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章 金融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3105
颗粒名称:
第二章 金融机构
分类号:
F832.9
页数:
5
页码:
497-501
摘要:
本文讲述了莆田县金融机构包括当铺、钱庄、中国银行莆田分行、侨汇局、福建银行涵江经理处、、角票局等情况。
关键词:
莆田县
金融
机构
内容
一、当铺
清咸丰年间,福州一巨商在城关开设“东有”号当铺,民国初由莆田人黄琴亭接办,改称“通有”,民国16年(1927),吴某接办,更名“惠通”。
光绪年间相继开设多家当铺:城关“通泰”、“通来”、“义聚”、“大美”、“义有”,涵江“光先”、“大有”、“同寅”、“怀远”、“中和”(后改名“元生”),笏石“和盛”(东头)等2家,黄石“义山”、“协盛”,还有江口、大洋、龙桥、梧塘、北高诸乡镇各一家。每家资本1万元(银元)左右,至民国31年先后停业。
民国31年,县政府在城关圣路加医院内设立公典局。
二、钱庄
清光绪二十七年至三十一年(1901~1905),城关有“同丰”、“晋丰”、“成美”,涵江有“上裕”、“宝发”、“瑞茂”等号钱庄,后来有涵江的“涵大”、“泉美”、“义德”,江口的“广美”。资本都在1万元以下,民国初年,先后停业。
三、中国银行莆田分行
民国4年8月,中国银行在涵江霞徐陡门头设立涵江汇兑所。民国6年迁城关,次年迁回。民国8年3月改为涵江支行(四等)。民国17年撤销。民国30年1月在涵江宫口15号复设,更名涵江寄庄,次年7月迁城关。民国32年11月改为涵江办事分处,民国36年4月升格为办事处。莆田解放时,暂停营业。
1950年2月6日迁回涵江复业,1951年6月并入中国人民银行涵江支行,设侨汇股,对外沿用“中国银行”牌子。1978年12月,复设中国银行涵江办事处。1979年7月升格为支行,1982年2月改称涵江分行,1984年改称莆田分行,1984年6月后(涵江、城厢属莆田市辖),莆田县内没有设中国银行机构。
四、侨汇局
民国8年,西洙村吴坤璜首创美兴侨汇局,设在涵江宫下。继之有“聚华”、“通美”、“义德”等号。至民国25年,有“福源隆”、“新和”、“福源兴”、“义德”、“承丰”、“建南”、“亨利”、“美兴”、“通美”、“程茂盛”等号。全部系头、二盘局。民国29年,“福源兴”、“通美”停业,新增“义和”、“永和”二家。民国30年,南洋各地被日本军队占领,侨汇局全部停业。
民国34年抗战胜利后,侨汇局逐渐复业,到民国37年,有“美兴”、“建南”、“承丰”、“程茂盛”、“义和”、“新和”、“大陆”、“建新”、“友和”、“永和”等10家,均系头、二盘局;另有“正大”、“泉通”2家系三盘局。
建国后,国家对侨汇业采取“团结与管理相结合”的政策,实施“外汇归公,利润归私”的方针。1950年开业经营头、二盘局的有“义和”、“利侨”、“建隆”、“友和”、“联泰”、“建南”、“裕丰”、“美兴”、“建新”、“信义”、“信友”、“泉生”、“群大”、“建中”等14家,三盘局有恒利一家。1951~1954年,“恒利”、“美兴”、“建新”、“建中”、“泉生”、“群大”、“信义”、“友和”8家相继停业,其余各家经营到1975年银行接办时止。
五、福建银行涵江经理处
民国10年,福建银行在涵江徐顶街游祠设涵江经理处,次年倒闭。
六、角票局
民国13年设“恒安”角票局。至民国19年,先后设立“天益”、“建源”、“中兴”、“福兴”、“鼎成”、“商业”、“鸿成”、“汇通”、“元成”、“义有”、“华丰”、“利民”、“义大”、“莆田农工”、“善元”、“华大”、“通美”、“瑞兴”、“源通”、“德昌”、“振业”、“兴业”、“顺兴”、“泉兴”、“万通”、“元珍”、“瑞芳”、“涵益”、“义顺华”、“永孚”、“通商”、“宝丰”、“泉美”、“慎昌”、东兴、“兴安”、“荣兴”37家角票局。资本1万元以上的有“恒安”、“元成”、“莆田农工”、“泉美”、“兴安”、“慎昌”等,其余均在5000元左右。大部分角票局信用薄弱,先后收盘。继续营业的,城关只有“兴安”、“利民”、“荣兴”,涵江只有“慎昌”、“泉美”、“宝丰”。当时县政府鉴于角票局发行纸币准备金不足,决定只留“兴安”、“慎昌”两家。民国23年角票局复起,城厢、涵江两地计有“隆祥”、“晋丰”、“信记”、“德兴”、“韩坝”、“通德”、“广美”、“宜隆”、“春来”、“亦生”、“华兴”、“振兴”、“锦美”、“信孚”、“源有”、“宝通”、“厦兴”、“同兴”、“交通”、“兴宁”、“信义”、“永通”、“益民”、“协记”等27家。但不到一年,除“隆祥”、“通德”、“协记”等收清发行纸币停业外,其余倒票16万多元。还有石庭“美兴”、埭头“金水”、平海“利平”、笏石珠江村的“益芳”等4家,经营时间都很短。
