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乡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仙游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0635
颗粒名称: 第三章 乡镇
分类号: K925.7
页数: 8
页码: 82-89
摘要: 本文介绍了本文介绍了鲤城镇、枫亭镇、榜头镇、度尾镇和郊尾镇的历史渊源、地理位置、人口数量、名胜古迹及名人等情况。鲤城镇位于仙游县中部,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枫亭镇位于县境南部沿海,是仙游的主要侨区之一;榜头镇地处县境东部木兰溪和仙水溪下游平原,是仙游重点侨区之一;度尾镇位于县境西部木兰溪上游盆地,是农业重镇;郊尾镇地处县境南部丘陵,东与莆田相邻。这些乡镇共同构成了仙游县的历史和文化。
关键词: 仙游县 建置 乡镇

内容

鲤城镇
  鲤城镇地处县境中部木兰溪中游平原,位于东经118°41′,北纬25°22′,海拔65米,面积4.73平方公里(城区8平方公里)。1992年,辖6个居民委员会,44个居(村)民小组,有9891户,42270人。其中,农业2393户,11693人。耕地1436亩。洪桥街是镇政府所在地,也是中共仙游县委和县人民政府驻地,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
  鲤城历史悠久。唐圣历二年(699年),析莆田西部置清源县,将其辟作县治。宋至元属嘉禾乡。明至清属功建里、孝仁里。民国为中山镇。民国23年7月(1934年7月),福建省第四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中山镇(今鲤城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城厢区、一区、城关区。1955年,设立城关镇。1958年9月,成立城关公社。1964年6月,划出6个街设立城关镇。1983年1月,改称鲤城镇。境内有文庙、天地坛、雁塔、正觉寺、金石山及宋代古南门桥等名胜古迹。曾出过陈可大、林宋卿、刘君芳、刘思职等突出人物。
  枫亭镇
  枫亭镇地处县境南部沿海,海岸线5公里。位于东经118°45′~118°54′,北纬25°19′~25°31′之间,海拔10米,总面积87.38平方公里。1992年,辖4个居民委员会,20个村民委员会,376个村(居)民小组,有20276户,88561人。其中,农业19808户,85846人。是仙游的主要侨区之一,有海外华侨6700人,另有台胞3000人。耕地25693亩,山林86853亩。镇政府驻霞街北门,距县城27公里。
  枫亭镇历史久远。相传汉元狩间(公元前122~117年),来自安徽庐江的何氏九兄弟到九鲤湖之前投宿于此。时值深秋,满山遍野枫叶红透,何氏采折枫枝结亭,得名枫亭。唐设枫亭馆,宋改称太平驿,元至清改设枫亭驿、枫亭巡检司。宋至元属唐安乡。明至清属连江里、慈孝里。民国属枫亭镇、慈孝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三区、枫亭区。1958年9月,成立枫亭公社。1984年12月,改为枫亭镇。境内有蔡襄墓、天中万寿塔(望海塔)、会元寺、朱熹讲学的会心书院、戚继光平倭纪念碑、观音亭、七墩八塔、蔡襄母亲洗衣石,宋代品荔阁等胜景,还有南宋末丞相陆秀夫与蔡荔娘成婚的活水亭,宋少帝驻的禁蛙亭,清提督吴瑛的巨大神道碑以及虞峰夕照等景点。枫亭名人辈出,北宋封南康郡王陈洪进,兄弟左右相蔡京、蔡卞,四代侍从蔡襄礼部侍郎、孙蔡伸徽猷阁待制,曾孙蔡洸户部尚书徽猷阁待制、元孙蔡戡宝谟阁直学士,还有武状元薛奕,文状元林亨及薛元鼎、林兰友等历史名人。
  榜头镇
  榜头镇地处县境东部木兰溪和仙水溪下游平原,位于东经118°43′~118°51′,北纬25°22′~25°30′之间。海拔48.8米,总面积136.65平方公里。1992年,辖4个居民委员会,35个村民委员会,604个村(居)民小组,有29575户,127604人。耕地36824亩,山地134696亩。人口数居全县乡镇之首,为仙游重点侨区之一,有海外侨胞4000人。镇政府驻莲墘街,距县城10公里。
