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行政区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仙游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0631
颗粒名称: 第二章 行政区划
分类号: K925.7
页数: 29
页码: 54-82
摘要: 本文内容主要介绍了仙游县的历史沿革,包括唐至清的区划和民国时期的区划。仙游县在唐代置县,隶属于武荣州,共设34乡。宋代太平兴国四年,仙游县设4个乡,下辖26里。明清时期,仙游县划为2区(上、下区)4乡,辖26里50图。民国时期,仙游县沿用清代区划,仍为4乡14里。民国25年5月,仙游县划为4个区。民国31年,全县划为35个乡镇,辖355保。民国32年12月,全县改编为26个乡镇。民国33年冬,全县整编为17个乡镇。
关键词: 仙游县 建置 行政区划

内容

第一节 唐至清区划
  唐置县初,仙游、莆田、晋江、南安等4县同隶属武荣州,共设34乡(本县乡数无考)。
  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仙游县设4个乡,下辖26里。
  嘉禾乡 功建里 孝仁里 养志里 廉洁里 仁德里 保德里
  归德乡 旋珠里 善化里 兴贤里 清泉里 万善里、闻贤里、永福里
  修德乡 咸平里 常德里 折桂里 安贤里 昼绵里 永兴里 香山里
  唐安乡 香田里 谷里 仙溪里 慈孝里 依安里 连江里
  明洪武二年(1369年)仙游县划为2区(上、下区)4乡,辖26里50图。
  永乐十年(1412年)仙游县改划为4乡,辖20里40图。
  宣德七年(1432年)仙游县划为4乡,辖15里25图。
  正统七年(1442年)仙游县划为4乡辖13里18图。
  正统十三年(1448,裁撤兴化县,将永贵乡的兴泰、福兴、来苏等3里还归仙游县,称兴泰里,仙游县增为14里19图。
  成化十八年(1482年,仙游县划2区14里14图6市6街1巷337村。
  上区 功建里 孝仁里 仁德里 善化里 文贤里 兴贤里 万善里
  下区 永兴里 折桂里 安贤里 兴泰里 香田里 慈孝里 连江里
  清仙游县沿用明代区划,全县划为4乡,辖14里,6街,589个村。
  嘉禾乡 功建里 孝仁里 仁德里
  归德乡 善化里 文贤里 兴贤里 万善里
  修德乡 永兴里 折桂里 安贤里 兴泰里
  唐安乡 香田里 慈孝里 连江里
  第二节 民国时期区划
  自民国元年至24年(1912~1935年),民国政府虽颁布《县组织法》、《县自治法》和《福建省各县分区设署办法施行细则》等法规,因仙游地方政局动荡,民军割据,政令不行,且县长变动频繁,未暇实施。
  民国初年至民国25年4月,仙游县沿用清代区划,仍为4乡14里。
  民国25年5月,仙游县划为4个区。即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第四区,并分别设立区署。
  民国28年7月,将原4个区调整为6个区,下辖34个联保,422保,4660甲。
  民国29年初,仙游县将联保改设为乡镇,下辖34个乡镇,419保,4577甲。
  民国29年6月,全县设6个区,辖33个乡镇,406保,4476甲。
  第一区(驻榜头),辖中山镇、榜头镇、安贤乡、何麓乡、天马镇、锦云乡、东北乡。
  第二区(驻枫亭),辖枫亭镇、朱斗乡、慈岳乡、园庄乡、顶境乡、沙沟乡。
  第三区(驻后埔),辖度东镇、钟溪乡、云仙镇、兴善乡、万贤乡。
  第四区(驻古邑),辖鲤湖乡、莲峰乡、馨山乡、古邑乡、浔阳乡。
