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316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分类号: D624.1
页数: 3
页码: 594-596
摘要: 本文介绍了1954年起莆田县开展基层普选产生人民代表,并召开全县人民代表大会的情况。
关键词: 莆田县 历届 人民代表 会议

内容

1954年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规定,在全县举行基层普选产生人民代表,召开全县人民代表大会(简称“人大”)。
  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共召开4次会议,根据《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规定,县人大不设常务委员,每次大会由主席团主持召开。第一次会议于1954年6月27日至7月1日在荔城召开,会议代表450人,出席421人。代表听取和审议王德秀县长《关于半年来工作情况与今后工作意见》的政府工作报告;学习、讨论宪法草案;选举县长、副县长和出席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初召开一届二次会议,会议中心议题是实现农业合作化,实行粮食“三定”(定产、定购、定销),审议县财政年度收支预算,通过县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并作出相应决议。1955年12月26~28日召开第三次会议,选举莆田县人民委员会委员24人,选举县长、副县长(4人)和县人民法院院长。1956年9月召开第四次会议。
  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共召开2次会议。第一次会议于1956年12月19日~23日召开,代表450人,出席320人。代表听取和审议县长原鲁山关于1956年政府工作报告和1957年政府工作计划,讨论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组织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及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等问题,并通过了相应决议。号召全县人民以中共八届二中全会精神为动力,勤俭建国,勤俭办社,反对铺张浪费,以秋收冬种为中心,以增产粮食为重点,努力完成生产任务。代表还听取县人民法院院长吉进民的《人民法院工作报告》,选举第二届人民委员会委员25人,选举县长、副县长(5人)、人民法院院长。1957年召开第二次会议,号召全县人民认真学习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著作,积极投入全民整风运动。
  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共召开5次会议。1958年5月25~31日召开第一次会议,代表450人,出席330人,代表听取和审议县长原鲁山《高举总路线红旗,大办农业,大办工业,为争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全面跃进而奋斗》的报告,听取县法院院长王峰敬《县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并作出相应决议。选举县第三届人民委员会委员24人,选举县长、副县长(2人)和人民法院院长,选举出席福建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6人。
  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共召开3次会议。第一次会议于1961年12月26~31日召开,代表450人,出席334人。代表听取《县政府工作报告》,《县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会议传达中央关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和农村人民公社《十二条》、《六十条》政策,总结三年来“大跃进”的经验教训,确定今后工作任务。号召各行各业支援农业,夺取农业丰收。会议选举第四届人民委员会委员25人,选举县长、副县长(5人)和人民法院院长。
  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共召开2次会议。1964年8月4~10日召开第一次会议,代表500人,出席433人。代表听取和审议县人民委员会工作报告和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讨论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和阶级斗争、农村社会主义教育以及继续执行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把恢复发展农业生产放在第一位,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划等问题。选举县第五届人民委员会委员24人,选举县长、副县长(6人)、人民法院院长,选举出席福建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7人。
  1966年春,全县开展第六届人民代表基层选举工作,因“文化大革命”,人民代表大会中止活动,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没有召开。
  1968年9月18日,莆田县革命委员会成立。1975年,根据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县革委会行使县人民代表大会和县人民委员会的权力。
  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1978年4月召开,代表听取和审议县革命委员会工作报告,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罪行,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号召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的运动,尽快建成“大寨县”。会议选举县革委会委员39人,选举县革委会主任、副主任(12人),选举县人民法院院长和县检察院检察长。
  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共召开4次会议。1980年12月13~17日召开第一次会议,代表697人,出席681人,代表听取和审议县革委会主任林元霖的政府工作报告、县人民法院院长陈德明关于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方本李关于县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县财政局局长连光显关于财政决算、预算报告;还听取副主任赵有为关于代表提案审查报告,并作出相应决议。会议主要议题是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全国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批判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极左路线,坚持“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展各项工作。会议选举县八届人大常委会委员25人,其中主任1人,副主任5人。选举县长、副县长6人、县人民法院院长、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会议还通过关于莆田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1982年3月18~21日召开第二次会议,代表听取和审议县长林元霖《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夺取两个文明建设新胜利》的报告,通过县人民政府《村镇建房用地管理实施办法草案》。1983年3月14~16日召开第三次会议,代表听取、审议县长林元霖《团结起来,为开创莆田的新局面而奋斗》的报告,选举出席省六届人大代表21人。1984年6月20~23日召开第四次会议,听取副县长张木全《勇于开创新局面,把经济建设继续推向前进》的报告,听取县委书记陈延辉《立志改革,振兴莆田》的报告,选举出席莆田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35人。
  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 共召开4次会议。1984年12月16~21日召开第一次会议,代表545人,出席529人。代表听取和审议县人大常委会、县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和财政预决算报告,选举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5人)、委员(25人);选举县长、副县长(3人)、县人民法院院长、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代表还听取县人民政府关于县八届人大代表提案处理情况说明。1985年9月24~26日召开第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县长林文扬《坚持改革开放,提前实现国民经济翻番》的报告。1986年4月7~10日召开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莆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草案,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制止乱占耕地的通知》,并作出相应决议。1987年5月24~27日召开第四次会议,代表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关于198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1987年计划安排的报告,关于普及法律常识工作情况的报告以及代表提案办理情况的报告,并作出相应的决议。
  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 共召开四次会议。1987年10月17~20日召开第一次会议,代表480人,出席464人,列席209人。代表审议县人大常委会、县人民政府、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和县财政预决算报告,选举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3人),委员(20人),选举县人民政府县长、副县长(4人)、县人民法院院长和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第二次会议于1988年5月18~21日召开,代表477人,出席442人,列席会议的258人,代表听取县长林文扬《抓住机遇、放胆实施、大力发展有莆田特色的外向型经济》的报告;听取县委书记姚振泉《充分发挥地方“人大”的作用,为实施沿海经济发展战略服务》的报告,并作出相应决议。1989年5月8~11日召开第三次会议,选举出席莆田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34人。1990年3月13~16日召开第四次会议,批准林文扬辞去莆田县县长职务,选举林春连为莆田县县长。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莆田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全志共38篇,卷首设序、凡例、总述、大事记、地图和照片,卷末附录。采用述、记、志、图、表、录等体裁,全面记述了莆田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