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制鞋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田市志(1991-2005)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011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制鞋工业
分类号: F426.86
页数: 3
页码: 274-276
摘要: 本节记述了莆田市制鞋工业的发展情况,其中包括了鞋革企业、鞋革品种、鞋革产量、产值等。
关键词: 莆田市 工业门类 制鞋工业

内容

一、鞋革企业
  1991年,原莆田县鞋革厂运动鞋分厂注册“SUNROL”(三路)牌商标,生产的“三路牌”运动鞋获国家对外经贸部优质产品奖。1993年6月30日,合资企业福祥塑胶有限公司合同期满终止解散。1995年,莆田市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鞋革企业有102家。1996年2月,莆田县鞋革厂改名为莆田三路鞋厂。1998年8月,莆田三路鞋厂又更名为莆田三路鞋业集团有限公司。1999年8月,莆田市鞋业同业公会成立。2001年,全市共有规模以上企业92家。2003年7月,集体企业莆田梓楠鞋厂(原莆田县鞋帽厂)终止清算。2003年12月31日,莆田三路鞋业集团有限公司改制完毕,成立福建省莆田三路鞋业有限公司,辖管莆田侨发鞋业有限公司。
  2005年,莆田三路鞋业集团有限公司拥有1个总厂、3个中外合资公司(即莆田腾丰、腾立、腾飞鞋业),年供货能力2000万双,年销售额近3亿元,自创“前进”品牌。并与智利艾力艾进出口有限公司合资创办福建艾力艾三路鞋业有限公司,年产各类鞋900多万双,创产值2亿多元,实创利税1000多万元。
  是年,境内有33家产值超亿元的龙头鞋革企业。如仙游县的宏茂、亿承、泰立、协诚等鞋业有限公司;荔城区的协丰、协龙、黄石、双凤、神龙、宝龙等鞋业有限公司,莆田三路鞋业集团有限公司、莆田鞋业集团有限公司、双驰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城厢区的成果、郭氏、华丰、力奴等鞋业有限公司;涵江区的荔丰、金星、大福、高林、嘉辉、振兴、恒立、涵江、明光、飞天、福祥、新果、大吉利、章圣等鞋业有限公司;秀屿区的笏立、艾力艾、华纶等鞋业有限公司。
  二、鞋革品种
  20世纪90年代初期,境内鞋革行业主要依靠手工制作,生产以布鞋、皮鞋、塑料鞋为主。随着企业不断引进制鞋生产设备,制鞋业由手工生产逐步走向机械化生产。新产品主要有十大类:运动鞋、皮鞋、布鞋、注塑鞋、麻底鞋、胶粘鞋、休闲鞋、靴鞋、硫化鞋、凉鞋,品种5000多种,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出口欧、亚、美等40多个国家。名优产品相继涌现,获省部优称号的有三路、前进、白鸽、步康、荔佳、三迪克等品牌的产品。1995年,随着三资、民营制鞋企业陆续兴办之后,制鞋业品种发生变化。尤其是在引进自动制鞋流水线和自动注射一次成型制鞋机等大量技术设备,内部分工越来越细,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包括鞋的配件、鞋楦、鞋底、鞋跟、鞋扣、鞋衬、轻泡、炼胶、吹塑、纸盒、包装箱等,均设专业车间生产,形成“小而专”、“小而精”的卫星群体。
  2005年9月,莆田市华丰鞋业有限公司生产的“VOIT”(沃特)运动鞋获“中国名牌”产品。莆田市鞋业主要以贴牌加工生产(OEM)为主,生产加工“耐克”、“阿迪达斯”、“雷宝”、“彪马”、“达芙妮”等世界名牌运动鞋。
  鞋业的发展带动一些相关行业的协调发展。鞋机、鞋材、模具、鞋面加工、纺织、印染、包装、运输业等行业自成体系,平衡发展。荔城区英龙街东阳路一带形成鞋材一条街,拱辰街道七步村形成
  鞋业专业村。
  三、鞋革产量、产值
  1991年境内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鞋革企业产值15.99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42.9%。1995年,境内制鞋业由于受东南亚金融风波影响及泉州、晋江、江浙、广东等地制鞋业的冲击,全市出口订单总体下滑,原本接单渠道广阔、数量稳定的外资鞋业,也因价格下跌、利润微薄而降低出口量,鞋业市场销售份额减少,造成部分鞋业企业停产及技术工人严重流失,鞋业占全市工业产值比例逐渐下降。是年,全市鞋革产值42.4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23.5%。2001年,莆田市鞋业形成国有、集体、三资、独资、民营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发展迅猛,规模以上的企业有92家,工业销售产值5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9.2%。2005年,境内有制鞋企业700多家,产值107.6亿元,规模以上的企业有161家,从业人员20万人以上,工业销售产值103.1亿元,创税利4.1亿元,出口交货值74.7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8.1%。

知识出处

莆田市志(1991-2005)上册

《莆田市志(1991-2005)上册》

出版者:人民出版社

本志客观地记述1991-2005年莆田市自然、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状况。内设政区、环境、国土资源、人口、城乡建设、交通、邮政、电信、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城乡贸易、旅游、经济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政法、教育、科技、文化等28篇。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