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机构设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田市志(1991-2005)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0271
颗粒名称: 第一章 机构设置
分类号: D235.57
页数: 7
页码: 667-673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91-2005年中共莆田市委及其工作机构的设置和职能,同时介绍了县(区)委员会的设置和职能。其中,中共莆田市委包括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和办公室内务机构,县(区)委员会则包括中共莆田县(荔城区)委员会和其他县(区)委员会。这些机构的设置和职能对于了解中共莆田市委及其所属机构的历史和现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机构设置 办公室 内务机构

内容

第一节 中共莆田市委
  一、领导机构
  1989年12月21—24日,召开中共莆田市第二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共莆田市第二届委员会,并选出常委7人,其中书记1名、副书记2名。这一届市委任期至1994年12月。中共莆田市第三次代表大会于1994年12月12—15日召开,选举委员31名、候补委员5名。经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常委10名,其中书记1名、副书记3名。这一届市委任期至2000年12月。中共莆田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于2000年12月27—30日召开,选举委员38名、候补委员7名。经第四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常委11名,其中书记1名、副书记3名。
  二、工作机构
  1991年,中共莆田市委工作机构有:市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委对台工作部、市委政法委员会、市委办公室、市直机关党委会、市委机要局(二级机构)、市委老干局、市委政策研究室、市委“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委员会办公室(简称“五四三”办公室)、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委党校、湄洲报社、市委整治体制改革办公室、市委党的建设工作小组办公室、市委农村工作部,共17个工作部门和办事机构。1995年11月15日,莆田市市级党政机构改革,保留机构有市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组织部、宣传部、统一战线工作部、政法委员会、市委办公室、政策研究室、台湾工作办公室、市直机关工作委员会;撤销农村工作部和党建工作办公室(职能交市委办公室承担)、机关事务管理局(职能分别交市委办公室和市政府办公室承担)、市委市政府接待处(职能分别交市委办公室和市政府办公室承担);市档案局与市档案馆合并,改为市委直属事业单位,保留市档案局牌子;设立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挂市政府农业办公室牌子),作为市委对农村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承担原市委农村工作部的职能和原市农业委员会的部分职能,原市农业委员会名称不再保留)。2001年,实行党政机构改革后,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加挂市政府机构编制办公室牌子,列入市委机构序列;保留市委市直机关工作委员会,仍为市委派出机构;政策研究室并入市委办公室,对外挂牌;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市国家保密局)、机要局并入市委办公室,保留牌子;设在市委宣传部的新闻出版办公室,其职能划入新组建的文化与出版局。机构改革后,市委机构设有9个工作部门,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市监察局与其合署)、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市委政法委员会(市社会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与其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市委办公室、台湾工作办公室(市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设部门管理机构3个,即市委老干局(由市委组织部管理)、市委信访局(市人民政府信访局,由市委办公室为主管理)、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加挂莆田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牌子,由市委宣传部管理)。设议事协调办事机构2个,即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委610办公室(挂靠市委办公室,于2005年11月23日划转到市委政法委)。
  三、办公室内务机构