七、万国储蓄会
民国13年,万国储蓄会在涵江宫口义德栈设代理处。
八、莆仙农工银行莆田实业银行
民国17年、民国18年莆仙农工银行、莆田实业银行分别在涵江开业,莆田实业银行在城关设办事处,属股份有限公司性质,资本各20万元。莆仙农工银行实收15万元,莆田实业银行实收5万元。两家分别于民国21年、民国26年底停业。
九、邮政储金
民国20年,莆田(设城关)、涵江、江口邮局开办邮政储金业务。
十、中国农民银行
民国24年7月,中国农民银行在涵江前街设分理处,民国31年升格为办事处,至民国38年6月停业。
十一、福建省银行
民国25年7月,福建省银行在涵江霞徐设涵江分理处,次年升格为办事处,民国29年4月迁往仙游县城营业,次年迁回,民国31年3月改为二等办事处,民国35年7月升格为支行。福建省银行于民国25年7月,在城关龙门下设莆田县金库,隶属总行(民国29年10月改为分理处,民国31年3月改定三等办事处,8月改为二等办事处,民国34年3月改为一等办事处)。都在莆田解放前夕停办。
十二、中央储蓄会
民国25年6月,中央储蓄会在涵江宫口设涵江支会;同月,在城关设“莆田分理处”,在黄石、笏石设代办所。民国34年停办。
十三、交通银行
民国25年10月,交通银行在涵江中正路设涵江办事处,莆田解放前夕停办。
民国34年6月交通银行在城关设莆田办事处。不久裁撤。
十四、莆田县银行
民国37年1月,莆田县银行在城关成立,系官商合办,官股35%,私股65%,股金一亿元,设涵江、笏石两个办事处。莆田解放前夕停办。
十五、中央合作金库
民国38年初,中央合作金库在涵江霞徐设支库,仅3个月就宣告停业。
十六、中国人民银行
1949年9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莆田办事处成立,15日设涵江营业所。1950年5月26日,莆田办事处改称莆田县支行,涵江营业所升格为涵江支行。1951年11月,莆田县支行改称莆田支行,涵江镇支行改称涵江支行。1952年7月1日,涵江支行改为涵江办事处,隶属莆田支行。1955年8月1日,莆田支行复称莆田县支行,涵江办事处改称涵江镇办事处。
中国人民银行莆田县支行于1967年5月4日实行“军管”。1968年12月29日成立“革命领导小组”,1972年2月1日改称“革命委员会”,1973年2月15日撤销“革命委员会”,恢复原称。1984年1月1日,并入中国人民银行莆田分行。1990年1月1日复设。
1980年1月以前,中国人民银行莆田县支行的分支机构遍布全县各集镇。之后,该行各营业所划归中国农业银行莆田县支行,仅留涵江镇办事处。1990年复设后,不设分支机构,内设人秘股、会计股、综合业务股、货币发行保卫股。
十七、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民国36年,太平、安平、丰盛保险公司在交通银行涵江办事处设代理处。
1950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莆田县支行和涵江镇支行分别设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特约代理处。1951年9月1日,成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莆田县支公司,司址在涵江。1952年5月,保险公司改隶财政系统,8月设笏石特约代理处。1953年1月,江口、黄石、西天尾各设特约代理处,支公司迁莆田城厢,涵江镇设营业所。1954年3月,支公司迁回涵江,涵江镇营业所并入支公司。1956年,支公司又迁城厢。1958年3月21日,并入人民银行县支行,设立人民保险股,对外仍称县人民保险公司,1959年1月1日撤销。
1980年6月,在人民银行县支行内设立人民保险股,对外称县人民保险公司。1984年1月,人民银行县支行撤销。莆田县的保险业务移中国人民银行莆田分行。9月,移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莆田市分公司。1989年1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莆田县支公司成立,内设人秘股、业务股、计财股、人身保险股。各乡镇设立保险代办站。
十八、信用合作社
