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屋脊上攀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074
颗粒名称: 在世界屋脊上攀登
其他题名: 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绵平
分类号: K826.16
页数: 9
页码: 54-62
摘要: 郑绵平,地质学家,1934年11月生,福建漳州人,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19571958年和1960年间曾在北京地质学院进修盐类矿床和地球化学,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与热水资源研究发展中心主任、矿床地质所研究员、西藏自治区计经委顾问、西藏矿业开发总公司首席顾问、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常务理事、成都理工学院兼职教授、国际盐湖协会副王席、中国工程院院士。
关键词: 芗城区 工程 郑绵平

内容

郑绵平,地质学家,1934年11月生,福建漳州人,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19571958年和1960年间曾在北京地质学院进修盐类矿床和地球化学,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与热水资源研究发展中心主任、矿床地质所研究员、西藏自治区计经委顾问、西藏矿业开发总公司首席顾问、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常务理事、成都理工学院兼职教授、国际盐湖协会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
  郑绵平研究盐类矿床盐湖综合资源化学矿产与热水矿床39年,发表专业论文67篇、专著5部,为我国钾、硼、锂、铯盐类和盐湖生物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利用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参与发现和评价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的察尔汗钾盐湖,为缓解我国农用钾肥和建立陆相成钾理论做出了贡献主持发现和勘探有重要经济意义的扎仓茶卡等新类型镁硼矿,并推动其成功开发,预测并发现地热区新类型铯硅华矿床,开创水热矿床研究新领域;发现耐寒性富β—胡萝卜素杜氏藻,并提出“盐湖农业”新概念;主持查明锂在盐湖微细沉积物中的赋存状态,发现新矿床扎布耶石(Li2Co3)和两种矿物新变种,提出高原盐湖硼、锂和铯主源于深部“岩浆—热水”的观点和“多级盐湖成矿”模式等,卓有成效地指导找矿他是我国盐湖科学及其矿业研究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荣誉称号。
  (一)
  我国是个多盐湖的国家盐湖——顾名思义是一种含盐量较高的咸化水体;是湖泊中的一种类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用盐主要来源之一盐湖既是矿产和生物资源的宝库,又是研究许多重大科学问题的天然实验室早在1956年,我国著名化学家柳大纲、盐类矿床学家李悦言、袁见齐先后组织和促进开展我国盐湖研究和地质勘探刚刚大学毕业的郑绵平,正赶上中国盐湖研究的这个初创阶段,步入了盐湖科学研究的行列。
  从1956年起,绵平先后参加柴达木、西藏盐湖科学考察队的创建和实地调查当时国内外还未发现现代陆相盐湖固体钾盐矿床(光卤石、钾石盐),某些矿床学教科书和论著中,还断言:“内陆盐湖盆地较小,难以使钾分达到富集沉积固相钾盐阶段”郑绵平不为前人认识所限,他根据自己和同事们在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实地调查所得的资料,第一次明确指出,察尔汗卤水含钾较高,盐样分析达0.4—10%这一分析为尔后在该湖找钾提供了依据。次年10月,他再度来到察尔汗,最先注意到人工盐坑四壁有斜方维体析出,这是新生光卤石在他主笔的调查报告中,首次估算该湖钾盐资源为1.508亿吨。这一估算为尔后(1958—1967)地质勘查和当地地质队求得的数据所证实绵平在报告中对该湖形成钾盐沉积的原因作了初步阐述,明确指出察尔汗盐湖的陆相成果,这个观点同样为以后的研究所证明。
  他还根据在大柴旦北部温泉沟富硼锂补给水的数据,指出其锂的主要来源与南祁连山断裂带的古代和近代含硼锂的热水活动有关。这个论断使他成为公认的该区“最早提出盐湖硼锂热水来源”的研究者之一。
