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劳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仙游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069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劳力
分类号: F323.6
页数: 2
页码: 152-153
摘要: 本节记述了仙游县农村劳动力数量波动较大,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逐渐向非农业产业转移。
关键词: 仙游县 农业生产 劳力

内容

1949年,全县农业劳动力有160226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51.63%;每个劳动力平均负担耕地2.48亩。1955年,全县农村劳动力有202512人,占农业总人口的54.53%。1958年,“大跃进”期间,农村劳动力大部分被抽调搞基本建设和工业建设,连续3年呈负增长。1961年,减少到148959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34.23%。1962年以后,调整国家经济,下放非农业人口。至1971年,全县农村劳动力又超过20万人。1987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达307077人,占农村总人口的39.29%。农村全面落实生产责任制后,农业劳动效率大为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一部分劳力向乡镇企业转移或从事第三产业,但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仍没有完全解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仙游县农村劳动力多从事农业种植业,少数从事手工业生产。1949~1970年,全县农村劳动力中从事农业种植业的占98%以上。1971年,全县劳动力从事农业种植业的有184165人,占劳动力总数的90.74%;从事林业、畜牧业、渔业的有1751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8.66%;在社队工业企业务工的有1232人,占劳动力总数的0.60%。80年代起,社队工业企业迅速发展,农村劳动力中务工人数逐年增加。1984年,农村劳动力中务工的有11114人,1987年有22417人。进入90年代,农村劳动力中从事商业服务业的人数迅速增加。1992年,全县农村劳动力在乡镇企业务工的有25637人,占劳动力总数的7.03%;从事商业服务业的有1457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4%;从事种植业的比例下降到75.9%。

知识出处

仙游县志

《仙游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志下限止于1992年,记述了仙游县自然与社会的历史现状。分为自然、社会、经济、交通、工业、人物、风俗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仙游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