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王回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二集》
唯一号:
130630020210001194
人物姓名:
王回
人物异名:
字:景深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10000015/001
起始页:
0068.pdf
时代:
北宋
出生年:
1048年
籍贯:
仙游县折桂里汾庄
传略
王回,字景深,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生,仙游县折桂里汾庄(今榜头镇云庄村)人,为奎山王氏第七世裔孙。王姓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的贡献,在改朝换代过程中曾经起着不同的作用,如五代十国时期建立闽国的王审知,就是一位杰出的政治领袖。审知与兄潮、审邦于唐末在河南光州起兵,挥师福建,平定福州、建州、汀州、泉州,建立起局部统一的闽政权。审知四门兴学,创办书院、招揽人才、雄才大略,奇计屡出,遂使中原地区学者名士纷纷来闽归附,福建地区的文化学术十分兴旺发达,在十国之中号为冠首。开闽王氏在闽中显赫达五十五年,审知裔孙遍八闽,民间俗云:王氏“骑马来,骑马去。” 王回曾祖寻,官驾部郎中。寻传子惠,读书能文,俊洁端严,勤俭明敏,官大理寺丞,绰有贤声。惠之孙子回,廉静好学,少事亲孝,为善节爱,出于至诚。熙宁六年(1073),王回赴京应试,擢余中榜进士,授江陵府松滋县令。邑多淫祠,荆沔俗用人祭鬼,谓之采生,商旅不敢过,民生凋敞,回捕治甚严,其风为之变(见《莆阳比事》引《国朝宝录家传》)。 王回监陈留县酒,提点刑狱罗适以回不自表襮(谓没有自我表现,以炫耀于人前),率尹顾临等共荐之,改知鹿邑县。回任上存心以公,莅事以勤,宽恤甲里,滞狱积案为之一清,政绩显著,有祖父风。年余旋将调任他职,邑人闻讯,争向朝廷状其治行,乞留者万余人。回入京除宗正寺主簿。 元丰八年(1085)三月,神宗去世,其六子赵慵,改名为“煦”,被立为太子,赵煦即位,改元元祐(1086)。元祐七年(1092)五月十六日,哲宗册立眉州防御史孟元的孙女,年仅十六岁便入宫的孟氏为皇后。孟氏性谦谨,颇贤淑,初尚得宠。后来哲宗宠幸自幼入宫为侍御的刘清菁,其女“明艳冠后庭,且多才艺。”由美人升为婕妤,进为贤妃。 绍圣三年(1096),刘贤妃在哲宗面前进馋言,不断诬陷孟后,哲宗也不问真相,竟废出孟后,出居瑶华宫。元符二年(1099),刘贤妃生皇子赵茂(按:茂仅存活二个月,便死去),九月丁末,诏立贤妃刘氏为皇后。其时右正言邹浩将论之,以告其友宗正寺簿仙游王回,回曰:“事有大于此乎?子虽有亲,然移忠为孝,亦太夫人素志也。”邹、王、田(昼)三人素来友善,“心有灵犀一点通”,君子因誉而情疏,因诤而友密,可谓“生死契阔,与子成说。” 元符中(1099),给事中叶祖洽知回贤,向哲宗举荐王回充任睦宗宅讲书,回自是与邹浩交往情笃。时章惇独相,浩上章露劾,数惇不忠侵上之罪,未报而刘后立。浩上疏曰:“臣闻天子与之后,犹日之与月,阴之与阳,相须而成;则立后以配天子,安得不审!今陛下为天下择母,而所立乃贤妃刘氏,一时公议,莫不疑惑,诚以国家自有仁祖故事,不可不遵用之耳。..孟后罪废之初,天下孰不疑贤妃所为?及读诏书有别选贤族之语,又闻陛下临朝慨叹,以为国家不幸,于是天下始释然不疑。今竟立之,、岂不上累圣德?..望不以一时改命为甚难,而以万世公议为足畏,追停册礼,别选贤族,如初诏施行。”