  1991年,市委办公室保持原来的工作职能。1995年11月15日,莆田市市级党政机构改革,保留中共莆田市委办公室。1996年11月起,增加承担原市委党建工作办公室的职能、原市委接待处的职能、原机关事务管理局的部分行政职能及市委刊物《莆田通讯》的编辑出版、发行及其人员管理;增加负责党委办公室系统办公自动化的有关工作;管理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委机要局。1997年7月7日,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市国家保密局)划归市委办公室。2001年党政机构改革后,保留中共莆田市委办公室,增加政策研究业务;增加管理市委信访局(市人民政府信访局)、市委610办公室的职能。2002年4月25日撤销中共莆田市委政策研究室并入市委办公室,对外挂牌;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市国家保密局)、机要局并入市委办公室,保留牌子;设立市委610办公室,挂“莆田市人民政府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办公室”的牌子,挂靠市委办公室。2005年11月23日,市委610办公室(与市委政法委合署办公,实行一个班子,两块牌子的体制),划转到市委政法委管理。
  第二节 县(区)委员会
  一、中共莆田县(荔城区)委员会
  1993年12月29—31日,召开中共莆田县第八次党代会,选举产生中共莆田县第八届委员会委员32名、候补委员4名。中共莆田县第八届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选出县委常委11名,其中书记1名、副书记4名。1998年11月26—28日,召开莆田县第九次党代会,选举产生中共莆田县第九届委员会,选举产生委员30名、纪委委员15名、县委候补委员6名,并选出县委常委10名,其中书记1名、副书记3名。
  2002年8月,召开荔城区第一次党代会,选举产生区委委员27名、候补委员5名。经一届一次全委会议,选出区委常委11名,其中书记1名、副书记4名。
  二、中共仙游县委员会
  1990年11月,召开中共仙游县委第七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共仙游县第七届委员会,委员25名、候补委员3名。经七届一次全委会议选出常务委员7人,其中书记1人,副书记2人。1993年12月,召开中共仙游县第八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共仙游县第八届委员会,选举产生委员29名、候补委员3名。经八届一次全委会议,选出常务委员11人,其中书记1人,副书记4人。1998年11月,召开中共仙游县第九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共仙游县第九届委员会,选举产生委员31名、候补委员6名。经九届一次全委会议,选出常务委员11人,其中书记1人,副书记4人。2003年11月,召开中共仙游县第十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共仙游县第十届委员会,选举产生委员36名、候补委员6名。经十届一次全委会议,选出常务委员12人,其中书记1人,副书记5人。
  三、中共城厢区委员会
  1993年12月,召开中共莆田市城厢区第四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共莆田市城厢区第四届委员会委员22人,候补委员3人。经四届一次全委会议,选出常委8人,其中书记1人,副书记3人。1998年11月,召开中共莆田市城厢区第五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共莆田市城厢区第五届委员会委员25人、候补委员5人。经五届一次全委会议,选出常委10人,其中书记1人,副书记3人。2002年7月,召开中共莆田市城厢区第六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共莆田市城厢区第六届委员会,选举产生委员27人、候补委员5人。经六届一次全委会议,选出常委11人,其中书记1人、副书记4人。
  四、中共涵江区委员会
  1991年1月,召开中共莆田市涵江区第三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共莆田市涵江区第三届委员会委员19人、候补委员3人。经三届一次全委会议,选出常委6人,其中书记1人,副书记2人。1994年1月,召开中共莆田市涵江区第四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共莆田市涵江区第四届委员会,委员23人、候补委员3人。经四届一次全委会议,选出常委7人,其中书记1人,副书记3人(1名挂职)。1998年11月,召开中共莆田市涵江区第五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共莆田市涵江区第五届委员会委员25人、候补委员5人。经五届一次全委会议,选出常委9人,其中书记1人,副书记3人。2002年7月,召开中共莆田市涵江区第六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共莆田市涵江区第六届委员会,委员27人、候补委员5人。经六届一次全委会议,选出常委11人,其中书记1人,副书记4人。
  五、中共秀屿区委员会
  1992年12月,成立莆田市湄洲湾开发区建设指挥部,为市政府派出行政机构,由中共莆田市委任命总指挥1人、副总指挥4人。1996年6月,成立中共莆田市湄洲湾北岸工作委员会,由中共莆田市委任命书记1人、副书记1人、委员7人。2002年2月,成立中共莆田市秀屿区委员会。2002年7月,召开中共莆田市秀屿区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共莆田市秀屿区第一届委员会委员27人、候补委员5人。经一届一次全委会议,选出常委11人,其中,书记1人、副书记4人。

知识出处

莆田市志(1991-2005)下册

《莆田市志(1991-2005)下册》

本志客观地记述1991-2005年莆田市自然、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状况。内设政区、环境、国土资源、人口、城乡建设、交通、邮政、电信、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城乡贸易、旅游、经济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政法、教育、科技、文化等28篇。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