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王迈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二集》
唯一号:
130630020210001216
人物姓名:
王迈
人物异名:
字:实之;自号:臞轩居士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10000015/001
起始页:
0224.pdf
时代:
南宋
出生年:
1184年
籍贯:
仙游县慈孝里皂洋
传略
王迈,字实之,一作贯之,自号臞轩居士,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生,仙游县慈孝里(今园庄乡)皂洋人。民间素有“张、王、李、赵遍地刘”的说法,王氏郡望为“太原郡”、“琅邪郡”,其播迁八闽之王氏,多为五代闽王王审知后裔,族联云:“阳明理学,一代斗山瞻仰;开闽勋猷,千年俎豆馨香。”考李俊甫《莆阳比事》载:莆阳“朱仓王、汤塘王、汤峬王、东里王、沟头王,并莆田令保佳之后,给事晞亮之族;寓荆襄、姑苏者,中舍献可,著作洞之裔;坑头王、吏部悦之后;书林王、常德守进之后;小塘王、唐兵部绍、莆田令佐之后;壶山王、迎仙王、仙游东门王、诸王并出御史回之后。”王回裔孙震,传曾孙鉴,擢绍熙元年(1190)第(特奏名),终古田主簿,恪慎有为,清白卒官,赠朝散郎。 鉴传子迈,幼颖悟强记,明敏材辩,俶傥有奇节。为文多出新意,逸气横厉,年十一、二,下笔已惊人,邑人林磻,字岂献,通《五经》,从游者众,迈尝师事之。既冠,以诗文谒乡先正太常博士傅诚(字至叔),诚幼从朱文公学,所与交游率读书清介之士,其览迈撰《桃花沟》诗:“为爱桃花三月辰,满沟锦浪不胜春。风流晨肇如堪续,应向此中一问津。”诚嗟异,谓他日必以文名世。迈虽少负才名,但经名儒傅诚,真德秀(字景元)点拨,益发虚心向学,慷慨有志,学识大进,史尤称其“练达时务”,盖非徒以词藻见长者。月峰山上有大仙岩,岁旱祷之。傅诚筑月山书院其下,王迈诗云:“山下闻书声,胜似听丝竹。山中嚼书味,胜似饱粱肉。丝竹无趣空有音,粱肉悦口不悦心,月山主人真好事,积书连屋床琴横。直面青天垂阔野,满怀月色娱良夜。群儿诵书鸾鹤鸣,卧而听之神思清,人闲乐事天所惜,月山之乐为第一。我看群儿箇箇奇,腰中行斫月中枝。伊渠来作月山客,未肯轻和月山诗。”君子之为学也,将以成身而备天下国家之用也。迈“少有场屋声,以嘉泰甲子(1204)贡于乡,嘉定丙子(1216)再贡。” 宁宗嘉定十年(1217),迈入京应试,擢吴潜榜进士甲科第四人,授潭州观察推官,廉谨靖恭,以爱人为主,诚信不欺,抚民以仁。尝语僚友刁时中云:“今君已得官,一饭必念国。民为国本根,岂不思培植?”郡之豪绅霸占民田,迈清正果断,执法不挠。易祓戒谭人曰:“此君(迈)不可犯,夺势家冒占田数百亩以还民。”莅任未几,有惠声。旋丁内艰,归莆阳守孝。三年服除,调浙西安抚司幹官,所事邹师应龙、赵漕汝珰、袁尹韶,皆贵倨,公与元礼不少屈,俱严惮之。迈应召入京考廷试,详定官王元春“欲私所亲置高第”,迈性刚直,敢忤权贵,立即予以揭发和谴责,“显擿其谬。”元春恼怒无状,唆使侍御史李知孝诬陷迈“在殿庐语声高”,目无朝廷,免官,贬充南外睦宗院教授。 