哲宗谓浩曰:“此亦祖宗故事,岂独朕耶!”邹浩对曰:“祖宗大德,可法者多矣,陛下不之取而效其小疪,臣恐后世之责无已者纷纷也。”哲宗闻语变色,犹不怒。明日,宰相章惇入对,极力诋浩狂妄,遂有此责。章留中不下。 初,阳翟田昼,为人刚直,议论慷慨,与浩居官以气节相激励。浩除右正言,田昼适监广利门。一日前去拜会邹浩,席间语曰:“平日与君相许者何如?今君为何官?”浩谢曰:“上遇君臣,未尝假以辞色,独于浩差若相喜。天下事固不胜言,意欲待深相信而后发,贵有益也。”既而田昼谢病归故里,邸(高级官员居住的处所)状报哲宗立刘贤妃为后,昼谓人曰:“志完不言,可以绝交矣!”志完,浩字也。浩得罪,昼迎诸涂,二人流连三日。临别,浩出涕,昼正色责之曰:“使志完隐默官京师,遇寒疾不汗,五日死矣,岂独岭海之外能死人哉!愿君毋以此举自满,士所当为者,未止此也。”浩茫然自失,叹曰:“君之赠我厚矣!” 九月甲子,右正言邹浩除名,南迁,遣新州羁管。平时与邹浩同朝为官者,皆不敢顾,尚书右丞黄履言:“浩犯颜纳忠,不宜遽斥之死地。”坐罢,知毫州。浩友王回庞博坚凝,敛交游钱与浩治装,往来经理,且安慰其母。邹浩初除谏职时,入白其母张曰:“有言责者不可默,恐或是以治亲忧。”母曰:“儿能报国,我顾何忧!”及浩两被窜责,母不易初意,人称其贤。逻者以闻,逮诣绍狱,众为之惧,独回居之晏如王回像(安然),御史诘问王回,回曰:“实当预谋,不敢欺也。”因诵浩所上章,几二千言。狱上,除名停废,回即徒步出都门,行数十里,其子涣追及,问以家事,不答。其时,都官员外郎仙游人朱绂亦“以邹浩贬赠金特厚,追一官,勒停。”给事中叶祖洽坐举王回获罪,出知济州,徙洪州。 建中靖国元年(1101),徽宗赵佶立,左司谏陈瓘上疏力言:“翰林学士承旨蔡京,当绍圣之初,兄弟在朝,赞导章惇,共作威福。..哲宗晚得邹浩,不繇进拟,置之言路,浩能忘身徇节,上副圣意,京又因其得罪而挤毁之。七年之间,五害言者,掩朝廷之耳目,成私门之势利。言路既绝,人皆钳默,凡所施行,得以自恣,遂使当日之所行,皆为今日之所蔽。”邹浩以谏立后被谪,王回仗义助浩被罢官。徽宗召浩入朝,奖叹再三。回擢监察御史,数日,卒,年五十三,葬墓筑县北建功里鸡足山下保福院后,其裔孙在榜头云庄建有王回祠堂一座,以祀其贤。《莆阳郡学乡贤祠诸贤考证序》云:“夫大节不可不谨,大义不可不明,勿谓有其举之莫之废也。若王回、方轸、徐复、陈淬..诸贤或遗直、或遗爱、或事功、或战功,亦有潜心圣贤之学者,是固与群公先正之翘楚者。”所论极是。 宋秘书省正字陈师道,字履常,号后山居士,其为人高介有节,安贫乐道。师道尝撰《挽王御史回》诗二首。其一诗云:“施报终何在,穷通共一空。两言成益友,百代仰高风;终始无遗恨,恩荣托至公。不应埋直气,会见吐长虹。”其二诗云:“良贵官何与?长年死不亡。身虽御魑魅,气已慑豺狼;不尽胸中蕴,犹堪地下郎。岂惟吾道庆,编简亦辉光。”右丞相兼枢密使、信国公文天祥,字履善,号文山,尝谒王氏宗祠,撰回公像赞云:“节守刚毅,学术深醇;正言补阙,诤友忠君。芳流党籍,义慑奸魂;凛凛生气,百世犹存。” 常言道:“好人常直道,不顺世间逆。”侍从、台谏岑象求、王觌、贾易上章朝廷,乞录回子恤其家,以奖劝忠义。诏除子王涣老郊社斋郎。及蔡京为相、忌浩,欲挤之,遂使其党伪为浩奏,徽宗见疏大怒,下诏治浩之罪,贬衡州别驾,永州安置。京命夺回之子王涣官职,仍列回名于党籍。涣家居奉侍生母张氏,极尽孝道。 邑令樊泰之《重修祠记》:“先御史王公(回),字景深。..后八年(熙宁六年),御史公始举进士,以端方亮直闻天下。为元祐诸公所知,而绍圣、元符用事者深嫉之。..(樊泰之)及来试邑于此,则公之丘墓在焉,始获拜公之祠于鸡山精舍。