先创办,先后共有92家,其中报纸77家,期刊15家,还有通讯社7家各种报刊行销各县,颇具影响。笔者四十年代从事过报纸编辑工作多年,对当时漳州地区的报刊出版情况加以整理以及参阅有关资料辑录成本文,其中有的报刊由于出版发行时间短暂、昙花一现便告消逝,因此,可能遗漏或有未尽翔实之处,希读者及知情人士给以指正补充。
  漳州地区各报刊名目繁多,现按创办发行年代顺序逐一简介于下:
  一、报纸
  《录各报要闻》(漳州),为漳州的第一家报纸,1911年农历九月十七日(即公历11月7日)出版,由漳州“图书仪器社”摘载一些要闻编印,日报,石印版油光纸单面印刷一整张,为地方人士林者仁,陈智君、李纪堂、宋善庆等负责编印 。
  《漳报》(漳州),1911年农历十月初一日(即公历12月26日),由李纪堂创办,为漳州光复后的第一家报纸,该报废清宣统年号,改用黄帝四千六百零九年,只出版四十五天即停刊。
  《群报》(漳州),1911年出版苏眇公任编辑、石印版后因经费困难,只出版三、四个月即宣告停刊。
  《漳州日报》(漳州),1913年2月2日创刊,石印版,由陈忏真、施大炳、汪受田、向莲茹、陈家瑞等创编,出版约近二年停刊。
  《新日报》(漳州),社址在旧东门街文昌保段门牌54号,即在“笃诚仲记”人参行隔壁(今新华东路)1917年6月创刊,苏眇公任编辑,后更名《闽南报》存在约一年左右。
  《闽星半周刊》(漳州),1919年12月1日出版陈炯明创办并自兼总主笔,编辑陈秋霂,该刊为漳州铅印报刊之始,社址在“三道祠”旧址,即今延安南路门牌52号,该刊首先采用白话文体,在孙中山领导下,刊登革命言论,孙中山、朱执信、廖仲凯等均曾在该刊发表过文章,该刊销行颇广,影响甚大,1920年6月陈炯明奉召回粤,乃将该刊交由地方人士陈忏真、陈家瑞、李纪堂、黄甲登等人接办,改出《闽星日刊》日报,出版前后约三年左右,后因军阀李厚基所部的摧残,房屋及印刷机件被没收于1923年间停刊。
  《漳州民报》(漳州),1926年11月中旬,何应钦的北伐军战败军阀张毅部进驻漳州,设立监(督)察公署,为鼓吹革命,宣传三民主义而创办,由鲁纯仁、陈卓凡任正副主任后来何部奉调入浙,将报纸交与地方人士接办,1935年停办。
  《民国日报》(州),1926年12月,龙溪县商会创办,蔡竹禅为社长,总编辑陈鉴修,后来因言论触犯驻军团长廖鸣欧,被逼于翌年停刊
  《漳州报》(漳州),由国民党四十九师师长张贞创办,主笔张觉觉,1928年出版,1930年停刊。
  《回风报》(漳州),1930年10月出版,陈祖康创办先由陈冷西主编,后由林惠元等接办,1932年6月停刊一说其前身为第三党(今农工民主党)所创办的《闽南日报》。
  《震中日报》(漳州),1932年创刊,社址在少司徒(即今北京路中段),主笔徐炳勋,助理林蕴玉,总经理余品泉,副经理余永年,发行主任吴雨亭,每日印发一千份,经济来源除由十九路军总部固定按月拨给500元补助外,不敷额由报社向“花捐”、“屠宰税”、“税契”、
  “赌捐”等方面筹措1933年初主笔改由李纪堂担任,同年夏,报社改组,由谢复开接任主笔,李杰民为经理,是对开日报,十九路军闽变失败后,该报即停刊。
  《商音日报》(州),1932年创刊,社址在龙溪县商会内后楼(即今打锡巷门牌47号工商联合会内),初创时为三日刊,后改出日报,对开版,由陈湘龄、陈肖山、周蝶生等分任总、副编,外勤记者陈郑煊,张国权为经理,发行量每日约800份,当时可与《震中日报》相角逐随闽变而停刊。
  《新民日报》(漳州),社址在市仔头(即今北京路),1932年继《震中》、《商音》两报稍后出版的对开日报,章纯潮任经理兼编辑,蓝君蔚任副刊兼电讯编辑,因经费不足,出版时常间断闽变前就已停刊。
  《循环周报》(漳州),1932年出版,社址在炮仔街(今侨芗剧场对面),创办人柯天民、钟万寿,因经费困难、经常不能按时出版,十九路军闽变失败后,改由林启兴接办,不久即停刊。
