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府志》 古籍
唯一号: 130720020210000002
颗粒名称: 建置
分类号: K29
页数: 5
摘要: 漳州府建置情况。
关键词: 漳州府 建置

内容

漳州府志漳州府志卷之一建置漳州府志卷之一建置乾隆志卷一新增雲霄廳昔晏子稱齊立國,肇于爽鳩,不忘本也。漳自玉鈐建麾,剪棘披榛,以通上國,風徽漸啟,實斯郡所由昉也。沿及近代,幅員式廓,星羅棋置,屢增其舊,蓋南紀運會,彌趨于盛,況重熙累洽,生齒日蕃,裒多益寡,使地邑民居必參相得,于此覘經國之良謨焉。作建置志。
  漳州府《禹貢》揚州之域,《周職方》七閩地也。七閩,賈疏云:祝融之裔,分據閩地而爲七。秦并天下,置閩中郡。漢屬閩越。越王勾踐之後有曰無諸者,從諸侯滅秦,又佐漢滅楚,高祖封爲閩越王。武帝建元間,又封無諸孫餘善爲東越王。後數叛,乃盡徙其民于江淮間,虛其地。入東漢,爲會稽郡冶縣地,後又分屬南部都尉。閩越地既虛,後有遁逃山谷者,頗出,立爲冶縣,屬會稽。建武間分冶地爲東、南二部,而閩越屬南部。建安初,以南部置侯官等五縣,而漳地屬侯官。即今福、興、泉、漳四府之地。晉爲晉安郡地。宋、齊因之。吳永安三年,析侯官縣置建安郡。晉大康三年,析建安郡置晉安郡。梁以來爲南安郡地。梁天監中,析晉安郡置南安郡,而漳地屬南安。大同四年,始築龍溪。時有九龍晝戲于北溪上,因以名邑。按《九域志》謂:龍溪置于天監中。此以嘉定志爲據。陳隸閩州,改隸豐州。梁普通六年,以晉安、建安、南安三郡俱屬東揚州。陳永定初,陞爲閩州;光大元年復陞爲豐州,領南安等三郡。隋爲建安郡四縣之一。隋開皇九年,改豐州爲泉州,廢建安、南安二郡屬焉。即今福州地改爲建安郡,領閩、建安、南安、龍溪四大縣。其縣皆併數縣,龍溪併蘭水、綏安入焉。唐初隸嶺南道。武德元年,改建安爲建州;五年,析南安爲豐州;六年,析閩縣爲泉州,置都督府,領泉、建、豐三州。貞觀初,廢豐州併入泉州,隸江南道。至是改隸廣州嶺南道。總章二年,泉、潮間民苦蠻獠之亂,僉乞鎮師以靖邊方,乃以左玉鈐衛翊府左郎將陳政統嶺南行軍總管事,出鎮綏安。儀鳳二年,政卒,子元光代領其眾。會廣寇陳謙等結連諸蠻攻潮州,守帥不能制。元光以輕騎討平之,開屯于漳水之北,即今雲霄。且耕且守。嗣聖三年,元光請于泉、潮間建一州,以抗嶺表。朝廷以元光父子久牧茲土,令其兼秩領州,並給告身,即屯所建漳州郡,並置漳浦縣屬焉。漳爲州自此始。開元四年,徙治李澳川,爲今漳浦縣。二十二年,改隸嶺南經略使。二十八年,析置懷恩縣,領縣二。漳浦、懷恩。二十九年,省懷恩入漳浦,而以泉之龍溪來屬。天寶元年,改州爲漳浦郡,還隸福建。十年,又改隸嶺南。乾元二年,復爲漳州。上元二年,還隸福建。大曆十二年,割汀之龍巖縣來屬,領縣三。漳浦、龍溪、龍巖。興元元年,刺史柳少安請徙州治于龍溪,未報。少安以秋官員外郎刺州事,精于地理,嘗按部至龍溪,謂別駕陳謨曰:「此縣可建州治。」