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规划编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田市志(1991-2005)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004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规划编制
分类号: TU984.257
页数: 3
页码: 120-122
摘要: 本文记述了莆田市城乡建设规划编制的情况。其中包括城区规划、村镇规划等。
关键词: 莆田市 城乡建设 规划编制

内容

一、城区规划
  第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范围为城厢区和涵江区。城厢区总体规划确立市区人口规模1990年为7万人,2000年的10万人,用地规模9.5平方千米,城市布局由旧城向西集中,联片发展。将城厢建设成为科技文化发达、经济繁荣昌盛、环境优美舒适、市容市貌整洁的文明城市,作为开发湄洲湾秀屿港口的依托城市。
  涵江区总体规划确定市区人口规模1990年为5万人,2000年为7万人,用地规模7.5平方千米,要综合开发新区,要把三江口港口作为秀屿港的重要“卫星港”来开发建设。同时,充分利用和适当改造旧城区,保持水乡城市的特色。
  由国家计委牵头开展的湄洲湾地区国土规划,1991年起继续执行湄洲湾开发建设应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规划、综合开发、合理布局、治护结合,沿岸划分为秀屿、肖厝、东吴三个开发区,形成相对独立、各有分工、各有侧重的鼎足式港口城市格局。近期分片开发、协调发展,近期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逐步把湄洲湾建成全国新的对外开放的深水大港和福建省重要工业基地,建成产业合理、开放型、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港口工业城市。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湄洲湾东吴区、秀屿区和惠安肖厝区的总体规划。秀屿区规划城市人口规模1990年为2万人,用地为3平方千米,2000年为7万人,用地为10平方千米,建设成为一个雄踞于中国东南沿海,面向港澳、东南亚、美洲、大洋洲的综合性港口。东吴港区用地规模8平方千米,城市人口2000年发展为4万至6万人,将建成以工业港为主,发展电力、拆船、修船工业、煤炭转运、国际贸易中转站港口。
  1994年1月,经福建省政府批准实施第二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规划区范围为44.5平方千米,包括城厢区、涵江区及莆田县和湄洲湾北岸管委会所辖的部分地区。城市总体布局按照“组团结构、分区平衡”的模式,由中心市区、涵江、黄石、笏石、东庄、忠门、湄洲岛7个市区组团组成组群型城市。规划在2000年预期城市人口达72万人、城市用地达77平方千米,远期预计城市人口达131万人、市区用地达145平方千米。其中,中心市区为30平方千米、西天尾6平方千米、涵江30平方千米、黄石15平方千米、笏石15平方千米、东庄15平方千米、忠门20平方千米、湄洲岛14平方千米,城市性质确定为港口工业城市和国际深水港。各市区组团主要功能分工为:中心市区以“政务”为主,涵江以工贸为主,黄石为陆上交通枢纽,忠门为国际深水中转港和港口工业;秀屿区为商港和行政中心,笏石为商贸加工工业基地,湄洲岛为旅游经济区。
  编制忠门半岛总体规划和“大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忠门半岛分成忠门分区规划和东吴开发区总体规划两部分。忠门分区规划用地范围约为24平方千米,发展成为一个独具海滨特色,集行政办公、金融商贸、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城区。石市区位于秀屿区的北部,规划用地范围约40平方千米,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19平方千米,城市人口约18万人,建设成为莆田市南部新兴的综合性城区,秀屿区的行政、文化中心和经济中心之一。东庄市区位于秀屿东南部,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用地面积约38平方千米,规划构建以港口为依托,以临港工业为推动力的集行政办公、生活居住、涉外服务、仓储物流于一体的多功能的城市组团。湄洲岛面积15.81平方千米(包括沙滩和屿礁),分为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和城镇建设区三个大区,明确建设重点和用地布局。仙游30平方千米的总体规划、枫亭15平方千米总体规划编制。同时,编制莆田市的环卫与公交专业规划;对涵江内环城路新区、三江口开发区,城厢区南门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石室岩风景区、南门娱乐城等,以及兴化大学校园总体规划,还有市区内的许多标志性的建筑进行规划。
  1996年,完成湄洲湾北岸管委会中心区总体规划。
  1999年,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北岸组团),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城涵市区、北岸中心区各项专项规划,道路桥梁设计和公园绿地设计等。具体有:城涵市区总体规划调整,黄石、笏石、秀屿总体规划;城涵市区消防规划、城涵市区给水规划、城涵市区排污专项规划、城厢区道路红线规划、北岸中心区路网规划。