理宗绍定六年(1233)十月,郑清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慨然以天下为已任,召回任用了真德秀、魏了翁、崔与之等一批旧臣,时号“小元祐”。德秀立朝建言,尤极言庆元党禁之非,倡正心诚意之学。学崇朱熹,慨然以斯文自任。且力请外任,再守泉州,所至有政声。迈竭忠以裨郡政,召赴都堂审察,丞相郑清之曰:“学官掌故,不足浼(沾染)吾实之。”清之嘱德秀知贡举(德秀时已得疾,乃拜参知政事同编修),迈为初考,德秀以迈读快见快,予升降多咨焉! 德秀“长身广额、容貌如玉,望之者无不以公辅期之。立朝不满十年,奏疏无虑数十万言,皆切当世要务,直声震朝廷,四方人士诵其文,想见其风采。及宦游,所至惠政深洽,不愧其言,由是中外交颂。”当其亲自召试学士院,策以楮币(按:宋时用楮皮纸做成的纸币,故称“楮币”),迈援据古今,考究本末。谓“国贫楮币多,弊始于兵。议者徒患楮穷,不惩兵祸。今当以核军实,窒边衅为救楮第一义。”又言“修内司,广营缮,内帑宣索,多厚施缁黄,滥予嫔御,未见裁樽,徒闻有括田,确盐之议,向使二事可行,故相行之久矣!”且指出“君子之类虽进而道未行,小人之跡虽屏而心未服”之弊。德秀当时病危在告,善之,谓陈瑢,刘克庄曰:“实之策好,进德未已。”刘克庄赠迈诗云:“策好人争诵,名高士责全。” 端平二年(1235)六月,乔行简拜右丞相。七月壬戌朔,秘书省正字王迈,言并命二相,宜钧责任。理宗曰:“朕当戒谕二相,使之同心协力,共济国事。”迈曰:“若不戒饬,恐成朋党之风。”理宗曰:“朕任清之甚专,但以天下多事,非一相所可理,故以行简辅之。行简之用,断自朕心。” 端平三年(1236)九月,有事于明堂,大雷雨,行简与清之因天象免去宰相职务。十一月,行简继清之任右丞相,或传史嵩之(字子申)复用,迈上封事曰:“天下之相不与天下共谋之,是必冥冥之中有为之地者。且旧相奸憸刻薄,天下所知,复用,则君子空于一网矣。”又言吴知古、陈洵益挠政。轮对,言“人主不可欺天,人臣不可欺君。陛下亦尝自省;恶旨酒果如禹乎?不迩声色果如汤乎?戚里果皆阴兴乎?北司果皆吕强乎?抑犹未也,非欺天欤?”又言“陛下厚权臣之恩,而恝然于同气之念,此欺天之大者。”迈由疏远见理宗,空忆无隐,理宗为之改容,恕斥其为“狂生”,言者劾迈论边事过实,改通判漳州。其遂自称“勅赐狂生。”尝有诗云:“未知死所先期死,自笑狂生老更狂。” 是年九月,以崔与之为右丞相兼枢密使,会禋祀雷雨求言,判漳州王迈应诏上封事曰:“天与宁考之怒久矣。曲蘖致疾,妖冶伐性,初秋逾旬,旷不视事,道路忧疑,此天与宁考所以怒也。隐、刺覆绝,攸、熺尊宠,纲沦法斁,上行下效,京率外兵,狂悖迭起,此天与宁考所以怒也。陛下不是之思,方用汉灾异免三公故事,环顾在廷,莫知所付,遥想崔与之。臣恐与之不至,政柄他有所属。此世道否泰,君子小人进退之机括也。”台谏官、刑部侍郎兼侍讲李大同,劾迈结交真德秀、魏了翁、洪咨夔以收虚誉,削一秩,免。殿中侍御史蒋岘恶之,劾迈妄论伦纪,请坐以非所宜言之罪,削二秩。久之,复通判赣州,改福州,建康府,信州,皆不行。 嘉熙元年(1237)五月,克庄改知袁州,坐先言济王事,为御史蒋岘所劾,与邑人方大琮、王迈同罢。枢密院编修徐鹿卿赠以诗,言者并劾之,出知建昌军。淳祐改元(1241),迈通判吉州,行前,刘克庄尝邀王迈赴家宴,席间,酒酣,迈谑克庄云:“大编修,小编修,同赴编修之会。”(时克庄官枢密院编修,从弟希仁亦官编修),克庄讥曰:“前通判,后通判,但闻通判之名。”