疏請未報。後少安以天官郎中徵赴司勲。貞元二年,攝州事陳謨白觀察使盧惎以聞,乃以龍溪爲漳州治,其李澳川漳浦縣治如故。光啟元年,光州刺史王緒苦秦宗權誅求,南走閩,攻陷汀、漳二州。緒暴,眾囚緒,推王潮爲主,克泉州,請命于福建觀察使陳巖,巖以潮爲其州刺史。傳弟審知,遂王閩中,五世而滅。五代南唐改漳州爲南州。時刺史董思安以其父名章,請改漳州爲南州。晉開運中,朱文進擅命以程贇爲刺史,衙將留從効殺贇,據泉、漳二州。宋建隆三年,留從効死,陳洪進有其地,始奉正朔。留從効死,子紹鎡典留務。建隆三年,吳越使至,紹鎡夜召與宴,牙將陳洪進稱紹鎡謀附吳越,執送建康,推副使張漢思爲留後,而自爲副使。既而幽漢思,自領州事。乾德四年,復爲漳州。太平興國三年,洪進納土,屬威武軍。五年,以泉州之長泰縣來屬,領縣四。龍溪、漳浦、龍巖、長泰。雍熙二年,屬福建路。元至元十六年,陞爲漳州路,隸福建行中書省,領錄事司一,縣如故。至治中,析龍溪、漳浦、龍巖三縣地置南勝縣,共領縣五。龍溪、漳浦、龍巖、長泰、南勝。至正八年,立漳州分元帥府。十六年,改南勝爲南靖。二十一年,以新翼萬戶羅良爲福建行省參政兼守漳州路。二十六年,陳友定襲陷之。明洪武元年,兵取陳友定,改爲漳州府,隸福建承宣布政使司,罷錄事司,領縣仍舊。城內置漳州衛,領左、右、中、前、後五千戶所,後所後調南詔所。邊海置鎮海衛,領左、右、中、前、後、陸鰲、懸鐘、銅山八千戶所,後所後調龍巖所。及置銅山水寨、懸鐘澳。成化三年,析龍巖地置漳平縣。正德十四年,析南靖、漳浦地置平和縣。嘉靖九年,析漳浦地置詔安縣,凡領縣八。龍溪、漳浦、龍巖、長泰、南靖、漳平、平和、詔安。四十四年,析龍巖地及割延平府大田、永安二縣地置寧洋縣。隆慶元年,析龍溪、漳浦地置海澄縣,凡領縣十。龍溪、漳浦、龍巖、長泰、南靖、漳平、平和、詔安、海澄、寧洋。國朝定鼎,領縣如故。惟漳州、鎮海二衛及各所漸次裁革,就其地之近縣分屬焉。雍正十二年,總督郝玉麟酌覈海邊情形,請陞龍巖縣爲直隸州,領漳平、寧洋二縣;從之。今屬郡之縣凡七云。龍溪、漳浦、長泰、南靖、平和、詔安、海澄。
  龍溪縣本梁南安郡地,大同中始析置龍溪,爲南安屬。宋元豐間王存修《九域志》謂梁天監中置,嘉定志又謂大同六年置,去天監三十餘年。今依嘉定志。以西江上九龍晝戲,故名江爲九龍江,縣曰龍溪縣。陳光大間,屬豐州。隋開皇九年,屬泉州。唐嗣聖十六年,屬武榮州,州尋廢,縣還屬泉州;十七年,復置武榮州,縣仍屬焉。景雲二年,改屬泉州。按:泉州舊稱閩州,治三山,即今福州府。今泉州係開元間析南安置晉江,而泉州徙治焉。開元二十九年,始來屬漳州。貞元二年,徙州治於此,遂爲附郭縣。宋仍舊。元至治中,析七都置南靖縣。明隆慶元年,復析五都置海澄縣。國朝因之。
