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新村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田市志(1991-2005)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005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新村建设
分类号: TU982.257
页数: 3
页码: 132-134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91-2005年莆田市进行了一系列村镇建设改造,包括旧村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设施建设等。在管理上,建立健全规划审批制度,完成多个村建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至年底全市有省级村镇住宅示范村(小区)13个。
关键词: 莆田市 村镇建设 新村建设

内容

1991年,荔城区黄石镇金山村进行旧村改造,该村是全省村镇建设的试点单位之一。
  1992—1993年,涵江区江口镇在全市率先进行旧村改造,镇村投资3595.8万元进行成片改造。对华正第一自来水厂进行技改,日供水量由1万吨增加到1.5万吨,自来水入户率由1990年的75%提高到98%。新辟宽13米以上街道8条4.3千米,扩宽和浇灌乡间水泥路面7条12.5千米。拆除露天旧厕18305处,新建卫生公厕451处。拆除旧房1204户68.67万平方米,占应拆的98.5%。安置2398户建房,建筑面积23.35万平方米;并由镇财投资,村统一基建新房屋3万多平方米,解决843户3203人的特困户、无房困难户、单身汉住房问题。在村庄偏僻处建集体饲养场514处,改“人畜混居”为“人畜分居”。1993年,莆田县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推出四个模式:即村镇成片改造、小区改造和一条街建设、加强村主干道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科教福利等公共设施建设。全县改造新建街道30条,改造101个旧村,拆除旧房面积86.9万平方米,建新房67万平方米,65%的民众迁入新居。
  1997年,全市查处村镇的违章建筑86起,面积0.91万平方米,阻止37起不按规划建设的行为。
  1998年,全市形成县(区)委书记、县(区)长各抓一个试点镇,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各抓一个试点村的试点工作制度。出现村镇建设新模式,如:涵江区萩芦镇东张村整治村容、整改旧房、完善设计、绿化环境的模式;江口镇五星村和官庄村规划先行、逐步建设、美化环境、完善管理的模式;梧塘镇沁后村总体规划、分片实施、完善功能、农村城市化的发展模式;城厢区灵川镇上亭村拆除旧村、建设新村、节约用地、退地返耕的模式等。
  1999年,莆田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和新村建设的决定》。2000年,推广《莆田市农村住宅方案选集》2500套和《福建省村镇住宅方案选集》200册,引导村镇住宅建设,近1万户的农村建房户采纳使用推荐图集。
  2001年,对市级试点村加大扶持力度。在全市选出10个村庄作为新村建设的试点,完成投资283.15万元,其中道路86.4万元、绿化26.9万元、排水沟19.2万元、外墙装修89.15万元;完成道路建设16444.4平方米、绿化23233平方米、排水沟5054米,装修房屋外墙22925平方米,10个试点村达到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排水通畅、配套齐全的要求,分别被莆田市委、市政府授予“莆田市首批新村建设先进村”。
  2002年,新村新建建筑面积约40多万平方米,新修水泥路约56千米,新增排水管道20多千米,新增园林绿化面积20多公顷。全市完成农(居)户庭院绿化7351户,绿化面积61276平方米,新栽植花卉15万盆。
  2003年,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现代小住宅施工图集》等一些优秀的农村小康住宅设计图集。小区建设试点有仙游县榜头官舍建光小区、溪尾村,仙游县园庄后洋小区,仙游县鲤城街道百宝峰顶园小区、秀屿区埭头武盛小区和涵江区白沙镇坪盘小区。其中,白沙镇坪盘小区完成13幢房屋的主体施工,有3幢已完成外装修。11月,白沙镇坪盘小区被福建省建设厅评为第三批省级村镇住宅优秀小区。
