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五叔公林语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薌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050
颗粒名称: 我的五叔公林语堂
分类号: K825
页数: 4
页码: 115-118
摘要: 我的母亲林惠恬是著名作家林语堂的大侄女。也许母亲是他大哥林孟温的长女,又长得特别俊俏与聪明,因此很得其五叔的喜爱。当时,五叔公五婶婆住在上海,寄给她们五姐妹的衣料,她的就比其他妹妹的来得漂亮。后来,他们一家来到厦门,五叔公任教于厦大,便特地接母亲去长住,还有意让她去听鲁迅的课。母亲从小通读《四书》、《五经》,通读国内外的文学名著,亲朋好友都说她“是个才女”。这也许是侄女深受叔叔影响的缘故吧!
关键词: 林语堂 漳州市 人物

内容

我的母亲林惠恬是著名作家林语堂的大侄女。也许母亲是他大哥林孟温的长女,又长得特别俊俏与聪明,因此很得其五叔的喜爱。当时,五叔公五婶婆住在上海,寄给她们五姐妹的衣料,她的就比其他妹妹的来得漂亮。后来,他们一家来到厦门,五叔公任教于厦大,便特地接母亲去长住,还有意让她去听鲁迅的课。母亲回忆说:“五叔和鲁迅虽是好朋友,但争论起来,却各持己见,互不相让。深更半夜,我还迷迷糊糊听到他们的争论声。”母亲从小通读《四书》、《五经》,通读国内外的文学名著,亲朋好友都说她“是个才女”。这也许是侄女深受叔叔影响的缘故吧!
  小时候,我曾多次跟随母亲到城郊五里沙村去,因为那里是林家的祖居地。记忆中,母亲把我们兄弟姐妹带到一座陵园上去。那陵园在村后的一座小山头上,被密密匝匝的香蕉林包围着。陵园背面有一株高大、挺拔的白叶桉,陵园宽大、方正,正中有一座长方形的坟墓,被井然有序的铁栏杆、铁链条环绕着,显得肃穆、壮观。母亲告诉我们:“这里安葬着你们的曾祖父、曾祖母。”于是,刚上小学的我便在镌刻着密密麻麻的名字的墓碑上似懂非懂地查找曾祖父林至诚、曾祖母杨顺命,以及祖父、祖母、五叔公的名字。
  长期以来,五叔公林语堂被戴上了几顶吓人的大帽子,国内亲人人人自危,唯恐株连的厄运降临,我们一家和海内外的亲人也失去了正常的联系。值得庆幸的是五里沙的祖坟却安然无恙,没有受到任何的伤害。这是因为五叔公在故里有着种种行善积德之举,深得乡亲们的敬爱。当我们清明节前往五里沙村扫墓时,有位老村民就指着村前两口方圆十多亩的大池塘说:“这是林语堂为了村民用水和灌溉方便发动我们挖的,工钱则由他支付。”又指着沿九龙江的一大段堤岸说:“这也是林语堂雇工修筑的,长石条还从老远的西溪运下来的。”他说到这里,突然顿脚叹气说:“林先生曾打算在池塘边建一所大学,可乡下人目光短浅,舍不得动用农田,结果没有办成。这实在太可惜了!”另一位老村民接着说:“林先生曾经从美国寄回好几袋良种花生,颗粒饱满肥大。分到各家各户后,乡下人没有见过这么大粒的‘花生王’,竟纷纷炒熟吃掉了。这实在太不应该了!如果那些花生能下种繁衍,那该多好呀!”“文革”初期,有人以“破四旧”为名,扬言“要挖掉反动文人林语堂的祖坟”。村民们闻讯纷纷站出来阻挡,晚间还派人轮流看守。他们说:“林先生爱国爱乡,肯定会回来的;到那时,我们怎么交代呢?”乡亲们出自肺腑的赤诚、朴实的言行,正是祖坟完好无损的真正原因。
  他的预言没有错。1974年初,具有浓烈乡情的五叔公确实想回乡探亲。当时我母亲已被遣送到长泰县坂里乡落户多年。有关方面告诉母亲:“林语堂想回国,正在探听你的下落。”随后正式通知母亲“可以搬回漳州”,不久还坦率地告知:“你们被没收的住宅,打算落实政策归还你们。”五叔公即将回国的消息,使我们一家人惊喜万分!多病厌世的母亲竟能像健康人一样把“家”搬回漳州,并且遵从有关方面的意见,主动给五叔公发出热情的“邀请信”。可是由于人所共知的原因,五叔公没有回来,两年后病逝于香港!这位坦诚的海外游子最终没能返乡祭扫祖墓、探亲访友,实在让亲人们感到万分的遗憾!
  1978年,我母亲病危。临终前她嘱咐我和弟弟,她过世后,一定要把她埋葬在曾祖父母坟旁;每年清明节一定要给曾祖父母扫墓。她还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林家是漳州城闻名的书香门第,道德高尚,人才辈出。我们千万不要忘记自己是林家的后代!”母亲病故后,我们根据她老人家的遗愿,把她和外祖母的骨灰合葬在曾祖父母的一侧,让老一辈的亲人在虎形山上相随相伴!而我们同胞手足也必定在清明节的第一个星期日手捧百合花相约前往五里沙祭扫祖墓。在那密密的香蕉林中怀念我们的亲人,寄托我们无尽的哀思,十多年来从未间断过!
  改革开放以来,寓居海外的亲人陆续归来。他们来到旧居“葆园”,可老房子早已破旧不堪、面目全非了。四姨妈回来时间稍长,只好住进华侨大厦。在交谈中得知,五叔公念念不忘自己是炎黄子孙,根子在中国,因此发誓绝不加入包括美国在内的外国国籍。在冷战时代由于他的“顽固态度”,召来西方一些极端分子的恶毒攻击,连在新加坡任职的侄儿、侄女们也大受影响,说他们和林语堂一样,“有某种倾向”,“应多加注意”。
  近几年来,海峡两岸温馨、祥和之风劲吹,表姨妈多次喜滋滋地返回内地。她热情地介绍了五叔公和彼岸亲人的详细情况,特别是五叔公在海外、港台的崇高地位和阳明山下“林语堂纪念图书馆”开放以来的盛况,实在令人感动。而内地随着党的爱国统一战线政策的落实,出版了五叔公大量的著作,播放了由其作品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京华烟云》,研究林语堂及其作品的专家学者越来越多了。五叔公作为“世界级”的文字大师是逐渐被此岸的广大人民群众所熟悉与接受了。更可喜的是,对五叔公的评价也逐渐趋于客观与公正。最近,五叔公的诞生地平和县坂仔镇提出要让我去香港邀请两位姨妈(即林语堂的次女、美国《读者文摘》总编辑林太乙和林语堂的三女、香港大学化学系一级教授林相如)回国参加五叔公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活动,我已欣然接受。若能成行,邀得姨妈一起归返故里,作一些文化交流,这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啊!
  (原文载于《厦门晚报》95年4月19日)

知识出处

漳州薌城文史资料

《漳州薌城文史资料》

本书记述了漳州芗城文史资料概括了漳州城解放接管和社会改造纪实、漳州市郊土地改革记略、刘国轩败溪西、陈炯明改造漳州市政忆旧、漳州市华侨中学沿革、漳州早期西医蒋天汉、高级工程师戴民赐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