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行业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田市志(1991-2005)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0121
颗粒名称: 第四章 行业管理
分类号: F427.57
页数: 8
页码: 283-312
摘要: 本章记述了莆田市工业行业管理的情况,其中包括了产品质量管理、出口商品质量管理、ISO9000系列标准认证、名牌商标和名优产品、技术改造等。
关键词: 莆田市 工业经济 行业管理

内容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定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4年,莆田市对工业的计划管理从微观转向宏观调控,重点做好“调控、调查、协调、指导”四方面的工作。
  在质量管理上,依托企业内控、质检部门、推行ISO900系列标准认证,在名牌商标和名优产品上取得重大突破。至2005年,全市有全国驰名商标3个、省著名商标39个,中国名牌产品6个、省名牌工业产品27种,名列全省前茅。
  用活更新改造资金。1991—2005年,全市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23.2亿元(其中:“八五”10.3亿元,“九五”37.9亿元,“十五”75亿元),有效地推进莆田十大支柱产业集群的形成,提升鞋革、食品、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重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一节 质量管理
  一、产品质量管理
  (一)企业产品质量内控管理
  1991年,福建金威集团成立。是年,从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国引进三维服装设计系统、CAD计算机设计放码排版系统、微电脑服装生产流水线及智能化计算机调控立体真空整烫设备,设计制作“金威世家”高级男女西服、西裤等服装系列,多次受到中国质量管理协会、福建省人民政府的嘉奖。
  2000年,福建才子集团公司从国外引进28条标准的服装专业生产线,制定现代化的生产工艺、科学的工艺流程、规范化生产制作,每道工序配有专兼职的质检员。是年9月,福建众和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被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等5个部委联合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2002年11月,福建众和股份有限公司被国家纺织品开发中心评定为“国家级棉休闲面料染整开发基地”,跻身于全国30个国家级基地之列。是年,受莆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委托,佳通轮胎厂对进口橡胶、出口轮胎依托厂家检测力量进行检测把关。
  2004年,福建众和股份有限公司棉印染布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称号。是年,才子衬衫和才子商标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和全国驰名商标称号。
  2005年,“金威世家”品牌获得中国驰名商标。
  (二)出口商品质量管理
  1993年,境内对莆田罐头厂、仙游罐头厂等重点出口厂家坚持检验员驻厂制度,从源头保证产品质量。
  1994年,推行分类管理,确定等级管理标准,定级分类,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调整级别。是年,对出口食品容器、用具,主要是境内出口干漆碗商品进行抽样检查。
  1995年,建立进口表外鞋用原材料监管抽查制度。
  1996年,莆田商检局微生物实验室、罐头实验室、化检实验室、纸箱实验室建成并投入运行。
  1998年5月,莆田商检局建立农副产品食品实验室、鞋类检测中心实验室。1999年,农副产品食品实验室、鞋类检测中心实验室通过国家注册实验室考核。其中,鞋类检测中心向国家局推荐申请CCIBLAC认可。
  2000年,投资130万元建成煤炭实验室,负责湄洲湾火电厂8个项目检测。是年,农副产品食品实验室和鞋类检测中心通过国家局注册认证。
  2003年7月,市筹建国家鞋类检测中心,并通过国家认证鉴定委员会组织的“三合一”(实验室扩项评审、计量认证和验收)考核,负责全省出口鞋类1000多个样品型式实验。是年,鞋类物理检测室检测3268个样品,是上年业务量的6倍。
  2004年4月19日,中国首家鞋类检测中心暨国家级鞋类检测重点实验室在莆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揭牌成立。
  2005年,修订完善并运行国家鞋类检测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CNAL的监督审核。新增加鞋类11类产品、109个检测项目,检测能力达50类315个项目。是年,建立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和林业生物标本室。10月,通过国家质检总局验收。11月,国家质检总局同意莆田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投入使用。
  (三)ISO9000系列标准认证
  1994年,开展ISO9000系列标准认证咨询试点。莆田商检局与福建评审中心联合,与侨雄玩具有限公司和侨雄实业有限公司签定建立ISO9000质量体系咨询协议。两家试点企业质量体系于5月1日投入试运行,11月进行第一次内部质量审核。选送20名检验人员,参加省局举办的评审员培训。
  1996年,莆田商检局成立ISO9000系列咨询领导小组,帮助达福塑料工业有限公司开展ISO9002认证咨询。
  1997年,莆田商检局先后派出7人参加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主任评审员培训班,并取得合格证书。是年,邀请有关企业代表80多人进行ISO9000质量体系基本知识及现状、发展趋势专业培训。是年,境内有11家出口生产企业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其中有4家通过ISO9000体系认证。
  1998年,新签订咨询协议企业12家,谈成咨询意向企业9家,涉及罐头食品、冷冻食品、脱水蔬菜、化工、服装、玩具及包装等行业。有5家企业通过认证,有3家企业一次性通过现场审核,日香、天后、中茂3家食品加工企业建立HACCP体系。