遂成文坛佳话。其时右正言江万里袖疏榻前曰:“迈之才可惜,不即召将有不及用之叹。”理宗曰:“当以为文学官”。有尼之者,遂止。迈通判吉州,时岁荒,尝作《劝粜歌》:“君不见汉州长者李君发,荒年作粥救饥渴,三十余年辨肯心,几千万人得存活。玉皇有籍注姓名,寅仲其孙应梦生,魁魁堂堂官阁学,簪缨世代转光荣。又不见饶州富民段念八,聚粟数仓逞豪猾,岁增高价计锥刀,不顾乡闾人饿杀。..我忧郊外人无饭,愿君为李不为段;为李受福段受殃,不用劝君君自断。”人称其贤。后来王迈知邵武军。在郡,诏以亢旱求言,迈驿奏七事。而以撒龙翔立故王。 淳祐四年(1244)、王迈六十一岁生日,克庄为其祝寿,用实之韵作词四首。其《贺新郎》四用缕字韵为实之寿云:“万字如针缕,忆王郎,丹墀大对,气为文主。贵近旁观俱失色,仰止如天圣度。笑杜牧,成名居五。晚面清光犹苦谏,似封人,恳切言君母。谪尘世,错行路。当时宜和薰风句。又那知、青云一跌,被才名误。输与灵和殿前柳,柔软随风学舞。怪两鸟、新来停语。不是先生高索价,问何时,宰相先生许。举杯祝,莫倾柱。” 克庄此词主旨在赞扬王迈才品俱高,惜其不被朝廷重用。上片先忆实之擢第时“丹墀大对”,令“读之者耸然”,得到理宗赏识,遂令“贵近旁观失色”。更以“笑杜牧成名居五”比较,突出迈为进士第四人之才华横溢,一个“笑”字抒发由衷的赞叹之情,道出迈之人品高洁、刚直敢谏。一个“苦”字突出迈之忠诚之心,恳切之志。但多次直谏“无隐”,令“上为改容”,被劾“妄论伦纪”,连连遭贬。结拍以“谪仙”李白比之,也因“错行路”遭贬。下片承上引“薰风”句典言实之的才华亦曾得理宗宠识,但“被才名误”以至“青云一跌”。迈常犯颜直谏,虽被贬斥,但终有再被重用之日。“问何时”表达了克庄急切盼望之情,结拍以“举杯祝”收束。全词盛赞王迈之才华品格,痛惜其刚直遭贬,而落脚于望其再被重用,在这国难当头之际,刘、王二人空怀忧国忧民之心,却因报国无门而抒发内心激烈之悲愤,克庄此词暗寓自己不得展才报国,更衬托出对王迈寄厚望之殷切。 淳祐七年(1247),郑清之拜太傅、右丞相兼枢密使,召迈任左曹郎官,力辞;以直秘阁提点广东刑狱,亦辞。迈曰:“吾老矣,安能酌贪泉,犯瘴雾乎!”再辞,改侍右郎官,未行,以谏官焦炳炎论罢,予祠。先庐既毁,迈借居城中传舍处之。里居期间,夷然曰:“与诸生故人,登临乐饮。”其《对青亭》诗云:“终日在山中,不知山可爱。欲爱山中趣,须在山之外。南山不古今,悠然与意会。西山无朝暮,佳致固长在。蔡君金玉人,结亭避阛阓。面面苍壁屏,坐卧与青对。晚曦射紫翠,宿雨濯蓝黛。能消几雨屐,不赏此奇概。芙蓉为君裳,兰茝为君佩。今非避世时,乃学陶谢辈。诸公富唱酬,拔戟各成队。我出一转语,成功身始退。君为端明胄,忠孝终必大。山灵纵有盟,一出合破戒。苍生正有求,富贵不渠贷。山债会一偿,相期在晚岁。”其诗风“昌明俊伟,类其为人。”(《四库全书总目》语);王迈为南宋中后期福建著名诗人,著有《臞轩集》存世。明王圻(字元翰)撰《续文献通考》亦有《臞轩集》二十卷。今以《永乐大典》所载,兼采他书所引附益之,厘为十六卷(卷一至卷十一为文,卷十二以后为诗词),收入《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刘克庄誉其为“天下隽人也,其文字脍炙人口,其论谏雷霆一世。” 郑岳《莆阳文献》载王迈四则《箴》:“《律己以廉》、《抚民以仁》、《存心以公》、《莅事以勤》”,尤为脍炙人口。