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家—陈佳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薌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043
颗粒名称: 经济地理学家—陈佳源
分类号: K825.3;K825.8
页数: 5
页码: 95-99
摘要: 我国闻名经济地理学家陈佳源,1929年10月诞生在漳州芗城区东门。结束学习,他被留校任助教。1958年10月,调回福建师范学院工作,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和教研室主任、副系主任。1964年下半年,地理系转为福建省地理研究所,他就任副所长,主持福建省农业区划研究莆田县试点工作。“文化大革命”开始,研究试点工作停顿,他被下放到漳浦县前亭公社。1971年11月调回福州,参加筹办福建师范大学和招生工作,翌年他又担任地理系副系主任。1983年9月他负责学校地理研究所筹建工作,研究所成立后担负所长职务。他是硕士研究生导师、校学位委员会委员、校重点学科——“区域开发与国土整治”学科带头人,组织并承担科学研究工作。
关键词: 漳州市 地理学家 陈佳源

内容

我国闻名经济地理学家陈佳源,1929年10月诞生在漳州芗城区东门。他入学于文凤小学、龙溪县中,后进省立龙溪师范学校,毕业后又于1953年在福建师范学院地理系本科毕业再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地理研究所念研究生三年。结束学习,他被留校任助教。1958年10月,调回福建师范学院工作,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和教研室主任、副系主任。1964年下半年,地理系转为福建省地理研究所,他就任副所长,主持福建省农业区划研究莆田县试点工作。“文化大革命”开始,研究试点工作停顿,他被下放到漳浦县前亭公社。1971年11月调回福州,参加筹办福建师范大学和招生工作,翌年他又担任地理系副系主任。1975年调任教务处副处长,分管教学、科研工作。1983年9月他负责学校地理研究所筹建工作,研究所成立后担负所长职务。早在1981年他升为副教授,6年后又升为教授。他是硕士研究生导师、校学位委员会委员、校重点学科——“区域开发与国土整治”学科带头人,组织并承担科学研究工作。同时,他又兼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及其下设的沿海开放地区分会副理事长、“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海洋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常务理事、“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委员、“福建省地理学会”理事长、“福建省人口学会”副会长、“福建省土地学会”副理事长、福建省科委“福建省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和福建农业区划委员会“农业区划技术顾问组”副组长等学术团体的领导职务。他还担任《福建地理》杂志主编、《福建人口》杂志副主编、《福建师大学报》(理科版)编委等。
  陈佳源在高等学校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又担负行政领导。他几十年如一日,对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埋头苦干,成绩斐然。在教书育人方面,他治学谨严,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关心备至,深受学生尊敬。做为“人梯”,他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不少学生成为教授、研究员、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先进工作者。近十年来培养的十多位硕士研究生,分布在省内外教学、科研岗位上,均成为骨干,受到好评。为此,他获得多种荣誉,受到多次奖励。从1960年至1985年多次被评为学校先进工作者,1988年被评为学校“教书育人先进教师”。1989年被评为福建省优秀教师,奖励晋升工资一级。1991年评为福州市劳动模范、福建省劳动模范。1992年10月国务院给予表彰和奖励,享受国家“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特殊津贴。1993年荣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教师三等奖。陈佳源全家从事教育工作,都是辛勤的园丁,默默耕耘奉献,为社会培养了许许多多人才,1992年福建省教育委员会等单位授予“福建省优秀教育世家”称号和匾额。
  陈佳源在科研方面硕果累累。首先他是福建省农业区划学科的带头人,他主持的科研项目都获得奖励。他主持的“福建农业区划莆田县级农业区划试点”,成果于1985年荣获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农业区划优秀成果奖。1981年担任《福建省简明综合农业区划》编写组副组长,主持并参加编写工作,该成果获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发的1987年科技进步二等奖。1986年他担任《福建省农业资源和区域》省级卷、地(市)级卷和县级卷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省级卷获1991年国家农业部、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县级卷获1991年省农业区划委员会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其次,他参加全国重点研究项目的科研,也做出了贡献。