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倭祸及戚继光平倭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明代莆仙及东南沿海抗倭集》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0328
颗粒名称: 兴化倭祸及戚继光平倭概述
分类号: K248.205
页数: 6
页码: 61-6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兴化倭祸及戚继光平倭的概述,稽诸史乘,倭寇倡乱于明太祖洪武二年(公元一三六九年),平定于明神宗万历十六年(公元一三六九~一五八八年),在这二百二十年间,中国沿海区域人民所受的苦难罄竹难书。莆田处在东南濒海之区,自然首当其冲。加以有宋明之世,兴化文风特盛,高官显爵及缙绅之家驰名于全国,更为倭寇所垂涎和劫掠之目标。
关键词: 戚继光 平倭 莆田

内容

稽诸史乘,倭寇倡乱于明太祖洪武二年(公元一三六九年),平定于明神宗万历十六年(公元一三六九~一五八八年),在这二百二十年间,中国沿海区域人民所受的苦难罄竹难书。莆田处在东南濒海之区,自然首当其冲。加以有宋明之世,兴化文风特盛,高官显爵及缙绅之家驰名于全国,更为倭寇所垂涎和劫掠之目标。所以膺受长期的磨难也更为深刻,使民生疲惫不堪,创巨痛深,因此倭祸不特是明朝的一桩心腹大患,也是我兴化地区的一部血泪史篇。
  倭寇乃是日本浪人,他们勾结中国沿海一带的莠民奸吏,其分子异常复杂,有流氓,有因战争而逃亡的遗民,也有不少是想在海外发财的商人。他们往往做倭寇的向导,甚至担任领袖,大大助长了倭寇的凶焰。不过,倭患最猖獗,沿海受祸最惨烈的时候,则是在明世宗嘉靖年间(公元一五二二~—五六六年)。
  当倭患初起时,福建、浙江、山东沿海诸郡均被侵掠。明洪武初年,曾派遣使者赵轶去宣谕,派僧祖阐克勤去劝诱,但都不曾有什么结果。洪武十三年(公元一三八〇年),派周德兴到福建观察形势,增加了许多卫所,民户三丁抽一,以充戍卒,筑城十六座,增戍卒一万五千人。莆田县境沿海,北自迎仙(江口),南抵小屿(醴泉),建置了六个小寨(即迎仙、冲沁、嵌头、青山、吉了、小屿)中间杂以墩台,总共五十九所,使民丁看守瞭望,传递声息。若遇有寇警,,夜间燃起烽火,白天则举发狼烟,在环海二百余里之间,互相策应。这个抵抗计划,看来相当得宜;浙江、山东沿海也同样采取这一套的备倭措施,但到了洪武二十年(公元一三八七年),这个联防方案,还未能发挥多大作用。
  当时汉奸胡惟庸派宁波卫指挥林贤到日本去勾结,倭寇就在舟山群岛一带,得了根据地,以后倭寇的活动,就非常厉害了。浙闽大姓,多替倭寇做“东道主”,勾结官府,甚至官府也替倭寇做后台老板。到了嘉靖二十五年(公元一五四六年)以朱纨巡抚浙江,他力谋消弭倭患,并且认为“去外盗易,去中国盗难;去中国盗易,去中国衣冠盗难”。他拿出铁腕作风,训练甲兵,严密纠察,捕获通番者九十余人,立即斩首,引起与倭商相通之豪户高官的恐惧,他们就勾结了御史周亮排挤了他,世宗失察,下朱纨于狱。纨愤而自杀。到了后来,真倭只有十分之三,假倭倒有十分之七,官军看见倭寇多望风而溃,于是浙闽沿海诸郡,完全在倭寇势力之下,所到之处,焚烧,奸淫,掳劫,民众也就惨遭蹂躏了。
  莆仙两县所受倭祸的实际情况,按照两县县志的记载,都很简略,且缺乏有系统的记述。年远代湮,无从稽考。民国十六年间(公元一九二七年),笔者主编莆田鸣报时,关陈谟先生(前清进士)曾面交手稿《莆田倭祸记》一件,嘱连续发表,以“佛心”为笔名。据说全文约八万字。不料仅刊五期(约一万字)而关师因斡旋民军收编事,遭北洋小军阀董胜标旅长一场大屠杀之祸,右臂被流弹击中锯断,此后即无法续撰。这是第一手的珍贵史料,不幸未能完稿,深堪惋惜!更令人遗憾的,连已刊出约一万字的遗稿现佚散失无存。