如其《律己以廉》云:“惟士之廉,犹女之洁,苟一毫之点污,为终身之玷缺。毋谓暗室,昭昭四知,汝不自爱,心之神明其可欺。黄金五六驼,胡椒八百斛,生不足以为荣,千载之后有余戮。彼美君子,一鹤一琴,望之凛然,清风古今。”其散文剖析时弊,区别正邪,敷陈豪爽,词气凌厉,文品亦如人品。然总体风格受江湖派影响。迈主张“文亦有活法,先使意气张”;“学丰敷为文,如富出所藏。” 王迈里居之时,身体犹健,克庄尝作《满江红》词四首并和实之。第一首颂扬王迈为官直言敢谏;第二首回忆王迈多次遭贬斥;第三首总写王迈之一生;第四首总结评价王迈。现拨冗累引第三、四首以飨读者: 其三词云:“畴昔胪传,仗下奏、祥云五色。何况是、西山弟子、鹤山宾客。上帝照临忠义胆,老师付授文章脉。问此君,仿佛似何人,徂徕石。园官菜,登盘碧。田舍米,翻匙白。懒投诗见素,寄书杓直。德耀不嫌为隐髻,龟儿已解摇吟膝。有谁怜,给札老相如,家徒壁。” 此词上片写昔日之盛。迈本是名师真德秀高足,无怪其高中,唱名召见帝,帝王选到忠义人,“老师付授文章脉”,本应青云直上,大展雄图,但结片以指谪时政无所顾忌的石介作比一转,隐指其刚直遭斥。下片承上叙罢官之清贫,仍不改其本色,不结交权贵,以求汲引。词中道出了妻贤子聪的家居天伦之乐,结拍却落在贫穷无物、家徒四壁之上。王迈居官可谓“宁直不媚,宁介毋通,宁恬毋竞”,故“宁可清贫自乐,不作浊富多忧!” 其四词云:“下见西山,料他日,面无惭色。君记取,不为吕党,亦非秦客。有意挽回当世事,无方延得诸贤脉。笑海波,渺渺几时平,空衔石。园五亩,纷红碧。家四世,传清白。任天孙笑拙,女媭嫌直。老去何烦援以手,向来不要加诸膝。待深山、深处着茅斋,看青壁。” 此词上片赞颂王迈一生为官无愧,即使死见老师,“面无惭色”,其不阿附奸党权臣,一心为救国操劳,然无力对艰难时局力挽狂澜,却也尽了心力,壮志可嘉。下片赞迈退隐无愧,躬耕不辍,四世清白,决不钻营巴结,求人授以手,甘以退隐为乐上。克庄所作《满江红》四首词,总评了王迈的一生,为官退隐俱能守儒家穷达出处大义,无愧其师。四词连成一体,是克庄对挚友王迈的盛赞:“天壤王郎,数人物方今第一。谈笑星,风霆惊坐,云烟生笔,落落元龙湖海气,琅琅董相《天人策》..”的最高评价,其爱慕之心、敬重之情、深厚之谊,亦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堪称千古绝唱! 据张荃《考证》引《王臞轩墓志铭》:“(实之)子昂、太白流也。公素刚直,尤恶谄,真公(德秀)每曰:‘实之英气多和气少。’”可见其豪迈刚直,与陈登轻藐“求田问舍”的许汜同调。杨慎云:刘后村赠之(王迈)词云:“‘天壤王郎,数人物方今第一。’其重之如此。余观《翰苑新书》,刘后村与王实之四六启云:声名早著,不数黄香之无双。科目小低,犹压杜牧之第五。元化孕此五百年之间气,同辈立于九万里之下风。”..观此,“实之盖进则忠鲠,退则豪侠、元龙、太白一流人也。”(见《词品》卷四)。其实,王迈也非常推崇诗人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其《山中读诚斋诗》云:“万首七言千绝句,九州四海一诚斋。”杨万里秉性刚直,遇事敢言,不畏权贵,敢冒犯皇帝,这些正气在王迈身上,似也一一可见,这或许是王迈推崇杨万里的主要原因。 淳祐八年(1248),“一日送客归,得疾,经昔犹衣冠,与门人语。