  漳浦縣舊附郭縣也,本古綏安縣地。按:吳永安三年,析建安校鄉西偏置綏安縣,乃建州之綏安也。惟《潮陽志》:綏安,晉時屬義安郡,即今潮州界,爲雲霄地。唐嗣聖三年,與州並置,初在梁山之下,地名雲霄,其南漳水出焉,因名漳浦。開元四年,州民余共訥等以地多瘴,請徙李澳川,即今縣治。詔從之。去舊治八十里,仍名漳浦。二十八年,析立懷恩縣。明年,省懷恩縣入漳浦。貞元二年,徙州治于龍溪,始爲支縣。宋、元、明俱依舊屬漳州府。明正德十四年,王守仁請割二、三等都置平和縣。嘉靖九年,析二、三、四、五都置詔安縣。隆慶間,又析二十三都第九圖置海澄縣。國朝因之,而以鎮海衛鎮海本漳浦二十三都地,統九圖,明初置衛,遂爲衛地。隆慶間,析第九圖置海澄,止八圖。國朝順治間衛裁,地仍歸漳浦。之地仍屬焉。雍正十一年,又割屬海澄。即二十三都八圖。十三年,復割銅山銅山本漳浦地,明初置千戶所,屬鎮海衛。國朝順治間衛裁,續編二保地,仍歸漳浦。屬詔安,而南靖之居仁里第一圖車田十五保及平和下林保,以近浦治而歸管轄焉。
  長泰縣本隋泉州南安縣武德鄉地也。唐乾符三年,邑長張思進始置武德場,以便輸納。文德元年,改爲武勝,又改爲武安。南唐保泰元年,陞爲縣,改名長泰。宋太平興國五年,邑原任武勝場大使楊海等,以縣去泉州三百餘里,期會徵輸不便,乞舍遠就近,改隸漳州。泉守林金吾以聞,於是縣始屬于漳。元、明仍宋舊。國朝因之。
  南靖縣本龍溪、漳浦、龍巖三縣地也。元至治中,以地險遠難控馭,乃割置縣,治在九圍礬山之東,名曰南勝。至元三年,畬寇李勝等作亂,殺長史晏只哥。時同知鄭晟、府判喜春,會萬戶張哇哇討之,不利;邑人陳君用襲殺勝,乃徙治於小溪琯山之陽。至正十六年,縣尹韓景晦以地僻多瘴,又徙於雙溪之北,改名南靖。明因元舊。正德十四年,析清寧、新安二里置平和縣。嘉靖四十年,饒賊陷城,乃遷縣治於大帽山下。萬曆二十三年,復改還舊縣。國朝因之。雍正十三年,割居仁里第一圖車田十五保屬漳浦焉。
  平和縣本南靖縣治。明正德間,象湖等處作亂,提督軍門王守仁發二省兵勦平之,於是南靖儒學生員張浩然、鄉老曾敦立等呈請設縣。守仁奏請於河頭大洋陂地方開設縣治,割南靖清寧、新安二里地及漳浦二、三都以畀之,縣名平和。國朝因之。雍正十三年,割下林一保屬漳浦焉。
  詔安縣本漳浦縣南詔地。相傳唐時有南夷人過此,云此地風景好似我南詔,故以南詔爲名。宋爲臨水驛。元至正間,右丞羅良命屯官陳君用城之。明弘治間,廣寇爲患,調漳州衛後所官軍置守禦千戶所。正德十四年,設捕盜通判駐焉,兼督平和、饒平,尋以不便廢。嘉靖八年,鄉民許仲遠等請設縣。九年,議析漳浦縣二、三、四、五都爲縣,名曰詔安。國朝因之。雍正十三年,復以漳浦之銅山隸焉。
  海澄縣本龍溪縣八、九都地,舊名月港。明正德間,土民私出海,貨番誘寇,禁之不止。嘉靖九年,巡撫胡璉議移巡海道鎮漳州,于海滄置安邊館,歲委通判一員駐守。二十七年,巡海道柯喬議設縣治於月港九都;適地方稍寧,暫停止。三十年,建靖海館,以通判往來巡緝。三十五年,海寇謝老突至,擄掠焚燬,軍門阮鶚召居民築土堡爲防禦計。未幾,倭入寇,姦民乘機爲亂,自號二十四將。結巢盤據,遍掠人民。四十二年,巡撫譚綸始招撫之,仍更靖海館,設海防同知於此。四十三年,巡海道周賢宣計擒巨寇張維等正典刑,地乃大定。時聽選官李英、陳鑾等在京叩請設縣。四十四年,知府唐九德議割龍溪縣一都至九都及二十八都之五圖,並漳浦縣二十三都第九圖地方湊入一縣,錫名海澄。國朝因之。雍正十一年,以漳浦二十三都八圖即鎮海廢衛地。附近歸屬焉。
