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麟焻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一集》
唯一号: 130630020210001106
人物姓名: 林麟焻
人物异名: 字:石来;号:玉岩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10000014/001
起始页: 0436.pdf
时代:
籍贯: 福建省莆阳县城关永积仓东山巷
亲属: 林铭几
非亲属: 王士

传略

林麟焻,字石来,号玉岩,莆阳九牧长房林苇后裔,城关永积仓东山巷人。祖父铭几,字祖册,年十五失恃,与兄经魁、铭盘相师友。铭几于思宗崇祯元年(1628)擢刘若宰榜进士,授中书舍人,升御史,迁山东按察司副使,居官风节自持,吏畏若神明,立朝素著风采。其致仕归桑梓营北屯别墅,专事著述《北窗遗稿》,喜购法书名画,家藏典籍万卷,督促子孙读书,尝对麟焻云:“苦苦苦,不苦如何通古今?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麟焻好学,生性豪爽,少有诗名,如其咏《蔡公宅》:“走马城南郊,蔡公故居地。昔人不可见,风流复谁继?尚想庆历初,致君有根柢。办辩唐介忠。声析元吴势。《四贤一不肖》,藏否美精制。就养乞近州,薄为生民惠。至今爱松堂,犹比世棠憩。书法传人口,洒落刀笔艺。我来希清尘,徘徊望轩砌。涸井梧桐生,甓道丛篁翳。惟余古墙色,垂垂满丹荔。”其在诗中高度赞赏蔡襄一生的才华,政绩和英名。麟焻得祖父宠爱,尝携其居京师,受业于清著名文学家王士禛。士禛处雍正朝为避帝讳,被改名士正,乾隆时又改称士祯,字子其、贻上,号阮亭、渔洋山人。顺治十五年(1658)擢孙承恩榜进士,累官刑部尚书。士祯少年时为钱谦益赞赏,康熙时继钱主盟诗坛,论诗创神韵说,选《唐贤三昧》授于弟子,以标宗旨,对麟焻启迪颇深。“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士祯诗作清丽澄淡,中年转化为苍劲,擅长各体,尤工七律,麟焻师承其衣钵。清潭献尚称“本朝诗终当以渔洋为第一”(见《复室日记》),与朱彝尊齐名,称“北王南朱”。名师自出高徒,士祯之德行与才学,麟焻之机遇与造化,遂使恩师的教诲犹如春风化雨滋润心广化寺释迦文佛塔田,成就了这位翩翩少年俊杰。 麟焻居京尝撰《北平城》诗云:“落日北平地,萧萧白草秋。缅怀汉太守,才气世无俦。为战彀强弩,猿臂奋长鞴。击敌雁关北,射虎南山头。汉高既不遇,醉尉宁免羞。男儿非后人,数奇安所尤。不见下中者,纍纍皆列侯。”这首北平怀古诗写得气势磅礴,一咏三叹。郑王臣《兰陔诗话》云:“明末竟陵邪说盛行,同安蔡敬夫率先从风,吾乡诸名流多染其习,风雅凌替。及国初,林澹亭兄弟与宋牧仲、叶井叔酬唱,玉岩(麟焻)又从王阮亭(士祯)学诗,归而告诸乡人,互相切蹉,一洗从前之习。郭友日赠诗所云:‘汝从早岁帝乡归,江左文章生面开。’是也。” 圣祖康熙八年(1669),麟为文已炉火纯青,应乡试中举,九年擢蔡启僔榜进士,初授内阁中书舍人。康熙二十二年(1681),历时八年的祸及大半个中国的三藩之乱终于被平定了,科举又成了士子走向官场的敲门砖,时已特设“博学鸿词科”,麟焻在这一年任会试分考官,所拔多知名之士。二十一年,圣祖玄烨册封琉球国王,诏令翰林院检讨汪楫为正使,麟焻为副使,麟焻出使婉谢属国馈赠厚礼,琉球国特建“却金亭”彰显其廉。其题久米村上天妃宫长联云:“累朝垒诰表神功,岳降自鯑江,翊运疑庥,频现红灯宣圣化;重泽献琛逢盛世,皇华临马齿,抠衣展拜,永清碧海耀吾宗。”尝为《天妃显圣录》作序。还,升户部江南司主事,在京督监太平仓,罢免贪官污吏,多年宿弊为之一清,晋户部广西司员外郎。 康熙二十六年(1687)麟焻出任四川乡试副主考官,慧眼识英才,所取皆实学士子。迁礼部主客、祠祭、仪制三司郎中,协助朝廷完成《简明赋役全书》,以清除旧赋制度的弊端。三十三年(1694),擢贵州提学佥事,其地处荒僻,文体卑靡,生民愚钝,麟焻任上禁暴斥奸,风纪肃然。亲选明代诸大家文选颁示学官,命师儒课诸生诵读,文风为之一变,民俗日见开化。又严词请托,疏请朝廷广其乡试名额,黔人称其待人接物,平易近人,言论丰采,辄如饮醇醪,坐春风,终身不忍忘。总督、巡抚及缙绅称其“清若秋霜”,遂联名向圣祖举荐,升布政司参议。 康熙三十四年,年事已高的麟焻上疏乞归得允,居家筑“北村别业”,置书舍三间,自名“珠树堂”,朝夕与门生故旧相处,登山涉水饮酒赋诗自娱。其《水调歌头·钓龙台怀古》词云:“海气扑襟袖,登眺亦雄哉。苍茫烟水无际,山势耸崔嵬。人道越王当日,铁马金戈刈据。残照里,草树外,角声催。沿江楼橹重迭,横海靖氛埃。一片银涛雪浪,千古蜗争蚁斗,谁是济时才。庾信最萧瑟,词赋只悲哀。”郑王臣·《莆风清籁集》清郭则沄《清词玉屑》卷三云:“当台澎窃据,林玉岩提学赋《钓龙台怀古·水调歌头》,有‘残照里’云云,感事抚时,正有深感。钓龙台在南台闽越王庙内,台下一井,泓然深窈,相传遇旱投以虎骨、即雨。台江之名本此。”清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卷四亦云:“福州为闽中省会,商贾咸聚于距城十里之南台,而江背山,市厘栉比,山巅建闽越王庙,庙有钓龙台,..莆田林玉岩佥事有《钓龙台怀古·水调歌头》云云。..时台湾未入版图,故有‘沿江楼橹’、‘蜗斗蚁斗’语。 康熙四十三年(1704),闽巡抚奉命修《莆田县志》,诚请麟焻为总裁,编成县志三十六卷,其品评公正,无“谢德挟刀之嫌”,时论推服。玉岩工诗,《莆风清籁集》存其诗十八首,如《蔡公垞》、《春日杂诗》、《陈丞相祠》、《饮酒长句和王阮亭先生》、《梅雪初霁》等。现累引四首以飨读者: 其一,《送彭舆是之官诸暨》诗云:不须愁宦薄,赞府且称间。庭雀纷堪下,篱花细复斑。诗留兰渚会,酒对苧萝山。梅尉风流在,如君信可攀。 其二,《送叔穆之游云中》诗云:闻道云中郡,秋深万马肥。白登劳汉主,青塚泣明妃。嶽树参天出,边沙带雁飞。览今兼抚昔,临眺共依依。 其三,《渐喜》诗云:渐喜乡园近,烽消瘴雨稀。六年传一字,十口出重围。飘泊此身在,艰难游子归。小人欣有母,倚望在荆扉。 这三首五言律诗,前两首叙与友送别之情,略显哀婉忧郁,悽切缠绵。第三首写诗人黔地为官,六年时光荏苒,如今致仕携家人归莆阳,所幸生母健在,正 “倚望在荆扉”,其孝子之情,溢于言表。 其四,《春夜闻雁》诗云:“独坐高台夜气清,东风吹雁忽声声。经年别去春归塞,万里飞来月满城。瑶瑟欲弹知有怨,帛书不系信无情。长安多少离群者,为尔愁思却尽生。”本诗由春夜闻雁,哀鸣声声,联想到无数游子为了科举功名,背井离乡的困苦之情。 麟焻工诗,其诗以“拂郁困顿之致,悯时伤乱之怀”为人称道。王贻上评其诗云:“石来诗温润缜密,孚尹旁达,扶疏而直上,譬之径尺之璧,豫章之材。”其入妙文章本平淡,等闲言语变瑰琦,沛然自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斧凿之痕,读其 “至理一言,点凡成圣。” 麟焻为官之暇,辄喜邀二三子唱酬,岁久篇什甚多,汇为《玉岩诗集》七卷、《玉岩诗续集》,恩师王士祯及清代著名文学家陈维崧为其诗集点定、作序。又有《郊居集》、《竹沓词》、《中山竹枝词》、《星槎草》和《列朝外纪》若干集,并与朱元春合编《康熙莆田县志》三十六卷传世。生平事迹见《清史列传》卷七〇 、《国朝诗人征略初编》卷八。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一集

