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城解放、接管和社会改造纪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薌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003
颗粒名称: 漳州城解放、接管和社会改造纪实
分类号: K250.657
页数: 15
页码: 1-15
摘要: 本节记述漳州城解放、接管和社会改造纪实,派出闽粤赣边纵队参谋主任王汉杰、闽南地委常委卢炎。国民党第八兵团刘汝明率部68军及96军残部布防于漳属地区,并把主力第68军军部和第81师3个整团部署在漳州城区,其余兵力配置在南靖、长泰、石码、海澄等外围地区。闽西南联合司令部第8支队配合,王汉杰由福州带来了第31军加强侦察营(5个连)(第31军某师田副参谋长、参谋许品先、军部参谋王毅随行)在南靖保林与闽西南联合司令部所属部队会师。31军先遣队——加强侦察营与8支队13团、21团经二百里行军。
关键词: 漳州城 社会改造 解放

内容

1949年,坚持在闽南十几年的游击键儿和二十几年的白区斗争的英雄们,为了迎接解放,开始了两手准备。一面集结力量,整顿内部,把分散在各地的武装力量和地下工作力量集中起来,频频打击反动势力;一面派出人员,加强与人民解放军联系。6月初,派出闽粤赣边纵队参谋主任王汉杰、闽南地委常委卢炎,化装成华侨前往福州与十兵团联系。8月,坚持在白区斗争的漳州工委,根据闽南地委的指示,由朱彬、颜明、王子陵、郑图负责,成立了“龙溪人民解放大同盟”。其任务是:散发传单,搜集敌人的情报,保护城市,筹措军需,发动群众。
  1949年8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兵团解放了福州,疾速南下,投入漳厦战役。这时,国民党第八兵团刘汝明率部68军及96军残部布防于漳属地区,并把主力第68军军部和第81师3个整团部署在漳州城区,其余兵力配置在南靖、长泰、石码、海澄等外围地区。
  解放军第10兵团以31军为主,闽西南联合司令部第8支队配合,联攻漳州。9月17日,王汉杰由福州带来了第31军加强侦察营(5个连)(第31军某师田副参谋长、参谋许品先、军部参谋王毅随行)在南靖保林与闽西南联合司令部所属部队会师。随即,31军先遣队——加强侦察营与8支队13团、21团经二百里行军,直插漳州城东南方向,截住敌人的退路,于18日晚到达程溪和木棉。
  同时,第31军日夜兼程,穷追猛打,完成了对刘汝明部的三面包围。18日,92师对漳州外围之敌发起攻击。19日6时,步兵第276团占领长泰县城后直抵漳州;步兵第275团由岩溪出潭口、渡九龙江直抵漳州芝山;步兵第274团由岩溪前至月岭地区。10时,第275团获悉守敌将逃窜,该团不待师主力赶到,立即向漳州守敌发起攻击,突入漳州城区。
  在我军猛烈攻势下,刘汝明的68军部已经先期退出城区,第81师边战边逃,纷纷向石码、海澄溃败。我第275团迅速追击,与敌展开巷战。20日0时30分,1营追至旧桥,敌已在烧桥。该营冒着烈火猛攻,俘敌200余人,并从旧桥沿江南岸往新桥方向追击,又俘敌400余人;3营追至新桥,桥也正在燃烧,即冒火过桥,沿公路追击,歼击一部。274团、276团从西北插入漳州市区,肃清残敌。至此,漳州城解放了。
  石码、海澄的战斗至24日22时全部结束。第92师进驻院后待令,276团警备漳州市区。边纵第8支队后改编为第6军分区。至此,漳厦战役第一阶段结束。
  19日漳州解放后,闽西南联合司令部副司令兼第8支队司令李仲先进入市区,与先期进城侦察敌情,组织“解放大同盟”、保护城市的地下工作者朱彬、王子陵、颜明联系,20日,南下地委书记李伟和闽南地委组织部长、8支队副政委卢炎进城,住进旧龙溪县政府,组织接管团。21日,闽南地委书记、8支队政委卢叨进城,会见31军政委陈华堂和南下工作团领导人李伟、丁乃光。23日长江支队第5大队(南下地委机关)工作人员进城;24日闽南地委机关也进入漳州。25日在寻源中学礼堂召开解放军、南下干部、游击队、地下工作者会师大会。