  第五区(驻盖尾),辖城南乡、瑞溪乡、香田镇、魁峰乡、木兰乡。
  第六区(驻龙华),辖怀仁乡、孝仁乡、尚德乡、三会乡、善化乡。
  民国30年1月,裁撤第一区署,原第六区署改为第一区署。另设县直属区署,中山镇、东北乡、锦云乡、城南乡、瑞溪乡归其管辖。全县仍设6个区,辖34个乡镇,411保,4355甲。
  民国31年,裁撤区署,全县划为35个乡镇,辖355保,4249甲。
  民国32年12月,全县改编为26个乡镇,下辖330保(其中6个特别保),4098个甲。裁撤沙沟、魁峰乡,并入香南乡。天马镇改为天竺乡,莲峰乡并入鲤湖乡,馨山乡并入古邑乡,济川乡并入浔阳乡,尚德乡并入仁德乡。
  民国33年冬,全县整编为17个乡镇,辖248保,3459甲。
  中山镇 辖迎薰、崇文、寿观、慈济、万寿、爱晓、龙星、水淳、永正、宁福、石峰、会仙、太平兴福、茅亭、宝峰、朝阳、迎春、万福、坝垄、龙泉、柳坑、富洋保。
  城南乡 辖溪埔、前埔、上湖、瑞沟、留仙、锦田、翘山、玉田、温泉、圣泉、樟林、赖店、涂山、罗峰、龙兴保。
  孝仁乡 辖仙安、霞苑、横塘、东屏、玉山、珠山、玉墩、山尾、鼓洋、潘硎保。
  仁德乡 辖象板、象运、象林、南溪、城山、八神、大沙、龙华、貂峰、龙头、仙门、磨头、锦溪、金沙、江山、山顶保。
  善化镇 辖玉井、金井、大济、蒲山、复兴、尾坂、井头、钟峰、钱园、松溪、北山、东里、会庄、西湖、西台、溪头、白塔保。
  岭西镇 辖帽山、潭边、砺峰、度尾、圣山、中峰、洋坂、鹤山、霞溪、屏山、岭南、剑山、朝天保。
  凤顶乡 辖仙山、半岭、广桥、西墘、西苑、岭峰、凤山、柳园。
  兴安乡 辖修塘、社西、外山、四黄、书峰、兰石、湖洋、锦峰、汾阳、上霞保。
  榜头镇 辖东桥、霞珠、紫洋、下明、上墘、望厝、榜街、莲乾、赤店、新郑、何麓、后堡、后坂、仙水、象洋、南溪、芹山、梧店、桃源保。
  鲤湖乡 辖卓泉、明通、湖亭、天珠、郎桥、鸣和、东溪、麦斜、香山、莲峰、钟山、西林、南湖保。
  古邑乡 辖双峰、龙溪、河星、馨山、霞峰、石山、金石、梧椿、龙山、游洋、沽山、里洋、龙岗保。
  浔阳乡 辖五湖、石苍、潭头、象溪、石峰、菜溪、高阳、霞湖、石阳、济川保。
  兰溪乡 辖昆头、下昆头、广湖、溪东、龙兴、溪尾、紫泽、灵山、泉山、龙腾、象塘、下楼、昆仑、云庄、涵井、洋山保。
  木兰乡 辖仙潭、仙溪、杉尾、沙峰、昌山、白湖、义店、石马、后山、岭头、东许、斜尾、后井、聚仙、东宫保。
  香田镇 辖琼峰、莲井、宝峰、仙兴、华山、盖尾、前连、湖坂、盖南、田头、芹菜、古坑、磨坑、湖宅、梅塘、埔尾、西山、东湖、后沈、埕安、后溪、染厝、庆和、谷保。
  枫亭镇 辖兰友、学士、斗南、九社、斗西、双霞、斗东、麟山、海宾、斗北、环山保。
  慈孝乡 辖东宅、五塘、山头、溪北、溪南、后蔡、土楼、塔兜、园庄、枫林、霞山、云峰、泗洋、鳌峰、东周保。
  民国36年5月,裁撤香田镇,划为香南乡和香北乡,其他乡镇不变,全县共有18个乡镇,下辖258保,3450甲。民国38年乡镇数不变,下辖262保,3455甲。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区划
  1949年8月25日,仙游县解放,旧行政区划废除。1949年9月初,鲤湖乡、古邑乡、浔阳乡、榜头镇、城厢镇、善化镇、枫亭镇、兴安乡、凤顶乡、仁德乡、孝仁乡、城南乡、慈孝乡、香南乡、香北乡、木兰乡、兰溪乡等相继成立乡镇人民政府。同月,全县整编为9个区,乡镇人民政府改称区公所。第一区(城关),第二区(赖店),第三区(枫亭),第四区(盖尾),第五区(榜头),第六区(大济),第七区(度尾),第八区(社硎),第九区(香山)。共辖202个乡(街)。