1951年12月10日,第三区(黄石)华江乡成立信用社。1953年3至6月间,第四区(梧塘)明山乡和第十区(西天尾)吴江乡信用社也相继成立。1954年底,各乡都成立信用社。全县计有372个,110812户入社,社员123101人,筹集股金21.3万元。1958年4月,信用社并入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信用部。当年10月,按人民公社设信用部,全县计有12个,下按大队设信用分部。1961年6月,复称信用社,全县计有102个,信用分部不变。1963年7月,撤销以公社建立的信用社,把641个信用分部调整为103个信用社。
1984年,信用社体制改革,按乡(镇)设信用社23个,分社16个,信用站442个。各信用社联合成立莆田县信用社联合社(不含东庄)。1986年,调整网点,撤掉393个信用站,在集市所在地设107个分社,保留30个边远村的代办站。1990年底,全县共有信用社23个,分社102个,储蓄所4个,代办站26个。
此外,1964年设渔联社,专办转浙(江)渔业贷款。
十九、中国农业银行
1955年5月1日,建立中国农业银行莆田县支行,下设13个营业所,9个服务组。1956年6月按新区调整为梧塘、渠桥、新县、庄边、常太、华亭、北高、霞塘、埭头、南日、平海11个营业所,黄石、笏石、前沁3个服务组。1957年7月25日撤销。
1964年1月1日,复建中国农业银行莆田县支行,在12个区各设营业所,在江口、梧塘、西天尾、东峤、北高5个集镇设服务组。1965年5月17日,服务组改为营业所。当年10月1日撤销。
1980年1月,第二次复设中国农业银行莆田县支行,内设办公室、人事股、监察股、保卫股、合作股、计统股、审计股、资金组织股、信贷股、会计股、出纳股、业务部。下设:梧塘办事处,笏石、埭头、黄石、南日、常太、华亭、灵川、忠门、新县、白沙、渠桥、西天尾、东峤、庄边、北高、江口、大洋、萩芦、东庄、平海、湄洲等21个营业所。1985年1月,在东庄乡莆头村设中国农业银行莆田市支行秀屿办事处。
二十、中国人民建设银行
1952年10月20日,人民银行县支行设立交通银行莆田代理处,办理基建拨款,1953年9月22日撤销。1958年7月1日,设立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莆田办事处。1963年1月,改称莆田地区办事处,1970年6月撤销。1973年1月1日复设,定名为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莆田支行。1978年12月改称“莆田地区中心支行”。1984年6月,城厢镇从莆田县划出,莆田县内就没有建设银行机构。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莆田市中心支行于1985年4月,在东庄乡莆头村设“湄洲湾秀屿港办事处”,1989年6月,在湄洲岛设“湄洲办事处”。
二十一、中国工商银行
1985年1月,建立中国工商银行莆田县支行。内设办公室、计划股、会计股、信贷股、储蓄股、出纳股、稽核股、人事股、保卫股、经济警察小队。下辖后卓分理处,华亭、黄石、西天尾、梧塘、莆田糖厂、胜利、文峰宫储蓄所。同月,在东庄乡莆头村设中国工商银行莆田市支行湄洲湾办事处。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全志共38篇,卷首设序、凡例、总述、大事记、地图和照片,卷末附录。采用述、记、志、图、表、录等体裁,全面记述了莆田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机构
当铺
相关机构
钱庄
相关机构
中国银行莆田分行
相关机构
侨汇局
相关机构
福建银行涵江经理处
相关机构
角票局
相关机构
万国储蓄会
相关机构
莆仙农工银行莆田实业...
相关机构
邮政储金
相关机构
中国农民银行
相关机构
福建省银行
相关机构
中央储蓄会
相关机构
交通银行
相关机构
莆田县银行
相关机构
中央合作金库
相关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
相关机构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莆田...
相关机构
莆田县信用社联合社
相关机构
中国农业银行莆田县支...
相关机构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莆田...
相关机构
中国工商银行莆田县支...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莆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