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3 荔城风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田史话》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0981
颗粒名称:
3 荔城风物
分类号:
K928.705
页数:
6
页码:
92-97
摘要:
本文描述了荔城风物、美术新城、梅妃故里、三清古殿、南少林寺等。
关键词:
福建
莆田
景观
内容
美术新城
美术新城指近年新建的莆田工艺美术城,它位于黄石镇高速公路出口,占地总面积460多亩,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由展示中心、展销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等组成。展销区内分为木雕区、玉雕区、石雕区、金银珠宝中心,入驻企业上千家,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配套最齐全的全国性工艺品专业市场,同时也是举办“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艺鼎杯”中国木雕现场创作大赛等系列重大工艺美术盛会的主会场。美术城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福建省版权产业基地、福建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诚信示范市场。全城建筑古色古香,总体风格传承莆田老民居红砖文化,主体建筑物镶嵌有2000多平方米内容丰富、造型逼真的立体浮雕,有“中国最大的浮雕群”的美誉。美术城汇聚了来自全国的工艺大师、名家名品,也聚集了巨大的信息流、技术流、商品流和人才流,已成为一个立足莆田、辐射“海西”、面向全国的大型工艺品市场、旅游观光胜地和休闲购物中心。
梅妃故里
梅妃故里位于黄石镇江东村。传说梅妃原名江采,江东人,唐玄宗开元年间,高力士出使闽粤选秀女,采被选入宫。她自幼聪明灵巧,九岁即通诗书,擅长文学。被选入宫后,深得玄宗宠幸,被封为妃子。她酷爱梅花,在所居四周遍植梅树,并建一亭,号“梅亭”。玄宗因其爱梅,昵称她为梅妃。杨玉环入宫后,献媚取宠,对梅妃深怀妒忌之心,想方设法陷害她。梅妃终于被迫迁于上阳东宫,苦熬日子不得宠幸。有一次唐明皇尝荔枝时,忆起梅妃,就派人送去一串珍珠,梅妃见珍珠,触景生情,无限伤感,当即写了一首《一斛珠》诗,夹在珍珠里退还玄宗。诗云:“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安禄山造反时,玄宗出奔巴蜀。平乱后,玄宗回到长安,才又忆起梅妃,于是派人前去查访,方知她已投井尽节,玄宗便以妃礼葬之。梅妃去世后,家乡人民尊称她为“祖姑皇妃”,并修建浦口宫以纪念。清道光年间兴化知府王广业题兴化府署楹联云: “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以梅妃是兴化子民为荣耀,对联今移刻于该宫。浦口宫占地 300多平方米,雄伟壮丽,尚存清嘉庆《重修浦口宫记》等文物。宫内的柱础、垂莲、雀替、驼峰、护栏等众多木、石构件,皆为雕刻精品。故里还包括现在的梅妃塑像、梅妃亭以及宫右侧专祀戏神雷海青的飞云庙等景观。
三清古殿
位于今市区梅园路东段北河边的三清殿,有 “古建之花 ” 的美誉,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殿为唐贞观二年(628)创建的道教玄妙观建筑群中遗存的主体建筑。玄妙观宋代名天庆观,元代复名玄妙观,清代因避康熙皇帝玄烨名讳,改称元妙观。该观原建筑群包括山门、三清殿、通明殿、九御殿、四官殿、文昌殿,还有五帝庙、东岳殿、西岳殿、五显庙等。现存古建筑群除三清殿主体建筑外,还包括山门及重修的东岳殿、西岳殿。主殿为重檐歇山顶,原面宽五间,明代扩为七间,进深六间,殿内竖有20根木石连接大柱,仍保存着宋代建筑风格。该殿与福州华林寺、宁波保国寺都是南方最古老的木质建筑,堪称江南古建筑的三朵奇葩。三清殿东厢还保存有一块中国唯一的宋徽宗赵佶瘦金书《神霄玉清万寿宫碑》碑刻,亦殊为难得。
南少林寺
“南少林”位于荔城区西天尾镇林山村。1986~1988年,原莆田县在文物普查中,发现湮灭了三百多年的林山林泉院遗址。1990年12月至1991年5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福建省考古队对林泉院的3万平方米遗址,进行了第一期的重点发掘,出土了 “真觉大师难提之塔、林泉院、天佑”的唐代石刻和留有 “长兴四年岁次癸巳正月 ”的南唐陶质鸱尾以及古代石槽等文物,专家认为林泉院遗址就是清代以来天地会传说的九莲山南少林寺遗址。河南嵩山少林寺第二十九代方丈德禅大师,确定莆田县林泉院即南少林寺,并赠送了“南少林就在福建莆田九莲山下”的题词。1992年4月25日,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莆田市人民政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向外界宣布发现南少林寺遗址。1998年12月8日,南少林寺工程竣工,并向海内外开放。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额的 “南少林寺 ”牌坊,矗立于原福厦路洞湖口,巍峨壮观。
“宋家香 ”古荔
在荔城英龙街原宋氏大宗祠内,现存一株最古的荔枝,树龄将近1300年,称“宋家香”,其株高6米多,基十周长 7.1米,树冠覆盖面积达65平方米,郁郁葱葱,硕果累累。宋家香荔枝流传下来不少传奇故事。据《宋氏族谱》载,最早记述该树的是唐末徐寅,他在为宋骈所撰的墓志铭中提到唐代时此树原属王氏,乾符六年(879)黄巢起义时兵过莆田,驻扎在附近,有士兵要把这株荔枝树砍掉当柴烧,王氏老妇紧抱荔枝树,要与树同归于尽。黄巢士兵看到老妇如此爱护这株荔枝,心生怜悯,于是只砍了一斧便不再砍了。据说宋家香果核的腰间有一条“玉带围”凹痕,就是被黄巢兵砍了一刀的印记。后来这棵树归宋家所有,因此称“宋家香”,简称“宋香”。宋至和三年(1056),宋家香主人宋请蔡襄品尝宋家香名果。蔡襄尝了荔枝之后即席题诗酬谢,并以“宋公荔枝”之名载人《荔枝谱》。《蔡襄诗帖》中写道:“今(荔树)老矣,实益繁滋,味益香滑,真佳树也。”20世纪初,在莆田的美国传教士蒲鲁七,两次把宋家香后裔“陈紫”移种美国佛罗里达州,结果获得成功,现已推广至美国南部各州及古巴、巴西等国,人称 “莆裔外国荔 ”。
知识出处
《莆田史话》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分为:悠悠之莆域——沧桑演变 开莆来学;唐代之莆田——鸿基始奠 望族初兴;清代之莆田——民生多艰 豪杰并起;民国之莆田——革命潮涌 迎接曙光等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