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琮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三集》
唯一号: 130630020210001411
人物姓名: 黄琮
人物异名: 字:子方;行:念九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10000016/001
起始页: 0022.pdf
时代: 北宋
出生年: 1076年
籍贯: 莆阳兴教里后黄

传略

黄琮,字子方,行念九,神宗熙宁九年(1076)生,莆阳兴教里后黄人。琮为入莆始祖唐桂州刺史、进金紫光禄大夫封开国公谥忠义岸十二世孙。岸传长子谣(字延翰),唐开元八年 (720)官闽县令,清慎廉能,民称善治。谣传三子华,行乾三,永泰元年(765)官散骑常侍,端重质实,诺不欺,以清慎著。华传子二,析居前黄。华之长子昌龄,贞元十年(794)官大理寺评事。昌龄传子三:长子峋,行艮四,字景曲,官长史,徙居浙江天台县太平洞。次子衍,行艮五,字景宽,后裔莫考。三子峣,行艮六,字景瞻,官大理寺评事。峣传子六:长子瑜,官吏部郎中,为大理房之始祖。次琰、三璿、四琚、五瑶、六璞,俱居涵头黄巷。 黄璞,字德温,一字绍山,号雾居子,行十三,为峣公第六子。璞尝两试礼部,擢张贽榜明经。昭宗大顺二年(891)擢崔昭矩榜进士第四人,授尚衣监簿。乾宁甲寅(894)陞崇文馆校书郎。璞为闽中大儒,黄巢知其名,令起义军灭矩过其门,今读书林尚在。璞传子八:仁溉、仁渥、仁滔、仁藻、仁泽、仁济、仁渭、仁滂。其子四人与父同居馆职,世称“一门五学士”。璞之四子仁藻,行九,官著作郎,赐章服。仁藻传三子仲允,又名允。行十五,皇祐元年(1049),仲允擢冯京榜进士,官秘书省校书郎。仲允传子湛,行六,娶妻何氏,生一子戭。戭,行十五,传子三:时亨、时渐、时巽。长子时亨,行念三,授朝请大夫。时亨传子二:长琮、次瑾。 黄琮,天性纯谨,愚直质朴,不喜浮伪,勤敏好学。琮之伯祖肇,行六,为大理寺评事潜长子,大中祥符八年(1015)擢蔡齐榜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升信州推官。其传次子谕,行三十五,皇祐五年(1053)擢郑祖澥榜进士,官太州郡丞,迁秘书省校书郎。琮幼承伯祖父子调教,学问日进,词章豪伟峻整,深孚伯祖所望。 哲宗元符三年(1100),莆阳举子叶居中、黄国镇、黄琮、黄沔、陈高等三十人赴京应省试,同擢李釜(字元量)榜进士。琮初授长溪尉,戢吏便民,每出巡警,乡民不知也。未几,琮以父时亨病故,归莆阳守孝。行前,邑令悯其贫,鸠钱九千缗以赙。琮坚辞不受,却之曰:“亲丧固所自尽,敢利之乎?”遂徒步护丧归。俗云:“明者慎微,智者识几。”琮“凡事皆能谨于几微,则不至于差之大矣!”三年服除,改福清尉。邑有卢岭,峭险百丈,琮捐俸倡民,筑卢岭道,石其路,行者失峭险。行者谓“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惟琮“实言实行实心,无不孚人之理。” 琮以政绩闻,升通仕郎,知闽清县。延平剑浦(今南平市)人黄裳(字冕仲),为元丰五年(1082)壬戌科进士第一人(状元)。政和四年(1114),裳以龙图阁学士知福州,其喜道家玄秘之书,自号紫玄翁。时方兴道藏,安抚裳命所属十二县,分疏敛民钱,县各数百万,琮独不应命。既闻他县皆办,乃自诣郡,以己俸四月输之,安抚黄裳虽愤而不平,然心中暗暗佩服琮贤,闽清士民在灵应寺立生祠奉祀。 琮旋改知同安县,赈饥馑,止横敛,均赋役,精敏治辨,民复祠之。俄被命为福州方田指教官,闽清人闻讯,辄奔走相告,喜父母官琮复来,聚落欢呼如一口。郡通判许景衡(字少伊)摭民谣为《公复来辞》刻之。「按:许景衡为温州瑞安人,世称横塘先生,从程颐学,其为绍圣元年(1094)进士。