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环境监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田市志(1991-2005)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0026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环境监测
分类号: X821
页数: 2
页码: 57-58
摘要: 本节记述了莆田市环境监测的情况,其中包括了水质监测、空气质量监测、城市噪音监测、企业排放监测等。
关键词: 莆田市 环境监测

内容

一、水质监测
  (一)地表水
  监测对象是木兰溪、萩芦溪、城市内河和水库。木兰溪设仙游蒋隔水库、仙游象塘桥、城厢华亭园头桥、濑溪、涵江三江口5个监测断面。萩芦溪设白沙桥、外渡水库、江口桥3个监测断面。城市内河设木兰陂、延寿桥、新港、涵坝4个监测断面。三江口系国控断面,其余为省控断面,监测项目随《地表水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颁发和实施,2002年起由原来的19项增加到22项,监测频次也由2001年前的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6次改为逢单月监测。东圳水库设在出水口、库心、进水口,每年进行二期监测。监测项目增加透明度和叶绿素两个项目。
  (二)饮用水水源
  莆田设东圳水库、外度水库二个监测点位,每月监测一次。仙游设古洋水库一个监测点位,单月监测,每年6次。
  (三)地下水
  设城厢文峰宫水井一个监测点位,每年5月、11月各监测一次。
  河流、饮用水源、水库水质评价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水质标准;感潮段三江口执行Ⅳ类水质标准;城市内河执行Ⅴ类水质标准。地下水质量评价执行《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水质标准。
  二、空气质量监测
  全市设西天尾水厂、市环境监测站、市政府、涵江区政府四个监测点位,监测SO2、NO2、PM10、降尘、硫酸盐化速率五个项目。降尘增设东岩山点位。硫酸盐化速率增设东岩山、莆田学院、荔兴酒店三个点位。大气降水设市环境监测站、镇海村二个点位。监测频次按省颁监测规范执行。随着环境监测设施的更新换代,逐步采用连续自动采样分析方法监测。2001年7月起实施环境空气质量周报制度。同年10月正式向社会发布空气质量周报。
  三、城市噪音监测
  全市设功能区噪声监测点位4个,其中城厢区1个(居民文教区)、荔城区1个(工业区)、涵江区2个(混杂区、交通干线道路两侧),采取24小时连续自动监测,上、下半年各监测一次。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的道路干线有13条总长26.15千米,共设26个监测位,第四季度昼间监测一次。区域环境噪声,全市采用500×500平方米网络,第四季度进行一次昼间监测。
  四、企业排放监测
  环境管理监测分为污染源监测(包括企业委托性监测、重点工业污染源监测)、排污收费和排污申报监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以及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纠纷仲裁等监测。监测要素为废水、废气、厂界噪声、固体废物。监测项目按国家技术要求以及莆田市排污企业实际状况进行。评价标准执行相应的功能区标准。1991年,全市工业废气排放量为143069万Nm3,其中生产工艺废气为38667万Nm3。排放SO21334.57吨,烟尘1713.90吨。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928.2万吨,万元产值工业废水排放量162.78吨,CODcr排放量10221.95吨。200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317.32万吨,万元生产值废水排放量为3.66吨/万元,CODcr排放量17957.54吨。工业废气排放量为2397488万Nm3,其中生产工艺排放的废气量为322175万Nm3。全市SO2排放量为17509.97吨,烟尘排放量2911.93吨。生产工艺排放的废气主要为“三苯”废气。从1991年与2005年比较可见,在工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莆田市通过产业升级,改进生产工艺,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万元产值工业废水排放量有明显的下降。为了加强企业污染源监测的科学性及时效性,自2004年起,市环保部门先后在25家企业安装自动监测监控系统,2005年,共对237家排污单位进行监测。

知识出处

莆田市志(1991-2005)上册

《莆田市志(1991-2005)上册》

出版者:人民出版社

本志客观地记述1991-2005年莆田市自然、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状况。内设政区、环境、国土资源、人口、城乡建设、交通、邮政、电信、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城乡贸易、旅游、经济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政法、教育、科技、文化等28篇。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