  9月26日,漳州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主任陈华堂,副主任卢叨、李伟。陈华堂在军管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了军管会的任务:迅速建立革命秩序,清除无政府的混乱状态;彻底摧毁敌人的政治制度、政治组织,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有组织有秩序的进行接管工作、注意政策;解决生产资料、稳定物价;宣传政策,安定人心,稳定社会;做好支前工作。并宣布军管会的组织名单,接管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漳州军事管制委员会委员名单:
  陈华堂 卢叨 李伟 卢炎 李承尧 李作 陈虹 陈文平 罗晶 雷绍典 丁乃光 耿仆 韩光
  由于漳州城市没有市委、市政府,龙溪县委的主要力量放在农村,决定由卢叨负责,抽调一部分工作人员组织城市工委。
  军事管制委员会——非常时期的权力象征,是建立文职政权的一种过渡形式。漳州军事管制委员会的成立,结束了国民党在漳州的统治。南下的长江支队第五大队、南下服务团,加上闽南地下党、游击队和军转干部,开始着手建立人民政权。1949年9月22日,成立中共龙溪县委、县人民政府。县委书记陈砚田、县长白佩珩。漳州是龙溪县城关,拟从龙溪县析出来,成立漳州市。在尚未成立漳州市时,其工作仍隶属龙溪县,由县委副书记王杰负责城市工作。
  1949年11月,城关划分为二个区。城关一区(新华南北路以西)建政,辖有嘉禾、新华西、延安、华南、钟芬、南山、瑞京、大同、九龙等9街;城关二区(新华南北路以东)建政,辖有中山、新华东、苍园、新民、东岳、解放、威镇、良斌、星文、修竹、桥南等11街。刘秉仁、苏石明分任区委书记,冯文学、赵和仕分任区长。
  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建立,漳州的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始接管反动政府遗留下来的破烂不堪的城市。1949年9月30日,县政府伪人员简历表,省医疗、防疫四分队人员、档案、药品、器械、办公费收支移交。9月底,县政府第一科自治部分政务移交;肃清烟毒调验所移交;县监牢印信及看守所卷宗移交。10月初,县政府、看守所、监狱、法院、检察院、救济院财产移交。至此,政权移交全部结束。
  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解决大量急需人才,地委决定举办闽南公学,培养新干部。招收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青年,以培养政治、经济、文化各类干部。公学于1949年11月3日经考试录取505名学员,11月7日开学,12月28日结业分配工作,奔赴各自的岗位,去经受考验。
  这时的形势仍然是严峻的。在金门、厦门、台湾尚未解放,匪特尚未肃清的情况下,新生的政权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体人民终于用短短的二年时间走过了这段路程。奠定了人民政权整治社会治安,发展生产,巩固胜利成果的坚实基础。由于形势发展及经济建设的需要,经上级政府的批准,1951年6月1日,县市分开,成立了中共漳州市委员会、漳州市人民政府。市委书记王杰,市长张治宏。在这之前,城市工委实际上已行使市委、市政府职权,领导城市开展各项工作。
  整治社会治安 巩固胜利成果
  根据军管会的安排,1950年初成立漳州市公安分局,隶属于龙溪县,分局长严明。并在市区设立四个派出所,由赵义、孙起芳、郑福玉、江枫等分任所长。开展的第一项工作是收缴枪支和进行国民党军警党团宪特人员登记,收容散兵游勇,并对这批人员进行安排处理。先集中学习,学习后将户籍警分配到派出所筹办全市的户口登记管理;将消防警集中在八卦楼,成立消防队;将刑事警察集中在治安科。对于散兵游勇1090人,按资助、留用、帮助转业、留队学习审查的办法,先后留用182人,回乡551人,转业331人,留队学习27人。收缴的枪支弹药数量较多,难于估计。初步掌握了城市社会动态,控制了治安局面。
