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耕体”工笔画的设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李耕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0573
颗粒名称: “李耕体”工笔画的设色
分类号: J211.25
页数: 2
页码: 46-47
摘要: 本文记述了莆田市李耕画家“李耕体”工笔画的设色色彩前期多偏淡,画面透明、清雅、秀丽,后期习惯于用粉,加上墨在画面中比重的增加,色彩厚重古朴,独具特色的特征分析。
关键词: 李耕体 工笔画 莆田市

内容

“以色胜”是工笔画必须守护的底线,虽然李耕体工笔画在表现技法上时时萌发着打破常规的冲动,但还是突出了色彩在画面的作用。他的乡野秉性和异质思维也明显地在七彩世界中表露出来。
  工笔画分淡彩、重彩,李耕工笔画色彩前期多偏淡,画面透明、清雅、秀丽,后期习惯于用粉,加上墨在画面中比重的增加,色彩相应厚重古朴。
  如果按题材分,仙佛隐士类作品的色彩一般趋于淡、素,以寄寓释道的淡泊、虚静、朴素思想,而贤达官宦类作品的色彩偏于浓、重、艳,以映射儒家端严高贵气派和积极入世情怀。如果这种凭人物身份或处世态度的不同来分别敷予深浅、冷暖色调尚属传统中国画“随类赋彩”范畴的话,那么李耕工笔画用色中融入民间习惯和乡土习俗,进而在创作实践中借题发挥,演奏出属于自己的色彩乐章,就显得有些独特。他喜在画中点缀醒目的洋红以激活画面的热烈气氛,用鲜艳的色彩来满足普罗大众企盼喜庆吉祥的美好愿望。当设定好画面整体色彩基调之后(此为达成大局色调平衡、和谐以避免出现驳杂、混乱的基础),他善于在局部实施色彩的“多重奏”,即在对各个人物服饰颜色的搭配上,常不顾及某些惯例和忌讳,而以画面需要和主观感觉分别敷以不同类别的颜色,来作为分隔各个体的手段。更有甚者,这位敢于涉险的画家有时竟把大红大绿的对比色撮合在一起,通过强烈对比更有效地刺激观众的视觉神经,造成对表现主体的特定情绪美感,使人物在观者眼中不因山光树色的挤占而位列其次。参见P24页(图1《十八学士登瀛洲》局部)。
  有人评价任伯年的色彩:“讲究对比搭配,力求清晰明朗,尤其重视以色彩来处理空间关系,这就使其作品在色彩对比强烈的基础上又趋向调和与多层次。”我认为“李耕体”工笔人物画的色彩,不但具备了任伯年的这些特点,而且个性更鲜明,手法更大刀阔斧,更显现出乡野的质朴直率与爽朗。我也为此获得了对李耕进一步的认识:就敷色这一过程中,李耕所表达出的艺术观念、审美趣味和技术手段,与“李耕体”工笔人物画风格特征的整体追求和建构,非常一致和协调!从传统重客观的“随类赋彩”演化到重主观的“随性赋彩”“随意赋彩”,李耕工笔人物画色彩的运用,契合了法国画家高更“色彩应该是思想的结果,而不是观察的结果”观点。可见,东西方艺术也有其相通之处。

知识出处

李耕研究

《李耕研究》

出版者:人民美术出版社

本书的主旨是研究李耕古典人物画艺术,分为“关于‘李耕体’工笔画”“李耕写意人物画综论”“仙游现存李耕壁画调查”“李耕古典人物画题材分析”以及“专题、散论”“画作赏析”六个部分。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