  南澳廳唐以後入版圖,建置無考。明嘉靖末年,許朝光等據爲巢穴,勾寇內訌。萬曆四年,海防同知羅拱辰築城三座相聯絡,調兵屯守。後復設副總兵,遂爲重鎮。明亡,海寇又據之。國朝康熙元年,陳豹降,遷其民內附。二十四年,廈門總兵移鎮,仍舊制,分四澳:雲澳、青澳屬閩,隆澳、深澳屬粵。雍正十年,兩廣總督郝玉麟疏請設廳焉。
  附二廢衛漳州衛唐時建置無考。宋本州置福建路鈐司,總制一路軍馬,其置於漳者,以潮廣蠻獠出沒之處也。元置新軍萬戶府。至元九年,改爲宣慰司都元帥府。明洪武三年,置漳州衛,領左、右、中、前、後五千戶所,屬福建都指揮使司。成化七年,調鎮海衛後千戶所戍龍巖,改屬漳州衛,曰守禦龍巖中中千户所。以本衛有中所,故曰中中以別之。弘治十八年,又調漳州衛後千戶所戍南詔,曰南詔守禦千戶所,仍屬本衛。國朝革去衛兵,設衛官一員管理屯務。至康熙七年,一併裁去,糧歸各縣。龍溪屯糧歸漳州通判,衛遂廢。乾隆八年,通判移駐石碼,屯糧則歸龍溪云。
  鎮海衛明洪武二十年始置,統左、右、中、前、後五千戶所,及置陸鰲、銅山、懸鐘三守禦千戶所爲之屬。成化七年,調後千戶所戍龍巖,改屬漳州衛,止存四所及陸鰲等三所,屬福建都指揮使司。國朝順治十八年遷界,奉旨裁去。
  前志論曰:漳自我朝定鼎,十邑、二衛大小相維。順治末年,鎮海革焉。當海波未靖,鯨奔鼍突,蹂躪居民。朝廷用權宜之計,徙之內地,以保完善良,兼慎防接濟奸宄,非以其甌脫而去之也。夫鎮海爲漳江門戶,明嘉靖季年,倭寇內侵,懼茲地鎖鑰海邦,扼其歸路,因而速遁,固居然一重鎮哉。況山川雄秀,人文蔚起,保聚日隆。苟安不忘危,仍復前制,以存武備,以振文教,苞桑丕固之宏略也。因詳著鎮海舊事,以附于建置之後云。
  按:舊志原附廢衛二條,而鎮海要地,其于慎守鎖鑰,以固金湯,尤三致意焉。今海波不揚,鯨鯢永息。然述往制,以備參考,作志乘者之責也,故存之。
  雲霄廳新增嘉慶元年,巡撫姚□以地當浦、和、詔三縣要衝,割平和二十五保、詔安二保十三村並雲霄三十保,奏改南勝同知爲撫民同知,移駐雲霄,命盜、支糧、鹽、驛,俱歸管理;改盤陀巡檢爲雲霄照磨兼司獄事,是爲雲霄廳。薛凝度《雲霄廳志》。

知识出处

漳州府志

《漳州府志》

光绪《漳州府志》(50卷首1卷) 清光绪三年(1877年)芝山书院刻本。据李维钰乾隆丙申《漳州府志》原本增辑,署沈定均续修,吴联薰增纂。沈定均,湖南临湘县人,拔贡,同治九年(1870年)知漳州。吴联薰,龙溪县人,中书舍人。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