湄洲湾总体开发研究是全国重点研究项目、国家计委国土规划试点,此项目科研专著获福建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六五”规划科研项目优秀成果奖。他担任该课题组组长,又执笔第二部份,为湄洲湾开发利用做出贡献。海岸带资源调查和开发利用研究是国家“六互”、“七五”的重点科技研究项目,他是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技术指导小组社会经济专业组成员,是《中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专著第三篇《开发利用设想和管理》的编写人之一,该书获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奖励中认定他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发给证书。他还是《中国海岸带社会经济》专著的编写组成员,是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七章执笔人之一。复次,他在福建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等课题调查研究中起重要作用。他担任《福建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课题技术指导小组成员、调查报告编委会第一副主任、副主编、主要执笔人和统稿人。该课题成果于1988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他是“福建省海岸带社会经济调查”课题负责人,第一作者。课题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他又是“福建省海岸带综合开发利用研究”课题负责人、第一作者,该研究成果于1988年获福建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此外,他在人口和经济地理的研究和主编工作方面也取得很好成绩。在《中国人口丛书》总编委会中任编委,又任《中国人口·福建分册》主编,该书已于1990年出版,1994年获得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他还担任《中国省区经济地理丛书》编委会常务编委和《福建省经济地理丛书》编委会常务编委。他主编《福建省经济地理》一书,1991年出版,1994年获得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他又是《中国城市通览》和《福建地理》的副主编,这两部书先后于1992年和1993年由江苏科技出版社和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陈佳源发表的论文近40篇,其中主要的有《福建省海岸带战略布局初探》,获1988年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关于合理开发山区和沿海地区并正确处理二者关系的建议》一文,获1988年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还有《资源、环境与福建的区域开发问题》等论文获奖或受到有关单位重视,意见得到采纳,观点得到肯定。他在1990年11月参加“海岛港湾资源的开发管理国际学术会议”,发表的论文被收入会议论文集(英文版)。1991年10月参加中国地理学会访日代表团出席在日本举行的学术会议,在会议上发表了论文。
  陈佳源还对故乡漳州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1990年起,他接受福建省计委的委托,带领福师大地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和漳州市计委合作,完成了“漳州国土规划”,该规划已由省计委通过验收。
  陈佳源在长期调查科研过程中,常有创见,得到赞扬,尤其是他提出本省沿海地区的战略布局“要以大海湾作为基本单元,进而把福建省大海湾区分为三个类型、五个综合开发区、十八个开发岸段”的意见和在沿海地区土地开发利用综合研究中提出的“以大海湾为基本单元,以港口城市为中心,以交通干线为骨架,以红土台为成片开发重点,形成长藤结瓜的空间开发模式”的观点,都受到省有关领导、委、厅、局和有关地、市的重视,有的已予采用。他的创见也受到同行专家的肯定。他的学术成就和贡献,在国内学术界有一定知名度,其名字、传略、事迹先后被收入《人文地理词典》、《中国现代地理科学人物辞典》、《地理学大辞典》、《当代中国科技名人成就大典》(第四卷)、《华夏师魂》和《八闽英模录》等。
  陈佳源虽然年逾花甲,但仍扬鞭奋蹄,继续进行科学研究和培养研究生。目前研究的课题,主要有省土地管理局委托的《福建沿海地区土地开发利用综合研究》、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合作的《福建省沿海城镇密集地区经济人口集聚与扩散的机制和调控研究》及省科委下达的《福建省人口地图集》,等等。

知识出处

漳州薌城文史资料

《漳州薌城文史资料》

本书记述了漳州芗城文史资料概括了漳州城解放接管和社会改造纪实、漳州市郊土地改革记略、刘国轩败溪西、陈炯明改造漳州市政忆旧、漳州市华侨中学沿革、漳州早期西医蒋天汉、高级工程师戴民赐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郭锦飙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陈佳源
相关人物
漳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