  时间距今虽然约有四百年了,但莆田人对于倭祸的惨痛遭遇,并未健忘!莆田民间过年,有两种特别的风俗:一是每年要过两个新年。他们称农历大年夜为“小岁”,正月初四夜为“大岁”,“过大岁”比过“小岁”还要隆重,二是在正月初一,大家见面,照例互祝“恭喜发财”,并造访亲戚长辈之家拜年,讨个新春吉利。但到了正月初二,无论多要紧的事,都不能到别人家里去,除非别人家中有丧亡之事。这两种风俗,就是明代倭寇乱后才有的,相沿迄今,仍然牢不可破。莆田倭祸的史实有如下述:
  嘉靖四十一年(公元一五六二年),倭寇死灰复燃,又大举侵扰福建,戚继光率部驰援,一连击破了横屿,福清、牛田等地的寇巢,倭寇窜莆田,沿途大肆奸淫掳掠,幸赖戚家军尾追不舍,连六十营,才把倭寇驱入海中。戚继光为了纪念这次剿倭的功绩,还勒石平远,作为永久纪念。
  不料这年年底,倭寇探知戚家军已回师浙江,抱着复仇雪恨的愤怒心情,又大举会合,连陷莆田、仙游、寿宁、政和等地。这时倭寇已失去人性,疯狂如野兽,逢人便杀。故老相传:当倭寇陷莆田时,挨户杀人,鸡犬不留。他们杀光了一家人,就在门口倒一碗为记号,不使一家漏网,一人生存。当时民众除了逃入深山者幸免于难外,几乎全被杀绝。城内大阴沟中,血流有声。到现在莆田东门外的平原中,尚有许多土墩,如草鞋墩、磨谷墩等,据说就是事后收埋尸体堆积而成的。
  因为倭势如火燎原,巡抚谭纶急檄戚继光回师援救;并命戚家军任中路,刘显居左,俞大猷居右,合力进剿。这时正值天寒岁暮,倭寇计程预测官军至少要十几天后才能赶到,所以,他们就啸聚在莆田的平海城,放心大庆年节,想不到戚继光有急行车的计划,以一天一百二十里的飞速进程,正好在大年夜赶到平海。
  这时平海城内的倭寇,经过了半夜狂欢痛饮,个个酩酊大醉,东倒西歪。戚家军奇兵突至,破城而入,一时杀声震天,将士用命,加以左右两翼及时赶到,突击冲杀,倭寇措手不及,被杀二千余人。第二天是元旦,再经过一番扫荡,莆田的倭寇,便完全被消灭了。
  到了新正初二,住在远地的或是逃难的人,听见了这个喜讯,才扶老携幼,陆续返乡去探视家人或亲朋戚友,但经过一场大屠杀之后,那当然是尸骸遍地,面目全非,惨不忍睹了。
  从此以后,莆田人认为新正初二是到人家去看死人(遭倭寇杀害的)的日子。所以凡逢正月初二,只能待在自己家里,不能到别人家去,以免触人霉头。又因这年大家忙于逃难没法在家过年,特地在正月初四夜补过年节,同时也庆祝平倭返乡。所以把正月初四定为“大岁”,反而把大年夜看“小”了。
  至于仙游方面,据该县旧志:“嘉靖四十二年(公元一五六三年)十一月,倭乘破府余焰,万众围攻,知县陈大有、典史陈贤与民死守五十五日,十二月二十六日,倭造吕公车迫城,危在旦夕。军门谭纶、总兵戚继光提浙兵来援,歼倭殆尽,城赖以全。”虽然孤城以苦战获得保全,但县境各乡村所遭蹂躏的浩劫,不难想象而知。
  兹摘录朱九德著《嘉靖东南平倭通录》的片段,以供参证:
  “嘉靖三十二年十月(公元一五五三年)有倭舟失风,飘至兴化府南日旧寨,登岸洗劫,杀千户叶巨卿。把总指挥张栋督舟师击倭,走据山。知府董士弘纠民兵猎户与栋等合势围贼,歼之。是时海洋并岸诸岛,多栖寇舟。有真倭阻风泛不获归者;有沿海奸民抢江南望族,俟来岁倭至者。未几,南日寨复有三舟登岸,董士弘击之,引去。擒贼数人皆真倭。比泉州舟兵巡海攻贼于石圳澳,深泥湾等处,凡再战,擒贼四十余人,则皆临海漳浦、揭阳等县人,皆中国之叛逆。
  嘉靖三十二年十一月:倭寇犯兴化涵头铺等处,平海卫千户丘珍、杨一茂与战,死之。嗣复犯清海口,泉州卫指挥童乾震直奔其垒,斩贼十余,亦被害。事闻,诏各立祠其地,有司春秋祭享,袭升其子二级。
  嘉靖四十二年(公元一五六三年)十月,倭犯福建。其自浙之温州来者,合福宁、连江登岸诸贼,攻陷寿宁,政和、宁德等县,自广东南屿来者,合福清、长乐登岸海贼,蔓延及于龙岩、松溪、大田、古田之境,无非贼者。