  但是,漳州是闽南的重镇,各种反动政治势力盘根错节,根深蒂固,加上临解放时,国民党有准备布置下各种应变地下组织。这些组织与流氓地痞、惯匪、恶霸、特务勾结,联成一体,形成深厚的反动势力;这些人敌视人民政权,企图负隅顽抗,他们利用共产党的宽大政策,乘群众尚未发动,基层政权尚未巩固之机,散布谣言,打、杀、抢经常发生。使平静了一个多月的漳州城,又笼罩着黑色恐怖。为保证征粮支前、开展减租减息,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运动的顺利进行,开始贯彻大张旗鼓镇压反革命。1950年4月6日,全县动员党、政、军民4000人,搜捕武装匪特“闽粤边区反共救国自卫军第九纵队”。结果匪特副司令以下官佐48名落网,以后又逐步搜捕31名。5月下旬至7月初,配合华安、长泰、南靖的剿匪,以1、5、6、7区为重点开展反匪特斗争。配合警备团在洪塘山上围歼洪振龙,抓到洪匪及匪徒37人。1950年12月30日,在漳州中山公园召开全区第一次群众公审大会,枪决匪首江天赐、蒋在根,把匪特嚣张的气焰打下去。年底又歼灭了南乡洪五县残部五、六十人,至此,成股土匪基本肃清,社会治安好转,人心稳定,使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得以顺利进行。
  公开的匪特基本被肃清,但暗藏的反革命分子仍在伺机而动。根据中央的《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精神,漳州市委、市府认真贯彻,分两期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根据掌握的材料,在漳的军、中、宪三个特务系统有400人;反动党、团区分部委员以上的有676人,连同尉级以下官吏、恶霸、流氓、反动会道门总共5927名,占总人口数的8.6%。这些反动基础,组织了不少潜伏武装匪特。1950年12月21日,首先对匪“陆军第十二兵团之第3、4、8、9、10纵队”、“中国华南挺进军”、“复兴导报”进行破获,共捕90余人。接着于1951年1月5日至2月中旬,对罪大恶极、民愤极大的土匪、军中统特务、恶霸和反动会道门头子分二批进行逮捕。三批共捕反革命分子174名。3月1日至28日发动群众进行斗争。先后分七次进行处理(杀、判、管、教、放),基本肃清潜伏的反革命组织的破坏活动。
  会道门是危害群众的反动组织。主要有一贯道、同善社、了闻坛。他们在漳州有很久的历史,拥有765个道众。大小佛坛52个。这些组织中的上层分子不少是反动军官、特务、地霸、劣绅。一贯道坛主以上,同善社四层以上,了闻坛扶鸾以上计113人,其中反动骨干47人;解放后他们肆力造谣破坏,并策划暴动。经调查掌握大量材料之后,于1953年2月25日,由公安局长亲自指挥,统一行动,逮捕了8名(在镇反运动中已逮捕3名,共11名)。缴出道费道产383万元,大洋(包括小洋)4214元、黄金4两、药品89件,缴获武器,刀、剑11支,道具1067件、经书32152本。一般道众经教育后,退道758人,几乎全部退出,彻底摧毁了反动会道门。
  有组织的敌人消灭了,而零星分散的敌人仍然在暗地里进行敌视和破坏活动。为了巩固胜利成果,彻底捣毁反动政权的社会基础,漳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于1951年8月16日发布布告,限令中国国民党、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国青年党、民主社会党等反动党派及国民党反动政府所属一切特务机关、特务组织及其所属人员,从8月23日起,必须自动向漳州市公安局办理登记手续。这项工作经过了准备阶段(7月20日至8月中旬);发动群众阶段(8月下旬至9月初);审查处理阶段,共登记反动党、团、特人员1085名。
  自1950年12月至1951年9月开展镇反运动,前后经历四次大逮捕及反动党团特登记工作,共处理反革命分子471人,其中死刑104人,死缓7人,徒刑110人,管制249人。惩办了罪大恶极民愤难平的首恶分子,革命成果得以巩固,社会秩序日趋安定。同时建立了基层治安组织,成立19个治安委员会,142个治安小组,社会治安良好,人民生活安定。