  1950年2月,九区驻地迁麦斜,并增设第十区古邑(游洋)。
  1950年8月,增设第十一区(龙华),第十二区(园庄)。全县划为12个区,262个乡(街)。
  第一区(驻城关) 辖宝峰、朝阳、迎春、柳坑、迎熏、崇文、寿观、慈济、万寿、爱晓、龙星、永正、永淳、宁福、石峰、会仙、兴福、茅亭、万福、蜚山、坝垅、富洋、太平、龙泉乡(街)。
  第二区(驻玉墩) 辖涂山、赖店、罗峰、龙兴、溪埔、前埔、象岭、瑞沟、留仙、锦田、翘山、玉田、温泉、霞苑、仙安、横塘、东屏、玉山、珠山、圣泉、岐山、漳林、山尾、玉墩、古洋、潘硎乡。
  第三区(驻枫亭) 辖兰友、学士、斗南、九社、斗西、双霞、斗东、磷山、斗北、环山、海滨、长安、埕边、染厝、后溪、庆和、旸谷、后沈乡。
  第四区(驻盖尾) 辖仙潭、仙溪、杉尾、沙峰、昌山、白湖、义店、石马、后山、岭头、东许、斜尾、后井、聚仙、东宫、盖尾、磨坑、仙兴、华山、湖坂、前连、莲井、田头、盖南、埔尾、西山、琼峰、芹菜、宝峰、东湖、梅塘、湖宅、古店乡。
  第五区(驻榜头) 辖榜街、莲墘、赤荷、望厝、上墘、下明、东桥、紫洋、霞珠、新郑、象洋、后堡、何麓、仙水、光埔、芹山、南溪、梧店、桃源、内源、后坂、昆头、洋山、溪东、龙兴、溪尾、紫泽、灵山、泉山、龙腾、象塘、下楼、涵井、昆仑、云庄乡。
  第六区(驻大济) 辖玉井、白塔、金山、大济、蒲山、复兴、尾坂、井头、钟峰、龙坂、钱园、松溪、北山、东星、会庄、西湖、西台、溪头、汾阳乡。
  第七区(驻度尾) 辖霞溪、东方、屏山、中峰、圣山、砺峰、度尾、剑山、洋坂、鹤山、朝天、潭边、西洋、仙山、苑岭、西苑、岭峰、帽山乡。
  第八区(驻社硎) 辖锦峰、书峰、四黄、兰石、湖洋、官洋、社硎、湖塘、修园、白洋、卓林、仙头、上西、岭顶、广桥、西墘、凤山、前县、柳园乡。
  第九区(驻钟山) 辖卓泉、湖亭、朗桥、梅洋、东溪、天珠、鸣和、麦斜、香山、钟山、莲峰、西林、南湖、石苍、五湖、潭头、石阳、象溪、莱溪、石满乡。
  第十区(驻古邑) 辖游洋、梧椿、双峰、龙溪、兴山、河星、霞峰、石山、里洋、沽山、龙山、金石、龙岗、霞湖、高阳、济川乡。
  第十一区(驻龙华) 辖城山、八神、大运、龙华、南溪、山顶、大沙、貂峰、仙门、龙头、锦溪、峨嵋、南门、金沙、江山乡。
  第十二区(驻园庄) 辖园庄、塔兜、后蔡、土楼、枫林、霞山、泗洋、鳌峰、东周、溪南、溪北、山头、伍塘、东宅、云峰乡。
  1952年8月,增设第十三区(石马),第十四区(石苍),第十五区(西苑),全县共设十五个区,辖740个乡(街)。
  1953年6月,第一区公所(城关区)成立区人民政府。枫亭街改称枫亭镇,隶属第三区公所。
  1955年9月,撤销第一、第四、第十一区,全县编为1个镇12个区,辖236个乡(街),以驻地名称为区名。
  城关镇(驻城关) 辖木兰、十字、洪桥、生建、东河、南桥街。
  山尾区(驻山尾) 辖玉墩、留仙、赖店、东山、瑞沟、仙安、玉田、山尾、温泉、溪埔、圣泉、罗峰、涂山、岐山、潘硎、古洋、龙兴、前埔、霞苑、玉山、象岭、锦田、张埔、樟林乡。
  盖尾区(驻盖尾) 辖芹林、宝坑、前连、湖宅、东湖、聚仙、宝峰、前进、梅塘、建新、仙华、莲井、新庄、后井、盖南、东许、仙潭、盖尾、斜尾、东宫、仙溪、后山、岭头、杉尾、琼峰、湖坂乡。
  枫亭区(驻枫亭) 辖枫亭镇、建国、九社、斗南、斗东、磷山、斗北、和平、海安、海滨、谷、新和、染厝、庆和、埕边、长安、后沈、新民、古店、塘边、五狮乡。
  榜头区(驻榜头) 辖昆仑、象塘、涵井、紫洋、溪尾、昆头、坝下、龙腾、灵山、龙岩、泉山、下楼、芹山、仙水、洋山、梧店、桃源、赤荷、望厝、莲墘、新郑、南溪、后堡、下明、上墘、象洋、何麓、紫泽乡。
