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寿銮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唯一号: 130630020230004209
人物姓名: 郭寿銮
人物异名: 又名:郭佩苍;化名:谢刚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30000006/001
起始页: 0736.pdf
性别:
时代: 民国
出生年: 1907
卒年: 1933
籍贯: 莆田城厢区凤山街书仓巷

传略

郭寿銮,又名郭佩苍,化名谢刚,莆田城厢区凤山街书仓巷人,生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民国12年(1923年),寿銮毕业于莆田砺青小学,后以优异成绩考入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在四师,他刻苦学习,经常参加进步活动。民国13年秋,校长林朝章无理限制学生自由,寿銮组织同学与林评理,却被林开除。次年,校长被官方撤职,他得以重返学校。 民国14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四师学生纷纷上街游行,声讨帝国主义的暴行。刚复学的郭寿銮立即投进游行队伍。不久,他被推为福建学生会兴化分会负贲人。民国1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他两次被学校开除。 两度除名后,他曾创办汾阳小学。后来,他转到涵江中学任教。在涵中,他先后发展陈燕贻等人加入共青团。12月间,他被增补为中共莆田县委委员。 民国18年9月,英轮“驾鳌”号水手无故殴打乘搭该轮回莆度假的学生林景仪,造成重伤,中共莆田县委发动工人、学生开展“反帝援林”斗争。寿銮在涵组织学生、工人、农民300多人赴三江口,向海关提出惩办凶手等项要求,同时捣毁该轮代理陈湖泉的商行。进而组织各校学生罢课、游行、发传单、贴标语,还通电省内外,呈请各地声援。这场斗争影响巨大,受到中共福建省委的表彰。 民国19年春,为扩大中共的影响,寿銮深入农村、工厂和学校,开展宣传鼓动工作。还编写剧本、歌谣,采用各种形式揭露国民党的专制统治,激发广大群众的革命热情。 同年11月,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王海萍偕邓子恢来莆,在外坑乡成立中共莆属(闽中)特委,统一领导莆田、仙游、惠安、福清4县的革命斗争,郭寿銮当选为特委委员。同年底,外坑苏维埃政权成立,国民党军队800余人前来“围剿”,寿銮于是暂避他乡。 民国20年2月下旬,郭寿銮被任命为中共仙游县委书记。他一到任,即召开县委扩大会议,总结工作经验。旋与县委成员深入农村、学校和军队中去,秘密发展组织,积蓄革命力量。 10月以后,他主持三次党团会议,分析“九一八”事变后的国内外形势,布置和检查党的工作,研究抗捐、抗税、反日斗争策略,调整互济会总会班子,成立仙游反帝筹委会。同年底,寿銮发动仙游群众开展以抗捐、反军阀战争为中心的年关斗争。 民国22年3月底,郭寿銮在书峰一带活动时,遭到民团头子颜锦堂的突然袭击,于战斗中英勇牺牲,时年26岁。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城厢区志》

本书涉及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农业、工业、商业经贸、交通邮电等方面记述了城厢区1400多年的历史。

阅读

相关专题

委员
职位
委员
职位
书记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