  随着三大运动(剿匪反霸、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的开展而逐步建立、调整与完善的基层政权,是自上而下的过程。1950年10月11日,城关一区建立了旧桥街、华南街、大同街、钟芬街、南山街、嘉禾街、复兴街、东岳街道人民政府;1950年10月26日城关二区建立了新仙街、东吴街、新民街、霞浦街、桥南街、苍园街、修竹街、岳口街街道人民政府。1952年10月,又在大同街、东岳街进行重点民主建政,通过居民代表会议,民主选举、成立街居民委员会。以后逐步推广,街政府都改为居民委员会。在试点的基础上,发动群众废除了反动的保甲制度,选拔了306名街一级干部,组织276个居民小组。至此,人民政权全面地建立起来。
  与此同时,还建立政治协商制度,与龙溪县联合召开6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市府机构成立后,又单独召开4次。各基层单位也建立了代表会议,经常与代表取得联系,让群众监督与协助政府,有力地推动了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
  恢复经济 繁荣城乡
  漳州虽然是闽南较大的城市,但经济上仍属于半农村性质,并带有古老消费和封建垄断的特点。由于内力的不足和外货的入侵,民族工业、交通、商业都处于半倒闭状态,特别是战乱和官僚资本的排挤,更是举步维艰。据1950年统计,全市各类小型工业17种,大小发动机37部,开工的只占61%;织布机开工不及1/3;从交通、通讯上看,地方官僚、封建势力操纵路权,民营车辆不准行驶;水上交通,民船只有一半正常运行;通讯也只通至平和、长泰、南靖、云霄、海澄、漳浦。从商业看,金店、米厂、布行和地方势力、奸商或官府相勾结,控制市场,操纵物价;从金融业看,银元流通,新币(人民币)不能下乡,物价上涨频繁。这些原因造成了市场萧条、营业冷淡、劳资对抗、失业贫困。迅速恢复生产,是新政权的当务之急。军管会成立之后,即派军代表和联络员到达各岗位,进行接管。
  财经接管是按系统各有重点,自上而下的接收和自下而上的了解情况,边了解,边接收,边管理的接营结合的原则,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一步一步地扩大接管范围,恢复交通,恢复生产。由于充分发挥接收人员和工人的积极性,经过一个月努力,通讯全部恢复,银行开始收银,税局开征;先后修复了漳州至同安、福州、平和小溪、漳浦旧镇、程溪公路,抢修漳州至汕头,漳州至安溪公路。至1951年交通、通讯、财经等基本上恢复正常。
  工商业方面,正确执行掌握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政策,加强国营经济的领导力量,调整劳资关系。1951年7月召开手工业生产会议,针对手工业关闭,工人失业、劳资关系紧张;消费冷淡、原料不足,设备简陋等情况,提出发挥工人阶级的主人翁精神,建立劳资协商机构,着眼于发展生产、劳资两利、调动劳资双方的积极性。组织农业生产资料、农业特产加工制品和城乡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并供应外地。如有三分之一的农业生产资料产品供应龙岩、晋江、厦门。市委、市府正确地执行中央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党的工作纲领和战略方针,围绕着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这一根本任务,确定了我市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具体任务和政策,为社会稳定和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奠定了基础。
  改造旧教育体制 活跃城乡文化生活
  解放前,教育文化卫生制度结构比较复杂,有公办的,私办的、教会办的。其中中等教育11所(公办中学2所、私办中学2所、教会办5所、中等专业学校2所),初等教育27所(其中公立17所、私立3所、教会办的5所、幼儿园2所)。社会教育设施:公办民众教育馆、图书馆、公园各一座;私营戏院3家,私营书店11家。报社、通讯社9家(其中公办5家、私办4家、“中华通讯社”1家)。医院有3家。