  2000年,编写总体规划修编大纲和预算方案,联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作为总体规划修编单位。2001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城市建设思想,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订第一阶段的工作;完成城厢、笏石、涵江市区分区规划。2003年,完成中心市区分区规划的编制及其报批工作,秀屿分区规划、东庄和忠门分区规划编制及方案论证工作,以及市区近期建设规划和天马的休闲规划编制工作。
  2004—2005年,完成全市城镇体系规划、湄洲湾港口城市发展规划、综合交通市政管线走廊规划以及中心市区、涵江、秀屿等7市区组团的分区规划;完成中心市区的涵江市区等市区综合交通规划、排水排污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园林绿地、公共交通、供水供电、环境卫生、文化教育等8类30多项专项规划;完成中心市区旧城片区、荔城新区火车站片区、涵江市区新区中心区和秀屿市区港城路片区等27项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福厦铁路莆田站城市设计,秀屿港城城市设计功能配套,妈祖城城市设计各组团功能结构。
  二、村镇规划
  1991年,完成涵江区江口镇4.5平方千米总体规划及海上乐园详细规划编制,其中《总体规划》获全省规划方案一等奖;完成涵江区白沙镇1.5平方千米的总体规划和荔城区西天尾镇规划调整;完成荔城区黄石镇金山村,涵江区江口镇海星村、前面村、新墩村和李厝村的规划;完成秀屿区忠门镇1.5平方千米、仙游县游洋镇2平方千米的地形图测量。同时,对全市15个镇、22个乡、867个中心村规划工作进行清理。
  1994年,编制《江口卫星城镇总体规划》,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确定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规划面积20平方千米,人口20万人,按小城市的标准进行建设、布局,其中有工业区、居民住宅区、文体娱乐休闲等。
  1997年,全市完成集镇规划调整完善3个,完成自治村地形图测量89个,完成自治村规划818个,占89.9%。全市确定村镇建设试点9个镇、99个村。是年,全市累计完成村规划761个,占83%;
  1999年,全市共完成所有集镇区的“六图一书”(位置及周围关系示意图、工程地质示意图、现状图、土地使用规划图、各项专业规划图、近期建设规划图和规划说明书)和798个中心村“三图一书”(现状分析图、建设规划图、住房建筑方案图和建设规划编制说明书)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占88.37%,完成16个集镇区及305个中心村近期详细规划编制工作。
  2000年,推进小城镇和新村建设,完成全市村镇地形图测量。完成7个集镇区的总体规划设计,并进行论证审批;完成181个中心村的近期建设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中心村的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其中17个集镇区和210个中心村的第二轮规划调整完成论证报批,分别占77.3%和54.5%。莆田县,开展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江口镇高新电子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编制。2000年,灵川镇海头村小康住宅科技示范区的初步设计,通过建设部的评审、论证,完成开发前的准备工作。
  2002年,仙游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完成方案设计;完成6个集镇、30个中心村的规划调整工作和6个小区的建设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全市小城镇的“六图一书”和中心村的“三图一书”总体规划设计,其中埭头、白沙、榜头、枫亭等25个小城镇完成第二轮的总体规划调整和420个村庄的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及300多个中心村的详细规划设计。
  2003年,完成仙游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并完成论证报批;进行庄边镇、榜头镇、大济镇的总体规划重新修编和25个(小区)的规划设计。2004年,继续抓好省级重点中心镇西天尾镇、笏石镇的集镇建设,完成5个镇总体规划修编和20个村(小区)的规划设计方案。2005年,完成10个工业园区规划编制和8个镇的规划方案及35个村镇规划调整。

知识出处

莆田市志(1991-2005)上册

《莆田市志(1991-2005)上册》

出版者:人民出版社

本志客观地记述1991-2005年莆田市自然、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状况。内设政区、环境、国土资源、人口、城乡建设、交通、邮政、电信、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城乡贸易、旅游、经济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政法、教育、科技、文化等28篇。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