暇日,从其家得司谏吴公所述誌文,且访其家世遗事,乃知公平生交友,皆一时刚正之士。如邹道卿、陈了翁、田承君,为尤厚善者。泰陵谋立刘后,道卿以谏槀属公润色其间,剀切之词,皆公发也。迨公捐馆,内相王明叟、舍人曾子开,偕诸公力请于上,官其一子。既而,崇宁钩党之祸作,则复夺其官。虽绍兴举褒赠之典,录党人之后,而家贫力弱,吏扼不行,士论至今冤之。泰之于是肃然起敬而言曰:士穷乃见节义,不容然后见君子。所居议论,孰不以名义自任?及一旦迫之以威,诱之以利,鲜不隳所守者。当绍圣党与气熖薰灼之时,公之乡人,方与政使挠节从之,则富贵立致。公乃挺然如此,盖可立愞(怯懦)夫于百世之下,其关世教,岂不大哉?祠宇芜陋,不足揭虔妥灵,前人哀挽,揭于楹柱间者,往往漫灭。旧有萍齐先生所书《祠堂记》,岁月寖久,又失其传。是用即其故祠,重加葺治,仍取公墓誌,与邹道卿墨蹟,名公诗文,刻为二碑,置诸祠侧,且叙其颠末,而刊之碑阴。虽未足发扬潜德之万一,姑使后来有考焉。”祠立于绍兴十六年(1146),自靖康党禁除,至是盖二十一年矣。邑宰提举陈公贯道实创为之,真可为向贤贵德君子也。(按:陈贯道,讳致一,长乐人。)邑人陈谠(字正仲)跃御史王公高风直节,山斗争峻,历年浸远,或靡闻其详。绍兴间,邑大夫陈侯贯道,为立祠保福院,作文奠之,今六十余年矣。邑令樊泰之重葺祠宇,访求《墓誌铭》及诸贤《哀》、《挽》,与邹道卿传,陈二待制手简,锓木传布,使公之名节,愈久愈彰,百世之下,闻风立懦。(见《闽书》卷之二十四·方域志) 据《奎山王氏族谱》载《郡城世忠祠记》:“世忠祠在兴化郡治仓后,面临壶峤,背枕麟山,为堂三间,翼以夹室堂之下,为两廊,为庭,为大门,门之外绕以周垣,为东西两门,门东出由甬道,转而向北为外大门。匾曰:‘王氏祠堂,’其中堂崇祀唐大理评事孔吉公、宋侍御史景深公、工部侍郎季明公、明侍御史玉荣公、兵部尚书忠端公凡五位。东西堂则子姓之贤者、贵者及有勤劳于祠者,亦并附焉!按祠外大门匾,为秋齐周宣书,祠中有上虞倪元璐楹联,是前明业已立祠。”国朝定鼎,褒奖前代名臣,而中丞张公肯堂奉旨重建,赐“世笃忠贞”匾额,春秋官祭。(按:世忠祠建在原莆田市政府大院内,1984年市政府建市委办公大楼时拆毁,原祠与莆田哲理中学校门斜对面。)户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倪元璐(字玉汝)拜谒王氏宗祠,其像赞曰:“三尺铁冠,千寻绣斧,惟国栋梁,惟君肱股。移孝作忠,道卿衰补,成之者公,高风千古。”礼部尚书方万有拜谒王氏宗祠并赋诗云:“正气岩岩万古存,孤峰香火住崑崙。当年曾坠石工淚,落日犹惊海寇魂。秀拔中台余气象,翠环乔木尽儿孙。奸臣若见碑名在,应悔是非空倒论。” 俗云:“赖有忠信存,波涛敦敢侮,何以保贞坚,赠君青松色。”回之为人忠信存,晚节不改青松色。生平事迹可见《宋史》列传卷第一百四、《莆阳比事》卷五、《未轩文集补遗》卷下《郡志列传论》、《八闽通志》卷之七十一、《重刊兴化府志》卷之四十、《莆阳文献》卷十、《闽书》卷之一百十三、《宋史纪事本末》卷四十七、《续资治通鉴》卷第八十六、《福建通志》卷四十八、《二十五史纪传人物索引》、《莆田市志》卷四十四、《仙游县志》第三十五篇·人物、《奎山王氏族谱》、《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二集》
出版者:作家出版社
本文记录了福建壶山门第唐明宋名人为官经历、个人著述进行了详细介绍。
阅读
相关专题
郎中
职位
监察御史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