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土壤与植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田市志(1991-2005)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001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土壤与植被
分类号: S15
页数: 2
页码: 42-43
摘要: 本节记述了莆田市土壤类型多样,分布有红壤、砖红壤性红壤、黄壤、滨海盐土等。植被分为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两种,包括亚热带雨林、常绿凋叶林、阔叶林、马尾松林等。中部和东部的松林、甘蔗、黄麻、荔枝、龙眼、枇杷、水稻、蔬菜植被段分布广泛。
关键词: 莆田市 土壤 植被

内容

一、土壤
  据1980年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有铁铝土,高山土、岩成土、新成土、盐碱土和人工成土等6个土纲,红壤、砖红壤性红壤、黄壤、山地草甸土、紫色土、新成土、风沙土、滨海盐土和水稻土等9个土类,共21个亚类、42个土属,总面积32.47万公顷,占同年度土地总面积84.5%,其中红壤19.96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61.5%,主要分布在中部、西部、北部低山丘陵地带,土层呈酸性,有酸性岩红壤、中性岩红壤、堆积性红壤、泥红壤、侵蚀性红壤等5个土属,其中以酸性岩红壤为主;砖红壤性红壤4.13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12.7%,主要分布于沿海和中部低丘占地海拔在200米以下,分砖性红壤和赤土2个亚类,7个土属;水稻土5.1万公顷占15.7%,主要分布在兴化平原,仙游东西乡平原,沿海、河谷平原和此间盆地及低丘梯田,有潴育型、渗育型、潜育型和盐渍型4个亚类,12个土属,黄壤1.87万公顷,占5.8%,主要分布在北部中山地带,有酸性岩黄壤、中性岩黄壤、堆积性黄壤3个土属,其中以酸性岩黄壤最多;滨海盐土6006公顷占1.8%,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盐碱地及海滨新开垦的地带,有海滨盐土、埭土2个亚类,海泥土、咸土2个土属;除此之外还有山地草甸土、紫色土、新积土、风沙土等4个土类面积共8118公顷占2.5%。
  土壤分布有三个规律。一是中、南亚热带分线区分的地带性分布。北部以火成岩的凝灰熔岩为主,属红壤—黄壤地带范围;南部以花岗岩为主,属砖红壤性红壤—滨海盐土地带范围。二是垂直性地带的差异分布。海拔1000米以上的平缓山顶,或山地的低性部位为山地草甸土;海拔700米至1000米之间的中山为黄壤;海拔150米至800米的低山丘陵为红壤,海拔15米至150米的丘陵占地为砖红壤性红壤;东南沿海海拔15米以下为海滨风沙土和盐土;紫色土为北地带性土类,一般在红壤压内呈小块性分布。三是水平分布。从西北至东南土壤的水平分布为山地草甸土—黄壤—红壤(含紫色土)—砖红壤性红壤—滨海风沙土—滨海盐土。
  耕作土壤有水田与旱地两种,水田约占耕地面积三分之二。高产稳产田的耕作土壤面积占稻土面积的26%,分布在南北洋平原与东西乡大盆谷。自然土壤主要是黄壤、红壤、砖红壤性红壤、紫色土、风沙土、滨海盐土和山地草甸土等7大亚类。
  二、植被
  植被分为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两种。类型有天然林、人工林、荒草坡、海岸植被、经济林、果树林、农作物等。天然林中有亚热带雨林、常绿凋叶林(照叶林)、阔叶林与杉木混交林、马尾松与阔叶树混交林、马尾松林、油杉林、黄山松林,人工林中有杉木林、杉木与马尾松混交林、柳杉林、建柏林、黑松林、黑松与相思树混交林、马尾松与相思树混交林、木麻黄与相思树混交林、竹林。荒草坡有沿海低丘草坡、丘陵灌丛草坡、陵坡矮林、中山草甸。海岸植被有木麻黄林、沙滩植被有红树林。经济林中有油茶林、油桐林、茶叶林、板栗林。果树林中有龙眼林、荔枝林、枇杷林及其他果树。农作物植被主要有水稻、甘薯、花生、大豆、蔬菜等。
  莆田市的植被分区为“闽东南戴云山东湿润暖亚热带雨林小区”。其植被段分界线大致为:西起仙游度尾的苦竹村,经度尾中峰村、大济镇南山村、书峰乡书峰村、榜头镇桃源村和九仙寺、盖尾镇外坑亭和顶寨里,再转入城厢区华亭镇三紫山荔城区的九华山、紫宵峰及涵江区萩芦镇崇联、梅洋和友谊村,东至涵江区江口镇东方红水库。此界线南海拔400米以下的地带性植被属南亚热带绿雨林,线北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地丘陵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由于自然优势植被类型组合上的差异、结合地形、气候、土壤、人工植被及耕作制度的不同,可划分为三个植被地段:
  北部中、低山常绿阔叶林、枇杷、桃、柿、杨梅、茶叶、水稻植被段。地带性植被在海拔400米至1000米之间为照叶林分布区,系属亚热带雨林垂直分布带上的类型。包括涵江区的庄边、大洋、新县、白沙,仙游县的凤山、石苍、游洋、西苑、象溪、钟山、社硎等乡镇的全部、以及城厢区的常太,涵江区的萩芦,仙游县的榜头、书峰、度尾等乡镇的小部分;而在海拔400米以下为亚热带雨林区,主要有涵江区大洋南岭村附近和涵江区庄边镇山溪水库旁沟谷地带等。
  中部和东部的松林、甘蔗、黄麻、荔枝、龙眼、枇杷、水稻、蔬菜植被段。位于上一植被段以南的半山区和木兰溪中、下游及萩芦溪下游的广大平原地区,约占全市面积的二分之一,包括涵东、涵西、江口、西天尾、梧塘圹、新度、黄石、华亭、镇海、下林、拱辰、园庄、郊尾、盖尾、龙华、懒店、鲤城、大济等乡镇,以及萩芦、常太、笏石、北高、榜头、书峰、郊尾、枫亭等乡镇的一部分。
  东南部沿海半岛、岛屿台地木麻黄、相思树、甘薯、花生植被段。北至上一植被段的南界,东、西、南面均至海岸及岛屿,包括灵川、东海、东峤、埭头、平海、月塘、忠门、月埔、山亭等乡镇的全部,还有湄洲、南日两岛及笏石、北高、枫亭等乡镇的一部分。

知识出处

莆田市志(1991-2005)上册

《莆田市志(1991-2005)上册》

出版者:人民出版社

本志客观地记述1991-2005年莆田市自然、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状况。内设政区、环境、国土资源、人口、城乡建设、交通、邮政、电信、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城乡贸易、旅游、经济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政法、教育、科技、文化等28篇。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