  1949年9月,军管会文教部设在中山公园内仰文楼(部长罗晶、副部长陈虹、高明轩),对漳州的文教卫生进行接管。分为中学、小学、报社、医院4个接管组。接管的原则是:发动群众,了解情况,创造经验,稳步接管。接管的步骤是先公立,后私立。9月27日,军代表、联络员进驻接管单位,开始接管工作。首先发布军管会一号命令,令各级公立学校、文艺团体、社教机关等在军管时期,均归文教部接收管理。责成上述单位就行政组织、经费收支、档案等列册上报查核。同时又发布第二号命令,令各级私立单位在军管时间内归文教部管辖领导。
  学校接管情况:对公立中学组织清点财产家具、图书仪器、经济账目、文件档案等。9月28日开始接管中心小学和幼儿园,随后又接管各公立小学。1952年接收全部私立小学,并改为公立小学。同时,大办夜校,扫除文盲,共办有19所夜校,55个班,3050名学生。
  报社、通讯社因为历来是党派斗争的工具,其经费一靠广告、启事,二靠募捐,三靠报资投入,个别是党派或团体补贴。随着政权的更换,有6家处于停办或半停办状态,还有《闽南新报》规模较大,另有2家都没有什么资财。接管时,我们以闽南地委机关主办的《前哨报》为骨干,合并公办报纸,出版《漳州电讯》,组织报社班子,于9月27日出版第一张报纸。原有的私办报纸,解放后均自行停办。同时又接管公立龙溪县民众教育馆和公园。戏院原系私办,只加强管理,未予接收。1949年10月进驻接管闽南医院、青年医院,两院合并办人民医院;1950年12月30日接管教会办的协和医院,随后于1951年12月12日改由政府接办,并于1952年2月1日与人民医院合并为龙溪地区医院。
  扫除社会丑恶 实行民主改革
  自十九世纪末叶,帝国主义者把中国当成它们倾销鸦片的市场,鸦片遍及城乡,漳州成为闽南毒品的集散地。从满清而至国民党,地方开设捐亩税,大量贩卖。抗战时期,国民党开办土膏行,令吸食者挂牌立照,每月销售在2000两以上,当时杨逢年,借“抢运物资”为名,唆使特务陈达之等勾结厦门日军,用漳州的大批粮食运到厦门,换回毒品。抗战以后,国民党玩弄“禁民不禁官”的手腕,使平和、漳州、龙溪三县市有一个庞大的地下产销网络。解放以后,人民政府决心根除这一毒害人民心身健康的祸害,1951年6月29日,龙溪县人民政府发出《关于禁政工作注意几项》:①应发动群众禁绝烟毒;②开展宣传工作;③必须打通区乡干部思想,大力发动群众共同戒绝,彻底把烟毒消灭干净;④召开群众大会明确禁毒的意义;⑤对吸、贩毒者依法严惩。在此期间也曾先后收审贩、吸毒者21名,但是,毒品仍然暗地里流通。
  1952年7月20日,省公安厅召开全省清毒工作会议,布置8月中旬全省开展清毒统一行动。7月27日和28日,龙溪专署和公安处先后召开龙溪、平和、漳州三重点县(市)长、公安局长联席会议,其余各县治安股长会议,布置配合重点县开展侦察工作。8月6日,成立地区清毒办,分四个阶段进行:准备阶段(7月9日—8月13日),统一思想,建立机构;组织力量,统一行动,并开展宣传准备工作阶段(8月14日——8月24日),全市先后组织干部32人,民兵40人,街干20人,公安50人进行集训;8月24日晚12时统一行动,全区各县开始突击。仅漳州就收缴鸦片烟膏伍佰多两,烟灯烟枪一百多副,集中烟鬼二百多人,抓到毒贩30多人;宣传阶段(8月25日——9月10日),8月25日宣传大军全面出动,展开攻势,配合第二期禁毒工作,挖出地下贩毒网;审查处理阶段(9月11日——9月19日),9月15日召开公审大会处决大毒犯李春辉,对已捕和集训中问题清楚的45名毒犯,分别予以杀、判、管、拘处理。通过这次运动,对有组织贩卖集团、帮派到单干给予摧毁性的打击,在运动中共破获大贩运集团8起,逮捕毒犯667名,传询登记576名,集训57名,缴出毒品588.5两,料膏64两、吗啡2两,毒具有烟花83支、烟戈70支、铜锅25个、角盒87个、烟枪头32个、烟灯50个,计519件。毒犯处理:死刑1人,劳改40人,管制72人,释放19人,免予处理425人(包括尚留处理84名),从而荡涤了一百多年来的罪恶,彻底地洗刷掉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耻辱,使中华民族昂首挺胸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随着清毒运动的胜利结束,各项社会改革得以顺利开展。1950年8月17日,县人民政府发布训令:禁止妇女缠足,提倡放脚;1951年6月,结合土改,宣传贯彻《婚姻法》,提倡婚姻自由,反对封建包办,处理了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不合理婚事,解除了346对包办婚姻。随着《婚姻法》的实施,改造娼妓也是解放妇女中的一项任务。解放后的漳州尚存66名娼妓,这部分人经过思想和劳动改造以后,妥当安置,使她们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还有聚众赌博的现象,人民政府明令禁止赌博。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短短的两三年时间,这些社会病害,从此根绝。