  2004年,仙游县鲤城街道宝峰小区、涵江区国欢镇码头小区、涵江区白沙镇坪盘村小区、涵江区大洋乡霞洋小区和秀屿区埭头镇武盛小区被列入省级住宅小区示范点,完成投资748万元。
  2005年在新村建设上,完成投资6.6亿元,新建房屋93万平方米,新建公共建筑10万平方米,新建生产性建筑25万平方米,新增水泥硬化道路30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2万平方米,新增路灯300盏。在管理上,建立健全规划审批制度,共完成村建项目选址意见书150多份,建设用地许可证50份,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90份;完成农村容貌整治试点50多个。至年底全市有省级村镇住宅示范村(小区)13个,其中有2个(白沙镇坪盘小区、国欢镇码头小区)被福建省建设厅评为省级村镇住宅优秀小区。荔城区西天尾镇渭阳村、城厢区常太镇洋边村成为全市村容村貌整治的典型。
  附:新村建设选介
  坪盘村 位于白沙、常太、西天尾三镇的结合部,四周山峦环抱。20世纪90年代初,修建3个小型水电站,年发电量达200万千瓦,年增加村集体收入20万元至30万元。种植枇杷、蔬菜、蘑菇,发展养殖业,开发果场试验基地。1991—1996年,该村修建一条长7千米的简易山路。
  2000年以来,投入2000多万元,硬化进村、环村水泥道路15.6千米,开始建设小康住宅53栋,拆除旧房30栋。新区内原4个自然村组成沿山建筑,住宅占地面积按照省里的规定,每栋90平方米至120平方米,不超过三层,村中央为公共设施区、休闲区。同时,建造“三格式”化粪池对污水进行处理后,用水泵抽到果园浇灌。村内设立2座公厕,清洁卫生厕所改造率达100%。
  2002年,坪盘村被省建设厅定为第五批省级村镇住宅小区建设试点。2003年11月,坪盘小区被省建设厅评为“第三批省级村镇住宅优秀小区”,成为莆田市唯一省级村镇住宅优秀示范小区。小区53幢独立式住宅中的30幢完成主体建设,26户先期建设的村民搬进新居;另外13幢建至二层,10幢建至一层。2004年,完成78幢别墅建设,有85%以上迁入新居。2005年,完成82幢别墅建设,有90%以上住入新居。
  码头村 位于涵江区国欢镇西侧。全村有620户2309人,村民小组15个,拥有耕地33.33公顷,房屋占地面积32.53公顷,2001年10月,该村对13.33公顷的旧房实施改造。2002年至2003年,进行码头村旧村改造一期工程建设,将一部分旧宅地建成两个小公园。2004年至2005年,一期改造面积6.67公顷,完成拆迁216户2万多平方米的624间旧房拆除任务。一期安置,除环城路边34户按规划要求竣工交付使用外,又有24户8幢每户各占地面积116平方米的别墅群建成并交付使用。二期改造已完成旧房丈量评估。飞莆路、北环城路贯穿全村,交通便利。2005年底,全省旧村改造新村建设现场会在码头村召开;码头小区被评为第五批省级村镇住宅优秀小区。
  洋边村 位于东圳水库南岸,辖14个村民小组320户1425人,耕地面积22.4公顷,山地面积435公顷。种植枇杷面积200多公顷,年人均收入达5000多元,是全市著名的依靠种植果树致富的农村。至1991年,该村按照规划发动村民建设倚山靠坡的二、三层别墅式住宅268幢,配套建设污染少的“三格式”户厕。1995年,采取“政策拨一点、集体出一点、个人捐一点”的办法,先后筹资20万元开通环库公路洋边路段6.5千米路基,打通至城关和镇所在地通道。
  1996年2月,投资28万元建设科技楼1座。1998年,投资16万元安装路灯。1999年4月,举办“首届福建莆田(常太)枇杷节”新闻发布会、展销会。2000年,引进10多家广州、深圳的果商,打开通往国际市场的通道。2004年5月,利用“三格式”化粪池的优点,推行果园节水灌溉,实现果树喷灌、滴灌。至2005年,该村种植枇杷面积213.33公顷,投入3210多万元,开辟农民休闲公园1座;村道硬化4.5千米,道路硬化率100%;建成3个景点式公厕(其中沼气公厕1座)、1个停车场和别墅式民居280幢。2005年,洋边村被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园区”。

知识出处

莆田市志(1991-2005)上册

《莆田市志(1991-2005)上册》

出版者:人民出版社

本志客观地记述1991-2005年莆田市自然、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状况。内设政区、环境、国土资源、人口、城乡建设、交通、邮政、电信、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城乡贸易、旅游、经济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政法、教育、科技、文化等28篇。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