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古城府大道街下金桥巷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兴化古城寻踪》
唯一号: 130634020220000042
专题名称: 兴化古城府大道街下金桥巷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10000024/001
起始页: 0238.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南北走向,北接上金桥巷,南至东大路即市头顶。其巷初称“留桥”,因宋时留氏居此而得名。宋代居住留桥的留氏家族,为“鄂国公从效之后、丞相正提举洪之族”。留洪,字知厚,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知德庆府;洪从弟文瑞,为庆元五年(1199)特奏名;洪孙均,嘉定四年(1211)特奏名。留氏后裔衍传井头街、州后等地。 据《莆阳比事》载称,宋代聚居留桥的还有:李氏,为“潮守特正朝请敷正之后、高守说仲房分居留桥”。方氏,“殿撰天若、比部天任之后”。方天若,字彦稽,方仪孙。宋绍圣四年(1097)榜眼及第。留桥为方天若立有“亚魁坊”,绍熙二年(1191)赵彦励重立,坊改名“采衣”。天若官至秘书少监,改右文殿修撰。方天佑,一作天任,天若弟,政和二年(1112)进士,官至朝奉大夫、比部郎中。郑氏,即 “留桥东郑”为 “监簿耕老之族,与上塘并司门淮之后”。 下金桥巷北端巷东,旧时有居第号“洛阳里”,以隶书石碣镶于壁,落款暮禅彬,即莆田著名书法家陈唐彬大手笔;宅第居者为柯氏家族。按,柯氏居第为明建古民居,五开间三天井,三进加供堂,用材硕大,精雕细刻,建筑规制与上金桥巷清巡抚彭鹏居第相当。本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旧城改造时,省文物部门要求移地重建保护,而拆迁人并没有执行有关部门的批示,建筑物被拆毁后至今无人问津。 柯氏其先居为晋江县水沟头,天福元年(937),柯宝迁武盛里西山古楼兜。宝五世孙瑛,乡人称为“万石翁”,生三子:长子昱徙居莆之安乐里筑浦(今灵川柯朱)、次子愈居黄石沈埔、三子念居莆城之留桥,为万石公三房,亦称“留桥柯”。乾隆四十四年(1779)举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柯雨官即为留桥人。柯氏族谱云:“至宋元莆陷劫难之后,有柯管勾又迁居安乐里筑浦。”道光前后,有柯氏购得吴氏地产而析居上金桥巷即彭鹏旧居。 到了明代,“宣德五年(1430),刘武登进士第,官至广东提学佥事;武由奉国里析居城左金桥”,留桥巷名亦改为“刘桥”。成化十八年(1482)副使李冕为提学佥事刘武立“进士坊”。刘武曾孙勋,字绍功,正德九年(1514),授刑部主事,改吏部员外部。世宗亲政,勋伏阙抗疏议大礼,受廷杖。累官副都御史、巡抚宁夏,以疾乞致仕。 下金桥巷 “洛阳里”相向巷西,居住着陈氏家族。弘治志载称:陈实为 “左厢刘桥人”。陈实字尚成,号诚斋,永乐三年(1405)举人,四年(1406)与邑人林环登同科进士第,选翰林院庶吉士。这一科林环中了状元,实上书言取状元不公,而以廷争状元违旨罪,发戍三边充军。实赴伍不久即卒。时人叹曰:“实挟奇才,负奇气,而罹奇祸,盖一奇也。”陈宅内即旧金桥书社之后(南)建有 “陈氏祠堂”。 弘治志记载,留桥陈氏登第者有:陈禄,字贵爵,永乐十八年(1420)举人。岁贡,顺天府中,高州通判。陈熊,字祥孟,成化七年(1471)举人,十一年(1475)登进士第,顺德知县。陈曰渐,成化二十二年(1486)举人,遂平县学教谕。子杰,字国英,号万严,弘冶十七年(1504)举人,正德三年(1508)进士,南京湖广道御史。卒后,督学潘璜题其墓曰 “孝廉先生”。 抗战老兵中国“飞虎队”队员陈炳靖亦是金桥巷人,今定居香港,是至今唯一健在的中国“飞虎队”队员。(详见“陈炳靖故居”条)

知识出处

兴化古城寻踪

《兴化古城寻踪》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作者以史志为依据,深入调查研究,收集翔实的资料,从历史、地理、人文等角度,记录兴化自宋置郡建城以来一千多年历史,努力寻找古城逝去的往事,拣回渐被人们遗忘的文化遗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