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楫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莆田市志(1991-2005)下册》
唯一号: 130630020230000009
人物姓名: 傅楫
人物异名: 字:元通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30000002/001
起始页: 0579.pdf
性别:
出生年: 1041
卒年: 1101
籍贯: 北宋兴化军仙游县孝仁里(今仙游县赖店镇)
非亲属: 孙觉;陈襄

传略

傅楫(1041—1101) 傅楫,字元通,别号金石山人,北宋兴化军仙游县孝仁里(今仙游县赖店镇)人。 傅楫八岁时,已经熟读《四书》《五经》,会背诵唐诗宋詞,而且善于对对子,留下不少美谈佳话,当地有“神童”之誉。后来,傅楫特地到腾山书院拜孙觉、陈襄为师,潜心学习经史子集,并且随从陈襄广泛游历。他那刻苦求学的精神,令陈襄大加夸奖:“傅元通,金石人也!”所谓“金石人”,是比喻修德性、做学问意志坚定不移,刻苦磨砺不止的人。陈襄的门生成千上万,但他最赞赏的就是傅楫,后来还把女儿许配给他为妻。 宋治平四年(1067年),傅楫进士及第,初任扬州司户参军,掌管户籍、赋税、仓库之类。傅楫为人公正善断,当地官僚常以难办的事刁难他,甚至要他代理天长县令,傅楫总能从容不迫地予以化解,一点也不随和草率。即使官员的随从犯法,他也依法严惩。 因为官清正廉明,果敢决断,不久,傅楫转福清丞,知龙泉县。傅楫任福清县丞时,同福州郡太守曾巩交往密切。曾布(曾巩之弟)当枢密院长官时,推荐傅楫为太常博士。绍圣二年(1095年),徽宗曾以端王的身份就学于资善堂。由于傅楫博学多才且品德高尚,深受皇帝和皇太后看重,被选派到端王府当侍讲、诩善,即当端王赵佶的老师。傅楫每次都把他的讲稿在回家前全都销毁掉,并从不对外张扬夸耀,连家人也不例外。 徽宗即位,先后命傅楫为直秘阁、吏部司封员外郎、殿中侍御史、国子司业、起居郎、中书舍人等职。时曾布为宰相,因曾荐举过傅楫,想拉拢傅楫,楫却岿然守正,不徇私情。凡朝廷及曾布的命令中有不妥的,他都直谏不讳,竭力劝阻,不愿“俯首权门”。建中靖国初(1101年),宋徽宗赞誉傅楫道:“近臣中惟傅楫常道此”,即劝谏为君须清心寡欲。后来,傅楫逐渐看清赵佶是个胸无大志的帝王,就感叹说:“祸其始此乎!”“后当信吾言。”于是,请求外放,以龙图阁待制出任毫州知府。卒于职,享年61岁,朝廷赠少师,赐绢三百匹。 傅楫作为一代帝师,学富五车,著有文集35卷。

知识出处

莆田市志(1991-2005)下册

《莆田市志(1991-2005)下册》

本志客观地记述1991-2005年莆田市自然、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状况。内设政区、环境、国土资源、人口、城乡建设、交通、邮政、电信、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城乡贸易、旅游、经济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政法、教育、科技、文化等28篇。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