  《闽南时报》(漳州)十九路军创办,1932年10月出版,每日出版四开张一版,进行反蒋抗日与团结合作宣传,由陈祖康、李传薪、邓次侯等主持,闽变失败后停刊。《芗江日报》(州),1932年夏天出版,不久即停刊。
  《复兴报》(漳州),1934年9月,闽变失败、十九路军瓦解,蒋鼎文入闽,兼任福建绥靖主任,以第九师李廷年部驻漳州,创办该报,对开日报,由该师政训处长丁国保为社长,李式侃为总编辑,翌年改由驻军80师陈琪部和国民党龙溪县党部共同接办,黄永滋任社长,总编辑巫范,日出对开两大张,社址在中山西路(即今新华西路),日约发行2000多份,1936年吴春晴接任社长、吴方桂任总
  编辑。
  《漳江日报》(漳州),四开小报,社址在渔头庙(即今南昌路中段,“东铺头街道办事处”对面),1935年初由张德仁、王以庄创办,出版延续约半年,于1936年停刊。
  《商报》(漳州),原系《商音报》,1935年改名《商报》,蔡竹禅任社长,陈鉴修、陈湘岭先后任编辑,约出版二年多停刊。
  《芗鲤报》(漳州),八开张不定期小报,1935年出版,蒋传黄创办兼编辑。
  《澄漳周报》(漳州),1937年4月创刊,创办人不详,出版数期后即停刊。
  《侨报》(漳州),林仲山创办,1935年9月10日出版,时出时停,不久即宣告停刊。
  《循环报》(石码),1935年由陈伟人创办,八开小报,不久因经费无着停刊。
  《闽南新报》(漳州),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军157师黄涛部奉调入驻漳州、厦门,接办原《复兴报》后,更名为《闽南新报》,并将没收日本在厦门的机关报《全闽日报》全部印刷器材迁漳并入该报,派政训处长李育培任社长,总编辑纪昆仑、经理黄本英翌年黄部他调,该报交由龙溪县商会洪心耕接办,未几,改由龙溪县长王维崧兼社长,经理黄润端,总编辑薛澄清1938年驻军75师宋天才部接办该报,筹组董事会,以宋天才(75师师长)、范宏亮(即范子明,原为75师政训处长,后升充副师长),朱熙(福建省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黄永滋(国民党龙溪县党部指导员,后体制改变即为书记长),王秀南(省立龙溪中学校长),林育人(寻源中学校长),林文彬(崇正中学校长),黄恩培(即黄莲舫,龙溪县财委会委员长)等为董事,李亭林(75师政训处秘书)兼任社长,柯铭(汀漳通讯社)为副社长,陈雪红为经理,胡宝三为副经理,总编辑仍为薛澄清后来改由黄永滋担任社长,黄他调后改由卢德明任社长,1940年陈达元接任社长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5年尾,社长改由黄清淮担任,漳州解放停刊该报的编辑人员除上述外,还有王石林、覃子豪、雷石榆、张胡山、柯如瑛、刘仁美等,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5年尾起,由张胡山任编辑,1948年张胡山离职后,由郑图、华光接编至解放。
  《福建新闻》(漳州),1938年12月出版,社长康庄,原为四开四版周报,后改为三日刊,1944年7月曾在平和县城区琯溪设立分社,1948年底因经费困难停刊该报总编辑吴方桂(前)、陈伯萍(后)。
  《大刀报》(漳州),1941年9月18日创刊,发行人兼社长陈毓光,副社长吴雅纯,初为周刊,后改半月刊,1945年改为晚报,日出四开四版一张。1947年尾停刊。
  《青年报》(漳州),1941年3月出版,陈达元创办,后改名为《先锋报》,系三青团机关报,1946年3月停刊。
  《九龙江报》(石码),石码三青团主办,1942年5月出版,四开四版旬刊,1944年停刊,1945年春复刊,1949年8月停刊。
  《一月文摘》(漳州),1943年3月创刊,1944年7月停刊,共出版十五期,这是一份以摘编各报刊的时事评论、通讯、特写、资料等内容的报纸创办人陈延龄,发行人林慎真(当时是龙溪县党部书记长,董事长李惠生,总编辑纪谷观,社址在漳州海道后(今瑞京路)广东同乡会馆内。