  2002年,全年ISO9000认证咨询签约企业39家,HACP咨询签约7家,实际完成咨询31家。是年,通过ISO9000认证5家,通过HACP认证3家,正在开展咨询认证的企业43家。
  二、名牌商标和名优产品
  1995年,境内成立实施名牌战略组织机构,制定计划,落实措施。随后,福建省名牌产品、著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和驰名商标的评价工作相继开展。2003年,莆田市委、市政府出台《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名牌战略的若干意见》(莆政综[2003]244号),对全市获得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福建名牌产品、省著名商标的各类产品及其企业在广告、税收、出口创汇、土地、贷款等8个方面给予优惠政策,特别是从经济上给予奖励。
  (一)名牌商标
  1.全国驰名商标
  2000年,“书峰枇杷”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2004年,福建才子集团公司的“才子”商标(衬衫)被评定为全国驰名商标;2005年,福建雪津集团公司的“雪津”商标(啤酒)、金威服装(福建)有限公司的“金威世家”(服装)分别获得全国驰名商标。是年3月,“书峰枇杷”获得中国名优品牌称号。
  2.福建省著名商标
  1998年,“雪津”、“才子”和福建莆田铸锻有限公司的“莆江”(刹车蹄块)3个商标被认定为福建省著名商标。至2005年止,全市41个商标获得福建省著名商标,其中属于工业产品类别的有34个,占82.93%;农产品类7个,占17.07%。
  3.莆田市知名商标
  2005年,莆田市开展知名商标评价工作。是年,共有14个商标获得市知名商标的称号。
  (二)名牌产品
  1.中国名牌产品
  2004年,才子衬衫和莆田东南香米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东南香大米分别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2005年,福建雪津啤酒有限公司的雪津啤酒、福建汇达时时装有限公司的卡朱米羽绒服、福建莆田市三江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的三棵树涂料、福建省莆田市华丰鞋业有限公司的沃特运动鞋分别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的称号。
  2.中国免检产品
  2003年,莆田市沃特旅游鞋等7个产品获国家免检产品称号。至2005年,全市共有15个产品获国家免检产品。
  3.福建省名牌产品
  1995年,福建省开始评定名牌产品。莆田市的“雪津啤酒”、“莆江牌”刹车蹄块、制动器和“三路牌”运动鞋获得全省第一批名牌产品称号。至2005年,每年评定一批,1998年第三批福建名牌产品莆田没有获得品牌。在11个年头里,莆田市获得福建省名牌产品的有48个,其中工业品类的有27种占56.25%,农副产品及饲料类有21种,占43.75%
  第二节 技术改造
  1991—1995年,境内加大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0.30亿元。传统工业鞋革业从单一的麻底鞋生产发展为集运动鞋、注塑鞋、硫化鞋、皮鞋及鞋材等系列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的路子;高新技术产业电子行业从电子表等低档产品提升为石英谐振器、液晶显示器、彩色传真机、IP电话等高档产品生产;新兴的石化行业从小、散、乱的无序状态,通过佳通轮胎斜胶胎、半钢胎、全钢轮胎的技改带动,整体行业规模、产品档次、装备水平明显提高,成为境内出口创汇的一大增长点;生物工程和医药行业经过不断的新药开发,技术、资金、设备的引进,蓄势待发,发展成为境内潜在的一支柱产业。
  1996—2000年期间,境内安排技术改造投资30亿元,实际完成37.9万元。投资在万元以上的120个技改项目峻工投产,实际投资额20.5亿元,年新增产值28.1亿元,创税利6.2亿元。传统的制鞋、食品工业、工艺美术行业经过技改、生产工艺日趋先进,产品结构呈系列化、高档化,成为莆田经济发展的支柱。大型企业才子集团、雪津啤酒集团、华港米业技改后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生产规模扩大,产品质量档次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强。雪津啤酒集团、三路鞋业集团公司、中茂、东亚、才子等发展为集约化生产经营。全市工业结构开始从轻型为主向轻、重协调发展转型。
  2001—2005年,境内完成技改投资75亿元,超计划17亿元。五年间,境内技改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提升改造以制鞋、纺织、服装为主的轻纺工业,以啤酒、罐头、水产品加工为主的食品工业和以汽车、摩托车配件、电子元器件为主的机电工业三大传统主导产业,发展电子、信息、医药化工等新兴产业;以大中型企业为主,整合、重组、优化内部技术资源,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新建雪津啤酒、华丰鞋业、三江化工等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利用引进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形成新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高附加值产品的外商投资企业。如福建佳通轮胎有限公司落户莆田,带动境内石化产业的迅速崛起。2005年境内规模以上石化工业产值比2000年增加4.5倍。境内技改享受优惠政策1亿多元,其中福建佳通轮胎有限公司和福建雪津啤酒有限公司在设备引进中,分别一次性减免关税6000万元、1900万元。在全国、全省同行业引进设备项目,首家享受减免关税的企业。中茂集团、新威电子的技改项目也得到外贸部门的项目贷款贴息支持。

知识出处

莆田市志(1991-2005)上册

《莆田市志(1991-2005)上册》

出版者:人民出版社

本志客观地记述1991-2005年莆田市自然、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状况。内设政区、环境、国土资源、人口、城乡建设、交通、邮政、电信、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城乡贸易、旅游、经济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政法、教育、科技、文化等28篇。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