  初,浙参将戚继光等既连破贼于林墩港等处,闽之宿寇尽平。继光引兵还浙,遇倭自福清东营屿登岸,麾兵击之,斩首一百八十有奇,遂行。而倭寇至者日众,始犯邵武,杀指挥齐天祥,转掠连江、罗源等县,杀游击倪
  禄,遂攻玄钟所城及宁德县,陷之,乘胜直抵兴化府。攻城不克,乃合兵迫城下围之,且匝月。巡抚游震得以状闻。兵部覆示:贼以旬日内连破数城,如入无人之境,帅府而下,职守谓何!顾事急之际,姑俱令戴罪立功。请调新募义乌兵一枝,以戚继光统之,仍起丁优参政谭纶与都督刘显、总兵俞大猷等,同心共济,以收奇功。
  嘉靖四十二年十一月,都督刘显率兵应援兴化。因显大兵留江西剿海寇,所提入闽卒不及七百人,且因屡战疲惫。倭新至,势众且锐,显知不敌,乃去府城三十里,隔一江,按兵不进,至是欲掩逗留之罪,始派遣五卒潜入兴化府,约率兵赴城击敌。遭倭贼擒杀,用其职衔,伪造显之文书,约于某日夜深时分,率兵潜入城中应援,勿举火作声,恐贼惊觉。择奸细五人,冒充刘卒入城,参将毕高、翁时器守城中,竟误信之。至期,贼冒刘兵入城,官兵莫之疑,贼既大入,忽而杀人,城中惊乱,毕高、翁时器及卫掌印指挥徐将等皆仓皇以绳索缒而出走,城遂陷。同知奚世亮为贼所杀,贼遂据城中三阅月。(按:误,应为二个月)杀掳劫掠焚毁,惨毒备极。”
  原记载中对于莆田城陷时尚有一段小插曲:当刘显乘纷乱撤退时,竟然无法无天,浑水摸鱼,任意绑架城中逃出的妇女。当时有退休林下之参政王凤灵之继妻,年轻貌美,被刘显看中掳去,据为己有。这真是不可饶恕的荒唐行为。
  在这里,关于“两度扫妖氛”的元戎——戚继光的事迹,应该特别加以介绍。
  戚继光是有明一代的名将,平倭的功臣。莆田民众所受倭祸既深,为了缅怀他的恩德,故纷纷立祠以纪念之。在东关外黄石镇的水南龙塘(按:该地盛产龙眼,品质特佳,冠于全县),建有庙貌巍峨的戚公祠一座,国史黄东崖在祠内楹柱题句云:
  元戎两度扫妖氛,不爱发肤殊死战;
  父老千秋严伏腊,犹思离乱得生还。
  此外,尚有建于江口镇的惠德祠和建于涵江镇的功德祠,均系专为崇祀戚公,历年香火称盛。上述三个地方,都是莆田滨海区域,也是属于倭寇登陆进侵,首当其冲受祸较为惨重的地带。后人立祠以表扬戚公之平倭勋迹,理所当然。据故老相传,戚继光的用兵,纪律极为严肃。号令发出,一往无前,凡是稍有犹豫不进者,格杀无赦。其长子因临阵返顾,继光竟不念父子骨肉之情,毅然决然予以斩首示众。这是何等残酷的手段,但他为了维护三千“戚家军”的森严军纪,唯有挥泪忍痛牺牲而已。又传:戚公因鉴于当时倭寇之中,假倭多于真倭,且多渗透于部队里面,良莠不齐,内奸难辨,为了严防倭谍之刺探情报,制敌机先,故其行车以绝对守密及迅速快捷为两大原则。在保密方面,严禁以文字、书面传递消息,训练特殊任务人员,一切均采用手势、隐语、诗句为接头暗号,以防泄露军机;在迅速方面,办法有二。其一是行军时以随带干粮为主,尽量减少在战地生火炊饭,以节省时间,避免引起目标,并防敌人之偷袭。同时,戚公又发明了一种干粮(后人称为“光饼”),以面粉调制烘焙,甜淡不一,其大小直径约二寸半,四周圆形,中心稀薄而有小孔,便于贯穿用绳索一个一个串连起来,套带在身上,随时可以供吃。(按:莆田市面现有制售此类产品,风味绝佳,如配夹新炸之油条,或焙干之海苔,更为香脆可口,故极受消费者之欢迎。)其二是构想了一种史无前例的飞速行军计划,因为当时交通工具缺乏,军旅的行动,仅靠步行。戚公命令每一士兵,下腿各裹以特制沙布,里面夹缝套进细沙,重量约四市斤,因此士兵们走路时相当迟缓、呆笨,蹒跚而行。但到了迫近敌人阵地时,则一声令下,包裹全部脱掉,士兵们顿时感觉轻松,行走迅疾如飞。同时,并发明配制了新武器—鸟铳,以加强攻击力量,这样一来,往往使敌人无法估计,预料对方之行程,且疑为天上神兵突然飞降,猝不及防,难以抗御而招致了遭受降歼的结果。戚公用兵的诡奇如此,故能克奏肤功。