  《中央日报(漳州版)》,1944年间《中央日报(漳州版)》筹备处成立,林有壬任主委、叶英、周耕民、骆萍踪、方终徵、陈星耀等任委员,内定骆萍踪为社长(一说林有壬),社址在漳州康乐道(即自由路,今已改建为“东华园”)1~3号,中央日报(福建版)派李世杰为总编辑当年6月间出版试刊两天,因军统极力多方破坏,发生“九龙饭店”被泼屎事件,漳州两统(军统、中统)几至大动干戈,后经中央日报(福建版)社长林炳康决定暂停出版,翌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厦门光复,乃迁厦门出版《中央日报(厦门版)》。
  《南报》(漳州),对开张日报,1945年8月,《南靖新报》迁漳出版,社址设在康乐道1~3号中央日报(漳州版)原址,印刷机件及电讯设备等由南靖迁来,备有小型发电设备,自己发电照明,计划立足漳州,向外发展,为扩大发行,因感《南靖新报》的报名有区域性,对发展不利,决定另以新的报名出版发行,认为“南”字寓意正气,乃取名《南报》(实是一报两名,即发行回南靖本县的报纸,仍以《南靖新报》报名,在漳州及以外县、市、地区的报纸,才用《南报》报名当时发行人为庄达衡、社长黄奕赫、副社长黄叶沱(两黄均兼编辑),主笔王元,总编辑杨殿钟1947年11月,改出四开四版晚报,社长为王友仁,编辑吴襟江、蔡欣堂等,报纸一改日报的严肃性,版面较为活泼,副刊《夜市》由黄叶沱兼编,辟一专栏“灯下琐语”,文章泼辣、针砭时弊,颇受读者欢迎,黄戴德、黄宇祥等经常投稿1948年2月迁回南靖继续出版《南靖新报》。将原《南报》让给漳州中统负责人叶铁民接办,发行人叶铁民,社长周耕民,经理林仲山,主笔陈鉴修,编辑黄本扬,报纸委托《华声通讯社》承印社址仍设康乐道(即自由路)。
  《正报》(漳州),国民党龙溪县党部书记长魏永绥创办并兼发行人,社长林开方(前),郑友义(后),四开四版,1945年3月25日出版,总编辑吴华生。
  《济世报》(漳州),吴艺生(即吴鹰扬)创办,周刊,1945年出版,1946年由陈某接办,陈逸轩任编辑,改出晚刊,八开张,时出时停。
  《明光报》(漳州),1946年7月创办,社长李和成,当时李和成任龙溪县党部干事兼龙溪县农会常务理事,1947年国民党党团合并后停刊。
  《芗波报》(漳州),1947年4月4日出版,四开四版半周刊,逢二、五出报,吴华生为发行人,社长余仲南、编辑陈残云。
  《正人报》(漳州),1947年10月创刊,八开周刊,社长张胡山,总编辑翁朗云,1948年1月停刊。
  《侨声报》(漳州),1947年间,由龙溪华侨公会主席杨文雄创办,四开四版周刊,但出版只数期便告夭折。
  《神州日报》(漳州),1948年11月18日出版,其前身为《大刀报》,发行人陈毓光,社长郭梅影,副社长陈承智,解放时停刊。
  《时事简报》(南靖),不定期小报,1942年6月,国民党南靖县党部书记长张秉任创办,编辑王元,址在山城(1937年南靖县政府由今靖城镇迁至今山城镇,此后县城即在山城)。
  《南靖新报》(南靖),为南靖唯一的一家日报址在县城杉竹街初为油光纸单面石印版小报,国民党南靖县党部书记长庄达衡创办,1944年春初,《南靖新报》为扩大业务,进行筹组董事会,由南靖县长陈铁魂任董事长,各乡、镇长为董事,庄达衡为发行人,黄奕赫为社长(黄原为福建省政府政治宣导队副队长,队长为省主席刘建绪兼),王元为主笔兼总编辑,报社自己设有印刷所,铅印四开四版三日刊,同年八、九月间,决定改出日报,乃增设电讯室、营业部,十月一日正式出版对开日报,总编辑陈一民(原为厦门《江声报》总编辑,编辑李光延、陈醒民、简会元;经理黄叶沱。1948年改出四开四版隔日刊,副社长兼总编辑黄叶沱,至解放停刊。