  榜头,相传宋代陈氏世家一书生中榜眼,名列皇榜前头,得名榜头,亦称坂头。宋至元属修德乡。明至清属折桂里、安贤里。民国属榜头镇、兰溪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五区、榜头区。1958年9月,成立榜头公社。1984年,改称榜头乡。1985年3月,改为榜头镇。境内有天马寺,灵山寺、后坂寺(圆通寺)、出米岩、天竺寺、天柱寺、玉山祠、塔山(高望山)等名胜古迹,还有昆仑的槐塔、坝下的东乡土寨、岁寒石、古石狮等景点,曾出过陈吉老、王回、郑瑞星、王凤九、王于洁、黄震等名人。
  度尾镇
  度尾镇地处县境西部木兰溪上游盆地,西与永春毗连。位于东经118°27′~118°37′,北纬25°23′~25°30′之间,海拔110米,总面积110.65平方公里。1992年,辖19个村(居)民委员会,422个村(居)民小组,有18784户,74571人。耕地35948亩,山林102620亩。镇政府驻度峰街,距县城15公里。
  度尾,因地处西乡路的尾端,路与度方言同音,故名度尾。宋至元属归德乡,明至清属万善里、文贤里。民国属后埔区、岭西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七区、度尾区。1958年9月,成立度尾公社。1984年,改称度尾乡。1985年3月,改为度尾镇。境内有东山寺、岩石寺、南潮宫、杨泗宫、郑纪祠堂、埔尾瓷窑遗址等名胜古迹,特别是南潮宫、杨泗宫以石雕龙柱、人物花鸟而称著。曾出过陈谠、余崇龟、郑纪、杨在尧及现代画家李耕等名人。
  郊尾镇
  郊尾镇地处县境南部丘陵,东与莆田相邻。位于东经118°45′~118°52′,北纬25°17′~25°21′之间,海拔30米,总面积63.69平方公里。1992年,辖24村(居)民委员会,311个村民小组,有18882户,75307人。耕地22681亩,山林67574亩。镇政府驻郊尾街,距县城20公里。
  郊尾因地处源于云顶山而流入沦溪的溪沟尾段,沟与郊方言同音,故称郊尾。宋至元属唐安乡。明至清属香田里。民国属枫亭镇、香田镇、香南乡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枫亭、盖尾、郊尾区等。1958年9月,成立郊尾公社。1984年12月,改称郊尾乡,1985年3月改为郊尾镇。境内有云顶岩、杨角宫、陈经邦墓等古迹。
  城东镇
  城东镇地处县境中部环绕着鲤城镇,位于东经118°40′,北纬25°21′,海拔50米,总面积33.73平方公里。1992年,辖13个村民委员会,168个村民小组,有7460户,31763人。耕地14423亩,山林26396亩。镇政府驻东门村。唐代在东门设迎宾亭(接官亭),凡上方官员来仙游督察,县府官员集迎宾亭拜接。由此东门街开辟仙游早期的繁荣街市,兴泰和东乡民众赶来做买卖,清代称东门市。
  城东,由镇(公社)驻县城东门而得名。宋至元属嘉禾乡、修德乡。明至清属功建里、折桂里、孝仁里、善化里等。民国属中山镇、榜头镇、孝仁乡、善化镇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城厢镇、一区。1956年,属城关区。1958年9月,属城关公社。1964年6月,划出东门等13个大队设城关公社,与城关镇(今鲤城镇)分开。1982年底,改为城东公社。1984年12月,改称城东乡。1992年11月底改为城东镇。境内有东门石坊,迎春亭、纠察庙、九龙岩、九战尾、十八战等名胜古迹。
  龙华镇
  龙华镇地处县境西南部盆地。龙华溪流经全境,与永春、南安、泉州鲤城区等相邻。位于东经118°31′~118°41′,北纬25°18′~25°22′之间,海拔65米,总面积76.96平方公里。1992年,辖20个村民委员会,328个村民小组,有15704户,66237人。是仙游重点侨区之一,有海外侨胞及台胞2500人。耕地26812亩,山林6348亩。镇政府驻灯塔村,距县城5公里。
  龙华,唐垂拱二年(686年)建寺。唐大中初(848年),唐皇李忱赐给寺名龙华寺,龙华由此得名,俗名龙花。宋至元属嘉禾乡。明至清属仁德里、孝仁里。民国属仁德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六区、十一区。1958年9月,成立龙华公社。1984年12月,改称龙华乡。1992年11月,改为龙华镇。境内有黄宫山上的东晋古墓群、钟石山下的唐代仙门洞、宝幢山下的宋代龙华双塔及金沙罗汉岩、千年古樟等名胜古迹。自隋以来素有“宝幢山下状元地”美誉的龙华,名人辈出,各领风骚。有唐代阮鹏、宋代林豫、林师益,元代状元林济孙,明代武勇魏昇等。