徽宗宣和六年(1124),诏授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请削三公权,忤时相王黼(字将明);又论童贯不可用,言和买,和籴,盐法害民;奏免浙江茶盐比较之法,旋遭斥逐来泉州,降为郡通判。] 琮继以漕台檄摄侯官,县有余太宰香火寺,恃势不输上供银,每移增于县之诸刹(其他寺庙),琮私访悉得内情,严惩如额,乃罢。诸司为语曰:“黄君清廉无比,执拗有余。”琮移知泰宁县,内使杨安时来闽廉访,诸郡县令盼升擢,巴结犹恐不及,数私干,独琮“不加功于无用,不损财于无谓,”拒不纳杨安时之请。安时还朝,每见朝士,辄切齿溢诋琮,且耿耿于怀。一日侍徽宗,上问安时: “卿昔访闽,有贤令否?为我道之。”安时腹不索辨,一时语塞,但所怀者,心中唯琮一人,遽举琮贤,盖漳之命在于即日。徽宗召黄琮赴殿堂,赐章服,除通判漳州。时乡人故兴化县方翼,其于崇宁五年(1106)擢蔡薿榜进士,为漳州守,琮与之否?相济卒成美政。 靖康元年(1126)阴历正月七日,会金虏入寇,逼近东京,钦宗命琮统督建州、剑州士兵,以备攻守,上赐五品服,改朝奉郎。琮寻更盐法,除监福建之岭口仓兼长乐县税。靖康二年(1127),以母老丐祠,未几,琮致仕归莆阳,时年五十二。其时,越州山阴人傅崧卿(字子骏),为礼部尚书傅墨卿(字国华)从弟,徽宗政和五年(1115)擢何栗榜进士,官考功员外郎兼太子舍人,因不从方士林灵素授符箓被潛,出为蒲圻县丞。建炎初(1127),崧卿除直龙图阁,知越州,徙知婺州。诏拜秘书少监,寻权户部侍郎,官至中书舍人,给事中。崧卿久闻琮贤,荐于朝,曰:“政、宣间(1111-1125),邑令以治行称者黄琮,陈麟,翁谷,闽部号三循吏,而琮为之冠,乞落致仕,特起用之。”不报。 陈麟(字梦兆),为闽县令,有富人诬里人为盗,麟辩其冤,寻获真盗,邑人神之。势家欲徙人墓,以嘱麟,麟不可,部使者杖县吏撼之,终不为动。部使者复令诸邑求翠羽,奇花,怪石,麟不顾,遣人谓曰:“汝何恃?敢此!”应曰:“孤寒小官,恃洁己耳。”时与黄琮、翁谷号闽中三循吏。绍兴初,知韶州,邻寇至,麟率所部败之,执其渠魁及余党数百人,擢湖南转运判官。翁谷(字子静),建州建安人,为杨时弟子,徽宗政和二年(1112)擢莫俦榜进士,权知崇安县,廉介有才干。宣和中(1121—1123),聚练乡兵,扼守要隘,以防方腊,后忤提刑俞向,恶其不附已,远谪循州,道卒。人咸冤之。靖康初(1127),台评论列,始获昭雪。 俗云:“志道者不以否滞而改图,守正者不以莫赏而苟合。”黄琮历官三十年,无一夫之田,半亩之宅,退休衡门十八年,处之泰如也。可谓“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琮家居丧母,哀瘠不食,甘露降于繐帏三日,郡县廉访,琮曰:“岂敢以冥漠要人欺君耶?”其家居勤于著述,有《黄琮文集》一卷存世。绍兴二十五年(1155),琮卒于家,年八十。其子度,合葬父与母许氏,安人方氏于仓下。 常言道:“知为吏者奉法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害民。”琮居官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其生平事迹可见《莆阳比事》卷三、《长乐志·人物志》、《闽大记》卷之二十七、《八闽通志》卷之七十一、《重刊兴化府志》卷之三十七、《莆阳文献》列传十五、《闽书》卷之一百六、《万姓统谱》卷四十七、《福建通志》卷四十八、《兴化府莆田县志》卷二十、民国《莆田县志》第三十二卷、《莆阳黄巷黄氏族谱》、《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莆阳黄氏通书》。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三集

《壶山门第第三集》

出版者:作家出版社

本文记录了福建壶山门第唐明宋名人为官经历、个人著述进行了详细介绍。

阅读

相关专题

刺史
职位
仕郎
职位
清县
职位
学士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