  他沿着这一思路,在青藏高源盐湖区作了大量地热水与盐湖物源的研究,首次划分出高原5条地热带,发现地热温泉与盐湖中有用矿物元素的密切关系。进而提出“岩浆—热水”的观点从1980年开始,他进一步探索大陆热水成矿作用的课题,并根据雅鲁藏布地热带热水富含稀碱金属和产出大量蛋白石(胶体)硅华的地质现象,从胶体化学原理作了推想,并主持进行4年大量室内外研究和样品加工试验研究,证实了他的推想,从而查明了含铯硅华为含铯水合二氧化硅矿物系列,相继找到了4个新的铯硅华矿床根据他的预测和验证,沿着雅鲁藏布一克什米尔地热带,存在着一个罕见的世界级铯金属成矿带,其规模大,品位高(达工业指标),成带分布,其资源量具有极高的潜在经济价值这项研究成果,不仅发现了新类型铯矿床,而且还提出了热水成矿理论研究的新课题。
  1980年,地矿部组织青藏高原第三轮盐湖考察,郑绵平主持盐湖队在著名的班戈湖和扎布耶盐湖打钻取样,先后查明盐湖微细含锂沉积,主要为含锂菱镁矿(新变种,产地班戈湖,1982年)、扎布耶石(新矿物,天然碳酸锂,扎布耶湖,1983年)、含锂白云石(新变种,扎布耶湖,1987年)从而解决了我国20余年来悬而未决的沉积中锂赋存状态之谜,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美国、智利等国的科学家,对锂的赋存状态至今尚未弄清,郑绵平等人的研究成果,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跃居世界领先地位这项研究的突破,还意味着发现和确立了一种新型的、沉积潜在锂矿床类型,其规模和品位都达到工业标准,且易于提炼,具有重大经济意义。
  郑绵平数十次进入青藏高原考察,藏北无人区和罗布泊“耳环”中心,都留下他的足迹。他主持在高原腹地海拔4420米的扎布耶湖心岛上,建立了一个长期的科学观测站,观测气象、水文和盐湖的种种变化他在长期的科研实践中,演绎出“多级盐湖成矿”模式,建立了”湖区—湖系—湖群—湖链”的内陆湖盆体系,和高阶湖—低阶湖成矿系列理论这个理论对形成盐湖的重要属性(湖盆演化、物质来源、盐分迁移方式、富集成矿条件和过程等),用互相联系和运动的系统论观点,加以概括。他以此理论为指导,首次全面划分了高原湖成矿带,提出了不同类型盐湖的找矿方向,多次成功地找到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硼酸盐和硼、钾、锂、铯卤水矿床,特别是发现和评估有重要经济意义的扎仓茶卡等新类型硼矿床。
  自70年代中后期开始,郑绵平相继发现盐湖中嗜盐菌视紫膜具有太阳能转化功能;嗜盐杜氏藻富含β胡罗卜素和甘油;以及盐卤虫富含蛋白质,可作为高档鱼虾幼体饲料这些生物资源的发现和应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生物学家、生物化学和生物工程学家投入盐湖科学研究行列,盐湖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它不仅作为矿产资源,而且作为生物资源和环境信息指示体,而被人们加以研究和应用。郑绵平率先在中国将盐湖地质学研究扩展到生物学等学科相结合的新领域。1982年他在扎布耶发现大面积天然嗜盐菌、藻,对其进行地质生态条件研究,证明这种藻有优于世界已知杜氏藻的嗜寒性这意味着可以扩展世界盐藻生产的期限,从而填补了我国这一领域研究的空白。引起国内外有关方面的关注。接着,他在国家自然基金会(生物学部)的资助下,和他的学生通过对嗜盐菌、藻对某些形式硼酸盐沉积机制的探索,发现盐藻有较强的亲硼性,可浓集相当量的硼分,其死亡推积层,还可转溶出硼,并形成大量腐植酸。据此,他提出“生物成矿盐作用”的新观点。这对阐明某些现代和古代硼矿床成因,开辟了一条新思路,这在国内外均属先行。1990年以来,他进一步查明了盐藻的盐度、PH值和营养物等天然生长因子。在这个过程中,他还发现了多处具有发前景的卤虫资源他推算出:扎布耶盐湖蕴藏的锂、硼、钾、铯、铷等矿产总值在1600亿元,这是一个“用金斗量金的金湖”。
  近年来,他提出具有创意的“盐湖农业”新概念,呼吁“视盐湖为农田”,向广大湖区索取蛋白质、食用色素和高档饲料1994年2月16日,他和同研究中心的高炳奇在《中国科学报》上发表了“应重视盐湖科学的研究”,引起了我国有关方面的重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当即给他俩写信,索要资料绵平进一步写了“盐湖农业的由来和展望”一文,呈寄钱老,全面阐述了他的学术思想,提出了发展“盐湖农业”的建议。这时,绵平对盐湖的爱,已经进入痴迷的境界了。
  绵平一贯重视科究成果向生产的转化,使国家和地方取得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自60年代以来,他多次向中央和地方建议,加紧勘查和开发青藏高原丰富的盐湖资源他主持发现、勘探和指导的扎仓茶卡镁硼矿床,现已大量开发,产品可代替进口硬硼钙石作无碱玻纤原料察尔汗盐湖也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钾肥生产基地。
  (二)