  大济镇
  大济镇地处县境西部木兰溪上游平原,西与永春接壤。位于东经118°28′~118°41′,北纬25°20′~25°27′之间,海拔65米,总面积122.98平方公里(包括溪口林场)。1992年,辖24个村民委员会,419个村民小组,有21519户,82664人。耕地35231亩,山林72551亩。镇政府驻大济村,距县城5公里。
  大济,相传宋宝文阁侍制陈次升在家乡建北溪桥,乡民慰恩命为侍制桥,还修建侍制街,因方言同音称侍制为大济,俗称大圳。宋至元属归德乡、嘉禾乡。明至清属善化里、万善里。民国属后埔区、善化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六区、大济区。1959年9月,成立大济公社。1984年12月,改称大济乡。1992年11月,改为大济镇。境内有唐代三会寺,宋代古濑叶府地,元代文殊广化堂及新开发旅游区坑北碧云洞八大景等名胜古迹,还保留着洋塘山新石器时代遗址。曾出过陈次升、叶颙、叶〓、叶大有、郑远等名人及现代画家黄羲、张英等。
  赖店镇
  赖店镇地处县境南部丘陵、盆地,西南与泉州鲤城区相邻。位于东经118°39′~118°43′,北纬25°16′~25°23′之间,海拔60米,总面积100平方公里。1992年,辖26个村民委员会,445个村民小组,有17731户,74331人。耕地29787亩,山林78638亩。镇政府驻涂山村,距县城5公里。
  赖店,相传明代赖氏集居于此设店经商而得名。宋至元属修德乡、嘉禾乡。明至清属永兴里、孝仁里。民国属城南乡、孝仁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一区、二区、山尾区、城关区。1958年9月,成立赖店公社。1984年12月,改称赖店乡。1992年11月,改为赖店镇。境内有鸣峰寺、东山寺、白石院、东渡寺、东渡塔等名胜古迹,还有圣泉法主祖妈、郑宅千年古樟、郑良士墓、陈燮墓道碑等景点。曾出过郑良士、郑元弼、郑元振、郑元龟、朱绂、傅楫、傅佇、傅淇、傅诚、陈燮等名人及现代农民育种家陆财、名画家李霞。赖店是仙游重点侨区,有海外侨胞和“三胞”共3万人,为家乡建设作出巨大贡献。
  盖尾镇
  盖尾镇地处县境东南部木兰溪下游河谷盆地,东与莆田接壤。位于118°45′~118°51′,北纬25°20′~25°26′之间,海拔40米,总面积65.51平方公里。1992年,辖22个村民委员会,432个村民小组,有16158户,72835人。耕地12861亩,山林57185亩。镇政府驻盖尾村,距县城15公里。
  宋至元属唐安乡。明至清属香田里。民国属香田镇、香北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四区、石马区、盖尾区。1958年9月,成立石马公社。1961年底,改为盖尾公社。1984年12月,改称盖尾乡。1992年11月,改为盖尾镇。境内有龙纪寺,寺内保留清代500尊瓷雕罗汉,栩栩如生,引来甚多游客,还有仙游第一山、宋代石马桥等名胜古迹。
  游洋镇
  游洋镇地处县境东北部山区,为永泰、莆田、仙游等3县交界地。位于东经118°45′~118°56′,北纬25°33′~25°44′之间,海拔495米,总面积176.47平方公里。1992年,辖17个村民委员会,213个村民小组,有7606户,33195人。耕地19368亩,山林223957亩。镇政府驻游洋村,距县城45公里。
  游洋取名于游洋溪。唐设游洋镇,亦称游洋洞,属仙游县管辖。四面崇山峻岭,地势险要,素为兵家必争之地,是扼往永泰、莆田交通的咽喉要道。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游洋人林居裔聚众万余人起义反宋,宋廷派官兵进剿,后居裔请降。翌年,设立兴化县及兴化军,县治和军治皆设在游洋镇。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裁撤兴化县,游洋划归仙游县,属兴泰里至清代。民国属古邑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九区、十区、游洋区。1955年4月,永泰县潼关乡寨前村(32户)划入游洋区。1958年9月,属麦斜公社。1961年底,设立游洋公社。1984年12月,改称游洋乡。1992年11月,改为游洋镇。境内有汉代古堡龙穿城、南宋古惠政桥、将军城、古寨岭、兴山书院等名胜古迹。曾出过金鲤、史宾、詹万钟、白金等名人。