  另方面,由于过去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和自然灾害,再加上战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经济停滞。我们采取生产自救,积极指导生产,同时,也进行适当的救济。从市人民政府成立,一年多时间,共发救济粮36450斤,人民币75,039,300元,衣服470件,拨给过往灾民759,100元,大米2152斤,婴儿补助救济1,169,900元,大米1350斤,受救济的达4846户,10439人;同时发动群众进行社会互济,计人民币9,763,100元,大米2755斤,受益的有1034人。改造原国民党遗留下来的破烂不堪的救济院,使16个无依无靠的弱、残、废和流浪儿童愉快的在里面生活、劳动。
  1952年,在党中央的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我市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都取得可喜的成绩,新的政权得到巩固,工商业交通逐步恢复,农业经过土地改革,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社会稳定,人心向着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处于执政党的地位,对党和党员的要求日益提高,而党的组织上思想上存在着种种消极因素,因此,党中央决定从1951年下半年起,用三年时间,对党的基层组织进行一次普遍的整顿。
  1952年市委的整党主要进行党内思想教育。在机关建立了夜党校,并在机关中开展整、建党的系统学习。学习的重要内容有:①共产主义;②新民主主义社会如何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③共产党员的八大标准。通过系统学习,党员干部明确了共产主义社会的性质与社会制度;明确了中国走向社会主义必须经过新民主主义的准备阶段;明确了要为共产主义奋斗必须建立共产主义人生观。
  结合三反运动在党内进行整党,在三反运动中暴露出党内少数人有严重的贪污、浪费、官僚主义行为,也发现在党内普遍存在着小资产阶级思想:有的党员个人主义思想严重,有的党组织不健全。经过整党共处理了6名党员,其中警告3人,撤消党内外职务1人,留党察看1人,取消候补党员资格1人。
  从漳州解放到1952年,在短短的三年多的时间里,我们经历了接管、恢复经济、剿匪反霸、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社会各项改革,人民政权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同时,经过整建党,党的力量更加强大。但这些胜利,仅仅是革命的第一步,市委、市政府继续认真学习,组织力量,为投入到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从政治、经济各方面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好条件。

知识出处

漳州薌城文史资料

《漳州薌城文史资料》

本书记述了漳州芗城文史资料概括了漳州城解放接管和社会改造纪实、漳州市郊土地改革记略、刘国轩败溪西、陈炯明改造漳州市政忆旧、漳州市华侨中学沿革、漳州早期西医蒋天汉、高级工程师戴民赐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汪照元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