  郑绵平徒步考察盐湖数万公里,足迹遍及青海、西藏、新疆、内蒙古等省区,相当于进行了两、三个两万五千里长征。他经历过严寒酷暑,饱尝过缺水饥饿,遇到过罡风、冰雹、泥石流,也遭受过中毒、翻车之罪。但每当谈起他的艰险历程,他总是既简单而又平淡,象喝杯白开水但我从他的同事、当年跟他一起进藏的奚青同志所写的一篇文章中知道,到西藏搞地质,并不是件美差,只有对事业执着追求的人,才能几十年如一日从苦中求乐。他说进藏要先过四关:一曰海拔关他们多次翻越5300米大山,几乎人人都有头痛、呕吐等高原反应由于缺氧,连汽车有时也吭吭哧哧跑不起来有个地方叫“五道梁”,大家叫它“五到俩”,就是五个人只能过去二个,其余三个到那儿全软了、瘫了出藏时还是头痛、晕弦、反胃,叫低山反应,真是进藏一次,遭罪两回二曰饮食关当年还没高压锅,水到80℃就开了,饭经常是生的主食是米饭、烙饼、面条老三样;付食也是老三样:
  “钢丝、皮带、子弹”,“钢丝”者粉条,“皮带”者海带,“子弹”者黄豆也烧柴用牛粪,粥里出现粪渣渣是常有的事三曰骑马关野外交通主要靠马匹,学骑之初,常是人起马落,马起人落,十有八九要摔得很惨四曰疲劳关背包、水壶、样瓶、锒锹工具,要披挂进湖,不能坐,不能息,没有过硬的腿功和腰功是难以支撑的有次,绵平和两个年轻人进湖,天将晚刮起五、六级风,又下起冰雹,返营地已不可能,只好露宿橡皮舟上当晚又冷又渴又饿又累,绵平把样本袋、手套、手帕全拿出来,给两个年轻人包上手脚,以防冻伤。又把最后一个水果罐头分给他们吃,他自己一口未动,其精神和耐力着实感人。
  奚青同志还说了绵平率队三进罗布泊的故事那是1990年秋,为了考察钾盐,绵平和他的同事们来到了这块荒芜人烟的地方。我国生物学家彭加木就是在这里失踪的,至今仍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成了大谜。绵平的考察小队第一次行进到罗布泊边缘,车坏了,只好退回;第二次改从原子弹爆炸中心插入,走风蚀而成的魔鬼窟。一路上见到不少拧成麻花的坦克、大炮等试验物但转来转去陷入迷魂阵,只好又退出。第三次另闯新路,历尽千辛万苦,才到达罗布泊“耳环”中心在那里踏勘、采样、盘恒一周多,发现了相当面积的钾盐这次惊险历时一个多月,据说这是我国地质工作者第一次进入罗布泊腹地。
  绵平和他的同事们,历险之事还可举出许多,诸如戈壁滩上遇黑色风暴;高原湖中遭白风袭击;荒寂山谷里突见地爆;野外勘探遇险龙卷风;……当然,他们也有许多乐事趣事,比如盐湖边上空手捉黄羊;高原空中喜见白天鹅;还有,在沟沟汊汊里钩鱼(注意,是钩鱼不是钓
  鱼)比赛,据说有的半小时能钩上30多斤还有,湖区的湖光山色,那蓝得澄湛、宁柔,蓝得纯净、淡远的湖水,那漂露在湖中的雪白冰山,其情其景,有如进入高远、神奇、虚无缥缈的仙景但最使他们欢乐的还是找到新矿床时的那一刻入心入肺的舒身欢畅没有什么能比在这世界屋脊上,为人类打开盐湖宝库大门,揭示开发应用前景,更使他们快乐的了。
  (三)
  郑绵平——我国盐湖科学的开拓者之一,他对盐类矿床地质学所作的重大贡献,得到党和国家的奖赏,他的科研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两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各一项。1986年他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1991年获我国地质界最高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会地球科学奖”,被聘任为国际盐湖研究协会副主席,担任《国际盐湖研究》杂志编委,受托主持国际第六届盐湖学术会议几十年来,他先后发表了数十篇科学论文专著,以及数百万字研究报告他和合作者撰写的《青藏高原盐湖》一书,已经出版,长达64万字。《盐湖概论》一书还在荷兰海牙出版,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赞尝。
  如今,绵平虽年过花甲,但仍担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与热水资源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博士导师,研究员)。1983年11月,他曾赴澳考察,1989年赴美、智利作学术交流,1991年3月赴玻利维亚开会,4月到新西兰讲学,前两年还赴台考察,1997年3月应邀赴日讲学在国内外学术界同行享有较高声誉。他治学严谨,作风朴实,深受人们好评。现在,他仍然每年都率领青年人到青藏高原从事盐湖研究,为中国盐湖资源的全面开发和盐湖科学走向世界而竭尽全力。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文记述了漳州市文史记载,其中包括龙溪接管团进漳纪实、芗城区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概况、芗城区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述要、蓄水灌溉保农业种植养殖促发展、农村科技教育的崛起、董坑村科教兴农纪实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徐苍生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郑绵平
相关人物
芗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