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农业区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仙游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0698
颗粒名称: 第六节 农业区划
分类号: S181
页数: 2
页码: 157-158
摘要: 本节记述了仙游县农业区划分为北部中低山粮油区和南部平原丘陵粮蔗油果茶区,各有其特色和农作物分布。
关键词: 仙游县 农业区划 分布情况

内容

1981~1983年,仙游县开展农业种植业区划工作。根据各地自然、经济、技术条件的差异,全县农业种植业分为二区六个亚区。一是北部中低山粮油区。包括西北部中低山单季稻、油亚区,中北部低山稻(双季稻)、豆亚区,东北部低山稻(单双季稻)、豆、油亚区;二是南部平原丘陵粮蔗油果茶区。包括西南部蔗粮果茶亚区,中南部平原丘陵蔗粮经作亚区,东南部沿海平原丘陵粮蔗油果茶亚区。
  北部中低山粮油区 位于县境北部,包括凤山、西苑(岭峰村除外)、社硎、象溪、石苍、游洋、钟山等7个乡镇的81个村和国营钟山农场。农业总人口101414人。占全县人口的13.75%,土地总面积1362327亩,占全县上地的50.05%。其中,耕地面积79516亩,占全县耕地的21.53%,每个劳动力平均耕作田地2.31亩。地貌以中低山丘陵为主,其次为山间盆地。植被主要是向暖温带阔叶林过渡的次生林和湿林地、次生灌草丛,属于林、粮、牧、杂果产区。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12.4万亩,耕地复种指数156左右。其中,粮豆播种面积占作物播种面积的91.9%,经济作物占7.0%,其他作物占1.1%。双季稻、豆—稻、油—稻等一年两熟制占该区耕地面积的36.28%,中稻占52.74%,大豆占20.53%,甘蔗占5.2%。大豆占全县总产的16.7%,油菜籽占全县总产的83.36%。1981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1883吨。本区水果有李、桃、柿、板栗、柑桔、枇杷、梨、杨梅、黄梅等。还有野生果树杨梅、青梅、野梨、林檎、山桔、香榧、女贞子、木通等。毛花猕猴桃分布广,资源丰富,但尚未开发利用。此外尚有杜仲、金线莲、建沙仁、茯苓、三尖杉等珍贵的中药材资源。本区茶叶种植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15.64%,茶叶产量占全县总产的10.14%。
  南部平原、丘陵粮蔗油果茶区 位于县境中南部,包括度尾(苦竹村除外)、书峰、大济、龙华、鲤城、城东、赖店、榜头(洋山除外)、盖尾、郊尾、枫亭、园庄和国营综合、古洋、霞溪农场、县良种场等共12个乡镇,4个农场,237个村。总人口占全县人口的86.25%,劳动力占全县的86.59%,土地面积占全县的49.40%。其中,耕地289725亩,占全县的78.4%,平均每人占有耕地0.45亩。耕地分布海拔100米以下的占75.4%;200~300米的占21.4%。水田以平洋田为主,占水田总面积的59.7%;山垅田梯田占37.4%。水田肥力总评定:一等占5.43%;二等占31.77%;三等占62.8%。本区地势南、西、北三面环山,东南邻海,区内有4条主要山脉,海拔在400~600米之间。地貌以平原为主,即木兰溪沿岸平原,其次为丘陵和低山盆地,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本区成土母质以坡积母质为主,其次为二元母质。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大小麦、甘薯、大豆、花生、油菜等。常年粮豆播种面积415123亩,耕地复种指数210。粮豆总产占全县的79%。经济作物以甘蔗为主,还有黄麻、红麻、晒烟、席草、中药材等。茶叶产量占全县总产的84%。主要水果有龙眼、荔枝、柑桔、枇杷、香蕉、桃、李、梨、柿、橄榄、枣子等,为本县水果主产区。

知识出处

仙游县志

《仙游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志下限止于1992年,记述了仙游县自然与社会的历史现状。分为自然、社会、经济、交通、工业、人物、风俗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仙游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