俄奄然而逝,淳祐戊申上巳之翌日也。”(见《臞轩王少卿墓志铭》)。迈卒,年六十五,赠司农少卿,祀乡贤祠。迈居官之日,“于贤者则推,下之后学则接扶之,开讲席持文衡,士因公成名者甚众。交游有过必规,或痛谯责。及其人有急难,则又汲汲营护,不遗余力。”故当王迈灵柩归莆阳之时,吊者尽哀,送者空巷。葬县东南慈孝里珠岭。工部尚书刘克庄为撰《墓志铭》,铭曰:“昔有信不见察于世兮,忠不见容于朝血变化而为碧兮,气郁勃而为潮悲,二子之积愤兮,..彼李蒋之喧啾兮,又何以异于蝉蜩。”《宋史》为其立传:“迈以学问词章发身,尤练世务。..李宗勉尝论迈,然迈评近世宰辅至宗勉,必曰:‘贤相。’徐清叟与迈有违,迈晚应诏,谓‘清叟有人望,可用。’世服其公云。”邑人明代理学名臣黄仲昭论云:“王迈立朝论事,謇謇谔谔,无所回挠,所谓古之遗直也,至其对李宗勉所论,而必称其贤;与徐清叟有违言,而终荐其可用,斯又有文彦博公平忠厚之风,奈何扼于群小,摈不见用!宋业之所以终于不振者,岂可尽诿于天哉!” 王迈居官不忘著述,有《臞轩四六》二卷、《臞轩集》十六卷存世。《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六十三·集部十六载:“《臞轩集》十六卷,宋王迈撰。..卒,赠司农少卿。事迹见《宋史》本传。然考周密《癸辛杂识》有载,迈为正字时事,而本传不言其为此官,则史文亦有所缺略也。迈所著文集,《宋史·艺文志》不著录,惟明钱溥《秘阁书目》载有,《臞轩集》七册,王圻《续文献通考》亦有《臞轩集》二十卷,是明代尚有传本,今世所存只《臞轩四六》一卷,皆启札骈偶之作,盖即从集中抄出别行,偶然独存者也。今以《永乐大典》所载,兼采他书所引附益之,共得文一百七十一篇,诗四百四十三首,诗余五首,厘为一十六卷,计其篇目,约略得十之七八矣。..集中诗文亦多昌朋俊纬,类其为人。读者因其言而论其行,固不徒取其文辞之工矣。”(按:因笔者疏漏,竟在拙作《绶水书香》一书三〇二页:《莆阳历代著名作家概览》一文中,缺少对已故的大名鼎鼎的莆阳作家王迈生平事迹作出介绍,在此,作者谨向已故先贤及读者表示歉意!) 俗云:“男子千年志,吾生未有涯。”王迈居官“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其生平事迹可见《宋史》列传一百八十二、《后村大全集》卷一五二《臞轩王少卿》、《未轩文集补遗》卷下《郡志列传论》、《八闽通志》卷之七十一、《重刊兴化府志》卷之四十一、《莆阳文献》列传三十四、《闽书》卷之一百十三、《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六十八,《福建通志》卷四十八、《续通志》卷四百十四、《二十五史纪传人物索引》、《莆田市志》卷四十四、《仙游县志》第三十五篇·人物、《中国文学大辞典》、《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福建历代作家评传》、《全闽诗话》卷五。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二集》
出版者:作家出版社
本文记录了福建壶山门第唐明宋名人为官经历、个人著述进行了详细介绍。
阅读
相关专题
司农少卿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