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仙游县委领导的善化暴动及其历史意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年莆田》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1030
颗粒名称: 中共仙游县委领导的善化暴动及其历史意义
分类号: E289.57
页数: 3
页码: 113-115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中共仙游县委领导的善化暴动及其历史意义,仙游是闽中地区较早建立革命武装的县份之一。早在1929年8月,中共福建省委就向仙游县委发来指示信,要求仙游县委将群众的抗捐斗争引向武装暴动。仙游县委根据省委指示,在领导抗捐和秋收斗争中,一方面注意将农民的抗捐斗争向武装斗争方面引导;另一方面,加紧筹集枪支,着手筹建游击武装。
关键词: 仙游县 历史意义 暴动

内容

仙游是闽中地区较早建立革命武装的县份之一。早在1929年8月,中共福建省委就向仙游县委发来指示信,要求仙游县委将群众的抗捐斗争引向武装暴动。仙游县委根据省委指示,在领导抗捐和秋收斗争中,一方面注意将农民的抗捐斗争向武装斗争方面引导;另一方面,加紧筹集枪支,着手筹建游击武装。
  1930年9月,仙游县委通过多种渠道,筹集了10多枝长短枪,组建起一支20多人的游击小分队,并以此为基础,同国民党地方反动势力进行斗争,夺取民团、便衣队、自卫队等反动武装的枪支,以壮大游击队的武装力量。同年10月,省委巡视员邓子恢到达莆田后不久,即召见了仙游县委主要领导人,听取了仙游的情况汇报,共同商讨了开展革命斗争的具体措施,并针对仙游的革命武装尚很薄弱的情况,指示仙游县委要着重以武装斗争促进土地革命高潮的到来,应从国民党地方武装组织手中夺取武器,建立工农红军游击队。根据这一指示,仙游县委随即召开了紧急会议,确定武装斗争策略,并决定在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而又有影响的地区率先开展武装斗争,从而以点带面,掀起仙游武装斗争的热潮。
  仙游县委领导人认真分析了当时仙游各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认为东区虽然人口密集影响面广,但国民党的地方势力猖獗,革命群众组织较薄弱,不宜作为武装斗争的中心;而南区靠近沿海交通枢纽,远离党组织的中枢,东南区的地形较复杂,不便于游击队的集散。只有西区的善化(今大济)才是开展武装斗争的最佳地点。因为善化是仙游西区政治、经济的中心,又与县城毗邻,群众受进步思想影响较大,农村的革命群众组织比较广泛,党的群众基础也比较好。同时,西区的地形条件优越,三面环山,中间盆地,有利于游击队公开活动和掩蔽斗争。因此,县委决定将刚组建的游击小分队驻扎在西区,以便发动群众,伺机打击地方反动势力。当时西区有12名绅士集中在善化,他们互相攀亲结拜,狼狈为奸,勒索民众,心狠手毒。尤其是林冠三、林新甫两兄弟,更是无恶不作,民愤极大,群众对劣绅恨之入骨。但由于林冠三系善化民防团团长,手下有地痞流氓几十人,拥有枪支30多枝,动不动便用武力弹压群众,人们敢怒而不敢言。因此,仙游县委决定以善化民防团总部为袭击目标,缴获民防团枪支来扩大游击队武装。
  机会终于来了。1930年10月上旬,时值善化民防团团长林冠三及当地土豪劣绅,利用菩萨生日迎神唱戏,大肆铺张,群众被迫勒紧腰带,捐钱捐物。而劣绅们却花天酒地,大吃大喝。民团的团丁也刀枪入库,四处寻欢作乐。一连数日,善化街上人山人海,多达数百人,这不仅有利于游击队员携枪混入,而且袭击后撤退也较容易。于是,仙游县委决定利用这一有利时机袭击善化民团总部。首先,县委成立了行动指挥部,对整个战斗行动进行周密的安排。其次,在行动之前,县委派出党员赴各基点村秘密发动群众,约定届时由基点村的革命骨于率领群众以看戏为名前往掩护游击队员。第三,县委对游击小分队进行应急训练,又挑选了30多名农民骨干充实游击队配合行动。
  经过一番精心的策划,武装暴动的枪声终于打响了。1930年10月14日,事先发动的溪头、三会、上梧、翁都、溪口等村500多名群众以看戏为由陆续到达善化街,并分散在看戏人群的外围,形成包围的势态。下午2时左右,50多名行动小分队队员向善化民团总部逼近,黄英、余光等游击队负责人身着学生装,直奔民团总部大门而去。黄英等人靠近民团总部时,被哨兵拦住,遂递上名片声称要见团总。接着,游击队员便尾随进去通报的哨兵而入。此时,民团团长林冠三正纠集几个土豪劣绅在打牌作乐,毫无防备。游击队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在场的几名民团头目及土豪劣绅击倒。与此同时,另一队游击队员,迅速冲进团丁宿舍。团丁遭到突然袭击,措手不及,狼狈逃窜。于是,游击队将所有排挂在墙壁上的枪支尽数缴获。
  经过短促的战斗,游击队大获全胜,击毙民团4人,击伤3人,民团团长林冠三中弹后佯死,侥幸漏网。此次战斗,游击队共缴获短枪1把,长枪20余枝,子弹千余发。战斗结束后,游击队利用演戏的机会,登上戏台进行演讲,宣传革命斗争道理,揭露反动民团的罪恶行径,并在群众中散发传单,在善化街头巷尾张贴布告,扩大了这次军事行动的影响。随之,游击队在善化街整好队,打着事先准备好的绣有斧头镰刀的红旗,队伍浩浩荡荡地撤离善化,取道鲤鱼岭,向书峰山区进发,当晚宿营四黄山上。次日,正当国民党仙游当局派兵到善化围捕游击队时,黄英率领游击队下后坑、经南溪、过蕉溪、上东湖,辗转到“穹谷阳风疾、悬岩古木草”的钟山麦斜岩。
  从仙游革命武装成立到善化暴动,是仙游人民革命斗争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袭击善化民团总部的战斗,是仙游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的开始,是一次有周密的计划、明确的政治目的的革命斗争。仙游革命武装的成立,使仙游自建党以来第一次有了自己的队伍,从此,仙游人民的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知识出处

百年莆田

《百年莆田》

出版者:中央文献出版社

莆田的百年历史是一部充满苦难与抗争、坎坷与顺境、失败与成败、挫折与辉煌的交响乐。在漫长的历史征程中,兴化儿女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迈进,终于摆脱了贫困,实现了小康生活。

阅读

相关地名

仙游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