《壶山门第第一集》

出版者:作家出版社

本书作者从先祖唐代桂州刺史黄岸开篇,叙述莆阳黄氏这支名门望族的族史,唐代还写了才女贤妃江采苹、书法家林藻、衡州剌史许稷、高僧本寂、状元徐寅与开闽武肃王王审邽、御史大夫翁承赞等。宋代莆阳更是俊秀星驰、英才辈出,璨若星河。如书中所描述的身居宰相的陈俊卿、龚茂良、黄镛,历官尚书如刘克庄、名臣蔡襄,巾帼名士林默娘、钱四娘,名史学家郑樵等。明清时代,莆阳历史名人依然层出不穷,如书中所写的明代户部、兵部、吏部尚书陈俊、户部尚书郑纪、刑部尚书林俊、礼部尚书陈经邦、廉史孝子陈茂烈、兵部尚书林兰友;清代礼部右侍郎郭尚先、御史江春霖等。此外,作者还综述了莆阳黄氏历代书画、雕刻家,列举从唐代黄滔及至当代画家黄羡,《壶山门第》即广叙众多名人雅士、乡贤儒者,堪称一部莆阳人物传记。构出“书香门第”一词,传出莆仙这块神奇土地的人杰地灵、俊造如林、光辉烂灿的文化颂歌。

阅读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