  钟山镇
  钟山镇地处县境东北部延寿溪上游山区盆地,东与莆田相邻。位于东经118°41′~118°52′,北纬25°27′~25°35′之间,海拔648米,总面积128.37平方公里。1992年,辖16个村民委员会,209个村民小组,有6850户,26794人。耕地24672亩,山林136790亩。镇政府驻钟山村夜掘弄,距县城33公里。
  钟山,因三角埕后山形状似钟而得名。唐至宋初属来苏里。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至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属兴化县来苏里。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至清属兴泰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九区、钟山区。1958年9月,属麦斜公社。1961年底,成立钟山公社。1984年12月,改称钟山乡。1992年11月,改为钟山镇。风景名胜在全县各乡镇首屈一指,著名的九鲤湖,麦斜岩均在镇境内,曾吸引历代达官贵人、骚人墨客留下了宝贵的诗文,为九鲤湖、麦斜岩增添了风彩。1930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108团在麦斜岩成立,点燃了仙游革命武装斗争的烈火。
  石苍乡
  石苍乡地处县境北部山区,北与永泰毗连。位于东经118°37′~118°48′,北纬25°33′~25°46′之间,海拔450米,总面积141.37平方公里。1992年,辖10个村民委员会,114个村民小组,有3512户,15671人。耕地7868亩,山林189741亩。乡政府驻石苍村下社,距县城48公里。
  石苍是以石灵宫和过仓宫各取一字而得名,因地处深山密林,故把“仓”写成“苍”。唐至宋初属游洋镇。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至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属兴化县福兴、兴泰里。明正统十三年至清属兴泰里。民国属浔阳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九区、十区、石苍区。1958年9月,属麦斜公社。1961年底,成立石苍公社。1984年12月,改称石苍乡。石苍山青水秀,风景幽美,怪石林立,瀑布飞泻,素有“溪回九曲潭沉月,浪下三级瀑化烟”之称。更有济川樟抱榕,田坑岭头的滴水老松等景点及新开发的济川旅游区。1970年初,开通钟山至石苍公路,后开至粗溪到洧潭公路,及4条乡道,可通汽车,交通方便。
  象溪乡
  象溪乡地处县境北部粗溪上游盆地。位于东经118°39′~118°44′,北纬25°30′~25°37′之间,海拔400米,总面积74.53平方公里。1992年,辖8个村民委员会,71个村民小组,有2366户,10135人。耕地6229亩,山林82511亩。乡政府驻象星村,距县城52公里。
  象溪,以一山似象立于溪边得名。唐至宋初属游洋镇。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至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属兴化县福兴里。明正统十三年至清属兴泰里。民国属浔阳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九区、十区、石苍区。1958年9月,属社硎公社。1961年底,成立象溪公社。1984年12月,改称象溪乡。境内菜溪岩,怪石千姿百态,瀑布飞泻共有120景,景景令人心旷神怡,是个天然避暑胜地,菜溪村是宋代状元郑侨故里。
  园庄乡
  园庄乡地处县境南部枫慈溪上游谷地,南与惠安县毗连。位于东经118°40′~118°46′,北纬25°11′~25°16′之间,海拔46米,总面积82.08平方公里。。1992年,辖17个村民委员会,301个村民小组,有10843户,45973人。耕地16235亩,山林87681亩。乡政府驻园庄村,距县城43公里。
