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政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田市志(1991-2005)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0013
颗粒名称: 第一章 政区
分类号: K928.2
页数: 7
页码: 31-37
摘要: 本章记述了莆田市政区的发展情况,其中包括了境域、区划变更等。
关键词: 莆田市 政区 发展

内容

第一节 境域
  一、位置
  莆田市位于福建沿海中部,地处北纬24°59′25°,东经118°—56′—46′27′119°之间。东南濒临台湾海峡,东北毗邻福州市的福清市,西南连接泉州市的永春县、南安市、洛江区、泉港区,西北背靠泉州市的德化县和福州市的永泰县。东西长122.4千米,南北宽80.5千米。莆田市行政区域面积3959.6平方千米,占福建省的3.2%°
  1991年,莆田市境域四至:东至莆田县南日岛东月屿,西至仙游县度尾镇白隔岭,南至湄洲乡乌丘屿下屿,北至莆田县大洋乡科坪村北部。经2005年勘界,莆田市境域四至:东至秀屿区南日镇东月屿,西至仙游县度尾镇白隔岭,南至湄洲镇乌丘屿下屿,北至涵江区大洋乡崇兴村北部。
  二、勘界
  1996年7月,莆田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开展勘定省、县两级行政区域界线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1996]32号)和全国、福建省勘界工作会议精神,成立勘界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办事机构,挂靠市民政局。下发《关于勘定全市县(区)级及行政区域界线的总体规划》。是年,完成1条市内县级试点和2个三交点,即城厢—涵江试点线4.89千米、城厢—涵江—莆田和涵江—莆田西起点的勘定工作。
  1997年,各县(区)相应成立办事机构,配备工作人员,挂靠民政部门。是年,完成仙游—洛江—泉港、仙游—永春—德化三交点和仙游—泉港(惠安)东止点勘定工作,城厢—涵江试点线通过省级验收。
  1998年,完成市间县级界线仙游—泉港(惠安)线31.647千米和莆田—永泰—福清、仙游—永春—南安三交点,以及莆田—福清东止点的勘定工作。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城厢区人民政府和涵江区人民政府联合勘定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
  1999年,完成市内县级界线城厢—莆田线71.93千米,涵江—莆田线41.10千米和莆田—仙游—永泰、仙游—永泰—德化三交点的勘定工作,2条界线通过省级验收。是年初,在城厢、涵江两区进行乡级界线勘定试点工作,完成国欢—白塘、城郊—城南2条乡级试点线勘定。市人民政府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下发《关于开展勘定乡级行政区域界线工作的通知》,提出用3年时间完成全市乡级界线勘定工作的目标,并出台了《莆田市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暂行规定》。
  2000年,完成市内县级界线莆田—仙游线113.307千米,市间县级界线莆田—永泰线43千米、莆田—福清线81.038千米、仙游—洛江线54.83千米、仙游—南安线7.18千米、仙游—德化线44.85千米、仙游—永春线36.187千米、仙游—永泰线64.15千米等8条界线和仙游—洛江—南安三交点、莆田—仙游南止点的勘定工作,8条界线通过省级验收。至此,莆田市12条县级界线(其中市间县级界线8条、市内县级界4条)594.108千米勘定,共埋设两面型界桩34块、三面型界桩14块,勘定三交点9个和起止点5个。是年,省政府批准,同意城厢区人民政府和莆田县人民政府、涵江区人民政府和莆田县人民政府联合勘定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
  2001年,省政府批准,同意莆田市其他9条联合勘定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莆田市成为全省第一个按时全面完成县级勘界任务的地级市。是年,莆田市98条乡级界线、59个三交点、48个起止点全部勘定,并通过省市联合验收。
  2002年,莆田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市人民政府下发《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勘定部分区划调整后的行政区域界线的通知》,明确对区划调整后变更的县级行政区域界线城厢—涵江、涵江—荔城、城厢—荔城、城厢—秀屿、荔城—秀屿5条边界线和城厢—涵江—仙游、城厢—涵江—荔城、城厢—荔城—秀屿三交点、城厢—秀屿南止点、涵江—荔城南止点、荔城—秀屿东止点进行全面勘界。
  2003年,完成部分区划调整后县级界线5条164.838千米的勘定工作,4条界线名称更改,埋设两面型界桩14块,均通过省级验收。是年,完成区划调整后乡级界线33条的定界贯通工作,埋设界桩29块。
  2003年起,海域勘界工作也有序进行,莆田市共有4条:1.涵荔线,即涵江区与荔城区的区际海域界线;2.荔秀线,即荔城区与秀屿区的区际海域界线;3.城秀线,即城厢区与秀屿区的区际海域界线;4.城仙线,即城厢区与仙游县的区际海域界线。2004年,莆田市与福州市、莆田市与泉州市市际与界线勘界也完成。
