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隶属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仙游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0629
颗粒名称: 第一章 隶属沿革
分类号: K925.7
页数: 3
页码: 52-54
摘要: 本文介绍了仙游县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隶属于泉州市,该县历史悠久,建置于唐圣历二年(699年),先后隶属于泉州、清源郡、兴化军、兴安州、兴化路、兴化府等。在民国时期,该县属于第四督察区,后改为晋江专员公署。该县东西宽49公里,南北长63公里,总面积为1814.67平方公里。
关键词: 仙游县 建置 隶属沿革

内容

第一节 隶属
  唐圣历二年(699年),析莆田县西部,以俞潭(今盖尾仙潭)为界置清源县,属武荣州(今南安丰州)。景云二年(711年)改武荣州为泉州,清源县属泉州。
  天宝元年(742年),泉州改称清源郡,因郡县同名,清源县更名为仙游县,仙游县属清源郡。
  宋乾德二年(964年),清源郡改称平海军,仙游县属平海军。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四月,平海节度使陈洪进(今枫亭镇人),将漳泉两州及其所属14县(含仙游县)正式归入宋廷版图。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析仙游县的游洋镇(今仙游县的游洋、石苍、象溪一带),莆田县的百丈镇、永福县(今永泰县)的陈山头和福唐县(今福清市)的漈头、百丈岭、下庐岭一带山区置兴化县,县治设在游洋(古邑)。同时,设太平军(后改称为兴化军)领莆田、仙游、兴化等三县,军治亦设在游洋。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改太平军为兴化军,仙游属兴化军。
  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兴化军治从游洋迁入莆田城内。
  景炎二年(1277年),改兴化军为兴安州,仙游县属兴安州。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十月,改兴安州为兴化路,仙游县属兴化路。
  皇庆二年(1313年),兴化县治从游洋迁往莆田县广业里湘溪村(今新县)。
  明洪武二年(1369年)兴化路改为兴化府,仙游县属兴化府。
  清仍沿明制,仙游县属兴化府。
  民国元年(1912年),民国政府宣布废府、州,福建省实行省、道、县三级地方政制。全省划为东路、西路、南路、北路等四道,仙游县隶南路道。民国3年,南路道改称厦门道,仙游县隶厦门道。
  民国16年废道,仙游县直属福建省。
  民国22年11月20日,发生“闽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史称“福建人民政府”)。12月11日,人民政府第一次中委会决议,将福建划为闽海、闽上、泉海、龙漳等四省和福州、厦门二特别市。同月13日,第十二次中委会改原划四省名称为闽海、延建、兴泉、龙汀等四省。仙游隶属兴泉省。次年1月,“闽变”失败,还属福建省。
  民国23年7月,省以下实行行政督察专员制度,设置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为省政府的辅助机关。福建省划为10个行政督察区,仙游县属第四行政督察区(专署驻今仙游鲤城)。
  民国24年10月,全省督察区缩编为7个,仙游县仍属第四行政督察区(专署驻同安县)。
  民国29年8月,在德化、永春、仙游、永泰等四县边境设立凤顶特种区。同年10月裁撤,归还原县管辖。
  民国35年至38年,仙游县仍属第四督察区(专署驻晋江)。
  1949年8月25日,仙游县解放,隶属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署驻泉州)。
  1950年4月1日,第五专署改称福建省泉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9月16日,改为福建省人民政府晋江专员公署,仙游县属其管辖。
  1955年3月17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晋江专员公署改称为福建省晋江专员公署,仙游县仍属其管辖。
  1967年6月30日,成立晋江专区军事管制委员会,取代专署行使对全区领导职权。1968年9月23日,成立福建省晋江专区革命委员会,仙游为其属县。
  1970年7月,省革命委员会决定,闽侯专区革委会机关迁入莆田县。划出晋江专区的莆田、仙游两县,同原闽侯专区的福清、永泰、闽侯、闽清、长乐、平潭等六县,成立莆田地区革命委员会(驻莆田荔城),仙游县属其管辖。
  1971年7月,改闽侯专区革命委员会为莆田地区革命委员会,仙游县属其管辖。
  1979年1月,莆田地区革命委员会改称莆田地区行政公署,仙游县隶属之。
  1983年5月,撤销莆田地区行政公署,析原莆田地区的福清、永泰、闽清、长乐、平潭等五县归福州市管辖;同年9月9日,划出莆田、仙游两县和城厢、涵江两区成立莆田市人民政府(驻莆田荔城)。
  第二节 境域
  仙游县地处福建东部沿海,木兰溪中、上游,位于东经118°27′~118°56′,北纬25°11′~25°43′之间。县境东邻莆田,西接永春、德化,南连惠安、南安、泉州鲤城区,北介永泰。总面积1814.67平方公里(折合272.2万亩),东西宽49公里,南北长63公里。从县城至福州交通里程152公里,至莆田44公里,至泉州85公里,至厦门192公里。
  唐代建县时的境域,东俞潭(今盖尾仙潭)介莆田,西白隔岭(今度尾白隔岭)接南安(永春未置县),南白水坑(枫亭)连晋江(惠安未置县),北游洋镇及西北仙游山邻永泰。
  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划出仙游的游洋镇(今游洋、石苍、象溪等3个乡镇)入兴化县,县境域东北介至麦斜。
  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划出仙游的来苏里(今钟山镇)入兴化县。
  宋宝祐《仙谿志》记载:县境东西八十五里,南北一百十五里。东三十五里至县界俞潭,西五十里至县界白隔岭,南五十五里至县界白水坑,北界首至兴化县,东南五十里至县界长岭,西南三十五里至县界白塔岭北。东北三十里至县界何岭。西北七十里至九座山,又十里至县界磨头寨。
  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撤销兴化县,将永贵1乡的(游洋镇)3里归还仙游县,称兴泰里。
  明弘治《八闽通志》记载:仙游县境在府(兴化府)西北七十里。东抵莆田县界,西抵永春县界,宽八十五里;南抵惠安县界,北抵永福(永泰)县,长一百五十里。
  清乾隆《仙游县志》记载:仙游县在布政司(今省府)西南三百二十里,东西宽九十里,南北长二百五十里。东抵俞潭铺四十里莆田界,西抵白隔岭六十里永春州界,南抵白水坑七十五里惠安县界,北抵小沽山一百五十里永福县界。东南抵长岭五十里莆田县界,西南抵白塔岭北三十五里南安县界,东北抵后门一百里莆田县界,西北抵磨头寨一百里德化县界。
  1952年11月,永泰县的东湖、白岩乡划入。
  195年4月,永泰县关乡寨前村(32户)划入。
  1955年11月,惠安县的东坪、岭北、义路等3个乡划入。
  1992年县境域四至:东至游洋镇霞峰村笔架山,界莆田县;西至度尾镇苦竹村尾洋,界永春县;南至园庄乡东坪村浮洋水库,界惠安县;北至游洋镇里洋村寒坑,界永泰县。

知识出处

仙游县志

《仙游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志下限止于1992年,记述了仙游县自然与社会的历史现状。分为自然、社会、经济、交通、工业、人物、风俗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仙游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