  《儿童新报》(南靖),1944年出版,是一张四开四版专门以小学生为对象的报纸,吴鹰扬创办,吴原在龙溪县政府教育科担任科员,该报先在漳州出版,后吴调南靖县任督学,乃将该报迁靖,抗日战争胜利后,该报又迁漳州继续出版,为不定期报纸,委托漳州印刷所承印。
  《宇宙报》(南靖),四开四版报纸,原系吴鹰扬(即吴艺生)创办,先在漳州出版,后吴调南靖工作,也将报纸迁到南靖,让与余振邦(南靖县临时参议会副议长)接办,发行人兼社长余振邦,1944年间出版三日刊,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迁到厦门继续出版。
  《警报》(南靖)创办人赖鄞祥,四开张周报,原在龙溪出版,1946年赖调任南靖警察局长时,将报社迁至南靖县城出版,该报自置印刷设备,赖兼主编,经理黄仲和1948年春,赖调任海澄县,《警报》又迁回龙溪继续出版,不久徙榕,更名《力行报》晚刊。
  《侨声报》(南靖),八开周报,1948年1月创刊,发行人兼社长张存军,只发行五期即停刊。
  《新中报》(南靖),四开四版周报,1948年7月创刊,发行人庄正深,社长王友仁,总编辑黄克定,发行8期后停刊。
  《九峰报》(平和),1942年由陈培英创办,3月29日出版,四开小报。
  《闽疆新报》(平和),1942年12月出版,发行人兼编辑陈培英,系由原《九峰报》改名出版。
  《平和新报》(平和),1944年12月12日出版,社长卢祖泽,编辑卢正、林添生。
  《新闻报》(平和),1947年由蓝啸潮创办,自任发行人,同年1月8日出报,四开小报,编辑陈静伯、万子明。
  《时光报》(平和),1947年6月9日出版,四开小报,发行人何志诚,编辑郭布谷、何明德。
  《平和民报》(平和),1947年间出版,四开小报,负责人何志诚1948年5月停刊。
  《华安民报》(华安),1947年10月26日出版,四开小报,国民党华安县党部书记长李汉森创办,李汉森和华安县长黄懋铢分任正、副社长。
  《前哨》(海澄),八开小报、创办人王哲亮(又名其春,海澄深沃人),自任发行人兼社长,其后台为黄天爵(福建省政府委员、抗战胜利厦门光复后兼厦门市长),黄谦若(厦门光复后的国民党厦门市党部书记长)1937年在厦门出版,厦门沦陷后,该报撤退海沧继续出
  版,但发行量不多,后经国民党海澄县党部书记长陈文亨给予支持,改在海澄县出版,社址在海澄县溪头街1945年9月停刊。
  《胜成周报》(海澄),1938年创刊,1939年停刊。
  《青年报》(海澄),四开周报,1942年海澄县三青团“青年报社”创办。
  《海澄民报》(海澄),1947年2月创刊,1949年8月停刊,系国民党海澄县党部机关报。
  《抗敌周报》(漳浦),漳浦抗敌后援会创办,由该会宣传工作团主编,负责人陈则蔡(漳浦县商会会长),编辑陈冷,漳浦绥安印务馆承印,1937年8月出版,每周出版四开四版报纸一张,为漳浦县最早出版的报刊。
  《漳浦日报》(漳浦),1938年3月出版,系以原《抗敌周报》扩大改版为日报,负责人陈则蔡。
  《漳报》(漳浦),1939年1月出版,为扩大对外影响,将原《漳浦日报》更名《漳报》,由漳浦“绥安印务馆”承印,发行人陈则蔡,社长兼总编辑陈冷后来该报改由驻军75师225旅政训处主任李泽为发行人,总编辑曹起凡,编辑蔡启昌、柯汉扬、李林昌等,发行1000多份,同年四月因经费困难停刊。1947年7月新的《漳报》出版,柯汉扬为发行人,李林昌为社长兼总编辑。总编辑先后还有张兆基、管若明等,1949年社长改由丘德修接任,出版至漳浦解放停刊。
  《组训通讯》(漳浦),周刊,漳浦县国民兵团主办,负责人林春风(漳浦县国民兵团副团长),主要编辑有蔡正南、李泽昌。1941年5月创刊,由漳州马坪街(今延安南路)“古宋印刷厂”承印每周出版四开四版一张,当年9月因经费问题停刊。
  《漳浦民报》(漳浦),三日刊,四开四版,1942年4月创刊,负责人许元瑜(国民党漳浦县党部书记长),初由漳浦“绥安印刷厂”承印,后为“四维印刷厂”印刷(“四维印刷厂”即系“漳浦民报印刷厂”),总编辑陈倩伟(先)、练世鑫(后),编辑先后有丘坚、李林昌等。