  2004年,省人民政府同意莆田市部分区划调整后城厢—涵江等5条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继续抓好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后新增的37条乡级界线、19个三交点、22个起止点的后续上报工作。
  2005年,完成省民政厅下达的城厢—涵江、城厢—荔城、城厢—秀屿、涵江—荔城、荔城—秀屿、仙游—城厢、仙游—涵江等7条市内县级界线的联检工作。
  第二节 区划变更
  一、县(区)行政区域变更
  1991年底,莆田市划分为莆田、仙游2县,城厢、涵江2区。下设16个镇、3个街道、28个乡,辖52个居民委员会和872个村委会。
  1996年8月,莆田市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成立,为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8月8日,莆田市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办公,新机构、新班子进入运作。莆田市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辖笏石、秀屿、忠门、灵川4个镇,共113个村和5个居委会。行政区域面积324平方千米,人口45万人。
  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莆田市撤销莆田县,设立荔城区和秀屿区,同时调整城厢区和涵江区行政区域:将原莆田县的常太、华亭、灵川、东海4个镇划归城厢区管辖,原莆田县的江口、梧塘、萩芦、白沙、新县、庄边6个镇和大洋乡划归涵江区管辖;将原莆田县的西天尾、新度、黄石、北高4个镇和城厢区的部分行政区划归荔城区管辖;将原莆田县的笏石、东庄、忠门、东埔、湄洲、东峤、埭头、平海、南日9个镇和山亭、月塘2个乡划归秀屿区管辖,区政府驻笏石镇。
  是年,莆田市辖仙游1县和荔城、城厢、涵江、秀屿4区,下设8个街道、38个镇8个乡。其中:
  仙游县(1街道12镇5乡):鲤城街道、鲤南镇、榜头镇、枫亭镇、郊尾镇、度尾镇、大济镇、龙华镇、赖店镇、盖尾镇、钟山镇、游洋镇、园庄镇、西苑乡、石苍乡、社硎乡、书峰乡、象溪乡。
  荔城区(2街道4镇):拱辰街道、镇海街道、西天尾镇、黄石镇、新度镇、北高镇。
  城厢区(3街道4镇):凤凰山街道、龙桥街道、霞林街道、华亭镇、常太镇、灵川镇、东海镇。
  涵江区(2街道9镇1乡):涵东街道、涵西街道、三江口镇、白塘镇、国欢镇、江口镇、梧塘镇、萩芦镇、白沙镇、庄边镇、新县镇、大洋乡。
  秀屿区(9镇2乡):石镇、东庄镇、忠门镇、埭头镇、东峤镇、平海镇、南日镇、东埔镇、湄洲镇、山亭乡、月塘乡。
  至2005年,莆田市县(区)级行政区域未变更。
  二、乡镇行政区域变更
  1992年,省民政厅同意仙游县赖店、钟山、盖尾、城东,大济、游洋、龙华、园庄和莆田县的渠桥、北高、东峤、常太、庄边、新县、湄洲15个乡改为镇建制。
  1993年1月6日,省民政厅同意撤销涵江区涵江乡和涵江街道办事处,设立三江口镇、白塘镇、国欢镇、涵东街道办事处、涵西街道办事处。8月6日,省民政厅同意渠桥镇更名为新度镇。12月15日,省民政厅同意莆田县平海、南日、萩芦3个乡改为镇建制。
  1997年,省民政厅同意莆田县忠门镇行政区划调整,析设山亭、东埔、月塘3个乡。
  1999年,析莆田县灵川镇设立东海镇;从灵川镇划出的蔡亭、西黄、蔡厝、西厝、东朱、坪洋、海头、上亭、利角、上图、大埔、东海、东沙13个行政村,归东海镇管辖,镇人民政府驻海头村。
  2000年5月10日,省民政厅同意莆田县东埔乡,设为镇建制。12月14日,莆田县秀屿镇更名为东庄镇。年底,全市辖2区2县(4街道39镇11乡)。
  2002年9月18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莆田市仙游县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同意仙游县撤销凤山乡,并入西苑乡,乡人民政府驻西苑村;调整县城行政区划,撤销鲤城镇,设立鲤城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驻洪桥居委会(原鲤城镇政府驻地);调整城东镇行政区划,并更名为鲤南镇,城东镇人民政府驻地从东门村迁移到仙安村;郊尾镇的芹林、盖南和新窑3个村委会归盖尾镇管辖。此时,全市辖4区1县、8街道38镇8乡。
  2003年至2005年,全市乡镇行政区域未发生变化。

知识出处

莆田市志(1991-2005)上册

《莆田市志(1991-2005)上册》

出版者:人民出版社

本志客观地记述1991-2005年莆田市自然、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状况。内设政区、环境、国土资源、人口、城乡建设、交通、邮政、电信、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城乡贸易、旅游、经济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政法、教育、科技、文化等28篇。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