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质构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仙游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063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地质构造
分类号: P55
页数: 2
页码: 90-91
摘要: 本文记述了仙游县位于东亚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和南岭纬向构造体系的交汇处,北西向构造也存在于该地区。东西向断裂是该地区的主要构造之一,其中“永春城关—仙游盖尾断裂”和“仙游小沽—福清东张断裂”是两条重要的断裂带。新华夏系断裂也存在于该地区,许多近于平行的次一级断裂成北东—北北东走向,斜贯仙游全境。东南火山岩带是该地区的一部分,火山岩分为中生代晚侏罗纪和白垩纪两期。北西向断裂在仙游县也很明显,多成平行等距排列,它们多数为张性及张扭性断裂。河流的形成受到这些断裂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流向和弯曲。
关键词: 仙游县 自然地理 地质构造

内容

仙游县大地构造位于东亚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的东部沉降带和南岭纬向构造体系的交汇处。此外,还有北西向构造。这三组构造互相折冲交汇、叠加的结果,深刻地影响境内地形的山河大势。
  褶皱在境内不居重要地位,构造主要表现为不同走向的断裂。
  一、东西向断裂
  东西向断裂是福建“漳平—仙游东西向断裂”的东段,为南岭纬向构造在福建的主干部分。东西向断裂在仙游又分为南北两带:
  南带 为“永春城关—仙游盖尾断裂”的一段。木兰溪干流自度尾至莆田濑溪就是本断裂带经流水冲刷侵蚀而成,顺断裂破碎带有东西向燕山晚期石英闪长岩(δo53(1)a)岩基侵入。本断裂带内有度尾岭尾、赖店温泉、榜头南溪等三处温泉出露。此外,仙游县南部的洪山—大帽山、枫慈溪中游河谷、西崩山—莆田邱秀山、湄洲湾北岸都成东西走向。
  北带 称“仙游小沽—福清东张断裂”。北带西段位于本县东北部,受北东向及北西向断裂折冲叠加,所以山河走向较为复杂散乱。东段在莆田及福清境内发育成大洋溪及东张溪。
  二、新华夏系断裂
  本断裂有许多近于平行的次一级断裂,成北东—北北东走向,斜贯仙游全境。自东至西有:“仙游郊尾—莆田华亭断裂”,“游洋霞—榜头—鲤城—龙华断裂”,“游洋—钟山—书峰断裂”,“游洋—石苍—象溪—社硎—度尾断裂”,“兰石—书峰—大济断裂”等主要断裂。鲤城以北的大蜚山—宝峰一带丘陵地带,东西距离16公里的范围内,沿北东—北北东向断裂侵入的燕山晚期花冈斑岩脉即达30~40条之多。
  三、东南火山岩带
  仙游县是福建省东南火山岩带的一部分。火山岩分为中生代晚侏罗纪和白垩纪两期。前者分布于县境绝大部地区,后者主要分布于凤山、石苍、象溪及游洋一带。两期火山岩系共占全县地表地层的70%以上,其余30%主要为燕山早期及晚期各类侵入岩。书峰及游洋东部有古火山口遗址各1座。
  四、北西向断裂
  仙游县北西向断裂相当明显,多成平行等距排列,它们多数为张性及张扭性断裂。岩层断裂带破碎严重,受地表径流侵蚀易发育而成河流。溪口溪、大济溪、仙水溪、九鲤湖溪等木兰溪一级支流就是北西向断裂破碎带形成的。
  由于受新华夏系北东向及北西向两个构造体系复合、折冲、改造的影响,仙游县河流无论大小,或干流、支流,它们在上下游之间,都是北西向与北东向交替成90度转弯。

知识出处

仙游县志

《仙游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志下限止于1992年,记述了仙游县自然与社会的历史现状。分为自然、社会、经济、交通、工业、人物、风俗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仙游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