  大济区(驻大济) 辖会庄、溪头、钟峰、象林、锦溪、貂峰、民和、钱园、八神、复兴、平原、金沙、龙坂、大济、胜利、新市、山顶、爱和、仙门、汾阳、龙华、团结、尾坂、金山、东皇、北山、白塔、蒲山、城北、象运、西南乡。
  度尾区(驻度尾) 辖度尾、潭边、圣山、湘溪、中峰、洋坂、鹤山、朝天、帽山、剑山、岭南、霞溪、屏山乡。
  钟山区(驻钟山) 辖湖亭、钟山、鸣和、东溪、朗桥、麦斜、梅洋、香山、西林、卓泉、莲峰、南兴、天珠乡。
  游洋区(驻游洋) 辖龙亭、霞峰、天马、龙溪、石里、里洋、金石、河星、龙山、游洋、石山、梧椿、双峰、沽里、五星、兴山乡。
  园庄区(驻园庄) 辖园庄、山头、泗洋、东宅、枫林、鳌峰、斗北、霞山、东石、同泽、云峰、塔兜、土楼、后蔡、溪南、东坪、义路乡。
  石苍区(驻石苍) 辖石苍、石满、高阳、潭头、老山、石阳、象溪、菜溪、五湖、济川、下湖、石峰、黄洋乡。
  西苑区(驻西苑) 辖仙山、仙东、仙西、半岭、前洋、西墘、广桥、西苑、岭峰、湖岩、柳园、凤岭、凤山、东湖、前县乡。
  社硎区(驻社硎) 辖书峰、白洋、富洋、官洋、湖洋、湖塘、卓林、修园、四黄、兰石、上西、锦峰、社硎、仙头乡。
  1956年6月至1958年春,整编为城关、枫亭、郊尾、榜头、度尾、社硎、麦斜等7个区和城关镇,下辖89个乡(街)。
  1958年4月,撤区并乡,全县编为25个乡(镇),下辖91个小乡(镇)。
  1958年9月起,撤销乡(镇),成立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将小乡改为生产大队。全县先后成立13个人民公社,辖240个生产大队,并先后成立仙游县溪口林场、综合农场、古洋农场、钟山农场等为县直国营农场。
  1961年12月,将原13个人民公社,改编为18个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辖318个生产大队,4197个生产队。
  1964年6月,从城关人民公社划出6个街,成立城关镇,全县编为18个人民公社,1个镇,辖318个生产大队(街),4801个生产队(居民队)
  1983年1月,城关镇改为鲤城镇,城关公社改为城东公社。
  1984年11月,改公社为乡(镇)人民政府,改生产大队为村(居)民委员会,改生产队为村(居)民小组。1985年,全县划为5个镇,14个乡,辖318个村(居)民委员会,4822个村(居)民小组。
  1991年5月,社硎乡仙头村分为仙头、半岭两个村;赖店乡潘硎村分为潘硎、林田两个村。1992年底,枫亭镇辉煌村分为辉煌、沦溪两个村。
  1992年11月,城东、大济、龙华、赖店、盖尾、游洋、钟山等7个乡改为镇。全县共有12个镇,辖17个居民委员会,233个村民委员会,3971个村(居)民小组;7个乡,辖71个村民委员会,851个村民小组。各乡镇行政村(街)所辖的自然村(巷、街)如下:

附注

附:古今地名对照表仙游县自唐圣历二年(699年)建县后的近1300年中,有的地名更改多次,并一地多名,有旧称、新称、正名、雅称、俗称等。但时代已久,资料残缺,其中部分古地名今已难稽考。表1-2为1992年止,本县行政村以上(含村级)的地名及其旧名、曾用名、别称对照表。

知识出处

仙游县志

《仙游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志下限止于1992年,记述了仙游县自然与社会的历史现状。分为自然、社会、经济、交通、工业、人物、风俗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仙游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