  园庄,原名园头庄,以村座落古园边得名。宋元属唐安乡。明至清属慈孝里。民国属慈孝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三区(枫亭)、园庄区。1955年11月,惠安县的东坪、岭北、义路等3个乡(讲闽南活)划归园庄管辖。1958年9月,成立园庄公社。1984年12月,改称园庄乡。境内有后蔡溪尾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已发掘出土石戈、石磷和陶器等文物。还有鳌峰的大埔城、土楼、青龙寺、傅楫墓、王迈墓等古迹。是南宋诗人王迈的故里。
  凤山乡
  凤山乡地处县境北部山区,西与德化县相邻,北与永泰县接壤。位于东经118°31′~118°40′,北纬25°33′~25°42′之间,海拔900米,总面积175.85平方公里。1992年,辖7个村民委员会,48个村民小组,有1512户,6523人。耕地4694亩,山林242788亩。乡政府驻凤顶村,距县城43公里。
  凤山,以山名而得名(据清乾隆《仙游县志》载:九座山……巍然高耸者凡九,旧经谓八峰环绕,一峰势若腾翥,又名凤山)。宋至元属归德乡。明至清属兴贤里。民国属凤顶乡。民国29年8月(1940年8月),在永春、德化、永泰、仙游等4县交界处设立凤顶特种区,区署设在凤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七区(度尾)、十五区(西苑)。1952年11月,将永泰县的东湖、白岩乡划归仙游县第十五区(西苑)管辖。1958年9月,属西苑公社。1961年底,成立凤山公社。1984年12月,改称凤山乡。境内的九座寺和无尘塔建于唐咸通六年(865年),是唐代仙游最大的禅林宝刹,并有宋代端明学士蔡襄手书唐皇懿宗赐匾“太平院”三字。
  西苑乡
  西苑乡地处县境西北山区,木兰溪发源地,西与德化县毗连。位于东经118°28′~118°36′,北纬25°27′~25°35′之间,海拔600米,总面积119.8平方公里。1992年,辖9个村民委员会,114个村民小组,有3472户,13921人。耕地8117亩,山林154070亩。乡政府驻西苑村蛇岭头,距县城32公里。
  西苑,以山形似狮得名狮永。清代一书生上京应考,看到京都有“西苑”,而仙游方言狮永与西苑同音,故取名西苑。宋至元属归德乡。明至清属兴贤里、文贤里。民国属凤顶乡(乡署驻西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七区(度尾)、十五区(西苑)。1958年9月,成立西苑公社,1984年12月,改称西苑乡。
  社硎乡
  社硎乡地处县境北部山区。位于东经118°39′~118°42′,北纬25°27′~25°35′之间,海拔620米,总面积75.52平方公里。1992年,辖14个村民委员会,101个村民小组,有2891户,12292人。耕地5632亩,山林77574亩。乡政府驻社硎村,距县城33公里。
  社硎,明代谢姓避乱到此定居溪边垦田,取名谢硎,谢与社方言同音,后改为社硎。宋至元属归德乡。明至清属兴贤里、安贤里。民国属兴安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八区、社硎区。1958年9月,成立社硎公社。1984年12月,改称社硎乡。社硎风景幽美壮观,有延绵几十里的天顶山,更有七星坠地、石狮保口、石镜、仙帽等自然景观。
  书峰乡
  书峰乡地处县境中部低山丘陵,北部兰石村为溪谷盆地。位于东经118°38′~118°41′,北纬25°24′~25°29′之间,海拔400米,总面积38.07平方公里。1992年,辖6个村民委员会,102个村民小组,有3332户,14109人。耕地5805亩,山地39955亩。乡政府驻书峰村,距县城15公里。
  书峰,原名书坑。林氏定居此山峰后,以诗书为训,改称书峰。宋至元属归德乡。明至清属兴贤里、安贤里。民国属兴安乡、榜头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八区、社硎区、社硎公社。1961年底,成立书峰公社。1984年12月,改称书峰乡。

知识出处

仙游县志

《仙游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志下限止于1992年,记述了仙游县自然与社会的历史现状。分为自然、社会、经济、交通、工业、人物、风俗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仙游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