  《南潮报》(漳浦),1945年1月,由原《漳浦民报》改名,该报的采编人员、出版、发行仍如《漳浦民报》,社长杨拔萃,后为柯汉扬,报纸由“南潮印刷所”(柯汉扬创办)承印。
  《南天报》(漳浦),发行人李林昌,先为周刊,八开一小张,后扩大为四开四版三日刊。1946年夏天创办出版。
  《青年报》(漳浦),半周刊、负责人陈秀夔,1946年创刊,采编人员先后有柯和坤、卢慈云、胡秀致等,1947年更名为《银声报》,出版至漳浦解放停刊。
  《云霄旬刊》(云霄),1940年云霄县长陈文照倡办,并为负责人,1941年9月停刊。
  《云霄新报》(云霄),1942年9月出版,国民党云霄县党部创办。
  《云霄正报》(云霄),1944年11月出版,云霄三青团创办。
  《云声报》(云霄),四开周报,国民党云霄县党部创办,1945年7月出版,发行人卢慈云。
  《云霄民报》(云霄),四开四版周报,国民党云霄县党部创办,系由原《云声报》更改名称后,于1946,年1月出版。
  《壁报》(诏安),1929年10月创刊,国民党诏安县党部创办出版,八开小报,石印版油光纸单面印刷,是历史上诏安的第一份报纸,出版约百期后停刊。
  《壁报副刊》(诏安),1930年4月出版,由国民党诏安县党部创办,四开周双报,出七十多期后停刊。
  《画报》(诏安),八开石印版漫画,国民党诏安县党部创办,1930年6月出版。
  以上各报为1930年前诏安的早期报纸。
  《青年正报》(诏安),四开周报,铅印版,1943年7月7日创刊,发行人兼社长沈致祥,社址设诏安中山路“青年服务社”内,由广东饶平黄冈印务局承印,同年10月停刊三民主义青年团浦云诏东办事处成立后于当年11月复刊,发行人兼社长徐际明,因日寇侵入潮汕地区,原印务局疏散,暂时停刊。1944年2月复刊,发行人为张学颜,社长涂士杰,社址移设中山路杉桥头,由诏安青年印务公司承印,后涂士杰去职、社长改由沈步青接接任,汤涛任县长后,改派沈思泰为该报社长,沈步青改任发行人出版至1949年诏安解放前夕停刊。
  《诏安新报》(诏安),1941年夏创刊,八开二版周报,诏安县政府编印出版,诏安县长江连钦兼任社长,陈述贻任主编,社址设城内郑厝祠,1942年后主编先后改由郑科、周浩明担任,后来社址又移东关灯笼街1944年4月改任张永为社长,1945年尾停刊。
  《诏安民报》(诏安),四开四版周报,1947年元旦创刊,国民党诏安县党部和诏安县参议会联合出版,由参议会议长沈淮三任董事长,国民党诏安县党部书记长许以仁任社长。次年改由沈淮三任社长,社址设在诏安国民党党县党部内1949年诏安解放前夕停刊。
  《东山新报》(东山),1940年春,东山县长楼胜利创办,社长江恒如(东山县政府民政科长),总编辑李色朱,社址在东山城关下田街,系政府机关报,四开四版,1945年8月该报社长改为丘文馨,1946年10月停刊。
  《民声报》(东山),1945年11月12日出版,社长李色朱,每期发行600份,副刊原名《墨浪》,后改为《民声》,1949年7月停刊。
  二、期刊
  《漳州旬报》(漳州),1913年3、4月间出版,杂志,系漳州定期刊物的创始,由陈家瑞、陈忏真、施大炳、汪受田、向莲茹等人创办,出版十多期后,因经济上的问题停刊。
  《通俗周刊》(漳州),1918年由“龙溪通俗教育会”出版,黄仲琴、陈家瑞等主编,出版约百多期,每期印销1000多份。为漳州早期畅销的期刊。
  《自治》(漳州),半月刊,1920年6月福建第二师范学校学生自治会创办。内容经常刊载赞颂苏联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的文章但不久即停刊。
  《二师周刊》(漳州),1919年6月出版,福建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创办。只出30多期即停刊。
