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仙游县委领导的秋收斗争及其历史意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年莆田》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1035
颗粒名称: 中共仙游县委领导的秋收斗争及其历史意义
分类号: K297.57
页数: 3
页码: 130-132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31年至1933年中共仙游县委领导的秋收斗争及其历史意义的记事。
关键词: 仙游县 秋收斗争 历史意义

内容

十九路军入闽后,在福建人民的抗日热潮推动下,揭竿反蒋,爆发了轰动全国的“福建事变”。在此期间,中共仙游县委不失时机地领导仙游民众开展秋收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当局及其地方的反动势力,取得了斗争的重大胜利。
  十九路军入闽前,仙游地区的局势动荡不安,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特别是众多的驻军、民军和股匪,全靠压迫群众来维持庞大的军费支出,导致民众生活极端困苦。1931年,福建海军陆战队的两个营在仙游易帜独立,成立“仙游民团总处”,后因内部权利分配不均,发生火拼,战火持续近一年。随后,省防军第三旅何显祖部以调停战事为由进兵仙游,结果火上加油,导致三方混战。十九路军入闽后,原驻闽南一带的省防军第一旅陈国辉部,因防区被十九路军所占而移防,万余人马云集仙游,军纪废弛,强占民房,烧杀抢掠,无恶不作。1932年9月,十九路军六十一师副师长张炎率部进攻仙游,战火遍及城乡,军民死伤无数。十九路军收编了省防军以及各路股匪之后驻扎仙游,仙游顿时兵马骤增,军费开支剧加,地方财政不堪承受,只好嫁祸于民众。为了筹集军饷,各种捐税应运而生:“除正供外,又勒收房铺捐、税契捐、民团捐、保甲捐、丁口捐、汽车捐(乘客每次收大洋四分)、钱粮附加捐(每亩加征十四元),甚至连蒜头都有捐,其余米、盐、糖等各种农产品及营业税均大大增加,关卡林立,不胜枚举。此外,压迫民众的各区各乡守望队,派枪派款,供应浩繁。因之人民怨声载道,不堪其扰,被捐棍、铺差逼至投水、悬梁自尽者时有所闻”。①从而激化了社会各阶层的矛盾。
  1933年秋,国民党仙游县府及其驻军又摊派全县各区缴纳36万块大洋的军饷,按人口平均分摊每人必须交纳1元多,而当时每担谷子仅值1元多。民众生活之困苦,苛捐杂税之繁重,史无前例。官逼民反,走投无路的仙游民众,愤怒的情绪日益高涨。中共仙游县委不失时机地利用民众的反抗心理,将抗捐斗争引向深入。
  1933年10月上旬,中共仙游县委召开紧急扩大会议,研究制定秋收斗争方案。会后,党、团员分赴各乡村宣传鼓动,并印发了《为秋收斗争告农民书》,一针见血地指出:“难忘的剥削和压迫已逼到我们无路可走。现在只有一条路,就是大家团结起来,坚决勇敢地同地主豪绅、资产阶级、国民党斗争,才能解除痛苦!……今年秋收是我们最苦的时候了!天旱,稻、甘蔗、番薯、芋都晒干了,收成大歉,地主却要把几粒谷抢去,债主又要讨债,官府更迫钱粮,迫抽民团丁,一切‘无物不捐’的捐税,帝国主义更凶的进攻,挑无处挑,柴卖不到钱!饥饿、死亡,已经像毒蛇一样紧绕着我们啊!”县委号召全县农民团结起来,加入抗租团和农会,共同反抗地主收租,债主逼债,官府迫税,要求各村组织农民自卫队,积极参加工农游击队,打击国民党的地方反动势力。
  《为秋收斗争告农民书》发布之后,在全县引起强烈反响。10月23日,仙游县委又在白宫召开20余乡数百名农民代表参加的动员大会,县委书记邱荣泉在会上作动员报告,宣布中央红军反“围剿”的胜利喜讯,号召广大农民群众迅速行动起来,反对国民党当局的专制统治和苛捐杂税,积极参加抗租团,举行秋收斗争。第二天,全县各区农民在农会的领导下,驱赶捐棍,砸烂税所,散传单,砍电杆,割电线,挖公路,烧桥梁,斗争声势浩大,盛况空前。晚间,民众又在各山头燃烧烽火,敲锣击鼓,前呼后应,此起彼伏。一时间,秋收斗争浪潮风起云涌,波澜壮阔。
  中共仙游县委为了使秋收斗争向纵深发展,动员全县各阶层的民众加入秋收斗争行列,以壮大斗争声势。11月7日,仙游县委和共青团仙游特别支部联合发布了《庆祝苏联十月革命十六周年、中华苏维埃政府成立二周年纪念告仙游民众书》,要求全县民众像苏联和苏区的兄弟一样,推翻国民党政权,建立苏维埃政府。在县委的号召下,仙游各阶层的民众纷纷加入秋收斗争行列。
  正当秋收斗争全面展开之际,十九路军从“抗日反共”转变为“反蒋联共”,给福建各地的革命斗争带来新的转机。1933年11月,十九路军第三师师长张君嵩改组了国民党仙游县党部,成立了“人民运动指导委员会”由十九路军第三师政治指导员陈述兼任主任委员,原党部的8名委,员虽仍挂其名,但一切由陈述主张,党部名存实亡。11月22日,十九路军总部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联共反蒋,抗日反帝,从而为中共仙游县委领导的秋收斗争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12月1日,十九路军驻仙部队在仙游雁前埔广场召开庆祝大会。仙游县委积极发动农会会员参加,并通过内线促使十九路军驻仙部队及其新政府撤销了国民党仙游县党部,枪毙了一批罪大恶极、民愤极大的贪官污吏和土匪头子,逮捕并通缉了国民党仙游县党部的所有委员。庆祝大会之后,仙游县委又组织农会会员参加游行,队伍通过南门时,农会会员和群众包围了南门税局,并将之捣毁。由于十九路军全面控制了仙游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使国民党仙游当局的地方政权基本崩溃。闽变期间仙游民众开展的革命斗争,是中共仙游县委领导的一次有组织、有计划、有准备的大规模的群众性运动,是党组织领导仙游人民同国民党地方反动势力进行较量并取得成功的一次重要革命实践。这次斗争,不但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地方当局的专制统治,并借用十九路军的力量,成功地摧毁了国民党的地方政权,极大地鼓舞了仙游人民革命斗争积极性,而更大的意义在于中共仙游县委面对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抓住有利时机,正确地把握斗争方向,使秋收斗争始终健康地发展。同时,中共仙游县委根据斗争发展的需要,及时地将农民的抗捐抗税斗争引向推翻国民党政权的社会革命,从而给这次斗争赋予崭新的内容。

附注

①《中共仙游县委给福州市委的工作报告》,1933年10月11日。

知识出处

百年莆田

《百年莆田》

出版者:中央文献出版社

莆田的百年历史是一部充满苦难与抗争、坎坷与顺境、失败与成败、挫折与辉煌的交响乐。在漫长的历史征程中,兴化儿女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迈进,终于摆脱了贫困,实现了小康生活。

阅读

相关地名

仙游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