  兹摘录张廷玉(清,桐城人,官保和殿大学士)《明史》卷二百二十二列传中有关戚继光平倭之记载扼要如次:
  “嘉靖四十一年(公元一五六二年),倭大举犯福建,自温州来者,合福宁、连江诸倭,攻陷寿宁、政和、宁德;自广东南澳来者,合福清、长乐诸倭,攻陷元钟,延及龙岩、松溪、大田、古田、莆田。是时宁德已屡陷,距城十里有横屿,四面皆水,路险隘,贼结大营其中,官军不敢击,相守逾年,其新至者,营于牛田,而酋长营兴化,东南互为声援。闽中告急,宗宪复檄继光剿之。先击横屿贼,人持草一束,填濠进,大破其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至福清,捣败牛田贼,覆其巢,余贼走兴化,急追之,夜四鼓抵贼栅,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平明入城,兴化人始知,牛酒劳不绝。继光乃旋师,抵福清,遇倭自东营澳登陆,击斩二百人。而刘显亦屡破贼,闽宿寇几尽,于是继光至福州,勒石平远台。及继光返浙后,新倭至者日益众,围兴化城匝月。会显遣卒八人赍书城中,衣刺“天兵”二字,贼杀而衣其衣,绐守将,得入,夜斩关延贼,副使翁时器、参将毕高走免,通判奚世亮摄府事遇害,焚掠一空,留两月,破平海卫,据之。初兴化告急时,帝命俞大猷为福建总兵官,继光副之。及城陷,刘显军少,避之,绕城下不敢击,大猷亦不欲攻,需大军合以困之。嘉靖四十二年(公元一五六三年)四月继光将浙兵至,于是巡抚谭纶令将中军,显左,大猷右,合攻贼于平海城。继光先登,左右军继之,斩首二千二百,还被掠者三千人。四十三年(公元一五六四年)二月,倭余党复纠新党万余,围仙游三日,继光击败之于城下,又追败之王仓坪,斩首数百级,余多坠厓谷死,存者数千,奔据漳浦蔡丕岭,继光分五哨,缘厓上,俘斩数百人,余贼掠渔舟出海去。”
  最后,摘录陈士希先生《三一教主林龙江传略》中的一段记载,可知莆仙两县所受倭祸惨烈的一斑:
  “嘉靖三十九年(公元一五六〇年)冬,倭迫郡城,人民死者枕藉。龙江先生雇工在城内抬尸,葬于太平山的二千二百二十多具。四十一年(公元一五六二年)正月,在莆城内外收尸火葬,约有五千余具,又命僧云章等在八个月约收尸一万多具。在南北洋收葬的四千多具,计收埋尸体二万多具。……次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城破……寇放火杀人,城中腥秽不堪,寇平定后,莆城内外,积骸成丘,先生命门人收尸火化,葬在南北河尾二山的四千余具,又死残骨万余担……嘉靖四十二年(公元一五六三年)十一月七日,倭犯仙游,积尸遍野,先生又命门人十人携巨资前往收埋……”
  我们看了上述的统计数字,实感怵目惊心!又据《嘉靖东南平倭通录》中记载寇窜犯浙东的一段:“……所到之处,官庾民舍,焚劫一空,驱掠少壮,发掘冢墓,又将婴孩束之竿上,浇以沸汤,视其啼号,则拍手为乐;得孕妇,则预卜男女而后剖腹检视,以决定胜负,荒淫秽恶,至有不可言者,因此到处积尸如山。”浙东受祸情形如斯,莆仙又何能例外!这种创巨痛深的血泪史实,数百年来民间记忆犹新。
  (摘自《福建兴化文献》第十一辑浩劫与抗暴,子亭撰文)

知识出处

明代莆仙及东南沿海抗倭集

《明代莆仙及东南沿海抗倭集》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叙述明代莆仙人民抗倭事迹;第二部分叙述林兆恩、卓晚春抗倭义举。下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叙述明代东南沿海抗倭实录;第二部分叙述明代嘉靖年间抗倭英烈;第三部分叙述明代嘉靖年间抗倭诗咏及附录、参考文献。

阅读

相关人物

戚继光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莆田
相关地名