  《震中周刊》(漳州),1923年间出版,漳州“震中学社”编印,名曰周刊,但未能按期出版。
  《嘘风》月刊,(漳州),系厦门大学校友所组织的“嘘风社”创办,1932年出刊,郑江涛、叶国庆等主编,出版六、七期即停刊。
  《方面军》(漳州),月刊,发行人沈可法,主编潘澄石,为一著译并载刊物,内容丰富,惜乎出版不久即停刊。
  《南声旬刊》(南靖),1935年8月,国民党南靖县党部指导员庄达衡创办,编辑黄廷辉,因病辞退,1936年起改由王元接编,当时南靖没有印刷所,先是油印,因县城(当时在靖城镇)距漳州仅30华里,遂在编好后送漳州“古宋印刷店”印刷装订,为南靖最早的刊物。
  《漳浦青年》(漳浦),月刊,1943年5月创刊,发行人许元瑜,初为小报,1944年改为32开月刊,由《漳浦民报》编辑人员兼编。
  《南潮月刊》(漳浦),1945年1月创刊,“南潮学社”主办,负责人柯汉扬,16开本,每期100页,编辑人员有柯汉扬、杨觉初、詹祚伯、林维仁、李林昌等,1946年8月,因经费问题停刊。
  《芗江画报》(漳州),1945年6月出版,1948年7月停刊,编辑卢心农。
  《抗战青年》(诏安),月刊,16开铅印,诏安抗战青年社出版,1937年8月创刊,出版三期后,因内容倡导抗战,触犯国民党和政府的忌讳,被以“莫须有”罪名勒令停刊。
  《抗敌旬刊》(诏安),16开册型,1938年夏季创刊,诏安县抗敌后援会出版。
  《抗战旬刊》(诏安),16开册型旬刊,国民党福建省党部主委陈肇英书写刊名,诏安县抗敌后援会主办,1939年出版,1941年停刊。
  《青年服务》(诏安),月刊,16开铅印册型,三民主义青年团诏安青年服务社出版,1944年4月创刊,出版三期停刊。
  三、通讯社
  《闽南通讯社》(漳州),1928年12月成立,是漳州的第一家通讯社,1930年停办《晨光通讯社》(漳州),1933年创设,为期一年,1934年停办。
  《闽星通讯社》(州),1933年创设,不久停办。
  《汀漳通讯社》(漳州),1937年4月11日创办,同月15日即开始发稿,负责人柯铭,曾担任过《闽南新报》副社长,该社发稿供本省及上海、南京各报采用。
  《闽声通讯社》(漳州),社长杨电钟(即杨殿钟),后曾担任漳州《南报》总编辑1938年3月开始发稿,只存在一年左右,1939年停办。
  《华声通讯社》(漳州),1941年10月10日开始发稿,社长张帆。该社每日发射电讯一次,每三日发“乙稿”一期,每旬发“甲稿”一期,发行遍于全国,约供二百二十多家报社采用,自己设有印刷厂,也对外承接印刷业务,是漳州一家存在最久的通讯社,1948年10月停办社址在今青年路,原漳州火柴厂后面(今漳州制药厂的一个车间)。
  《建国通讯社》(漳州),1945年11月9日创办,杨逢年(龙溪县参议会议长)为董事长,吴正廷为社长。

附注

注①旧龙溪县泛称漳州,凡龙溪县及其辖属如石码镇列入漳州。 ②海澄县今为龙海市的一个镇。 ③长泰县经访问过该县一些人士(老人),均谓该县解放前从未出版过报纸故缺。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文记述了漳州市文史记载,其中包括龙溪接管团进漳纪实、芗城区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概况、芗城区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述要、蓄水灌溉保农业种植养殖促发展、农村科技教育的崛起、董坑村科教兴农纪实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黄叶沱
责任者
张胡山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